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是扼殺愛情的“隱形殺手”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企圖挽回已經完全發生了變化的愛情,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想法。 正像一只腐爛的蘋果,即使你能吃到口里,也不會再甜美,甚至會因此而拉肚子。
——贊科夫
普希金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大詩人,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可是,才華橫溢的他卻受到了愛情的戲弄,以至最后竟然因此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實屬一大遺憾和悲事。
年輕的普希金在一次舞會上,與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岡察羅娃一見鐘情。但事實證明,他們并不是志同道合的佳偶。婚后,普希金要專心創作,而艷麗風流的妻子卻整天沉醉于上流社會的交際和宮廷舞會,對詩人的創作毫無興趣。有時,普希金很希望妻子同他共享創作的樂趣,想把自己寫出的詩篇讀給她聽,但她卻捂住耳朵不愿聽。
癡情的普希金被自己的愛迷住了雙眼,盡管他感到十分痛苦,但卻不得不時時放下手中的筆,陪著妻子參加社交活動。這使他無法集中精力從事文學創作,才華逐漸被“愛情”窒息。
不過,盡管普希金為愛付出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岡察羅娃卻并不領情。她很快“紅杏出墻”,與情人一起鬼混,背負了一個女性的善良和忠貞。普希金感到忍無可忍,遂與妻子的情人進行決斗并因此喪生,讓人感嘆的心生悲憐。
一直深愛著馬克思的燕妮說:“精神沒有結合,身體就不可能結合。”有句俗話“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在愛情上強求對方,最終只會造成悲劇。
有些人在得不到愛情或者是得而復失的時候,常常會為情所困,為情癡迷,不知所措,以至像普希金那樣釀成悲劇。他們經受不起失去愛情的打擊,或者終日煩惱,一蹶不振;或者輕生厭世,自尋短見,或者反目成仇,相互殘害。多少本不應該發生的愛情悲劇,都在反復不斷地上演著。
不用說,失戀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一個卻不能因為失戀而失志,而應該用理智戰勝情感,用自尊自強代替自暴自棄,重新奮起振作,重新改頭換面的做人。
大詩人歌德發現自己深愛的少女已經有了未婚夫之后,也曾一度痛苦萬分,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但他沒有輕易那樣做,而是以理智使自己變得更清醒、更堅強,并由此寫出了不朽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在解脫痛苦的同時,也使生命的意義得到了升華。
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在向自己心愛的少女求婚時,萬萬沒想到會遭到婉言回絕。他茶飯不思,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中,還因此患上了失眠癥。但他沒有讓這種情緒繼續下去,而是采取了以創作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心思集中到學習和創作中,終于完成了轟動世界的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
對于失戀的人,需要提醒的是:這個世界上失戀的人并不只是你自己,在你之前有,與你同時有,在你之后仍然會有。聽好:“您不要認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用努力的工作充實自己,用認真刻苦的學習實用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為自己的事業和新生活制造和創造新的機遇,去重新調整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在努力進取中追求快樂的人,如果真是這樣,那您就成了傳說中的奮斗者。”
點評:
愛情是人生的重要內容,但是,愛情絕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失去愛情,并不等于失去一切。失戀者一旦擺脫了暫時的不幸,生活將變得更加光明、歡樂。
“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能教會我們重新做人。”很多偉大人物也難免遭受失戀的無情打擊,例如恩格斯、貝多蘇等人都曾碰到過。不過,我們都沒有偏執于已經不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感情,而是受理智的引導,化悲傷痛為動力量,反而因失戀而抓住了邁向新生活的轉機。
陳祖芬先生曾說:“互相沒有感情了,也就不必糾纏是誰棄誰,誰都應該棄誰。不棄,是自欺欺人,不愿被棄,是何等的不自尊。”


網載 2013-03-07 17:13:52

[新一篇] 很受啟發的一個故事

[舊一篇] 婚姻的最高境界是分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