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起句空靈曠遠,朓望遠方卻被遠山四周的重重峰巒阻隔,心緒自然抑郁;仰望天空,風起云涌,心緒自然煩亂。“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承上句,低頭再看山澗溪流,千年的古樹虬屈交錯其上,滄桑之情油然頓生,再抬頭看山巖上橫臥的各種幽石,沉重壓抑之情不言而喻。此時詩人的心冰涼的簡直要凝固了。獨守在這樣的山齋,詩人自然不甘,于是他再次把目光轉向遠山,這里在上文空幽壓抑的諸景中轉筆:“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遠山被太陽照亮了,似否沉悶中有了一絲活力,然而他在瞬息的興奮中卻又回首,看到他居住的地方由于山深,日照短,山鳥為了找尋溫暖,太陽一出來就飛走了,于是山林中更加空曠寂靜,失落之情忽又涌上心頭。于是詩人自然又回到凄清的郁悶中,當然是倍加寂寥了。在遠望的無助中,詩人把目光轉向腳下的近景尋求稍許安慰:“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當庭院里的蘭花迎著晨曦散發著清香飄動時,竹林圍繞的房屋也因光照明朗起來。是否詩人又見到了一絲光明,但是這時候隨著“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又引發了詩人春去夏來的惜時悲情。隨著一陣風起,詩人目睹落花飄進了室內,而在落花擦地而過的臺階上,細草已經密密麻麻地鋪滿了地。眼看著春去夏來草木交替,詩人在思緒萬千中斟酒解憂,又生發出“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的孤獨之情,于是沒了酒興,停杯繼續向遠方眺望,期盼奇跡出現故人突然而降,但一直等到“日暮山之幽”依然“臨風望羽客”,這里詩人雖然明知已到日落西山的黃昏之時,故人不會來到,但詩人卻依然立在風中張望,希望故友能夠羽化成仙突然降臨。
這首詩借景抒情,全由連環意象組成,詩中始終沒有寫情,然而詩人的情感卻如涓涓暗流,無不滲透在字里行間。無論是遠景中的遠山、風云、古樹、幽石,還是近景中的庭院、屋舍、落花、細草,以至于酒杯等等意象,無不滲透著詩人的孤寂凄苦,與盼友的迫切之情。
這首詩意境空靈,幽深古樸,行筆跌宕起伏,寓情陽剛沉穩。首四句給人以曠遠朦朧的飄渺感,中間六句給人以直觀恬淡的凄涼感,最后四句給人真摯動人哀而不傷的情思寄托。意象環環相接,情韻步步升級,情境交融,給人深沉難忘的藝術感染力。
6、這首詩是楊素山居時贈送給薛道衡的。因為薛道衡在隋初做過內史舍人的官,所以就稱他薛內史了。在中國古代,用官職來稱呼別人,表示對他人的尊敬,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就算今天,我們也能經常聽到稱某人為某某校長之類的。楊素這首詩寫得非常沉摯樸素,《隋書》上說他“詞氣宏拔,風韻秀上”于此可見一斑。
我一向不贊同從理論上來講詩詞。因為那樣架空之后,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在我心中,一直認同葉嘉瑩先生關于詩詞興發感動的力量的說法。所以我僅僅是把我的東西寫下來而已。這首詩到底怎么樣呢?我們來看。
楊素第一句說了什么?你要知道,一個人伊始說的話是很重要的。從這些話里面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日思夜想,看出他的德行品性。孔子不是說了嗎“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詩第一句就說:“居山四望阻”這說明了什么?——楊素對薛道衡深切的思念。他在山中干了什么事情,我們現在不太清楚,也考證不出來了。然而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一清早開始做到很久的事情就是在“望”。“望”誰?——他的好朋友薛道衡。如果你和朋友分開了,但是還能相互遙望彼此的方向,那也是值得安慰的了。但是他說了,他是“四望阻”薛道衡你在哪里呢?我楊素望遍四周,都不能見到你的身影,更望不見你所在的那一方。“我”能看見的,聽見的僅僅是那朝夕風雨,昏曀慘淡。這真是悲哀的事情。他后面又說了,“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什么樣的溪流才能叫深溪?是“深山不見人”(王唯《鹿柴》)的,是這樣的一個深山中,廣茂的的古樹參天干云,一望之下不能見底。險以遠,故人跡罕至。所以楊素見到了橫臥在溪流上的枯樹朽木。此時此境,不是更加的幽寂凄涼么?楊素看不下去了,他走了。到哪里去?不自覺的,他又來到了陡峭的山巖邊。山巖很荒涼,甚或于草都是疏疏寥寥的,這就是“空巖”了。倚靠在那凸怒偃蹇的“幽石”上,無力的很,而又是那仿佛千年般的凝望,傷人肺腑。“風云竟朝夕”,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上寫道:“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我”望不見你。可是就在日出晴朗,玉宇澄凈的時候,我依然的望不見你。因為在“我”望你的周遭,無情的是那一環一環綿綿不絕的高山阻隔。所以詩的第一句,你才知道那種思念的切切,沉痛的無奈。李后主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春天不覺的來了,悄悄的來。你不知道珍惜,你放過了最美好的也是最短暫的時光。只有當那一片的林花漫天飛舞凋殘的時候,春天絢爛的離去,如何的刺眼,如何的錐骨?春天這樣的易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真是太匆匆。可就是這樣一種匆匆的殘忍,“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你有什么辦法?無可奈何!面對自然,你是這樣的無力。現在這樣的天清氣和,“我”和你分離萬里,浮萍漂泊,所能望見的也不過僅是那扎眼的“遠岫”。呵呵,“遠岫”!你何曾了解幽人的悲哀,你為什么要橫加阻隔?“鳥散空林寂”,天容漸暗,暮色四合中,喳鬧了一天的鳥兒們也逐一歸巢了,巖邊更加寂靜凄冷起來。“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隱樹”(何遜《野夕答孫郎擢》)夜晚的星星一眨一眨,似乎是你殷殷的雙眸,想要對我述說什么呢?“中庭地白樹棲鴉,冷月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何家”今晚,你也在仰望這一片朗星吧。鳥兒有它們的巢,現在它們該當怎樣的愜意。“墟上孤煙露”人們也都有一個熱鬧溫馨的家可歸。但“我”呢?我楊素有這樣一個家么?“我”是山齋獨坐的啊!回到山中的屋舍,有什么在等著我?“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依舊是孤獨,依舊是冷清,還能有什么,又能有什么?空有惹人相思的縷縷香氣,浮蕩彌漫。這里的“動”字確實用得很妙的,他為什么不用“浮”,為什么不用“飄”?要知道,“飄”和“浮”都只是一種游浮的狀態,但是“動”就不同了,有那么一個開始的過程,有一個時間在里面,然后再歸于無窮無極。而且“動”者又何必僅是幽氣,“動”的還有我那永世不絕的思念,我那永無終點的無奈惻傷,亦有了這么一個牽動。所以這個字用得真是好。現在有很多人寫文章,很長一篇,一點也不精練。古人吟詩作文卻是極講究煉字,一個字就可以使你感受到很多,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題外話,不多說了。我們接著往下看他寫了什么。后一句是用了“虛室生白”這個典故,出自《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說的是居室空閑,寂寞無聊。一般的人有事情繁忙的時候,是不會太注意周圍環境的。你平日里上學工作,來去匆匆,可曾細數踏過的階梯有多少級,可曾知道那月下的花朵是何時才開始飄香的。楊素是寂寞的,百無聊賴中,他看到了“落花入戶飛”看到了“細草當街積”春已經暮了。花落無言始飄零。一回一旋,終于吻上了泥土,終于追隨著昔日的親昵含笑死去。那一瞬,生生世世的癡心可曾改得?……“草滋階欲暗”(何遜《酬范記室云》)“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春歸去,夏草長。陳子昂說:“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遇》第二)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光陰是否虛度?只是在山齋里獨坐?而那舊日的朋友又在哪里?又在做些什么?“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游兮不歸”究抵要何年才能與你再度相見。那樽里的桂酒,瀲滟蕩漾,滿滿的一樽。“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又是哪年如此的奢望。你薛道衡在這里么?!“日暮山之幽,臨風望羽客”“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復愁”,酒是不堪的了,度出房外,在那山之幽深處,我盼望著你薛道衡,真的能象傳說中得道的仙人一樣,生出羽翼飛到我的身邊,和我共盡那一樽未央的酒罷。可是,真的有仙人嗎?沒有吧!這一結,你才知道是何等無奈的悲哀,欲遣他愁去,卻如何能得?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現在有很多人只是為了相互的利益關系,裹在一起,旁人看了很艷羨。可那是酒肉朋友,何曾有過絲毫的感情在里邊。他今天可以坐在一起,明天就可能背叛你,傷害你!
這首詩表達出了一種純潔的朋友感情的境界,真是非常好!他使我們得到了感動,得到了美好的熏陶。他有一個切實的生命在里邊,這正是中國的傳統詩詞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7、 一日之中,太陽的升沉起落給人豐富的聯想。日出給人萬物皆欣榮的興旺景象:“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萬物在日光移動中千變萬化、佳景倍出:“日移花色異,風散水文長”。日到中午,光線最為強烈鼎盛:“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日斜西沉,切有另一番令人著迷的景象:“日沉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8、喜歡在水邊散步,想感受那傳說中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的美妙景致,現在卻不是深秋,所以不至于傷逝,維以不永懷,且隨情緣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1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