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庭訓格言》為清圣祖康熙皇帝所作。康熙在位六十年,被稱為中國帝制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古人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先修省自身。康熙之所以能夠創下一個太平盛世,與他平日所奉行的理念與恪守的道德原則是分不開的。
《庭訓格言》是一部皇家的家訓,是對諸皇子的教誨,由雍正帝追述、整理而成。康熙在書中總結了他一生智慧與德行的精華以教育后人。在這本記錄下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做皇帝與做人一樣,需要誠意、正心、時時反省自身。創立千秋功業,并不僅是依靠謀略與雄心,而是要依靠德行善念與寬忍的胸襟。
康熙很重視修心,下面二段就是他關于善念的見解:
訓曰:人惟一心,起為念慮。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若一念不正,頃刻而知之,即從而正之,自不至離道之遠。《書》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靜以存之,動則察之,必使俯仰無愧,方是實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這段訓育是說:人只有一顆心,心一想就產生了一個念頭。思想念頭的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如果產生的一念是不正的,馬上就知道了,隨之立即糾正它,自然不會離正道有多遠。
《尚書》上說:即使是圣賢,心生妄念,也會行為狂亂;即使是狂人,克制欲念,也可以成為圣賢。一個微小的念頭,靜的時候保存它,動的時候則要觀察它,一定要使自己俯仰無愧于天地,這才是實在的工夫。
因此,古人約束自己的心,在念頭剛剛產生,感情還沒有波動的時候加以提防,所以花費力氣很小卻收到很大的功效。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這里是說:作為人活在世上,應當經常追尋內心的喜悅。心生喜悅時自然有一番吉祥的景象。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就會動善念,人在憤怒的時候就會動惡念。因此古語說:〝人產生一個善念,善行雖然還沒有做,而吉祥的神已經跟隨他了;人產生一個惡念,惡行雖然還沒有做,而兇神就已經跟隨他了。〞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隋詩)
2015-08-23 08:56: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