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 簡體 傳統 |
36氪微信號:wow36kr 本文作者金證濟蒼是云視鏈 Venvy Inc. 創始人CEO,哈佛大學數學系大四休學,2013年創始于哈佛創新實驗室,2015年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年齡最小的上榜者(22歲)。2014年底于上海創立云視鏈,擁有玩tv、Video++云視鏈開放平臺等獨立產品,估值超過1億美金。業余喜歡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做一些有意思的事。題圖來自電影《桃花期》。 女朋友 前兩個星期,我抽取了朋友圈里有代表性的130位男性創始人兼CEO朋友進行了一次關于創始人是怎么選擇女友的modeling。受訪者包括了活躍在創業第一線的眾多大佬以及歷屆福布斯榜單上的創業明星。 出乎意料的是問卷的參與度非常的高,一部分人還轉發給了其他創始人朋友,導致樣本擴大到了384個,于是我將標準進一步提高和細分,篩選出了162位融完A輪及以上19-58歲的創始人。 這些創始人當中,13.6%的公司已經上市,樣本的公開總市/估值為3862億。考慮到某些個體數據過于真實,一旦放出有可能造成其股價調整、家庭重組等無法預料的后果,并且為了保護隱私, 我這里只放出樣本的整體數據。 以下為11選2(包括k. 自定義)的調查題目。“假設你還沒有結婚,在選擇女友時最看重哪兩點?” Pop quiz, what would you choose? 然后分別按照融資階段和時代背景整理分析。 創始人對女友的選擇按融資階段分析,|A、B輪|C-E輪|已上市|分別占樣本人數的48.1%,38.3%和13.6%(僅為了模型的目的嚴謹性,我將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算作C-E輪) 創始人按年齡分析,| 70/60后(35-47歲) |80后(25-35歲)|90后(19-25歲)|分別占樣本人數的25.9%,48.8%和25.3% 數據顯示: 1)貌美氣質佳是幾乎所有階段創始人共同的選擇,并且優先級不斷提高。即便是金字塔上層的成功創始人也不免俗,外貌和氣質逐漸成為前提,而性格特點因大時代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2)時代背景對擇偶觀的影響巨大:80前受傳統教育影響較深,所以擇偶更注重傳統美德;生于改革開放后的80后創業者更關注另一半本身,而在那個創業還不是很普遍的年代,他們中的大多數非常看重女孩是否欣賞和認同他們在做的事;作為互聯網文化原住民的90后則更注重精神追求,呈現向西化靠拢的趨勢,將幽默和激情列為重要要素,并不是很關心另一半的出身、傳統美德和父母背景。 3)階段性的身心需求對擇偶觀的影響:創業后期的創始人69%選擇了溫和忍讓,這是偏重于家庭穩定和諧的需求;而創業中早期則更看重對自己事業的欣賞,這反映出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即使是強硬如創業者,也會在孤獨前行的創業早期尋求認同。當然擇偶選擇也受創始人身體需求的影響,接近成功的創始人對漂亮激情等的需求比創業早期的創始人低得多,一方面反映了他們功成名就后的生活豐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需求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減弱。 在所有的固定選項之外,我還特別設置了 “k選項:自定義”。這里面有幾個答案非常有意思,給大家分享下: 1. 長的稍微丑點的,身心都不需要我太耗精力 2. 我的第7個員工就是我現在的女友 3. 我猜肯定有人女友是他天使投資人的 看到這些答案,我有點后悔我的調查問卷做的太“柔和”了,應該來點勁爆點的料。所以我又向每個創始人問了一個新問題:你現在的妻子/女友還是你創業初時的女友嗎?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 37.7% 的受訪人沒有再回復我或者表示不方便透露 - 25.9% 的受訪人給了我肯定的答復 - 7.4%的受訪人給了我否定的答復 - 28.4% 的受訪人表示現在沒有女友,歡迎騷擾 - 0.6%(1位)受訪人反問說:你指的是哪個? 最后放出328名創始人女友選項的總分布。 對于創始人來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姑娘真心不容易。 身邊一些朋友對產品有著近乎變態的追求,而這種完美主義的態度和習慣如影隨形,也可能反應在選擇女友上。 所以拋開這些成功創始人在不同階段、時代背景、和年齡段選擇女朋友的規律,我想說,你習慣了在各種場合聽干貨、總結失敗成功的經驗教訓,但對于選擇女朋友這件事物本身,你可以減弱作為一名創始人CEO對事物的規劃性,因為它本身可以和創業一樣帶給你意料之外的驚喜。 其實在路上的我們都非常清楚,選擇創業就是選擇成為一類人種,過一類與眾不同的人生。那何不也反過來用這些成功創始人們的規律來選擇女友呢? 女朋友說完,該談談陪伴創始人的另兩個核心角色:早期員工和投資人了。 前30位員工 前30名員工決定了初創公司的生死。 1)花三個人的錢和股權招一個人。四點原因: - 獨當一面的能力 - 經驗豐富在后續擴展中能hold住局面 - 吸引同樣優秀的人才 - 綁定1個人永遠比3個簡單 舉個栗子,云視鏈剛上線的一個月里我們收到45份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簡歷,在幾種人才配置方案中,我最終選擇了人數最少單價最貴但能力最強的人才方案,招入包括美國HP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主管、中科院的圖像識別博士、15年開發經驗的老狂人等(當然也有出師不利,一個收到offer的大牛選擇暫時留在Google)。后續的人才引進變得簡單很多,因為一個頂級的產品和團隊可以讓同樣渴望到達頂峰的人降薪加入。 2)前30名員工里(除創始人以外)一定要有不拿工資的人。這代表的不是一種經濟實力,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會持續不斷地感染到與他們日日夜夜一起工作的人。他們給團隊帶來的是勢在必得的信念。在上海創立云視鏈的初期,幾位重量級員工告訴我,他們可以不拿工資,收緊2年的褲腰帶賭我。創業之路黑遠,走這一遭的團隊必須在嚴寒時有相互取暖的能力。 3)One man startups. 這個概念不源于我,而是我在2012年和Angelist founder Naval的交談中學到的,至今應用兩年感受頗深。歸其核心為自然性自我驅動。前30位招進來的員工都把自己當作一個內部小型公司的founder,負責從用戶體驗收集、需求分析、功能定位、結果交付、使用測試、再回到用戶體驗的完整閉環。這樣的工程師不會在用戶體驗不好時說“這個不是我設計的,我只管實現”,這樣的營銷官不會在效果不達標時說“我的方案明明是這樣的,growth hackers方法不對”。You are the freaking man, eat your shit. 投資人 在說投資人之前,我需要說作為一個創始人在見投資人之前應該要完成,但卻往往被忽略的功課。這兩年我見了大約40個尋求天使輪投資的創業者。作為一個本身可能也會投錢的潛在的天使投資人,我在與其他創始人聊的過程中,認識到許多創業者都存在一個共同的誤區,那就是大家往往錯誤地運用了Lean Startup快速試錯的理念,而忽略了戰略思考上的深度和廣度。 站在你的對面想問題(答案87) Pre talking to investors 一個產品從出生到成熟平均經歷2.5次轉型(pivot)。但這并不能給創始人借口,“我順其自然,戰略、終極產品形態等等先不用想,想就是把這個產品框死了,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想法會讓你真的撞上橋頭。 2013年初做第二版的技術設計時Venvy北美團隊進入一個debate,互動視頻應該從C端還是B端切入?當時的argue point在它可以使C端用戶在看視頻時點擊喜歡的物體得到信息價值、購物、與其他人在視頻內社交等等,對B端用戶它可以滿足視頻內的推廣需求,增加廣告位,增大轉化率等等-經典的Chicken-n-egg problem。那么先做C端還是先做B端?(Pop quiz, what would you choose?) 我的創業導師Joe Lassiter (哈佛創新實驗室主席,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那段時間鼓勵我focus在B端,做成一個開放平臺并優化它。我們橫豎糾結了幾周,最終選擇兩者都做,哪個市場反應好就focus在哪個。回過頭看,Joe當時的選擇是對的。對于一個startup來說,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說多招幾個牛逼的技術市場就可以雞和蛋都抓,那是商學院里的回答。一個startup的資源和精力配置應該非常pinpointed,切入點要夠小夠深才能撬動G點。分散資源去做兩件事最可能的就是兩件事得到的market reaction都是不準確的。因為你沒有把任何一件做到它應當為市場呈現的樣子。 那現在的我會怎么選呢?我會寧愿看似浪費時間地把戰略想透徹,也不要“快速試錯”。和這些融資的創始團隊打交道下來我發現Lean Startup和MVP里的快速試錯理念普遍被淺顯理解,其實這里的“試錯”前提是你做出的這個MVP是你想讓市場看到的那個viable的,而不是一個個方向快速轉(許多人做了MVP的MVP),而每一個方向的試錯都還不是錯就被認定為錯,因為你急于奔向下一個“錯”。 沒想透徹戰略和產品最終形態就談投資的創始人都是耍流氓。請對你自己的時間負責。沒有你自己的這一步,再多的交談都猶如千萬匹草泥馬奔過,當時聊完覺得爽但其實什么也沒沉淀下來。 好,自己這步跨過去了,下一步怎么選擇投資人呢?我給兩條建議: 1)投錯過你這個賽道的項目。大多數VC都有成功案例,能侃地頭頭是道,但你作為創始人需要冷靜地問他你在這個領域投錯過嗎,這個項目因為什么而死,而你又為它做過什么?(能有該失敗項目創始人的聯系方式則更好)。失敗的經驗永遠比成功的經驗重要。成功不是必然能復制的,但失敗可以復制。 2)相比Peter Thiel和Marc Andreessen,我更傾向于Paul Graham對創業的思考。Peter在being nice和融資多少的問題上與Paul有巨大分歧(Peter主張一個成功的創始人應該是非常aggressive的并且融越多越好,Paul主張一個創始人應該首先是非常nice有信仰的人,并且融少一點稀釋少一點股權好)。Paul寫的165篇文章中,超過40篇我這幾年讀了5遍以上(血薦10、11年和一些和Sam Altman共同思考的文章)。相信我,你如果是一個serious的founder,這個過程會大幅加深你對創業相關的理解。 如果你在我的分析中找到認同的、和不認同的點,那么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你對不一樣的一種聲音進行了思考和判斷。 最后5個Giveaways: 1)創始公司后,你的臉和身體將不再只屬于你自己,即時你以前再牛逼,該犧牲形象做宣傳刷臉的時候不要清高,連續熬夜噴鼻血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偉大,你做這個公司是想讓它成為一家偉大的可以活很久的公司,而不是因你生命的快速終結而終結。你要為所有信任你的員工、投資人和這個公司的發展負全責。 2)創始人能吸引到一批優秀的員工,大多也能吸引到優秀女人的傾慕,偉大源于自律。 3)投資人是逐利的,如同許多創始人。但一些好的投資人是有情懷的,也如同一些好的創始人。 4)帶一個與自己無關的理想前行,它會在誘惑來臨時提醒你創業的初心。 5)Always ask what can go wrong.
36氪 金證濟蒼 2015-08-23 08:55:3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