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之書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是功利之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由夏志清編注與張愛玲三十余年的往復書簡——《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剛推出簡體版,其實,有蘇偉貞《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和莊信正《張愛 玲來信箋注》珠玉在前,這本書并非是張愛玲晚年信件的首度曝光,卻因其時間跨度長,信件數量多,以及夏志清“中國文評第一人”的身份和他“最懂張愛玲”的美譽,格外引人注目。然而讀畢全書,我的心情卻是失落的,期待了一年有余的張愛玲研究資料,竟是一本失望之書。——李青 |



失望之書:《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作者:夏志清

版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7月


讀者重溫“張腔”的機會


張愛玲遠走美國后,她離群索居,以孤島自喻,到了1988年,她仍在散文集《續集》序言中質疑,“作者借用書刊和讀者間接溝通,演員卻非直接面對觀眾不可,為什么作家同樣享受不到隱私權?”


要說夏志清公開發表的118封信,侵犯了作家張愛玲的隱私權,也有些小題大做。在張愛玲80年代與莊信正的通信中,她就明確表示過“我的信發表沒關系,如果有聲明請不要告訴別人的,需要涂抹的絕對看不見。”由此可見,雖然依然習慣背對讀者,但她早已心知肚明,圍繞“作家”身份展開的種種自寫與他寫,未來都將會隨著“張愛玲”這個名字一起,被歸入供后世研究的文學檔案館。


可貴的是,這三十年間的百余封信件,的確與張愛玲后半生的生活軌跡與創作關懷具有互文性,讀者不僅可以從中溫習“張腔”的延續,例如她在1965年第8封信中所言“近來我特別感到時間消逝之快,寒咝咝的”,亦能捕捉到其寫作生涯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當然,也少不了胡蘭成,除那句著名的“講我的部分夾纏的奇怪”,還有一句“三十年不見,大家都老了——胡蘭成會把我說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報復,因為寫過許多信來我沒回信。”



夏志清反客為主的“按語”


所以將這本書稱為“失望之書”,不是因為私人通信的出版不符合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正確”,也不是因為張愛玲在書信中所呈現的面目讓人大跌眼鏡——她還是一如既往,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漠、孤獨與焦慮,癥結所在,是夏志清為每封信件所附加的“按語”。身為與張愛玲魚雁傳書的當事人,按語的作用應當是作為注解,以幫助讀者理解信件文本的內容,而縱觀書中夏志清的按語,亦不可謂不“夾纏的奇怪”,總有些反客為主,奪人眼球的意思。大概在夏志清的眼中,自己對張愛玲有“知遇之恩”:在1961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 夏志清深入介紹了張愛玲小說的成就,不僅首開先例地肯定其重要地位,更將《金鎖記》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好的中篇小說。


故而在諸多按語中,這位比張愛玲還年輕一歲的文學評論家,有意無意間渲染著自己的地位之重要。在回憶與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就張愛玲作品版權問題所做的接洽時,他說“我同平鑫濤的初次會談,解決了張愛玲下半生的生活問題。”又不無得意地補述“原來我是得到書面囑托為她(張愛玲)辦事的全權代表,此事可能與宋淇無關”。


面對不善人際交往,在美國過得也并不順利的張愛玲,為她提供過不少幫助的夏志清自視為其摯友,盡管回信的態度誠懇謙卑,但在按語的措辭中,還是暴露了他作為才子的自負與浮夸,以自己獨斷的邏輯和習慣, 去揣度、想象、評價只與他見過數面的張愛玲。


張愛玲與夏志清的客套話


反觀張愛玲,她給夏志清的信基本都是圍繞出版計劃、寫作進度、文學評論等業務,加上幾句頗有些距離感的問候,盡管偶爾也會寫“我這些年只對看得起我的人負疚,覺得太對不起人,這種痛苦在我是友誼的代價,也還是覺得值得”,但將夏志清視為“看得起我的人”感到負疚, 還是客套居多,比不上與宋淇夫婦告別后一路哭回房間的深情,也沒有與小友莊信正在信中家長里短談天的雅興。


她甚至對夏志清給蔣曉蕓寫序講到《傾城之戀》頗有微詞 ,說“我不免覺得是女性作家就要拿我去比”,夏在按語中倒是罕見地未作辯白,只回應“其實當年崇張,最虔誠的小說家朱西寧,也曾大大贊揚過蔣曉蕓。”可贊揚過又如何?環境與時代,都已大相徑庭,我讀來不禁有疑慮,似乎張愛玲確實已經成為夏志清在研究女性文學時最重要的底牌和標尺,他與張愛玲的交往, 依舊是功利大于情誼。


另一方面,或許由于夏志清的自負,抑或是如王德威在代跋中所言,夏先生的真性情,多年來是學界傳奇,他在按語之中, 不僅反復談論自己的情史,還毫無顧忌地泄露了不少陳年舊事。最夸張的是,在第44封信里自曝和臺灣作家陳若曦的兩段婚外情,又用洋洋灑灑數百字逐一列舉五點理由,痛斥陳若曦抹黑自己,欺世盜名,其中牽連者眾,皆文壇名士。隔了幾十年還玩這種低劣的隔空喊話游戲,不免讓人啞然失笑,更何況凡此種種,皆與全書主題無關,不知熱衷冷觀熱望的小報愛好者張愛玲,若見到這番風波,又會作何感想了。


掩卷唏噓,我想起張愛玲早期小說集《傳奇》增訂本的封面, 她自己設計的圖畫,正中是一幅晚清仕女圖,另一側,有個比例夸張的人形倚欄眺望,她曾撰文自白“那是現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窺視”。如今想來,我輩讀者,就好比那與畫面格格不入的現代人,努力窺視,樂此不疲。夏志清新故,張愛玲亦逝世近二十年,《張愛玲給我的信》一書,雖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還是提供了一種觀察的獨特角度, 可一而不可再,沿著這條幽微隱秘的小徑,把我們帶回半世紀前那華麗或蒼涼的文學現場。


(文/李青)



▲8月2日新京報書評周刊封面


「本期看點」


新京報B01版~B16版

————————

「主題」B03~B06 | 百年世家

「失望之書」B02 | 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經濟」B07 | 遭遇“人口懸崖”,大蕭條將卷土重來?

「文學」B08~B09 | 全球文學界興起短篇小說新潮

「生活」B10 | 誰能讓蝴蝶停留三秒——評《采綠》

「探訪」B11 | 辛莊師范以傳統教育聯結個人生命

「列傳」B12 | 左馬:用插畫做夢,用漫畫謀生

「天下」B13 | 挪威版《我的奮斗》走紅美國

「書情」B14 |《狄金森全集》 等八本

「榜單」B15 | 暢銷與速朽

「書影」B16 | 《臉之書》



————新京報書評周刊————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39:14

[新一篇] 獨家選讀 西門慶是個扶貧濟弱的慈善家?

[舊一篇] 盤點 書為證:螢火蟲也有生存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