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 簡體 傳統 |
(油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蔡亮 1935年10月,“萬水千山只等閑”的中央紅軍在“屈指行程二萬”之后抵達陜北,率先為這部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劃下了一個休止符。 毛澤東曾說:陜北是落腳點,也是出發點。落腳陜北使中國革命重新建起了大本營,隨即吹響了全民族抗戰的嘹亮號角。然而,到陜北落腳并非中共中央和紅軍最初的打算,而是在極端險惡的轉移過程中為了擺脫敵人和保存自己,根據敵我情況變化不斷調整原定計劃的結果。整個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對落腳點的選擇先后發生了七次變化。 1、黎平會議,川黔邊根據地 湘江一戰,紅軍由8萬多人銳減到3萬余人。更為嚴重的是,蔣介石已經判明了紅軍的戰略意圖,調來五六倍于紅軍的兵力,在湖南武岡、城步、綏寧、靖縣等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一個“口袋陣”,等著紅軍往里鉆。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放棄移師湘西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到川黔邊建立根據地,但博古、李德不予采納,依然把希望寄托在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上。 1934年12月11日,紅軍到達湖南西陲的通道縣。12日中午,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軍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問題。毛澤東從敵軍重兵阻攔這一情況出發,力主西進貴州,王稼祥、張聞天和周恩來等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主張。晚上19點半,中革軍委下達了“萬分火急”電,命令部隊繼續西進,但同時依然沒有放棄北上計劃。 15日,紅軍穿越湘南進入貴州,先頭部隊占領了黔東邊城黎平。中央政治局遂于18日在黎平召開會議,繼續討論紅軍行動方針的問題。經過激烈爭論,主持會議的周恩來最后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會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指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適宜的”。隨后,中共中央又在貴州甕安縣猴場(今草塘)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重申黎平會議的決議,最終確定在川黔邊地區建立根據地作為紅軍新的落腳點。 2、遵義會議,川西或川西北根據地 黎平會議后,紅軍進行了縮編,部隊輕裝前進。本著避強打弱不避戰的方針,紅軍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縣,搶渡烏江,輕取遵義。 遵義會議前后,由薛岳率領的周渾元、吳奇偉兩個國民黨“中央軍”縱隊,還有川、黔、滇等地方軍閥的部隊共150多個團,對紅軍所在的川黔邊地區形成了新的包圍圈。形勢再度危急,要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根據地已經不大可能。在此情況下,劉伯承、聶榮臻等川籍將領在會上提議“打過長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據地”。 他們的理由有四:一是有紅四方面軍的川北根據地可以接應;二是四川是西南首富,人煙稠密,經濟條件遠比黔北好,便于立足就食;三是川北背靠西康,后面沒有敵情;四是四川對外交通不便,當地軍閥又排外,蔣介石想往四川調兵不易。會議經過討論采納了這個建議,一致決定改變黎平會議以黔北為中心來創立蘇區根據地的決議,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蘇區根據地。 3、扎西會議,云貴川邊根據地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積極準備,打算從瀘州上游的宜賓附近北渡長江。蔣介石急令川軍劉湘集中兵力在長江南岸堵擊,又令薛岳和黔軍王家烈率部渡烏江尾追,企圖圍殲紅軍于川江南岸地區。很快,各路敵軍紛紛逼近川南,而川軍又有40多個團扼守長江北岸,形勢的變化使渡江變得十分困難。 1935年2月7日,彭德懷和楊尚昆向軍委建議,暫停渡江計劃,將紅軍集中到云南扎西地區進行整編,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正在扎西召開會議研究紅軍行動的中央領導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當天便作出指示:“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原定渡河計劃已不可能實現。現黨中央及軍委決定,我野戰軍應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以戰斗的勝利來開展局面,并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 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發布了《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宣布扎西會議關于黨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停止向川北發展,而在云、貴、川三省地區中創立根據地的決議精神。同日,中革軍委又致電江西中央軍區,紅二、六軍團,紅四方面軍,通告停止執行北渡長江計劃的決定。此外,根據軍委指示,各軍團在扎西進行了整編,并組建了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隊,開始為根據地建設做準備。 4、會理會議,川西北根據地 扎西會議后,經過整編的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取得了婁山關大捷。婁山關一戰共擊潰和殲滅敵軍兩個師加8個團,俘敵3000余人,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一仗打開了黔北的新局面,也為實施云貴川邊根據地計劃開了一個好頭。根據形勢變化,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首先在黔北建立新蘇區,赤化全貴州。 此后1個多月,為擺脫敵人的夾擊,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在云貴川邊的山嶺間東奔西突,穿插往返,取得了他軍事指揮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的勝利。接著,紅軍南渡烏江,巧妙地跳出了敵人的合圍圈,把幾十萬敵軍甩在烏江北岸。 在云貴川邊境進行機動作戰,力圖創造新蘇區的同時,中共中央始終沒有放棄渡過長江向北發展、轉入川西北的戰略意圖。南渡烏江后,中央紅軍佯攻息烽,逼近貴陽,同時作出東出湖南的態勢。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急令滇軍救駕,紅軍遂利用滇軍東調增援貴陽之機,乘虛向云南急進。進入云南境內后,渡江北上的時機已經成熟。 5月9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徹底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12日,中央在會理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立即北上,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創建根據地。 5、兩河口會議,川陜甘根據地 會理會議后,中央紅軍以氣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實現會師。 會師后的工農紅軍共有10萬多人,下步戰略方針需要迅速決定。對此,紅四方面軍領導張國燾和中共中央意見分歧。毛澤東綜合分析日本入侵華北后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川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決定放棄遵義會議關于在川西北建立根據地的計劃,認為紅軍應該北上至川陜甘建立根據地,這既便于進一步發展壯大,也便于東出晉冀抗日救國。張國燾卻認為革命處于低潮,想躲開敵人,到川西和西康地區保存實力,休養生息。 為統一思想認識,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縣兩河口的一座喇嘛廟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會師后的戰略方針問題。周恩來在會上作報告,從便利作戰、群眾條件、經濟條件等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在川康一帶建立根據地的不利之處,認為如陷在川康就沒有前途,要求紅軍迅速向前,在川陜甘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討論,會議最終通過了《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戰略方針的決定》,決定“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陜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國的勝利。” 6、俄界會議,與蘇聯接近的地方創建根據地 為實現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兩河口會議同時做出了集中主力打擊胡宗南守軍、奪取控制松潘地區的決定。中革軍委迅速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決定以松潘為突破口打開北進甘南的通道。對中央決議陽奉陰違的張國燾這時節外生枝,他借口“統一指揮”和“組織問題”沒有解決,延宕紅四方面軍主力北上。為團結張國燾,中共中央于7月中下旬在黑水、蘆花連續召開了兩次政治局會議,直至周恩來把紅軍總政委職務讓給了張國燾,張的態度才有所松動。經過這一番折騰,紅軍已喪失攻占松潘的有利時機,陷入胡宗南和川軍南北夾擊的危險境地。不得已,中革軍委撤銷松潘戰役計劃,改行夏洮戰役計劃,要紅軍穿草地北上甘南,在夏河至洮河流域建立蘇區根據地。8月底,中央機關和徐向前指揮的右路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走出茫茫草地,攻占了四川北部小城包座,打開了前往甘南的通道。張國燾此時卻又變了卦,他明確表示反對北上,拒絕橫穿草地同黨中央會合,率領左路軍掉頭南下。 9月9日,張國燾密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并有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明顯意圖。右路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看到電令,趕忙向毛澤東報告。毛澤東隨即同張聞天、博古等緊急磋商,一致認為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部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后果。當晚,毛澤東在紅三軍駐地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連夜迅速脫離險區,率領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并通知已進到在俄界的紅一軍團行動方針有變,原地待命。 9月11日,毛澤東率紅三軍到達甘南迭部縣俄界境內。次日,中央政治局在當地高吉村藏民居住的一個簡陋棚屋內召開擴大會議。鑒于一、四方面軍已經分開,只有紅一、三軍的8000多人隨中央北上,革命力量元氣大傷,會議決定改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計劃,“當前的基本方針,是要經過游擊戰爭,打通同國際的聯系,整頓和休養兵力,擴大紅軍隊伍,首先在與蘇聯接近的地方創造一個根據地,將來向東發展”。 7、榜羅鎮會議,陜甘根據地 根據俄界會議決定,將紅一方面 軍第一、第三軍團和軍委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一邊繼續爭取南下部隊,一邊率領紅軍堅持北上。 9月17日,陜甘支隊突破天險臘子口,打贏了進入甘南的關鍵一仗。臘子口打開后,紅軍順利抵達哈達鋪。哈達鋪是甘肅南部的一個小城鎮,在紅軍官兵烹羊宰牛進行休整時,毛澤東從報紙上獲知: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在陜北控制著五六個縣大小的蘇區根據地,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也有精兵三千,他們已經會合組成了紅十五軍團。22日下午,毛澤東在陜甘支隊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宣布,首先要前往陜北,同劉志丹領導的紅軍會合。 9月27日,紅軍到達通渭縣榜羅鎮,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改變俄界會議關于首先打到甘東北或陜北,以游擊戰爭與蘇聯聯系,取得國際幫助,創建根據地原定戰略方針,作出了把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在陜北保衛和擴大蘇區的戰略決策。隨后,紅軍日夜兼程向陜北進發。途徑甘陜兩省分水嶺時,毛澤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從江西算起到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了十個省。走下山去,就進入第十一個省——陜西省了,那里就是我們的根據地、我們的家了。10月19日,紅軍到達陜北保安縣(今志丹縣)吳起鎮。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會議,批準了榜羅鎮會議的戰略決策,正式宣告中央紅軍長征結束。 來源:《解放軍報》2015年4月1日 作者:趙占豪
(油畫)遵義會議/沈堯伊
紅軍過草地/張文源
《國家人文歷史》 趙占豪 2015-08-23 08:47:4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