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埔軍校 序章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了20世紀20年代初,國共兩黨合作創辦黃埔軍校的歷史。對黃埔軍校的創立、發展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做了比較客觀、真實的記敘。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黃埔軍校的風云歲月和黃埔將帥曲折傳奇的人生經歷。本書探討了該校之所以聞名世界的教學方法和成功奧妙,對黃埔精神進行了解析。書中黃埔一期生訪談錄及對畢業證書的考證,是作者獨家采訪史料;插圖400余幅,有些照片是作者實地拍攝,首次發表;除附錄外,將有關圖表穿插于本書各章節中,加強了資料檢索效能,可方便、簡捷地查閱早期黃埔軍校史的一些基本數據,全面了解其沿革和概貌。此書融史料性、可讀性、觀賞性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本書目錄

 

序章 黃埔軍校總覽

國共合作的廣州時期

國民黨一黨獨辦軍校的南京時期

在大陸時間最長的成都時期

“廟堂尚在,神已走遠”的臺灣時期

第一章 草創紀事

孫中山決心“以俄為師”辦軍校

軍校籌建工作“頭三腳”

第一期黃埔生開考

第二章 黃埔先驅

孫中山五上黃埔島

“黃埔慈母”廖仲愷

蔣介石黃埔島上“登高立馬”

黃埔英杰周恩來

黃埔青春歲月

第三章 機構組織名錄

軍校行政機構

佼內國共兩黨組織

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的堂堂陣容

第四章 政治教育開先河

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峰巔上

以俄為師,以爭主義之勝利

兼容并包,生動活潑

校內中共政工組織

成績斐然,軍校史鑒

第五章 軍事教育的特點

學科和術科急用先學

在實戰中鍛煉成長

獨特的“軍人魂”佩劍精神教育

學生“人才鏈”的良性循環

第六章 黃埔軍校各地分校

遍地開花結果的12所分校

(潮州分校;長沙分校;南昌分校;

洛陽分校;武漢分校;武岡分校;

成都分校;江西分校;廣州分校;

昆明分校;南寧分校;西安分校;

武當山分校;迪化分校)

黃埔軍校各分校一覽表

第七章 中國20世紀女兵始涌黃埔潮

黃埔軍校招收女生大爭論

成立女生隊??武漢分校的創舉

巾幗英雄,千古流芳

第八章 校軍東征北伐

校軍的組成

第一次東征

平定“楊、劉叛亂”

第二次東征

北伐前鋒和主力

黃埔英烈

第九章 軍校黨爭

“宣俠父事件”初顯黨爭征兆

“兩會”的斗爭與解散

“中山艦事件”

黃埔島上的“清黨”殺戮

始于軍校的“黨爭”延續

第十章 軍神將星

出身于黃埔的解放軍將領

國民黨將領與“黃埔系”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

辦刊宗旨和出刊概況

主要宣傳內容和辦刊特色

獨創性地闡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論觀點

第十二章 考辨畢業證書

結緣黃埔,由考辨畢業證書開始

不同樣式的第1期畢業證書

黃埔一期老人回憶畢業證書

畢業證書解疑

第十三章 解析黃埔精神

眾說“黃埔精神”

黃埔精神的內涵真諦

黃埔精神的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第十四章 拜訪黃埔一期畢業生

勛章 鑄太行??祭左權將軍

熱血沸騰的黃埔軍校生活??訪黃埔一期

畢業生侯又生

“八一”軍旗上有他一縷耀眼的金絲??訪

黃埔一期畢業生、南昌起義中的團長廖運澤

侍從參謀談北伐前后的蔣介石??訪黃埔

一期畢業生蘇文欽

黃埔一期學生將帥名錄

黃埔一期“特別人物”

第十五章 世紀黃埔激情

遙憶抗戰烽火年代

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需努力

悠悠黃埔情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

軍校大門??黃埔軍校的圖騰標志

校本部??黃埔島腹地和軍校中心

孫中山故居??最早對外開放的重要景點

孫中山銅像傳奇??“文”字豐碑屹立黃埔島

景色宜人的中正、仲愷、濟深公園

俱樂部??軍校文化中心

與珠江海水共潮生的軍校游泳池

東征烈士墓園??黃埔先烈安魂處

建立在全島制高點上的北伐紀念碑

袖海亭??駛上陸地的“中山艦”

著名的船舶修造地??柯拜船塢

咽喉要道上的長洲炮臺遺址

四通八達的大路小道

附錄

黃埔軍校同學錄(第1期~第4期)

黃埔軍校大事記(1924~1927)

世界著名軍校簡介

(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

美國西點軍校、

英國皇家軍事學院)

主要參考資料書目

后記

黃埔英杰周恩來

論說黃埔軍校先驅,還有一個人物必須濃墨重彩地敘說,他就是大名

鼎鼎的周恩來。黃埔軍校歷任政治部主任不少,論功績和名望,首屈一指

的非第三任主任、共產黨人周恩來莫屬,他在軍校初期建設和發展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當與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并駕齊驅。

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職,是由軍校原政治部副主任、共產黨人張申府

舉薦的。張申府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共產主義小組創始人,是周恩來加入

中國共產黨的入黨介紹人,1920年12月,他與周恩來等在法國勤工儉學,

并受陳獨秀的委托,組建巴黎共產主義小組。1923年12月,張申府結束3年

旅歐生活,從德國取道莫斯科回國。他到北京后,根據李大釗的建議去廣

州工作,最早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是中共從事早期軍事工作的黨

員之一。張申府吲憶說:“黃埔軍校開辦后,特別需要政治工作干部,黨

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我為軍校推薦人才,希望能夠介紹

幾個在國外學習有能力的人。于是我開了一份15人的名單給廖仲愷,名單

上的第一名就是周恩來。名單上還有周佛海、趙世炎等人。周恩來當時還

在法國留學,我立即寫信邀請他速來黃埔軍校工作,周回信表示愿意回來

,但又說路費困難,希望能寄路費去。我又將此事報告了當時担任廣東革

命政府財政部長的廖仲愷,很快得到他的同意,廖給周匯了路費。”

張申府在黃埔軍校的時間不長,大約兩個月左右,于1924年6月下旬辭

去政治部副主任職務。他說:“這一年八九月間,廣東大學暑假過后開學

時,我從天津回到廣州,見到周恩來問起給他寄款之事,周說沒有收到。

原來錢款剛匯出,周已經搭乘一條郵船動身回國了。”正是張申府的推薦

,孫中山、廖仲愷熱情相邀,周恩來受黨的委派于11月到黃埔軍校担任第3

任政治部主任。

在周恩來之前的兩任政治部主任,基本上對軍校的政治工作無所作為

。第1任主任(最初稱軍校政治部部長)戴季陶僅是掛名,他在1924年5月9日

兼職主任后,由于對自己在廣東政府內所担任的角色越來越不滿,態度非

常消極。在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兩個月時間里,經常不上班,或每隔一兩

天到政治部走一趟,看看例行公文就走了,甚至拉拢一些人制造謠言,煽

動國共兩黨摩擦,把政治部變成了一個死氣沉沉、沒有作用的機構。這年7

月,戴季陶因為國民黨內部的爭論,負氣辭去一切職務,去了上海,軍校

政治部主任遂由副主任邵元沖繼任。然而,這個邵主任很在意把這一職當

成一個官來做,他既不接近學生,也不接近教官,是一個典型的辦公桌官

僚。所以他每次在大花廳里作政治演講,學生們都能酣然入睡,大家把他

稱之為“催眠術教官”。他所主持的政治部是個空架子,只有兩位担任記

錄的書記。

周恩來到任之后,他推行列寧創造紅軍的經驗,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

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機構,設立各級黨代表,傳授三民

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開設具有最新內容、理論性很強的政治課,開展多種

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開辟了黃埔軍校乃至以后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

新局面。

首先,建立健全政治部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對原來班子進行整頓,

增加部員,設置“指導”、“編纂”、“秘書”3股,從黃埔第l期畢業生

中選調優秀共產黨員任職,以保證政治部工作正常運轉。制定了服務細則

,明確了政治工作宗旨,規定了各級領導的權力范圍和工作職責。聘請常

任政治教官,開設政治訓練班,組織政治討論會。

其次,重定政治教育計劃,增加政治教育分量,豐富政治教學內容。

周恩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確定政治教學課目,制定政治教學計劃;擴

大名人來校作政治演講的范圍和內容,舉辦師生政治討論會;組織政治部

創辦刊物,教唱革命歌曲,營造濃厚的進步的政治氛圍。黃埔軍校的政治

課里出現了這樣的課目:中國國民黨史、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帝國主義、社會進化史、社會學概論、社會問題、社會主

義、政治學、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各國憲法比較、中國政治經濟狀況、

世界政治經濟狀況、政治經濟地理等。并發行期刊、專刊、文集、叢書、

畫報,編唱歌曲,成立血花劇社。短時間內,在學生和教官中形成了研讀

政治書籍、注意社會潮流的極其活躍的政治局面。

第三,指導建立中共黃埔特別支部,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加強

和擴大中共在黃埔軍校的政治影響。周恩來到職后,重視發展中共黨團組

織。在他的正確指導下,中共在黃埔軍校的黨組織發展迅速。

第四,把政治教育同實地作戰相結合,開展戰時政治工作。周恩來對

黃埔學生、官兵所進行的戰時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包括“要求軍隊保持嚴

明的紀律”,“向民眾展開政治宣傳”,“加強民眾的組織工作”等。

周恩來還給軍校各級長官另加政治教育的“小灶”,要求他們每星期

二、五晚上7時開始,聽特別講演1個半小時。特別講演的題目均由政治部

擬定,請各界名人到校。在被稱為大花廳的禮堂里,黃埔軍校教官們見到

了許許多多站立在那個時代潮頭的人物:彭湃到這里講廣東海豐農民運動

,李求實講全國青年運動,鄧中夏講省港大罷工,何香凝講廖仲愷的革命

事略,宋子文講財政,李烈鈞講軍事,孫科講吏治。毛澤東、劉少奇都曾

在這里發表演講。文學家魯迅在這里留下了金石之言:“我自然倒愿意聽

聽大炮的聲音,仿佛覺得大炮的聲音或者比文學的聲音要好聽得多似的。

”這些慷慨陳詞發表講演的人,雖然有的后來急流勇退,有的選擇了不同

的政治道路,但在當時畢竟是大革命的弄潮兒,而有一些人則永遠以時代

先進者的姿態留在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冊頁上。

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后來在軍校教導團、第1軍和國民革命軍各

軍中全面推廣。北伐前夕,在國民革命軍8個軍中均實行了黨代表制和政治

部制。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別担任了第2、第3、第4、第6

軍黨代表,周恩來任第1軍政治部主任。第1軍3個師中有兩個師的黨代表是

共產黨員;9個團的黨代表中,有7個是共產黨員。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

對提高軍隊的政治素質和戰斗力,對推動北伐戰爭的迅猛發展,起了重要

的作用。黃埔軍校開拓的政治工作制度,也為后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

命武裝,提供了寶貴經驗。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留下的是轟轟烈烈的業績,使軍校的面貌發生了嶄

新的變化。孫中山、廖仲愷對此十分滿意,稱贊周恩來是“一位了不起的

人才”、“黃埔英杰”、“共產黨的大將”。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期拍攝有一張廣為流傳的半身戎裝經典照片。看

著照片上他那張英俊甚至帶點稚氣的面孔,后人很難想像年僅26歲的他,

竟會在黃埔軍校的政治文化教育、軍紀法規建設和宣傳鼓動工作中發揮如

此巨大的作用,以致幾年后當國共分裂,蔣介石排斥共產黨,周恩來被迫

離開黃埔軍校時,就連一些蔣介石的骨干親信都扼腕長嘆。胡宗南就對蔣

介石說過:“周恩來是一個非常人物,校長失去這樣一個人,真是太可惜

了。再過幾十年,你們才會明白啊!”但是,歷史是不會重寫的。

在孫中山、周恩來等黃埔先驅的直接教誨下,一大批黃埔軍校學生茁

壯成長。

P76-80


網載 2013-08-27 16:03:59

[新一篇] 張斌峰:一個自由思想家的心路歷程

[舊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國共合作的廣州時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