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議兩部國人巴黎公社目擊記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8-9853(2003)03-177-02
    近讀江慶柏先生寫的《<隨軺筆記>(手稿)——一部唯一記錄目擊巴黎公社起義的中國 日記》一文(注:見《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以下簡稱江文),受 益匪淺。江文為我們提供了一部過去未與廣大讀者見面的國人巴黎公社目擊記——高從 望的《隨軺筆記》。無獨有偶,同治九年(1870)隨崇厚出使法國的張德彝寫的《三述奇 ·隨使法國記》,也是一部國人巴黎公社目擊記。張德彝(1847—1918)系清代同文館出 身的譯員,從1866年開始多次作為隨員出國,他根據在國外的見聞寫成《航海述奇》多 部,其中《三述奇》記錄了他第三次出國的見聞。這次他是以使團英語譯員的身份隨同 崇厚出使法國的,在《三述奇》中多次提到崇厚的另一隨員高從望的行蹤,并介紹高從 望時為花翎三品銜,廣東候補道,直隸任邱人。《三述奇》及其他幾部未刊的《航海述 奇》解放后收藏在北京圖書館柏林寺分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湖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 版《走向世界叢書》時,在該社鐘叔和先生努力之下,將該書發掘出來,以《隨使法國 記[三述奇]》為書名,于1982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前有鐘先生寫的長篇評述此 書的敘論,強調指出《三述奇》有關內容是國人寫的一部巴黎公社目擊記。《隨使法國 記》后來又輯入岳麓書社1985年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
    《隨使法國記》的出版具有重大意義。在此書出版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對巴黎 公社的早期報導僅見于外國人在上海出版的《中國教會新報》和王韜在香港出版的《普 法戰紀》和《法國志略》。《隨使法國記》的出版,對中國關于巴黎公社的早期報導這 一問題作了新的回答。《隨使法國記》出版后,以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引起學界的廣泛注 視。《liào@①望》1982年第2期發表有《一位中國人的巴黎公社目擊記》,《光明 日報》1982年3月29日發表有《清人張德彝所見的巴黎公社》,《世界史研究動態》198 2年第4期發表有《清人張德彝<三述奇>書稿簡介》和書稿卷三有關巴黎公社的部分內容 ,《歷史教學》1982年第6期發表有《巴黎公社目擊記稿本的發現——介紹張德彝的<隨 使法國記>》,到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公社與中國》一書有專節評 述《隨使法國記》有關巴黎公社的記載。
    《隨使法國記》內容豐富,記錄了張德彝從1871年1月24日到12月10日這一年內在國外 的見聞,共十四萬字,其中有關巴黎公社的記載有一萬多字,分為《凡爾賽戰事》和《 燹后巴黎記》兩卷,涉及到巴黎公社從成立到失敗的許多側面:俾斯麥政府對法不平等 的條款,梯也爾要“逐散巴黎各鄉民勇”的告示,巴黎人民起義的過程及勝利后的熱烈 場面,梯也爾政府的瘋狂反撲及公社戰士的英勇抵抗,公社失敗后敵人的瘋狂報復與血 腥屠殺,被俘公社戰士寧死不屈的壯烈場面等等。
    根據《隨使法國記》的寫作及其問世,江文稱高從望的《隨軺筆記》是一部“唯一記 錄巴黎公社的中國日記”,這種說法不能不是一疏誤,而鐘叔河先生根據他掌握的資料 ,把張德彝在《隨使法國記》中1871年3月18日和年3月19日的日記,稱為“獨一無二的 中國親歷巴黎公社當時的實錄”(注:見鐘叔河《走向世界叢書敘論集》,岳麓出版社2 002年版第143頁。)這一提法也應加以修訂。江文說“崇厚也沒有留下巴黎公社起義的 文字記錄”,這種看法也值得商榷。據陳叔平先生考查,清人崇厚有關巴黎公社的日記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被發現。(注:見陳叔平《巴黎公社與中國》,中國人民出版社1 988年版前言。)筆者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發表過類似的消息,但筆 者對崇厚有關日記的具體內容毫無所知,陳叔平先生也未介紹。筆者敬請學界同仁指明 。
    學界對張德彝關于巴黎公社的記載多有評議(詳見前列文章)。下面本文集中對高叢望 關于巴黎公社的記載與張氏的記載作些比較:與張氏的記載相比,高氏的記載較簡略, 共31則,約2000字。但高氏記載的內容多為親眼所見,一月二十九、二月十二、二月十 四、二月十五、三月初一、三月初六、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三月二十三、三月二十四 、三月二十五、三月二十六、四月初五、四月初十、四月十二、四月十六這16則日記的 全部內容或大部分內容是目睹親見,這便排除了訛傳,使記載有較大的真實性。正是由 于多系根據親眼所見,因此一些報導也較具體,如二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和四月 初五關于戰事的報導都較細致、翔實。看來高氏對戰事頗感興趣,曾幾次親自觀戰。而 張氏的記載,既根據所見,又根據所聞,所見少于所聞,其所聞部分難免有的是訛傳。 (注:詳見陳叔平《巴黎公社與中國》第29-30頁。)高氏與張氏相較還有一個不同的地 方,高氏的記載多為直描而少有議論,張氏的記載有所不同,他時有夾敘夾議,常表達 自己的觀感。這很有價值,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張氏對巴黎公社這一場歷史事件所能達到 的認識水平。
    就思想傾向來講,高張兩人都具有封建正統觀念,將巴黎公社起義人員稱為“亂民” 。但兩人作為一個異國旁觀者,對公社戰士并無深仇大恨,因此,其記載都具有一定客 觀性。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兩人對待巴黎公社戰士在思想感情方面還是有一定差異。張 氏在有關被俘的公社戰士遭遇與表現的幾則日記中,流露了他本人對被俘戰士惻隱之心 、佩服之情,張氏寫道:“睹之不禁惻然”,被俘戰士“氣象軒昂”,“其雄偉之氣, 溢于眉宇”。張氏又把公社成員與中國造反的農民等同。張氏這樣的思想態度與他多次 出國思想比較開明有關,也與他系譯員身份,并非官僚有關。相比之下高氏卻未留下對 公社成員佩服、同情的文字,他甚至直呼公社戰士為“匪類”,《中國教會新報》也稱 之為“賊黨”,這很可能與他廣東侯補道這一高級官員身份有關。
    就記載的內容來看,還有兩個情況值得注意:高氏有的記載,如一月三十日、二月初 一、二月初六、二月初八、二月十七、三月初六、三月初八各日關于巴黎公社情況的記 載,在張氏同日的日記中卻沒有,在這幾天的日記中,張氏根本沒有關于公社的記載。 這反映了兩人的日記有互補性。另外兩人的有關日記多有吻合之處,這證明了所記內容 的真實性。
    張德彝的《隨使法國記》和高從望的《隨軺筆記》的發現,填補了史料上的空白。兩 書留下了中國人關于巴黎公社的見聞與觀感,其中也提供了一些新鮮的史料,這對于研 究中法兩國交往的歷史和巴黎公社史,都有所幫助。鐘叔和江慶柏兩位先生發掘、披露 之功值得稱贊。
    收稿日期:2003-09-08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僚去亻換目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吉林177~178K5世界史李長20042004張德彝的《隨使法國記》和高從望的《隨軺筆記》是兩部國人巴黎公社目擊記,二者 有詳略之分,各具特點,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隨使法國記》/《隨軺筆記》/巴黎公社/Sketches On Visiting France withothers/Sketches Made On A Following Mission/the Paris Commune 1871.2003年春,隨著法國和美國之間圍繞伊拉克問題的爭執,戴高樂主義又成為國際政治 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為使更多的人了解戴高樂主義,故在自己多年關于戴高樂研究的成 果基礎上整理此文,并以此文紀念中法建交40周年(1964年1月27日)。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山東大學考古學A Surface Remark on Two Wittness of the Paris Commune by Chinese Writers
  Li ChanglinZhang Te-yis“Sketches On Visiting France with others”and Gao Cong-wan's “Sketches Made On A Following Mission”are two books of the Chinese inwhich the authors described the witnessing of the event of the Paris Commune  1871.The former was rich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 and the latter was  a little bit simple,but each of them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historical value abou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系,湖南 長沙 410081
    李長林,男,1931年生,遼寧省沈陽市人,湖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外 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吉林177~178K5世界史李長20042004張德彝的《隨使法國記》和高從望的《隨軺筆記》是兩部國人巴黎公社目擊記,二者 有詳略之分,各具特點,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隨使法國記》/《隨軺筆記》/巴黎公社/Sketches On Visiting France withothers/Sketches Made On A Following Mission/the Paris Commune 1871.2003年春,隨著法國和美國之間圍繞伊拉克問題的爭執,戴高樂主義又成為國際政治 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為使更多的人了解戴高樂主義,故在自己多年關于戴高樂研究的成 果基礎上整理此文,并以此文紀念中法建交40周年(1964年1月27日)。方輝
    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市 250100
    
    
    

網載 2013-09-10 21:46:36

[新一篇] 電視文化與書籍文化

[舊一篇] 略論“”紋源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