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馬燧出身于扶風馬氏,這是一個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家族,與大秦帝國的嬴姓源自同一個祖先,據說是中國神話時期顓頊的后裔伯益的子孫。伯益的后裔造父因為善于駕車,跟隨周穆王平亂有功,被周天子封于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成為趙氏的始祖。后來三家分晉,趙氏建立趙國。戰國末期,趙奢因為戰功被封為馬服君,其子趙括因為紙上談兵而葬送了45萬趙軍,趙奢的后人就以“馬服君”的馬字為姓氏,改稱馬氏。秦滅趙國之后,馬氏族人被迫遷居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西漢初期,又遷往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扶風馬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這是伏波將軍馬援的豪言壯語,東漢末年的名將馬超,在《三國演義》中殺得亂世梟雄曹操割須棄袍,在當時羌人的眼中,英姿颯爽的馬超就是天上下凡的戰神。到了大唐盛世,馬燧又橫空出世,建立了光耀后人的豐功偉業,他與李晟、渾{一起,并稱為中晚唐的三大名將。

  馬燧,字洵美,生于公元726年,身高 1.86米,容貌英武,氣概超邁。他的祖父馬珉,官至左玉鈐衛倉曹,他的父親馬季龍,官至幽州經略軍使。馬燧少年時期和哥哥們一起讀書,曾扔掉書本,嘆息說,“大丈夫應當建功立業,平定四海,怎能做個皓首窮經的酸腐儒”,他喜歡鉆研兵法,博覽兵書,這為他以后的沙場征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光祿卿賈循守著叛軍的老巢范陽。馬燧勸說賈循,“安祿山背負皇恩,發動叛亂,雖然攻陷了洛陽,但將來必然身死族滅。如果你能殺掉向潤客等叛將,拔其根柢,安祿山向西無法入關,退回去又失去了根據地,只能束手就擒,這就立下了不世功勞,天下可定”,賈循和馬燧交好,雖然同意馬燧的謀劃,卻未能當機立斷,以致事情泄露,安祿山向范陽派來特使,埋伏殺手,用弓弦縊殺了賈循。馬燧聞訊逃走,藏匿了一段時間,澤潞節度使李抱玉表奏馬燧為趙城尉。

  當時大唐向回紇借兵平叛,許以仕女、財物等優厚條件,回紇大軍回國的時候,仗著收復洛陽的功勞,肆意妄為,所到之處供給稍不如意,就殺人害命。李抱玉奉命慰勞回紇軍隊,賓客都不敢領這個要命的差事,只有馬燧自請前往。回紇軍隊路過時,馬燧笑臉相迎,用重金賄賂回紇酋長,糖衣炮彈之下,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回紇酋長給了他一面旗幟作為信物,言明凡是違反大唐法律的人都可以憑此信物予以正法。馬燧從牢中提出了幾個死囚,放在自己身邊打雜,只要稍有過失,就馬上處死,回紇人一旁瞧見,大驚失色,從此在大唐境內不敢胡作非為,大大收斂了游牧民族的暴虐性情,讓大唐百姓免除了回紇人的搶掠之苦。

  馬燧文武全才,不僅精于戰陣,也擅長建筑和水利。唐肅宗時期他在長沙修建的道林精舍,杜甫有詩贊曰,“塔級宮墻壯麗敵,香廚松道清涼俱”,時稱“道林三百眾”,是文人讀書修業的地方,當時長沙還沒有學校,道林精舍就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后世的岳麓書院就是在道林精舍的遺址上修建起來的。歷史名城太原(古稱晉陽)是唐代的商業中心,有馬燧親自修建的引水工程,馬燧担任河東節度使以后,急百姓之所急,因為城內井水水質很差,就帶領眾人開鑿渠道,引晉水入晉陽城,又引汾水環城繞流,水邊滿栽楊柳,樓閣掩映其中,“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瀉翠娥”,晉陽三城被馬燧整治得風景如畫,秀麗非凡,成為唐代著名的山水園林城市。有文化的武將在造福百姓方面的確不同凡響,但馬燧最顯赫的功業當然是在戰場上。“唐馬燧亦造戰車,蒙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則載兵甲,止則為營陣,或塞險以遏奔沖,器械無不犀利”,馬燧打仗講究技術戰術,不喜歡蠻拼蠻干,唐代也有很多象他這樣的將領,演出了一出風箏傳信的好戲。
    
  公元781年,魏博節度使田悅反叛朝廷,將臨吵俏ЮЯ撕眉父鱸拢侵瀉蕓煬鴕×婦亟山辜蓖蚍鄭緩媒陌吶虬繅環弊漚棵塹拿妫急嘎艫襞磺┙棵且蝗罩琛V諶松釷芨卸急硎疽呔∪κ刈〕淺亍B盱蕕腦系匠峭猓疵揮辛⒓聰蛺鐫謎箍ァ3侵惺鼐煲挪蛔×耍砂亞缶刃虐笤詵珞萆希珞莘上蛟ぴ牡胤劍鐫妹訟蚍珞萆浼珞菰椒稍礁擼狽傻鉸盱蕕撓亍B盱鶯蕓煒吹攪朔珞萸缶刃牛廈嫘醋牛悄謚荒苤С秩熗耍儼恍卸侵惺鼐鴕涑傻腥說娜巳餼噶恕B盱萋示凸パ畛獾撓ぃ巴蘋鴣狄苑倨湔ぁ保鋇裊搜畛夂臀邇У斜B盱菔窒碌拇蠼鈄粵嫉熱嗽謁冢窈穎焙ξ鞅保┳杌魈鐫玫腦盱莞嫠咚牽綣錳鐫玫腦黃屏頌憑姆老擼湍米約旱哪源唇徊睢B盱萸鬃遠笫匾澹郊ふ繳習倩睪希憑妒淄蠐嗉叮虐偃耍暗霉熱蝓保紗嗬淶亟飭肆持АL鐫玫牟芯阡∷幔河繽緲梗盱菰俁瘸齷鰨虺雋艘懷∑戀匿∷健

  公元782年,馬燧率軍強度漳水,用鐵鎖連住數百輛車,塞上土囊堵住河流,唐軍得以順利渡河。馬燧命令部隊帶上十天的軍糧,進兵倉口(今河南漳水西北),隔著洹水就是田悅把守的城池。為了速戰速決,馬燧攻敵之必救,圍魏救趙,先在洹水上搭建三座木橋,然后率軍直奔田悅的老巢魏州(今河北大名北),田悅無法安坐,率叛軍渡洹水北上,大軍剛剛過河,三橋就被唐軍放火燒掉。馬燧的軍隊迅速結成陣勢,清除野草,開出空闊的陣地,田悅的軍隊追上來了,但已然士氣衰竭。唐軍精銳一鼓作氣,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田悅軍退到洹水岸邊,已經無路可走,唐軍斬首兩萬級,俘虜三千人,田悅軍“尸相枕籍三十里”,赴水溺死者不可勝數,田悅帶著上千殘兵逃到魏州,叛軍元氣大傷,失去了與中央政府公然抗衡的本錢。

  不久大唐朝廷爆發了奉天之難,李懷光率領朔方軍趕往救援,終于保住了唐德宗的性命,但是生肖屬馬的唐德宗性格急躁,行動魯莽,又愛偏聽偏信,剛剛躲過朱的追殺,又逼反了立有大功的李懷光,幸有馬燧、渾{等人為他收拾殘局。性格決定命運,唐德宗不能容人的性格使他的執政生涯危機洶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馬燧沒有對皇帝的百般忠誠和容忍,恐怕很難對皇帝的刻薄和怪僻安之若素。唐德宗曾為馬燧的一位孫子取名馬繼祖,就是希望馬家后人能繼承這種謙沖的品德。馬燧去世后,他的兒子馬暢曾向宮中進獻家中所產的杏子,唐德宗從未見過這么大的杏子,竟然派人去馬暢家中冊封杏樹,馬家宅地本是風水寶地,皇帝如此鄭重其事,馬暢只好將宅院主動獻給唐德宗,改名“奉誠園”,如此小心謹慎,馬氏在唐德宗時期才平安渡過,那些性烈如火的胡人將領,遭受不公正待遇,可沒有馬家這么好說話了,李懷光的手下就將唐德宗的特使亂刀砍死。興元元年正月,馬燧加封為北平郡王,與侍中渾{、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一起討伐河中的李懷光。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激戰四個月以后,為了減少唐軍的損失, 馬燧決定單人赴險,憑著勇氣和口才,說服朔方軍將領歸降朝廷。他來到朔方軍鎮守的長春宮外,呼喚朔方軍守將徐廷光,“我來自朝廷,你可向西面受命”,徐廷光一向敬畏馬燧的威名,拜于城上。馬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朔方軍將士平定安史之亂,首建大功,四十多年來,功勞赫赫,無人可比。現在你們跟著李懷光背棄皇上,意圖造反,這是滅族之禍呀,難道你們希望妻子兒女跟你們一起受死?如果你們主動歸降,非但免去殺頭之罪,還有現成的榮華富貴等著你們,何去何從,你們可要好好思量”,朔方軍將士沉默不語,馬燧又說,“如果各位認為我的心意不夠誠懇,這里相隔不遠,你們可以用箭射我”,解開衣襟露出自己的心口,徐廷光等人感動不已,朔方軍將士都流下了眼淚,馬燧的攻心之策獲得了成功,長春宮的六千朔方軍不再聽從李懷光的指揮,焦籬堡守將尉也率二千朔方軍投降了馬燧,李懷光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想要招降徐廷光,徐廷光討厭這個胡兒胡貌的唐將,讓戲子扮成安息胡人在城墻上放聲歌唱,把駱元光氣得半死,只能叫來馬燧這位正宗漢人與徐廷光交涉。看見了馬燧,長春宮的朔方軍立即開門投降,馬燧帶領數名騎兵入城安撫,朔方軍將士都如釋重負,“吾輩復得為王人矣”,渾{看在眼里,對手下說道,“我總以為馬燧用兵比不上我,但他幾次把田悅打得一敗涂地,今天看他如何對敵,才知道我比他差遠了”,渾{是鐵勒人,心眼實在,贊揚話也不肯藏在心里,同為胡人的駱元光則沒有渾{這樣的度量,他惡向膽邊生,親手殺死了已經投降的徐廷光,馬燧怒不可遏,要將駱元光就地正法,被旁人苦苦勸止。馬燧收服了眾多朔方軍士兵,他的勇氣和膽量,如同東漢王朝的班超在大漠上的颶風行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乘著月黑風高,順風放火,殺掉了匈奴使節,終于脅迫鄯善國王歸順了東漢王朝,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馬燧的調遣下,八萬大軍很快圍住了李懷光的老巢,絕望之中,李懷光自縊身亡,牛名俊砍下了他的腦袋,出城投降。朔方軍一萬六千人歸降了朝廷,馬燧只殺掉了閻晏、孟寶等七個人。大唐渡過了波濤洶涌的危機,唐德宗非常欣慰,加封馬燧為侍中,加封馬燧的一個兒子為五品正員官,賜馬燧《宸貳短ê狻范盱莼氐教訊淘諂鷚逄玫奈髏妫暗畚舛睿涑緋樅绱恕薄

  貞元二年的冬天,吐蕃寇邊,攻陷鹽(今寧夏鹽池縣北)、夏(今陜西橫山縣西)二州,馬燧被任命為綏、銀、麟勝招討使,率唐軍討伐,到達了石州。吐蕃人自問不是大唐的對手,再三要求與大唐會盟,被唐德宗一口拒絕。吐蕃遣使向馬燧申明誠意,并退還了鹽、夏二州,在馬燧的斡旋下,唐德宗終于同意與吐蕃會盟,不料這卻是吐蕃尚結贊設下的圈套,“唐之名將,李晟與馬燧、渾{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尚結贊要借唐蕃會盟除掉大唐的棟梁。貞元三年(公元787年)五月,唐蕃會盟于平涼(今甘肅平涼市),不出名將李晟的預料,幾萬吐蕃騎兵一起殺出,參與會盟的唐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有1000多人被吐蕃軍隊抓獲,只有渾{搶到了一匹沒有馬鐙的馬,拼命沖出了吐蕃人的包圍圈。唐德宗既悔且怒,奪去了馬燧的兵權,但馬燧仍然是大唐的司徒、侍中和北平郡王,吐蕃放回了馬燧的侄子,唐德宗也沒有因此懷疑馬燧的忠誠。在以往的戰斗中,馬燧曾散盡家財,用來獎勵立功的將士,“德宗嘉之,詔度支出錢五萬貫行賞,還燧家財”,君臣能夠善始善終,主要是因為馬燧公而忘私的品德和謙虛謹慎的性格,唐宗不是一個寬厚的皇帝,但對李晟和馬燧卻不得不寬厚,因為他找不出不寬厚的理由。

  貞元五年,馬燧和太尉李晟的畫相都被放入了凌煙閣,與唐太宗的功臣們放在一起。貞元九年,唐宗在延英殿召見馬燧,其時,李晟已去世,皇帝十分傷感,“以前是你和李太尉一起上殿,現在只看見你一個人了。”馬燧因為足疾摔倒在地,皇帝親自扶起,將他送出殿外。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馬燧病逝,唐宗為之廢朝四日,追贈太尉,謚號莊武。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看過馬燧的一生,就仿佛看到那個意氣風發的大唐盛世,男兒投身軍旅,鏖戰沙場,以求萬里封侯,青史留名,就仿佛看到大唐的鐵騎在馬燧的訓練之下,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我們的祖先曾是如此的英勇豪邁,我們的祖先曾是如此的剛毅赤誠,我們的祖先曾是如此的氣概颯爽,毀家紓國,一呼百應,沒有半分猶豫,這是漢唐的精魂,這是漢唐的氣魄,也是我們無限迷戀唐朝歷史的原因。

網載 2013-09-10 21:24:50

[新一篇] 狐偃 春秋時晉國的卿

[舊一篇] 率軍滅蜀,誣陷被害的后唐名將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