試論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幾個辯證關系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已成為當前小學教學改革的主旋律。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我們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基礎扎實、富有創新精神、能適應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這種人才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寫作基本功,能夠隨時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恰當的表達形式,表達自己真實而豐富的思想內容,不然就不能適應交往頻繁,工作節奏加快的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對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作深刻的反思。我認為,要大面積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辯證關系。
   一、“訓”與“練”的關系
  “訓”與“練”的關系說到底是“教”與“學”的關系。從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看,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過多地強調教師的“訓”,以教師的“訓”代替學生的“練”;二是過分強調學生的“練”,一味讓學生機械、盲目地練,甚至以重復的習題擠掉學生主動的練習。
  要處理好“訓”與“練”的關系,必須充分認識“訓”與“練”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實踐認識活動。在這個認識活動中,學生的“練”離不開教師的“訓”。“訓”是因“練”的需要而存在的。判斷教師“訓”的效果好壞,唯一的標準要看教師的“訓”是否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練”。一切與學生“練”無關的“訓”,都是徒勞的,或者是低效的。
  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學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我認為,學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教師指導學生在作文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就一篇作文的教學而言,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應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例如:
一篇作文的       教師的“訓”            學生的“練”教學過程作前積累       1.提出觀察、閱讀積       1.獨立觀察、閱   ↓          累的要求。2.教給觀       讀,積累寫作材               察、閱讀的方法。3.       料。2.自檢自評,               組織交流評價,激發       初步整理寫作材               興趣。                   料。作中指導       1.開拓寫作思路。2.       1.構思組織,擬列   ↓          解疑排難,個別指         提綱。2.獨立行文               導。3.反饋評價,激       起草。               發興趣。作后評改       1.提出評改目標。2.       1.自評自改,或互               示例評改,指點方         評互改。2.討論交               法。3.組織交流,激       流,或投稿發表,               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分享成功樂趣,產                                        生寫作的內驅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必須科學地安排作文訓練的“序”和“量”。如何確定小學作文訓練的“序”呢?
  一是要把握低、中、高年級作文訓練的總體目標。即:低年級——由學會寫完整、通順的句子到學會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中年級——能寫內容真實具體,語句通順的片斷。高年級——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
  二是要根據以上作文訓練的總體目標并結合語文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出有一定訓練梯度的、形式多樣的練習。
  在訓練的“序”確定后,就要考慮作文訓練“量”的問題。那么,作文訓練的“量”如何確定呢?顯然,單靠每學期8—10篇的訓練量是完成不了作文訓練任務的。于是,有的同志從“好作文是練出來的”這個一般道理出發,強調“大運動量”的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一篇大作文。結果,學生不但沒有提高作文能力,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對寫好作文失去信心。這說明作文的“量”不是越多越好,練習的數量與作文質量不一定成正比例。
  我覺得各年級的訓練次數,大作與小作的比例,通常是一、二、三年級為1:2。四、五、六年級為1:3。所謂“大作”就是指除了“基礎訓練”中所規定的說寫訓練,結合教學實際適當增加篇次。所謂“小作”就是包括“讀寫結合練習題”和“觀察日記”等。不管大作還是小作,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他們有話可說。
   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整體目標。要使作文教學達到這個整體目標,必須有具體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作保證。訓練的內容和形式屬于“部分”,“部分”的訓練必須圍繞“整體”目標,“整體”目標必須以“部分”為基礎。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時,必須正確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做到整體著眼,部分入手。
  第一,正確把握作文訓練的整體訓練目標與各年段訓練目標、各冊訓練目標、各次訓練目標之間的關系,使這些訓練目標形成一個呈螺旋上升的結構體系。這樣做可以克服小學作文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可以使作文訓練由無序走向有序。
  第二,正確處理作文整體訓練目標與訓練內容的關系。就某篇作文教學而言,有了訓練的目標,還必須有訓練的內容。作文的內容來自于學生的生活,生活是學生作文內容的源泉。學生的生活越豐富,寫作的內容越充實。學生寫作的內容從哪里來?我認為一是靠回憶自己以前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物;二是靠平時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要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讓學生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上。
  第三,正確處理作文整體訓練目標與訓練形式的關系。為了達到小學作文教學的整體訓練目標,其訓練的形式是多樣的。傳統作文教學過分強調各種文體的“雙基”訓練。如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的訓練,我覺得僅僅進行這樣的單一化的訓練,是不能完成作文教學任務的。1.文體訓練只能解決文章內容的表現形式問題,不能解決文章內容的來源問題。它不符合先有內容后有形式的原則,光學會安排文章的體裁,學生還不會獨立習作。2.過分強調某一文體的訓練,容易造成用形式去套內容,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3.從學生的習作心理來看,他們寫作能力的發展總是呈螺旋上升趨勢的,未必一定要先學記敘文,再學說明文,最后學議論文。例如他們有時要用議論的手法提出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有時要用抒情的方式抒發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有時要用抒情的方式抒發對某一事物的喜愛與憎恨之情;有時要用說明的形式介紹某一種科技小制作的方法和作用,等等。4.從目前世界的發展情況看,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由于表達需要,不同文體之間的交叉和相互滲透現象日益突出。因此要解決以上問題,必須把審題、擬題、確定中心、搜集材料、系統地組織材料等各種基本的作文能力作為整體作文訓練的中心,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文體,不搞單打一的文體訓練。可采用同一材料進行多種文體的綜合訓練。例如寫“學校”,可設計這樣一組題目:《我們的校園》(側重于記敘、抒情)、《我們的學校》(側重于說明)、《我愛我的學校》(側重于議論)。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習作,而且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因為有的學生擅長于抽象的邏輯思維,有的擅長于具體的形象思維,各種文體訓練齊頭并進,他們就能各有所得。
   三、積累與表達的關系
  作文教學的著力點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這也是作文教學中的兩個難點問題。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沒有積累就沒有表達。我這里指的積累包括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兩個方面。因此,從抓觀察和閱讀入手,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作文材料的問題,這是作文教學的首要問題。
  現在小學生的生活,從表面上看,不能說不豐富,在學校、社會、家庭里,到處有他們活動的天地,也到處有他們的生活。但是,這些豐富多采的生活要轉化為他們寫作的材料,必須借助于對周圍事物認真仔細的觀察。我們曾對我市136名小學高年級學生作過一次作文心理方面的抽樣調查。調查的結果是:136名學生中,感到“沒有材料寫”的就有63人,占46.3%。這充分表明學生作文“言之無物”是他們害怕作文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解決作文教學中這個首要問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時記載下來,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在他們觀察時,要求他們做到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相結合。定向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游覽、調查、訪問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根據某次習作的要求搜集寫作的素材。隨機觀察,就是要求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機觀察、發現、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義的和有趣的事物。到了高年級,我們要引導學生將觀察的重點放在隨機觀察上。學生一旦養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發現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而且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
  除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作文的素材外,我們還要重視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和寫作的知識。課內閱讀主要教會學生理解和品味語言文字的方法,以及有關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寫作知識。課外閱讀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片斷,寫作知識及時寫在專門的“閱讀積累卡”上。在引導學生閱讀積累時,要求學生定向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
   四、思維與語言的關系
  作文教學既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要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是語言的根本,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是辯證的統一體。語言是思維的基礎,思維的發展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我們應該把發展語言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尋找最佳的結合點,要防止和克服語言脫離思維和思維脫離語言的不良傾向。針對目前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的思維形式上的求同性和語言表達上的模式化傾向,我們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如何把發展語言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有機結合上。
  一位老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登山活動后,根據活動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一事多作的訓練。通過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其做法如下:
  1.同一活動,多種擬題。作文課開始,教師先讓學生廣泛交流各自游仙人山的感受,然后啟發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擬題。結果有按中心事件命題的《春游仙人山》、《登山》;有通過登山受到某種教育而命題的《登山的啟示》;有按時間命題的《登山那天》;還有《登山的樂趣》、《登山的遐想》等等。所擬的題目新奇多樣。這樣啟發學生從多角度擬題,避免了以往“教師命題學生做”的做法,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調動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擬題,也審明了寫作的范圍。2.同一題目,多種立意。文題確定后,就是如何立意,即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材。教學時,教師啟發學生同一題目,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選材。以《登山》為例,有的通過記敘登山途中看到賞心悅目的美麗景物,把中心定為“熱愛大自然或對家鄉美好河山的贊美”;有的受《挑山工》的啟發,通過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為“做任何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腳踏實地地努力”;還有的記敘了登山途中團結互助的好人好事,等等。這樣一題多種立意,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3.同一中心,多種表達。中心有了,材料也有了,下面就是如何謀篇布局了。教學時,教師針對學生作文“開頭難”的情況,首先啟發學生反映同一中心的作文,可采用多種不同的開頭。如以《登山》為題,同樣是寫登山比賽內容的,可從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開頭:“星期三上午,我們學校五年級以上的同學舉行了一次登山活動。”也可從截取登山中最精彩的鏡頭開頭:“加油!加油!登山比賽正在激烈地進行著……”還可采用回憶的方式開頭:“登山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活動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仍然浮現在我的眼前……”接著引導學生從篇著眼,巧妙地安排段與段之間的組合結構。如是描景狀物的,可按“總起——分述——小結”的順序寫;如是記敘活動場面的,可按“面——點”的順序寫;如是敘事的,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如是記人的,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來寫;如是議論事情的,可按“提出問題→舉例說明→結論”的順序寫。同樣,結尾也可采用多種方法,如首尾呼應法,啟發性結尾法,等等。
  通過以上訓練,既提高了學生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等作文能力,又克服了作文千篇一律的通病。
   五、統一作文與自由作文的關系
  所謂“統一”,就是對語文教材中規定的作文練習,進行統一的嚴格的序列訓練,切實練好審題、選材、立意、謀篇、表達、修改、評講等七項基本功。所謂“自由”,就是對學生自由閱讀和觀察練筆要放得開,搞得活。讀物不定,文體不拘,字數不限,讓學生自由地讀,歡暢地寫,使學生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天地,真正使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教材中的“統一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基本保證,它屬于“計劃經濟”;“自由作文”是屬于“市場經濟”,沒有自由作文,學生“富”不了。
   六、認知和情感的關系
  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要優化學生的情感因素。認知活動主要解決會不會的問題,情感活動主要解決愿意不愿意的問題。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同時產生和發展,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情感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態度和意志等,它是認知活動的動力系統。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在注重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情感因素的調節功能。其途徑是:
  1.通過啟發談話,使學生對所寫內容產生“我要寫”的內在興趣。2.通過民主式的交流、評議,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產生積極健康的情緒感染和情感體驗。3.采取多種形式(如板報、廣播、編優秀作文集、投稿等)為學生的習作提供“發表”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讓他們在習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使這種成功的喜悅成為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從而讓學生真正體味到作文是他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正是作文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4.改進作文評分的方法。作文評分要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情感因素,要讓所有學生,特別是差生都抬起頭來作文。
  作文分數往往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我曾對一些中高年級學生的評分作過一些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只有60分上下。不及格的至少占20%左右。能評上80分的寥寥無幾,90—100分的很難找到。我認為,其原因:一是受立意新、挖掘深、構思巧、情節全這一所謂的“客觀標準”的束縛;二是因為強調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因而評分也認為應該是綜合的,面面俱到的。為了使評分“客觀公正”,有的還制定了作文評分量表,如中心占多少,語句通順占多少,標點符號占多少,等等。有這樣的框框在,還有誰敢給學生打100分呢?偶爾打上個90分,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據了解,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學寫了三四年作文,還沒能突破70分大關。這怎么能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呢?
  我覺得作文評分宜粗不宜細,宜高不宜低。凡是基本達到作文要求的,至少應該給75分。完全達到要求的給90分。這里所指的要求,就是教材對每篇習作的要求。其余10分,作為書寫的成績。即達到要求,又書寫工整的,怎么不可以給100分呢?
   (責任編輯 許元新)
  
  
  
江蘇教育南京22-26G39小學各科教學郭根福19971997 作者:江蘇教育南京22-26G39小學各科教學郭根福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3:26

[新一篇] 試論佛學對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響

[舊一篇]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基本策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