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是東漢時期的宦官,一生在內廷為官46年,先后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后,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地位顯赫。卻以慘死告終。但他在兼管尚方時,推動了手工業工藝的發展。他的最大貢獻主要還在造紙方面,是造紙技術革新者。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學家的首肯。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耒陽地處今湘江支流來水流域,是谷米之鄉。出身于普通農民家庭的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但他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漢章帝劉旭(公元56~58年)即位后,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約15歲。從此以后,東漢王朝的洛陽宮中多了一名少年宦官,他叫蔡倫。
“榮華富貴”這四個字無一時不在呼喚他,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拼命學習,讀書認字,同時認定自己一定會闖出一番天地,不久,他便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以優異的學習成績担任黃門侍郎。
接下來日子變得越來越灰暗,每天的工作除了報事之外還是報事,低眉順眼的生活不知何時到頭,而富貴騰達和自己似乎毫無機緣,蔡倫漸漸有些失望,可同時又不服氣,天地之大,難道真沒我蔡倫的出頭之日么?他一面不斷告誡自己“沉住氣,機會總會來的”,一面用他的雙眼尋找著每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
幾年后,他找到了。
此時已到了“明章盛世”末期,漢章帝雖然才三十歲,卻如同六十歲的老人一般弱不禁風了,身體的每況愈下令他心急如焚,帝國的繼承人遲遲定不下來,他死也死得難受,可老婆子偏偏不生養,神仙也沒法,噎,這只不下蛋的母雞。
雖說老婆不生,可還是有人在生,而且還不止一個,宋貴人、梁貴人都生了,還都是小子,可就急壞了章帝的夫人竇皇后,女人就這類心態,我不生,最好你們都不要生,如果你們一定要生,那也要生出來給我帶,算是我生的。
竇皇后好強了一輩子,事事爭先,時時拔尖,唯獨在生育這件事上成了落后分子,沒辦法,這種事急不來,有人大姨媽來了都能懷,有人吃靈丹妙藥都不成,一年沒有兩年沒有倒也罷了,年年沒有就要命了,眼看著貴人們都生了,竇皇后還是胎毛也沒見一根,急得如熱鍋螞蟻,再不生這皇后的位置就沒了。
可不該來的,它怎么都不來,無論竇皇后如何著急,就是不中,眼看著章帝的身體好似王小二過年,竇皇后的慌亂之態也逐漸溢于言表,這一切,都沒逃過黃門侍郎蔡倫的眼睛。
蔡倫敏銳的感覺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了。
他仔細思索了很久,由于皇子問題,后宮已經分成三派,后派、宋派、梁派,這三派里,梁派最弱,要論皇子,梁貴人所生的劉肇最小,要論地位,梁貴人的地位最低,而宋貴人生的劉慶已經成了太子,子貴母顯,眼看著勢頭直逼竇皇后,而竇皇后名雖皇后,實則自保乏術,眼看著劉慶越長越大,一旦有一天繼承大統,她這個沒生養的皇太后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表面上看,后派根基最深,實際上,宋派風頭最勁,按常理,蔡倫理應投靠宋貴人,可是偏不,冥思苦想之后,他投靠了竇皇后,原因很簡單:竇皇后比宋貴人更需要他,只有需要他的人,才能給他想要的一切。
于是他給竇皇后出了個主意,他敏銳地指出,要保住后位,只能干掉宋貴人。此時此刻的竇皇后對蔡倫的突然投靠感到由衷的高興,便問:為什么要干掉宋貴人呢?干掉之后呢?
蔡倫說因為宋貴人之子劉慶已然是太子,爭鋒之勢已成,若不殺之,必為其所殺,因此對宋貴人只有采取果斷措施,剩下一個羽翼未豐的梁貴人,就好對付多了,此其一也。其二,太子劉慶將要成年,人事已懂,此時已經無法控制,打倒宋貴人,便是打倒太子,而后立梁貴人之子劉肇為太子,劉肇還是個孩子,無須顧忌,既然無須顧忌,便可以殺了梁貴人,將劉肇過繼給皇后為子,這樣一來,皇后便可名正言順的繼續作國母了。
蔡倫自從十五歲入宮,沒有人告訴他這些東西,他能成為一個陰謀家,最好的老師就是“環境”。
竇皇后驚訝的看著這位年輕的宦官,她沒想到彈指之間,在她看來無比艱難的處境,竟被如此輕描淡寫的化解,她立刻下了一個決定:重用此人。
時刻不久,蔡倫便向宋貴人發難,誣告其“挾邪媚道”,并稱查有實據,竇皇后立刻拍板――賜死。所謂“挾邪媚道”,也就是用巫術使皇帝只愛自己,疏遠其他妃嬪,比如“相愛術”,找一對活鴛鴦宰了,挖出心來風干百日,一起系在左臂上,據說此術能使男性死心塌地愛上他本不愛的女性;再比如“相憎術”,拿馬毛、狗毛各一把,趁其不備放在夫妻的床褥下,據說此術能使情深似海的夫妻反目,使第三者順利插足;當然,您看了也就看了,信不信自己捉摸,估計靈驗程度達百分之零點一的n次方,可不管靈驗與否,當時宮廷里是很忌諱這類做法的,蔡倫給宋貴人這個贓載得十分瓷實,宋妃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無處申冤,便自盡了,太子劉慶也受到牽連,被貶為清河王。
宋派垮了。然后是梁派。
宋貴人和梁貴人經常往來,既然姓宋的“媚道”了,姓梁的能脫干系?竇皇后的刀鋒指向梁氏,梁氏倒還聰明,見勢不妙,趕緊把劉肇過繼給了皇后,這本是很英明的做法,可接下來就很不英明了,梁氏的家人沾沾自喜地說,將來劉肇作了皇帝一定不會虧了梁家的。這話傳到竇皇后耳中,此女是沖沖大怒,不虧你家?那我竇家何處放?便一不做二不休,舔個罪名,把梁貴人也給辦了。
宋、梁都死了,竇皇后大權獨攬,后宮任我行,蔡倫也成了她的貼身宦官。
章帝死后,十歲少年劉肇登基,史稱漢和帝,竇氏升為皇太后,蔡倫為中常侍,與九卿同級,可出入宮禁,參與軍機,隨皇帝左右,為皇帝的從政顧問,掌管宮廷文書和百官上疏,權力極大,若他不點頭,文武的奏章便到不了皇帝手中。月俸:兩千石。
看來當初投機的決定,似乎沒錯。
劉肇越長越大,竇太后越來越老,蔡倫也越來越担心,這靠山還能支持幾日?他不知道。做人不怕“知道”,就怕“不知道”,“知道”,至少還有個應付辦法,而“不知道”卻連前景都看不到,而聰明絕頂的蔡倫絕不愿當個糊涂人。
劉肇的老婆姓陰,人也比較陰,經常想學竇老太太害人,但劉肇并不糊涂,也不懼內,只要他在,陰氏便無法加害其他嬪妃,對于這個女人,蔡倫一直在觀察,可直到竇太后去世,他也沒投靠陰氏,因為他隱約感覺到,陰氏并不討皇帝喜歡,此人不足以作他的靠山,而另一個女人卻漸漸進入蔡倫的法眼,那就是東漢開國元勛的鄧禹的孫女,貴人鄧綏。
鄧綏溫文爾雅,漂亮大方,平時不施粉黛,依舊艷麗出眾,更難得的是,此女從不爭風吃醋,處處謙卑,很受和帝喜愛,蔡倫觀察了很久很久,最后將她敲定為自己未來的靠山。
果然,公元102年,陰皇后因巫蠱被廢,鄧綏為后,此時蔡倫早已和鄧綏打得火熱,鄧氏一登后位,蔡倫便申請自任尚方令,追隨鄧后左右。
蔡倫在此之前的職位,是中常侍,月俸兩千石,而尚方令,月俸六百石。蔡倫是個很懂得取舍的人,在他看來,看不到的可能要比看得到的更重要,他要謀一世,而非一時。
尚方令主管各類御用器物,包括筆墨紙硯,而鄧后恰好非常喜歡吟詩作畫、校訂藏書,為了滿足鄧后的嗜好,蔡倫在書寫工具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結果這一下之間,竟下出了一個名震古今的發明――造紙術。
對于造紙術究竟是誰發明的,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193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發現了西漢時代的紙,1957年在西安又發現了漢武帝時代的墓穴,里面也有一疊紙,1973年在甘肅發現了西漢后期的麻紙,1986年在天水發現了西漢時期的紙質地圖,因此一直有人在說造紙術,是西漢人發明的,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而非發明,但另一種觀點卻認為,的的確確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理由是西漢時期的紙,從未經過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紙面粗糙,厚薄懸殊,纖維較長,嚴格來說,只能算是漂絲的副產品,大不了是由一堆植物纖維擠壓而成,這不是真正的紙。
蔡倫的造紙術與西漢前輩們相比有這幾點不同:
1、 原料不同。
前輩們用的是麻,蔡大俠用的是樹皮。理由是麻少,而樹皮多,所以紙就會多,成本就會低,誰都用得起。
2、 紙漿原料不同。
西漢時用的是石灰水制漿,蔡倫卻用草灰水制漿,草灰水堿性大,紙質柔韌。
3、 工藝流程不同。
西漢我不知道,東漢造紙的原料除了樹皮外,還有麻頭和破布,把這些破東爛西合到一起,經水浸、切碎、洗滌、蒸煮、漂洗、舂搗,然后加水配成漿液,漿液撈起后,干燥即為紙張。
第一張紙造出來后,蔡倫拿著它去見皇帝,漢和帝高高興興的下令:天下通用。
從此以后,人們再也不用扛著上百斤的竹子到處跑了,而皇帝批閱奏章,也再不需要有人在旁邊為他翻閱了(實在是翻不動),大家想看書也不必先練一把力氣再去買書了(那年月估計沒有偷書的,因為偷了跑不動),因為有紙了。
這一切都要感謝蔡倫。
蔡倫,這個宮廷里的隨風倒,在專心獻媚期間,一不小心,為人類做出了大貢獻。
在蔡倫造紙后不久,漢和帝劉肇一命嗚呼,病故了,由于死得太早,帝國竟無人可繼承皇位,情急之下,鄧皇后將與和帝生的嬰兒(百天)抱上了龍椅,但時運不濟,可能是政務繁忙,這孩子不到兩歲便夭折了,實在找不到合適的,鄧皇后毅然立前太子劉慶之子劉祜為帝。
劉祜,就是那位被竇皇后害死的宋貴人之孫,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他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變天賬是一本接著一本,無時無刻不想著為那含冤死去的奶奶報仇,和帝死后,他本以為這世上再也沒有雪恨的機會了,明擺著,鄧氏的兒子才一百天,自己卻已經老大不小了,怎么活,估計也輪不到他當一把手,可萬沒料到世事如棋,風水輪流轉,突然到他家,眨眼間鄧皇后絕了后,萬般無奈竟找到了他,望著這光華奪目的帝王寶座,他充滿激動,有點眩暈。
蔡倫也很眩暈。
無疑,鄧皇后很喜歡他,但是,鄧皇后并非當初的竇太后,竇老太太是個小女人,除了自己的私利以外什么都不顧及,可鄧綏不同,鄧綏是鄧禹的孫女,班昭的學生,雖為一介女流,學的卻是“治世之術”,她對蔡倫雖然很信任,但決不受其左右,之所以立劉祜為帝,是因為漢和帝的長子劉勝從小有病,難當大任,和帝早亡,鄧綏給他生的幼子又夭折,大漢帝國不能再這么折騰了,必須要找一個持久些的繼承人,那自然就是前太子的兒子,至于劉祜與蔡倫之間的恩怨,鄧綏不是不知,但她是一個倔強剛強、以國事為重的女性,絕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宦官,便置帝國未來于不顧。
蔡倫不知所措。
很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找著能給自己帶來財富的人,他找了一生,依舊沒找完,身在內廷,使他只能找這些個掌權女性為靠山,皇后在時找皇后,皇帝沒了找太后,太后死了再找皇后,他找了好多年,如今太后尚在,皇帝卻是仇人之后,他年太后不在了,自己何去何從?
蔡倫終于陷入了“不知道”的漩渦中。
不知道就更不能坐以待斃,蔡倫開始在朝中樹立威信,想利用群眾的力量存活下去,同時對鄧太后安排的工作更加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可以這樣說,蔡倫在和帝劉肇時期和安帝劉祜早期,是個非常忠于職守的宦官,他一改竇皇后時期的作風,工作認真負責,不斷提出合理化建議,在這段時間,蔡倫為東漢帝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很大貢獻,而這一切都是出于自保的本能,可見聰明的太監是一把雙刃劍,所以當他們邪惡時,似乎不能把責任全部都推在他們的身上。
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好員工蔡倫的努力工作受到了鄧太后的首肯,他被重新封為中常侍,加封龍亭侯,成了貴族,一時間蔡侯之名天下盡知。
權閹的宿命是無法擺脫的,無論蔡倫怎么努力,這一天還是來了,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劉祜正式成為帝國的執掌者。蔡倫的春天過去了。
鄧太后垂簾聽政達十六年,這十六年中,劉祜無時無刻不在磨刀霍霍向牛羊,如今他長大了,扶持他而又控制他的那只手已經離開,劉祜再也容不下蔡倫,這位列九卿的龍亭侯蔡倫,幾十年的經營卻抵擋不住皇帝的一道圣旨,當使者通知他去廷尉處報到時,他沐浴更衣,身佩全副衣冠,服毒自殺。
蔡倫很有意思,他身為宦官,投靠的卻是外戚,這種和東漢帝王的傳家策略不相符的做法是不能長久的。
蔡倫,一個復雜的閹人,一個聰明的宦官,一個前半生作惡,后半生行善的政治家,一個近乎于天才的發明家,史學界對其評價一直很高,根本原因就是他發明了造紙術,而且對當時的科技發展也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從這一點來看,后人們的確應該感謝他,也的確該對他表示出一定的敬意,畢竟,這是我們民族科技界的一朵奇葩,誰也不知道為什么一個宦官會有如此天才的發明,這大概與他自幼務農,喜歡勞作且務實的性格有關吧。
他早年的陰謀最終使他咽下了苦果,從這一點來看,他已經還清了自己的債務,而基于他的偉大發明,我們,甚至人類,都該感謝他,他受之無愧。
網載 2013-09-10 21: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