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挺武派”―狄仁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唐宋兩朝,為狄家出了兩位文武“杰出青年”,一位是文相狄仁杰,一位是武將狄青,兩人的名字合起來恰好是杰出青年的縮寫“杰青”。狄仁杰,即使是不懂歷史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因為狄仁杰的名字早已通過電視劇的傳播進入人們的心目當中。關于狄仁杰的事跡,在如今傳媒如此發達的時代里,已經從單純的歷史當中蛻變而出,成為了智慧等褒義詞的思維鏈接。很榮幸的是,能與狄仁杰成為老鄉,狄仁杰的故鄉就在太原的狄村,雖然現在狄村里已經沒有了狄姓子弟,即便是有,也是后來遷來的,并非狄仁杰的后裔。
古樹寓意深幾許
  現在城市發展速度迅速,狄村已經成為了一個“城中村”,但是其村里的依舊有一顆古槐樹,并且樹旁有一塊刻著“狄梁公故里”的石碑。相傳為狄仁杰的母親親手種植的,對待這個傳說,我比較贊同,太原有不少的古槐樹,例如在南肖墻路上就有幾株。中國人種樹,并不是就具備超前綠化、保護環境的思想,而大多種樹都是做為一個家族的象征。枝繁葉茂就意味著家族的子弟眾多與地位顯赫,反之亦然。中國有句俗話:“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也能折射出古人種樹的動機,就是以數為家族坐標,而讓后人緬懷先人,同時激發起奮發圖強,樹是有生命的,而在被賦予了更多概念之后,其意義也就變的深刻。
  狄仁杰和其他的忠臣列臣不同,在武則天時期,沒有做過什么“反武”的行為,除了其作為武則天集團的重要人物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和其母的種樹有關。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關于種樹的年代我有兩種推測,一在武則天執政早期,母親担心狄仁杰做官會得罪武則天,所以種一顆數,代表其要順應天意,才能求生存謀發展,為人民做更多的貢獻。其二就是狄仁杰顯貴之后,把樹作為家族的象征,讓后人效仿前人,以樹代表家族繁盛時期以激勵后人。中國人有一個重要的思想觀念,就是“根本”,就是從對樹的思考而得出的,一顆樹不但有枝葉的象征,還有其地下根莖的象征,枝葉象征今人,根莖象征古人。這是我對這顆樹意義的思考,其實種槐樹的實際用途也很顯著,就是乘涼,當時又沒有什么空調等降溫設備,所以槐樹低下是最好的乘涼之地。而山西的前提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而省內只有汾河(包括汾河的干、支流),而又夏季少雨,氣溫相對來說,干燥炎熱,所以其實用價值便是如此,而寓意卻也許與我的猜測相同,也許更深刻。
階級立場定仕途
  狄仁杰的家庭出生是屬于庶族官僚家庭,雖然其祖父與父兩代都是國家干部,但是遠遠不如裴氏,因為后者的這個家族,是輝煌了好幾個朝代的,而狄仁杰的家庭則只是算的上國家干部。這點要說說當時的兩大家族李家與武家,老李家是屬于士族官僚,說白了就是代代都是,高低雖然不同,但是都是屬于“公務員”,最起碼都是吃皇糧的。而武家則不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鑊則是靠“造反起家”屬于革命家庭,但是在李家當政時期,士族一直排擠著庶族階層,只要有階級對立,就有階級斗爭。農民都都分的貧下中農、富農了,更何況于地主階級?而武則天執政之后,卻有讓士庶之間形成轉換的思想,因為她同狄仁杰一樣,都是屬于庶族官僚。而說白了“挺武派”都是這些人,狄仁杰就是如此,身為什么階層就為什么階層說話,即使沉默,也不會反對。以下的例子就是表現之一。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而狄仁杰能夠担任在這方面有所建樹,正是憑借了他獨有的身份。中華民族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區在當時就是山西,在隋唐之前的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地區,就是少數民族的活動區域,而與當地的漢人融合之后,才逐漸的呈現出漢統江山,例如隋朝的孤獨皇后(隋文帝妻,隋煬帝母),就是鮮卑貴族,楊堅與李淵都是具有鮮卑血統的人,而且長孫皇后與孤獨皇后一樣,都是有鮮卑血統的。武則天如此,狄仁杰也是如此。中華民族就是包容與互相融合才形成的。只不過狄仁杰的祖先是羌族罷了,別拿什么狹隘的民族論的眼光看歷史人物,我們的民族是中華民族,56民族都只是其中的五十六分之一罷了。狄仁杰在任期內內做的很出色,把民族融合工作做的很好。也自然就被提拔了,提拔后的職務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對他在這個任期的功績為減輕了百姓的負担,焚毀祠廟1700余所,唯留夏禹、吳太怕、季札、伍員四祠。祠堂的建設并不一定是當代就有的,而是屬于遺留下來的,可以說算的當歷史遺留問題吧!現在拆遷都要講個程序化而那個時候,作為長期從事司法工作的狄仁杰也走了司法程序,奏請了武則天,獲得批準后就把這些祠廟給燒了,完全能夠看出庶族的武則天在當政后在打壓士族,這只是狄仁杰與武則天內心的共同點罷了,如同上段所說,身為什么階級,就為什么階級說話,即使沉默,也不會反對 。在這個例子的前半部分,能夠看出,民族問題對任何朝代都是始終在“議時日程表”上,而民族問題的解決武力只會加劇民族問題當中的民族矛盾一項,從唐朝的民族融合可以看出對民族問題的多樣性,雖然是既有軍事行動,又不乏和平演變,但是總的戰略還是“以武促和,以和為主”。
  歷史上大多說狄仁杰的才干與威望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可事實真相卻不是如此,武則天更為看種的是才干與威望背后的“成分論”,担任了宰相一職。而這個時候,正是武承嗣等武氏士族爭權的時代,為了獲得皇位繼承人的合法身份,迫害了狄仁杰,關于這,故事是很生動的,被迫害后的狄仁杰借助家人探監的時候,把事情真相通過書信說給了武則天。然后武則天就把他們放了,沒有殺,只是貶了官而已。這點能夠看出,站在同一階級上,但是不會成為階級敵人。我想武則天對他侄子說的話可能是:“我們的當先目標是階級斗爭,而不是階級內部斗爭。這件事,狄仁杰等人被貶,你出了風頭就算了,以后要搞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那些唱反調的是我們打入敵人內部的臥底。”雖然這件事情并不算大,但是能夠看出武則天的這些侄子輩的子弟當中,是難堪大任的。
  在圣歷元年(698年),這時狄仁杰已經從地方官再次勝升任為中央高官。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讓自己的姑姑立為太子,而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歷史上把功勞都歸結到狄仁杰身上。狄仁杰說:“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于廟者也。”武則天說:“此聯家事,卿勿預知。”狄仁杰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經過這么簡短的話就能對武則天的內心產生決定性影響嗎?我覺得顯然不是,史書上的記錄是不完整的,這幾句對白,根本沒有說到真正的根本,武家與李家的階級成分不同,光以動之以情就能說服人的,很少,而動情之后就要曉理,這個邏輯對于多年從事司法工作的有著極強邏輯性的狄仁杰顯然不可靠。再說,對于武則天這樣能把犧牲自己女兒的人來說,情與權的抉擇,早以做了堅定的選擇,“動情”明顯是無法單獨行通的,在“曉之以理”上,我推測如此,狄仁杰說:“倘若是陛下里侄為帝,必然成為新士族,而在李家成為庶族之后,會上演陛下的典型例子,那樣武氏江山依舊無法獲得保證,況且武氏有實而無名,李氏有名而無實,陛下的作為,勢必會給武氏帶來被動,對追求長久利益來說,武氏不但做不成士族,而且會淪落為……”武則天:“卿為何淚涌言止?”狄仁杰:“此乃陛下之家事,而忘之階級,臣雖于君不同位,卻階級相同,臣不是為陛下落淚,只是哭我有口無舌難為陛下說理信之。”
  狄仁杰是干什么的?是搞司法工作的,在古代能在司法工作當中有所突破的,一是狄仁杰,二是宋慈,兩人都是實干家。狄仁杰是搞犯罪心理學的,而宋慈則是法醫學。史書上對狄仁杰的話是做了刪減的,狄仁杰總是能夠猜出武則天的意思,就是源于如此。中國古人是很聰明的,姑姑雖然不能被在廟里,但是倘若把侄子過繼給姑姑,這樣就說的過去了。光緒叫慈禧就是親爸爸,不可能當了女皇帝的武則天的智慧不如慈禧,顯然上面的例子只片面的展現了狄仁杰的睿智機敏(才),而沒把狄仁杰的剛直不阿(德)展現出來,雖然我的設想并不一定貼切,但是狄仁杰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再造唐朝的功績,絕對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到的,而且這句話并不是厲害之處,武則天更為關注的是武家是否能從庶族晉升為士族,從而長久富貴。為什么別人說的他就聽不進去?因為階級對立,而狄仁杰作為非典型型“挺武派”,雖然效果不一定顯著,但是武則天的戒備心自然要從“一級戰備”有所下降。
  裴炎也反對武則天,但是卻死了;而狄仁杰也反對武則天,卻得到了她的賞識與尊重,并且稱呼其為“國老”,可見對其器重程度。上段就是一個反對武則天的事例,我就在說一個驗證一下。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杰跪于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于是詔今天下僧尼日施一錢以助。狄仁杰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從上面的兩個事例可以看出,狄仁杰是處在統一階級的反對,是以反對而提意見的,是維護本階級利益的。如果失去民心的支持,那么武則天失位是小,武家整個家族在追求利益的過程當中受到許多的阻力才是大。裴炎是士族階級,是屬于階級反對,不但反對是武則天,而且是武則天所代表的庶族階級。如果是裴炎的話,在第二個例子當中一定會說,道教之創始人李耳為李氏之先族,應該尊崇道教,而并非佛教。而狄仁杰則不同,只是說,這樣做對百姓不好,會傷害我們自己的利益。這就是做手下的區別,提意見的時候要注意表達方式,怎樣才能讓對方接受,只有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才可以做到。尤其是反對意見,要分清楚,自己的反對的是事情,還是全盤否定,狄仁杰是就事論事,而裴炎則是全盤否定。就從對待李氏與武氏的皇位繼承人之爭就可以看出。
時代背景出英才
  狄仁杰的故事有許多,我這人寫文章有個習慣,不喜歡過多的引用。狄仁杰是犯罪心理學的創始人,對待犯罪分子,判斷力極其準確。而其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還是他所處的背景時期不錯。他雖然被人誣告,但是紀檢委的領導官員卻賞識了他,并且推薦他由基層干部做了中層干部,要知道官越大,約容易升。通俗的說就是,人的年紀不同其步伐也不同,小的時候,每走一步都不容易,而到了青壯年以后,可以奔跑了,卻很容易。而當時他的家庭背景是很難有所大的作為的,即使是在每個地方任上做了貢獻,可是做貢獻的又不是他一人,同等條件的人也有,而其作為司法人員的正直被高總賞識,逐漸的成為了中央官員。但是那個時候,官員的升降是不固定的,而其能夠落而再起,不單是憑借其的才能,更多的是被當時的武則天看中了和自己同樣的家庭出身。關于狄仁杰的舉薦賢能,我認為很大程度是是武則天給予他的權利。在當時舉薦張柬之就能夠看出來,武則天給了張柬之官做,可是狄仁杰卻是官職上做文章,最后武則天妥協了。為什么當時武則天就會讓他推薦呢?不能不說階級立場相同,而當時武則天時期是要擴充庶族勢力的,無疑狄仁杰就是借次成名。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干練的官員,并且民族問題上也收編了李楷固,這些官員都是被邊緣化的官員,對于士族來說是無法融入進入的,如果說狄仁杰的用人之到很大程度上是得到武則天默許的話,那么他拉拢邊緣化的人則是一個很高明的招數,而這極大是出自對心理學的研究。而亂世出英雄的紐帶是家族,那么盛世出英才的紐帶則是制度。一個人的過錯可以附加,功績也是如此,不是要顛覆,只是希望能夠給歷史人物一個豐滿而又真實的面貌。

網載 2013-09-10 20:57:28

[新一篇] 青花加彩瓷的品種分類

[舊一篇] 項羽失敗之軍事地理調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