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背景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一直在為片面追求卷面分數而精扣細講。在這個圈子中打了多少年的輪回戰,適逢改革浪潮的沖擊,它的一些弊端也漸漸顯露出來:因為學生適應了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大部分的學生養成了只會動筆“做”英語的習慣。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與世界溝通范圍的增大,這樣就會有好多學生無法快速而自如地適應社會的節奏,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二、問題的出現
  安徽的一位考生,高考時以很高的分數考上了一所名師范大學的英語系,但當他到了學校以后卻發現自己根本就適應不了學校的外語教學。學校的外教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都使他在課堂上自愧不如,他一開口就會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因此他干脆就不開口,他原本對英語的興趣大打折扣,以至他的英語水平越來越低,在大二時轉系了。
  這種現象的發生,不能不引起英語教學者的反省。因為“鼠目寸光”式的英語教學,把英語的交流與交際功能囚禁在了一張試卷上,從而也囚禁了部分學生交流的欲望和勇氣。
  三、原因
  1.傳統教學法影響口語教學的開展
  傳統教學法重視語言結構分析及操練,單純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及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主要弊端就是忽視口語和聽力訓練。因此傳統教法造成了一代學生的外語“聾啞癥”,即:聽不懂,說不出。又由于這一代學生有些后來成了下一代學生的英語老師,其教學方法仍有著傳統教學法的烙印,所以當今大學生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為數不多,其原因與傳統教學法不無關系。
  2.缺乏必要語言環境
  我國學生是在漢語這一語種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內學生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英語語言環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
  3.班級學生人數過多
  培養聽說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每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聽說實踐機會。而我國絕大多數班級容量較大,一般在50-60人左右。班級人數過多就難以組織有效的口語訓練活動,使學生開口的機會少,口語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4.心理障礙的影響
  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范,詞匯、句型、語法訓練不夠,朗誦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說不好,遭人譏笑,被批評。因此學生開口難,連貫敘述更難,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導致惡性循環。長此以往,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就陷入了一個“怪圈”,外語教學整體效益不高,經過中學、大學十年英語學習,大部分畢業生仍不具備有效的外語交際能力,不能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解決問題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了以往的做法,進行了新的嘗試。
  1.努力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扮演角色,見景生景,有話可說
  情景是指交際活動的社會情景,語言常常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景被理解的。學生愛活動,喜表現,凡能表現的語言,我全部都要求學生表演。讓學生做演員,老師當導演,讓表演進入課堂,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語言實踐鍛煉。在執教時,我故意讓一個學生在打鈴之后跑進教室,然后對我說:“Sorry, I am late today.”,我再啟發學生用“Don't be late again!”來回答,最后讓學生對這組對話進行操練。這種方法不但使演的和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引起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在實踐中,我體會到在創設情景時,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先短后長,這樣使學生從敢于開口,易于開口到喜于開口。
  2.用英語組織教學,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聽、說、讀、寫基本訓練,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主要途徑。為了提高學生聽、說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用英語組織教學,每天上課前值日生用英語報告天氣、日期、人數、班里的情況等等,這樣人人參與,從而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口語交際的過程也是一個有英語思維的過程,而教師不斷地使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就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3.從早晚讀抓起
  目前仍有部分學生對學習外語不夠重視,尤其不注重對外語口語的訓練。上課只是跟著教師讀幾遍,課后根本不讀或者讀也是“蜻蜓點水”,敷衍了事。有些學生雖然在課外讀外語,但自己讀錯了,也沒人糾正,以致將錯就錯,形成習慣。因此應該每周安排四至五次的外語早晚讀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20-30分鐘的外語早晚讀是提高口語水平的客觀需要。
  外語教師下班級認真抓早晚讀課,除了對學生起督促鼓勵的作用外,還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發音和朗讀錯誤,并及時給予糾正、示范和指導,從而掌握學生實際水平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階段的訓練計劃、具體教學計劃及具體教學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晨是人的記憶高峰期,在這個時期朗讀外語、拼讀單詞、背誦課文或練習語音語調等,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景,短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學唱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五、反思
  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了完成英語學科的這一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摒棄了教教材的做法,而是用教材教,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安排多樣的活動,努力使課堂交際化。學生通過看景、聽音、會話、表演、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寓知識于娛樂的練習活動,學會了語言;通過手、腦、口共動,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使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際,能力提高很快。要使學生更主動地用英語交際,還應讓學生外語語言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覺語言的自然美,增加學習外語興趣和信心。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武漢36~37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王琳20082008
王琳 云南昆明邊防指揮學校文化教研室
作者: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武漢36~37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王琳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3:16

[新一篇] 論經驗是教育學的邏輯起點

[舊一篇] 論西南聯大對當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