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  孔子尚且說過“后生可畏”的話,你們這些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

  [出典]  李白  《上李邕》

   注:

   1、 《上李邕》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2、注釋:

    上:呈上。

    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余。《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于李白,故詩題云“上”。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李白的豪情壯志。

  扶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卻:激揚。

  滄溟:大海。

  恒:常常。

  調:格調特殊。

  余:后。

  大言:大話。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3、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后生可畏”,年輕人也不是不可以做大丈夫。

 

 

  4、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锳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在此詩中,他以“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只大鵬即使是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這只大鳥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時人”。“殊調”,與后面的“大言”同義,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新唐書·禮樂志 》)。丈夫,對男子尊稱,此指李邕。《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于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5、“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讀一讀唐代李白這兩句詩,翻閱古今中外一些歷史人物的檔案,不難發現這一真理。楚霸王項羽領導八千精兵起義時,才24歲;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24歲當闖王,28歲率起義軍推翻明王朝;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創立并領導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時,才25歲;鄧小平同志16歲赴法國勤工儉學,25歲領導發動百色起義。

    在革命戰爭年代,當年指揮一個團、一個師、一個軍、甚至一個方面軍馳騁沙場時,還是二三十歲的小伙子。至于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年輕干部被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后大顯身手的事例,更是數不勝數。 

 

 

   6、讓人不禁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

  如此讓人又愛又羨慕的孩子們啊,真應了老李那句千古名言: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7、自工作以來,很少讀唐詩了,更不要說長篇巨著,卷帙浩繁,無力讀之。但又看不來故事會之類,既沒有思想的深度也沒有篇幅的長度,讀之乏味。偶得唐詩一本,無意之間見李白《上李邕》一詩,頗多感慨。

前段時間跟一朋友聊天,他說懷才沒有懷孕好,懷才如果不遇的話,就只能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拳腳,就只能寄情花草對月惆悵。而懷孕不然,懷孕不但身體快樂了,還能夠整出點高尚來,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大笑,細想之,覺頗有意味。

文人好官,認為官是舞臺,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文人意氣,滿腦子的憂國憂民,認為居官位能報效國家。可文人終究是文人,出發點是好的,腦子里想的相較于現實過于理想,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難免碰壁。回想李白一身,雖有一身詩才,胸中海岳筆底波瀾,但最后也只能如杜甫一樣慨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雖然身處大唐盛世,明君在位,仕途也有過曇花一現般的人生巔峰,但是最后卻也不得不在月光和濁酒之中惆悵老去,留下諸多遺憾。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胸懷大志,自比大鵬,本想趁年輕大大施展抱負,可是當他去拜見庸官李邕后,遭遇挫折,李邕對其非常冷淡。激憤之余,尚能歌以言志,表明李白對人生仍然抱有樂觀態度,對仕途仍然有不到黃河不死心之斗志。就像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樣,對人生和未來充滿了期待。

年輕氣盛,輕狂如我。想當年大學畢業,也信誓旦旦,頗想有一番作為。可現實跟歷史總是有著出奇的相似,當我們奮力拼搏一番之后,剩下的不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意氣風發,更多的是對人生和未來產生了懷疑,剩下的是一身的精疲力竭和對仕途的惆悵慨嘆。空余一身力氣,空有一身才華,不得不在紛繁的紙堆中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想到那個年李白在走出了李邕家門之后那空落凄涼的身影,即便是從他嘴里吟出來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又多了幾分滑稽、可憐的凄涼味道,多了些諷刺意味。我想,詩人當時的心境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悲憤與慨嘆,還能有什么!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詩人把自己當回事,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算是什么呢?其實我們什么都不是。沒有大唐的李白照樣是盛世的大唐,李白不過是這些過去的繁華中一簇煙花罷了,除了點綴還是什么?

可是我們,依然盼望著能夠揮灑豪情,大有一番作為。

“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這樣的場景,也許我們都曾經遇到過。不是被認為年少輕狂無知,就是被當作不切實際的空談。呵呵,詩人也一樣的遭遇這樣的人生尷尬。李白啊李白,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你跟李邕這樣的人談你的志向,別人不笑你傻才怪呢,要是跟我,說不定咱們能喝上幾杯,惺惺相惜一番。“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自古宣父只一人,又有多少人能夠賞識你呢?李白啊李白,如果那時你自稱自己為詩仙,說不定還有很多人罵你是瘋子呢!

 

8、比照當今,讓我們來看看少年的李白,大概要把你們羨慕死的。讓我們看看李白的《上李邕》一詩吧,詩云:“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我們看到,這首詩題為《上李邕》,應該是首拜謁詩。可是再看看這詩的寫法,我們發現,這哪是一首拜謁的詩呢,沒有一點謙卑,反倒是狂放不羈,自我期許,目中無人,要是放在今天,那些位高權重者不怒發沖冠、拍案而起才怪,不捏死你也要壓死你,“爾等黃口小兒,居然敢不知天高地厚,不給我抖抖瑟瑟、畢恭畢敬,反倒教導起我們要知道后生可畏,實在是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李白是幸運的,李邕不但沒有責怪他,反倒是對他刮目相看,成就了李白的少年氣盛。魯迅說,“不是沒有天才,乃是沒有天才生長的土壤。”李白之所以能夠狂妄不羈,少年氣盛,那是因為他出生在盛唐,人們寬容、大度、愛才、扶才;而當今卻是“萬言不值一杯水”、“讀書只為稻粱謀”時代,金錢和權力才是硬通貨,你就是天才,沒有錢和權,也只配去當奴隸。
   可是,少年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如果我們的少年都去當奴隸了,都變得奴顏婢膝了,都未老先衰了,那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的希望還在哪里呢?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那些位高權重的肉食者們,請你們聽聽李白的呼聲,不要再去奴役和折磨少年人了,給少年人一片天空,讓讓他們自由抒發情懷,自由地思考和創造吧,要知道,后生可畏,他們代表著我們的希望和未來。

9、當飛翔和人的志向或者說理想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作為“飛”的主體———鳥的身份就多變起來,大家熟悉的鵬喻高志,風喻高語,鷗喻隱逸等等不一而是。這一類的象征意義在文人詩歌中猶為多見。李白《上李邕》一詩中,這種意味最為突出。詩言“大鵬一日同風 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10、 李白詩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孔子的名言“后生可畏”,表明先行者高遠的眼界和仁愛的胸懷。對后來者的贊美和期待,正是對“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一代謝規律的欣喜確認。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5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