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英名一朝盡,失落的將星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真正的一個多事之秋。
  這一年,漢中這塊古往今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幸的成為了曹操為他人定制的嫁衣;這一年,劉備這個昔日的“織席販履”小兒,在他頭頂上卻緩緩升起了一股天子之氣;這一年,那個至今仍被我們奉為神明的“關二爺”,在瀟灑的書寫完那首忠義之歌后也悄然的離開了;這一年,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回憶。當然,還有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昔日那場引起軒然大波的“黃巾起義”在此刻依舊沒有畫上句號,數十萬青州黃巾浩浩蕩蕩的涌入兗州這個地方。很不幸,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的這次會戰中喪生了。面對著“三軍不可一日無帥”并略顯被動的局勢,于是,濟北相鮑信等人便推舉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領兗州牧,率眾抗擊黃巾。
  曹操的加入,使戰局迅速產生了改觀,勝利的天平開始了傾斜。同年間,黃巾軍主力在壽張東部被擊破。依舊是不幸,那位史稱“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的鮑信為此次勝利付出了橫尸沙場的慘痛代價。曹操一路追擊黃巾直至濟北,冬季,黃巾軍的意志徹底崩潰,曹操大度的接受了這近三十萬黃巾軍的投降。自此,一支由青州黃巾降卒中的精銳組成的軍隊出現在曹操帳下――“青州兵”。
  兗州的平叛,使曹操的擁有了“霸王之業”的根基。而劉岱、鮑信的不幸陣亡,也使曹操順利收編了他們手中的部隊。然而,在歷史的記錄上,這些,終究不是故事的重點……
  在順利占據兗州之地后,曹操集團,開始迅速踏上了崛起的路途。一日,將軍王朗向曹操舉薦了時任都伯一職的泰山鉅平人于禁。“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這就是陳壽筆下的文字,有些夸張,但是,這并非在開玩笑。
  同曹操面視的結果十分理想,于禁連升三級,被任命為軍司馬。不久,于禁便開始了新的戎馬生涯。討呂布于濮陽,破高雅與須昌,圍張超于雍丘,斬劉辟于版梁。這就是于禁用他那桿鋒利的長槍所書寫下的一部分輝煌功績。于是,為了顯示自己“惜才如命”的嗜好,英勇善戰的于禁被曹操拜為了平虜校尉。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出兵討伐張繡,由于實力的懸殊,無奈的張繡只得兵敗投降。同年間,生性好色的曹操漸漸開始與張濟之妻鄒氏打的火熱。一怒之下,張繡決定反叛。宛城一役,曹操為自己的這段風流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大將典韋均在戰事中遇害。面對眼前的困境,曹操,這位亂世中的王者,似乎也開始了少有的懺悔……
  按照歷史所遺留下的規律,故事進行到這里,總會有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出現挽狂瀾于既倒。于是,英勇善戰的于禁便跟隨歷史的召喚登場了。
  依靠著手下那數百忠勇之士,于禁在平息了趁機肆意劫掠“青州兵”后,有條不紊的回到了曹操身邊。張繡的追擊,隨之嘎然而止。此刻,曹操徹底的被折服了,一種接近于崇拜的感覺由然而生。抬起頭,凝視眼前這位相貌平平的將軍。一副稱不上偉岸的身軀,一雙略顯平淡的眼神,然而,他卻散發著足以令對手產生恐懼的沉著和冷靜。曹操,他的內心開始了狂喜。“雖古名將,何以加之!”這就是曹操送給于禁的一份令人羨慕甚至嫉妒的禮物。當然,還有那個令人懷念的稱號――益壽亭侯。
  建安四年(199年),不可一世的袁紹將官渡之戰的序幕緩緩拉開。為了盡快消滅這個狂妄的對手,曹操便決定出兵征討,并拜于禁為先鋒。戰事的進度十分不理想,袁紹集團內部的派系斗爭成為了初期主題,猶豫的袁紹始終不肯向曹操正式的打響第一槍。百般無聊之下,曹操索性將對手獨自留在了戰場上,竟率軍自回許昌討伐此時已在徐州叛變的劉備。臨行前,曹操特意將戰線托付給了那個沉著冷靜的于禁。
  帶著步卒二千人和曹操的信任,于禁堅守著延津這個地方。袁紹發起了瘋狂的進攻,然而,這對于久經沙場的于禁沒有任何力度,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逐漸形成在袁紹眼前。隨后,于禁與樂進等將率兵五千,“擊紹別營”。一場慘痛的打擊,留下的只有史書上那“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驚人的記錄。于禁,再次用他那杰出的軍事才能征服了曹操。不久,曹操再次回到了官渡,戰事的結局在那刻隨之失去了應有的懸念。
  不需要過多的修飾,此時的于禁已用他那的無懈可擊的忠誠和才華使故事近乎了完美。然而,歷史,這位不負責任的家伙,它總是喜歡在這完美的時刻隨意的劃上一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一個難以忘卻的季節。至少,于禁一直這么認為。
  五月,曹仁被圍困樊城。收到前方探子回報的軍情后,曹操略微看了帳下的諸將士,無奈的他,開始不停的搖著頭。“關二爺”的威震華夏,讓眾人體會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時間過的很快,眼前的困境,終于讓那個與曹操相識近三十年的友人站了出來。沒有多說什么,曹操只是會意的向他笑了笑。此時,曹操沒有懷疑眼前這位故人戰勝對手的能力,更談不上懷疑他的忠誠。
  于禁,字文則,左將軍,益壽亭侯。就這樣,背負著那三十年的信任和友情,邁著闊步的于禁,踏上了這最后的征途。然而……
  一場大水,猶如上個世紀末那場在中國長江全流域所爆發的特大洪水般,瞬間便將所有美好的記憶沖垮了。在這不期而遇的滔滔洪水面前,于禁,這位當時足以成為世人爭相膜拜的名將,卻在剎那之間突然喪失了一個戰將所應有的斗志。在洪水來臨的那刻,于禁肉袒出降。無能為力的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英名在這場大水中灰飛煙滅。一切,似乎到了結束的時刻……
  于禁出降的那一夜,曹操十分傷心,他始終無法理解于禁的行跡為何會如此的判若兩端。于是,他留下更為傷心的一句話――“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邪!”
  不久,這場大水的另一個主角,也就是那位智勇雙全的“關二爺”。孤傲的他在寫下了那段千古留名的水淹七軍后,轉瞬之間便又在倉皇之中被孫權襲殺了。此時,早已須發皓白的于禁作為俘虜幸運的獲救了,邁著蹣跚步子,于禁走出了那個陰暗潮濕的房間。
  為了討好曹魏,孫權給足了于禁面子,讓他在路上與自己并駕齊驅。然而,面對著不時爆發出的嘲諷聲和虞翻那羞辱性的惡語,于禁,始終無法像當初那樣自信的抬起頭來。
  諷刺的一幕,神情頹敗的于禁被敵國的呂蒙送回了魏國。此時,迎接于禁的早已不在是那個相識三十年的孟德了。文帝曹丕的表情很友善,感人的幾句安慰,似乎讓人感受到了他那份與其父同樣恢弘的氣度。然而,隨著那幅栩栩如生的壁畫出現,曹丕的真面目表露無遺。于禁,終于倒在了無盡的羞愧面前……
  一場大水,成就了很多人,同時,它也葬送了很多人。悲情的歷史年代,不再需要任何煽情的藝術和點綴,歷史的悲壯和殘缺之美已足以讓我們記住這催人淚下的一幕。當然,還有那一段三十年的英名……

網載 2013-09-10 21:23:58

[新一篇] 萬里漢家使,雙節照清秋。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舊一篇] 上官婉兒 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