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兩岸統一:馬英九連說了三個“不會”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提到,在他8年任期內,不會與大陸談統一問題,因為現在討論的意義并不大,也沒有迫切性。

  綜合媒體報道,馬英九日前接見歐美媒體亞洲特派員訪問時,被問到“是否支持兩岸終極統一?”他回答稱,他的兩岸關系原則即“不統、不獨、不武”,是指在8年任內,“不會與大陸討論統一的問題”,也不會推動臺灣“獨立”,更不會支持使用武力。

 馬英九認為,“這是打造一個可大可久及和平發展架構的必要手段”。

  馬英九稱,提到這些問題(編者注:指“終極統一”),其實現在討論的意義并不大,因為大家都不覺得有任何迫切性,尤其當兩岸許多關于貿易、經濟及文化上的障礙都還沒有排除的時候,討論那些目前沒有急迫性的問題,并不符合臺灣民眾的需要。

 馬英九還稱,臺方有一個“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先經后政”的次序,來決定臺灣與中國大陸交往時“先談哪一個,后談哪一個”。

  此外,馬英九還提到,中國有紀錄的歷史大約有4600多年,在此過程中,有70%或至少65%的時間是統一的,30%左右是分裂的,在歷史上分裂時間最久的有超過200年的。在一個有歷史觀的民族來看,這些分分合合其實也是歷史現象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能不能得到確保。

 那么,如何才能夠實現兩岸的統一?兩岸同胞的寄托又應該在哪里呢?

  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希望能盡早地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道難關,邁不過去這道關坎,所謂的復興就將是一場歷史笑話。

 每一次海峽兩岸面對共同領土主權問題的時候,一切愛國的中國人都不免盼望兩岸能聯手協力,并肩對敵,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共同對外的良好局面

  在持續發展的釣魚島爭端上是這樣,此前菲律賓射殺臺灣漁民問題上也是這樣,很多人在呼吁兩岸要加強合作,

  首先是為了一致對外,更希望能藉此彌合兩岸政治分歧,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走上聯合,進而走向加快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

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在每一次事關兩岸人民福祉的事件發生時,都不能不由衷地揪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民究竟應該把實現兩岸統一的希望寄托在哪里呢?

 過去,我們曾寄希望于解放戰爭的延續,一句“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誓言就是淋漓盡致的表達。后來,我們又寄希望于臺灣人民,以為臺灣人民總體上能反對臺 獨、支持統一。

  再后來,政策走向看似又把希望主要放在了臺灣當局身上,指望通過兩岸政治互動,特別是日益密切的經貿聯系,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消除雙方的隔閡,最終走上和平統一的道路。

  但是,實現兩岸統一歷來面臨巨大的挑戰,在此也不妨一一列出。

  第一,來自國民黨之“黨國”的挑戰。國民 黨之“黨國”歷來將自己視為中國的正統,它過去是主張統一的,有武力統一,口號是“反 攻大 陸”;

  有政治統一,口號是“三 民 主義統一中國”。馬英九當政后提出了“三不”主義,即“不統、不獨、不武”,把統一問題擱置了起來。

 后來雖然有了“新三不主義”,即:不去推動“兩個中國”,不會推動“一中一臺”,不會推動“臺灣 獨 立”,但統一的話題莫再提起,事實上等于擱置了起來。

  總之,國 民黨的“黨國”骨子里是排斥與共產黨大陸統一的,如果國民 黨愿意統一,兩岸統一問題將迎刃而解;如果國 民黨抱著以托待變的僥幸心理,兩岸統一仍然缺少起碼的政治基礎。

  第二,來自美國的挑戰。冷戰時期,臺灣是美國在遠東不沉的航空母艦,是對付中國的前沿戰略基地。

 現在,美國“重返亞太”了,臺灣注定要重新成為美國新一輪戰略經營的重點,部署鋪路爪預警雷達已經對此作了詮釋。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即使美國無法有效地利用臺灣的戰略價值,但也絕不想讓大陸得到臺灣的一切,否則,就是美國的戰略大失敗。這大概是美國的戰略底線。

  第三,來自日本的挑戰。日本對臺灣歷來包藏禍心,日本政壇及社會正在急劇右轉,照此趨勢,今后日本將越來越明目張膽地介入臺海兩岸事務

  給兩岸統一設置障礙、挖掘陷阱,用各種辦法阻礙統一,未來甚至有可能用軍事介入的手段進行阻擾。

  第四,來自臺 獨勢力的挑戰。臺 獨勢力是臺灣島內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一直凍而不僵,屢遭重創都能恢復元氣。

 就臺 獨本身而言,如果僅僅就是它自已挑戰統一,無異于螳臂當車,但如果這個小團體被外來勢力利用起來,彼此沆瀣一氣,則必成統一的大敵惡患,對此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

  這樣看來,在兩岸統一的問題上,究竟是機遇大于挑戰還是挑戰大于機遇呢?

  或者干脆退一步說,看發展看未來,按照東亞西太平洋地區目前的戰略趨勢,對統一大計而言,未來究竟是機遇在發展還是挑戰在發展,二者到底將哪個大于哪個呢?

  按照一些專家學者的判斷,對中國而言,當前總的戰略形勢是機遇大于挑戰,這大概也是中國對所處戰略環境的總體評價。

  但是,通過上述對比可以看到,這一論斷在臺海兩岸統一的問題上則很難成立,任何人可能都不敢下這樣的斷語。

  未來究竟將會怎樣

 那么,臺海兩岸關系未來將會有怎樣的發展呢?任何一個關心天下大事的中國人都有權問上一問: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希望在哪里,和平統一又何時能夠實現呢?

  能把希望寄托在臺灣當局身上嗎?

 把希望寄托在臺灣當局身上,所依賴的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好處足夠大,比如經貿聯系,比如政治讓步,足以吸引國民 黨當局,使其放棄固有立場,同意與大陸統一;

  二是外來壓力足夠大,迫使臺灣當局不得不借重大陸的力量來應對,不得不與大陸聯手合作,從而為實現統一奠定戰略基礎。除此以外,再無第三種可能。

  但是,這兩種可能很難讓人看到有多大可期待的價值。在中國的文化中,誰都知道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多少讓步和利益輸送才能換來國民 黨放棄小朝廷山大王的寶座呢?

  至于外來壓力,如果有朝一日真有無法應對的局面出現,那國 民黨當局首先要找的是美國,甚至可能是日本,這一點,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還將是這樣。

 所以,指望菲律賓射殺漁民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能成為兩岸聯手的契機,簡直如同做夢娶媳婦一樣想美事,或者完全可以說是異想天開。

  有人因此要說,國 民黨也不是鐵板一塊,大陸可以通過兩岸互動分化國民 黨使其一部分傾向大陸,這不也將給統一創造了機遇了嗎?

  這看起來是一個辦法,實際上并不可行,因為分化瓦解國 民黨是可能的,但這要冒臺 獨勢力做大做強的危險,一個統一的國 民黨對抗臺 獨還勉為其難,四分五裂更不堪大用。

  一旦國民 黨四分五裂,臺灣的政治態勢只會將更加危險

 能把希望寄托在美日的慈悲上嗎?

  這無異于與虎謀皮。美日霸權集團不會因為中華民族崛起不易就心生憐憫,更不會因為海峽兩岸同屬炎黃子孫就發現慈悲。

  臺灣問題本來就是他們制造出來的,他們今后還會繼續制造各種形式的臺灣問題,總之就是不許中國實現完全的統一。

  能寄托于臺 獨改惡從善嗎?

  這顯然是不靠譜的事情。只要不是傻子,誰也不會把希望寄托在這幫雜碎身上,不管他們這些人怎樣與大陸拉關系、套近乎,都不過出于急功近利的一時之需,本性還是難以移除的。

  這些不行,那也不行,但臺灣問題又不能無限地拖延下去,到底什么辦法才能給我們以希望呢?

  一句老話說得好,求人不如求己。這話用在臺灣問題上再也貼切不過了。

 如果大陸有收復臺灣足夠的勇氣、意志和力量準備,臺灣就能與大陸越走越近,反之,只能與大陸漸行漸遠,解放臺灣的口號本質并沒有過時,但需要在新的條件下搞一點新的包裝。

  寄希望于自己的決心,寄希望于自己的力量,這就是臺灣問題的全部答案。

  之所以做這么多的啰嗦,是因為一個時期以來特別是釣魚島沖突發生以來,有關兩岸關系的各種幻想甚囂塵上,很有些“春花漸欲迷人眼”的樣子。

  為擦亮眼睛起見,所以鄙人逆勢而動,寫下此等文字。

 這些希望最后都以怎樣的結果收場了呢?

  解放臺灣的誓言以改革開放而收場,因為伴改革開放而來,不是大陸進軍臺灣,而是國 民黨從臺灣通過經濟方式“打”回來了,重返大陸;

 “寄希望與臺灣人民”一說后來因一場選舉而作罷,因為這場選舉恰恰把主張 臺 獨的人物選上了臺,弄得好不尷尬。

  寄希望于臺灣當局和經貿聯系的游戲還在進行當中,目前還沒有可信的結論。

  2、現實給中國以怎樣的機遇,機遇與挑戰又孰大孰小呢?

  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似乎給兩岸關系以新的機遇。

  機遇之一:借助與全球化、一體化大潮,在兩岸之間打造出一個袖珍版:在兩岸之間首先實現全球(國)化、一體化。

  就理論邏輯而言,似乎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這一大潮。既然這樣,期盼兩岸統一的一些人就完全可以順其自然地等待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了。

  機遇之二:周邊領土爭端與權益沖突將促使兩岸走向聯合。

 眼下許多人抱有這般強烈的希望,釣魚島爭端激化的時候,有人這樣呼吁,現如今菲臺漁民沖突,有人又在大聲疾呼,未來可能出現機會地方的還有太平島等地

  除菲律賓和日本是對象外還可能面向越南、印尼等,這將使抱有這樣期盼的人希望大增,他們認為一定會有足夠這樣的機遇把大陸臺灣撮合到一起。

  臺灣《今日新聞》報道,有鑒于國民黨執政支持度持續低落,泛藍陣營繼新黨宣示將全面參選2014后,親民黨也將開始動作,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傳出月底將復出 下鄉尋覓人才,為布局大選作準備。

 不過,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受訪時則低調表示,“最近沒有參與黨務,也不清楚相關狀況”。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因夫人陳萬水過世而消失許久,雖然去年10月曾傳出副主席張昭雄受命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密會談論罷免藍營“立委”之事,但后來便沒有后續消息。

  外傳宋楚瑜在地方干部的要求下,已指示秘書長秦金生與副秘書長劉文雄重整旗鼓,早點活動,尋覓合適人選。劉文雄表示,全省預計都會提名,目標是各縣市議會都成立黨團。

  橘營目前鎖定的對象包括有參選經驗的民代、政治家族第二代,以及學歷高、形象佳且有熱情的政治素人。

 但也希望鼓勵具高知名度的人士披褂上陣,希望帶動氣勢,而這部分將由宋楚瑜出馬游說。

  據了解,宋楚瑜希望在執政黨民調長期吊車尾的特定地區持續經營,譬如劉文雄在基隆市,可能對國民黨造成威脅,這也是近來傳聞基隆與新北合并腳步可能加快的原因。

  不過,對于以上的消息,張昭雄都非常低調,一概表示不清楚、不知情,只表示自己和宋楚瑜通過電話,“但已有一段時間沒見過面,也沒有參與黨務”。

 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地區因為一個2013年就已經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鬧得沸反盈天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協定到現在還沒有在臺灣立法機構得到批準。

  這個才是真正讓我覺得吃驚的,相比2010年的ECFA,這次的情形似乎要嚴重得多。

  我在這里想從臺海地區的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角度出發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鄙人才疏學淺,有不周之處敬請指正。

 首先說說目前大陸和臺灣的關系。

  在民眾的互相了解上,近年來,隨著兩岸經貿關系不斷密切,人員交流逐漸頻繁,臺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與日俱增。

  雖然臺灣還時不時能鬧出“茶葉蛋”這樣的低級笑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大陸觀光客和大陸學生的到來,臺灣民眾有機會從身邊直接觀察到大陸人民現狀的機會和以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

同樣的臺商在大陸已經營多年,根深葉茂,臺灣學生也可以赴大陸求學,大陸群眾對臺灣的了解也遠超早年間的回鄉探親國民黨老兵,臺灣的娛樂明星在大陸也是大行其道。

  經濟上,大陸持續多年的對臺商優惠政策和大陸獨有的資源/市場優勢早已把臺商特別是大財團牢牢地和自己綁在了一起。

  鴻海,統一,頂益,臺塑,每一家都在大陸有大量的業務,可以說和大陸的經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隨著ECFA的簽訂,首先是臺灣的其他中小企業和農業產品可以以優惠條件進入大陸市場,更多的臺灣民眾可以直接感受到大陸給他們帶來的經濟利益,經濟上臺灣正在逐步的必然的融入大陸的整體經濟結構。

  政治上,目前大陸和臺灣的關系比較微妙。大陸一直堅定不移的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臺灣目前執政的國民黨雖然沒有“獨立”的沖動,但是在內心里早已無奈的接受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事實。

  為了不被邊緣化,民進黨從鐵桿開始向現實主義轉變,不接觸大陸,民進黨就沒有希望。

  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卻未必是臺灣民眾現在的民心所向,臺灣的民眾和政黨在政治上還沒有做好接受中共的準備。

  基于上述的基礎,再來看看這次反“服貿”的各方:

  大陸,對臺政策穩定延續,經濟上融合,再加上文化交流,人員來往,逐步擴大對臺影響力,增加臺灣民眾認同感,只要臺灣不宣布獨立就繼續采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

  只要大陸不發生動亂,兩岸的實力對比決定了臺灣除了逐漸被大陸蠶食以外沒有別的可能。

  因此,在反“服貿”事件發生后,大陸官方不做任何傾向性的表態,坐看事態如何發展,一方面“服貿”通過只是時間問題,哪怕2016以后民進黨執政,這個結局也不會改變。

  另一方面大陸此時表態除了徒增臺灣民眾抵觸感以外沒有別的好處,最后一個方面大陸也是在借此機會觀察臺灣各方政治力量的表現,國民黨未必是大陸統一戰線的唯一工作對象。

  美日,說臺海就不能繞過美國和日本。臺灣是美國封鎖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的重要部分,日本一方面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最大盟友,一方面曾經對臺灣實行。

  過長期的殖民統治,對臺灣有一定的影響力。美日不愿意看到兩岸關系日益密切可是對兩岸越走越近的趨勢也無法改變。

  不能改變大的趨勢就在幕后采取各種小動作制造干擾,甚至試圖通過這些小動作達到扭轉大勢的目的。

  這次的反“服貿”的劇情和烏克蘭是多么的相似,若不是臺灣有著多年的法治積淀和較好的經濟基礎,反“服貿”的發展方向還真不好把握。

  臺灣就已經有大學教授指出這次的反“服貿”其實就是反大陸,臺灣民眾有這么強烈的反大陸意愿嗎?

  “強烈”到一天只要500臺幣管飯就可以去占領“立法院”然后還可以順便搞搞三角戀?包括到現在組織20多萬人的示威行動。

 這背后的組織能力,經濟能力,要說是民進黨獨自所為,恐怕臺灣那些給民進黨政治獻金的經濟大佬們就第一個不答應吧。美日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不言而喻。

  之前的ECFA和貨物貿易的推進已經影響到了臺灣南部民進黨傳統票倉的民眾對大陸心生好感,民進黨再不有所作為就會徹底邊緣化。

  國民黨在推進“服貿”過程中的瑕疵被民進黨抓住以后,和島外勢力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把反“服貿”搞得轟轟烈烈。

  一方面民進黨又占據了燈光閃亮的舞臺,利用學生打頭陣,民進黨占據了所謂“民意”的“高地”,爭奪眼球,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打基礎。

  另一方面即使是民進黨也無法躲開大陸議題,民進黨對大陸也開始接觸,這是大勢所趨,如果不接觸,就會邊緣化。所以民進黨很清楚“服貿”不管反不反,最后還是要通過的,那為什么要反呢?

  除了拼選舉,還是要對大陸坐地起價:你看看哦,我在臺灣是很有實力的,你有事情不和我商量,有好處不給我,你就會很頭痛哦。

 和國民黨一樣,反“服貿”運動如何收場也是民進黨的難題,草草收場,顯得國民黨執政能力強,自己只能小打小鬧。

  鬧到不可收拾,就算自己贏了2016,還是要通過“服貿”到時豈不是更坐實了自己政治的形象?且不說大陸能不能信得過,如何想那些給他投票的選民交代呢?

  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這次的反“服貿”:

  大陸只需隔岸觀火,把握好對臺政策不走調即可,就當看戲,你方唱罷我登場,看誰得分最高。就算臺灣出現極端情況,反國家分裂法早就做好了必要的法律準備,南京軍區,東海艦隊更是摩拳擦掌幾十年只待一聲令下。

  美日在背后操弄,目的就是給大陸添亂,混淆視聽,干擾大陸的既定政策和正確判斷,只要我們心明眼亮就不足畏懼。

  臺灣各黨粉墨登場各懷鬼胎,可惜再厲害的青蛙也跳不出臺灣這個井口,想挑戰大陸這個龐然大物更是螳臂當車。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只不過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不足為慮,不足為慮。

 





















網絡轉載 2014-11-07 09:38:41

[新一篇] 俄媒炒作“返還中國領土”意欲何為?

[舊一篇] 吳小丁:滿清亡國與時下政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