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民主·憲政》摘要 1、善惡:兩種政治觀與國家能力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瀏覽古今的政治哲學經典,我注意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觀,而且可以善惡為經緯來加以區分。一種政治觀認為政治生活和國家的目的是追求終極的善。另一種政治觀視追求至善為禍害,認為政治生活和國家的目的絕不應該是追求“至善”,而應該是避免大惡的藝術。
  第一種政治觀主張至善的政治,它在心態上強調積極的作為、伸張性的行動,具有濃厚的空想色彩,不妨稱之為積極的政治觀。第二種政治觀主張防惡政治,在心態上較為收斂、消極、講究實際,注重設防的藝術,不妨稱之為消極的政治觀。
  各種積極的政治觀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認為惡不是來自人,而是來自惡的社會。人不論性善性惡,都可通過改造( 必要時是強制的)成為完人。
  積極的政治觀都許諾要實行圣賢統治,把普通人的幸福拴在大救星的身上。這些智者自視已得到啟蒙,掌握靈知,于是便走出象牙塔去教育群眾,提升他們,率領他們去構建人間天堂。
  與積極的政治觀相反,消極的政治觀則相信惡的至尊,它認為,不論是現在、過去、還是將來都不可能存在能夠杜絕一切惡的政治經濟制度。哪里有人,哪里就會有惡,人間沒有凈土,更沒有清白無邪的制度。
  消極的政治觀認為人性既然不可靠,權力在人手中,就難免要被用來作惡。因此,為避免權力的腐化而造成的極權專制,就有必要從制度上加以防范。
  積極的政治觀往往把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其所主張的政治理想之上。這樣要維持合法性就必須迫使其臣民接受其理想,并放棄個人的任何其他理想,這就使得全社會只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于是,以善為目的的正當性就自動證明了實現善之各種手段的正當性,從而造成以善為目標、惡為手段的局面。
  消極的政治觀則把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對個人自由的保障和為他們實現各自的理想提供充分的條件上。官方理想的一元性注定與公民理想的多樣性發生沖突,要尊重公民的自由,政府就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就得把對善的理想的追求留給個人及其自愿性團體。
  在國家能力的問題上,兩種政治觀之間有著重大的分野。在積極的政治觀中,由于國家担負著追求至善的使命,故國家能力往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因此的確在人類歷史上造就了不少“全能國家 ”。在這一觀念上,對國家能力的強調高于對國家能力的制度約束的強調;對國家強制作用的強調高于對國家合法性的強調;對國家提取民間財富能力的強調高于對民間監督國家支配財富方式的強調。個人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國家能力和使命是至高無尚的。
  消極的政治觀認為,國家既然不應負有實現至善的使命,就不應使其能力和權力過于龐大。政治是一項具體且有限的活動,它要求政府在使用其權力時經濟而有效,在影響的范圍上要受到限制。政府的作用就是執行游戲規則,就象會議主持人根據周知的規則主持辯論而自己不得參加一樣。這些規則,或者叫法治,構成防止任意誤用權力的憲法保障。這樣就可以使民眾的自由得到保障,而正是這樣的自由才使得個人按照自己的意圖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


劉軍寧 2013-08-19 10:18:41

[新一篇] 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自由主義思想研究》

[舊一篇] 《共和·民主·憲政》摘要 2、 毋忘“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