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長生奧秘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想弄明白《道德經》中長生的奧秘,請陳全林先生寫了《道德經真義》,這是從內丹的角度,從長生的操作方法上講的。對于大眾來說,還需要通俗的理論基礎,正在發愁,中國老子學會會長胡孚琛教授發短信來,介紹了一部書稿《中國道德哲學論衡》,作者是秦道寬,國學大師熊春錦先生的弟子。真是感謝上天,想什么來什么,多年想拜師,我感覺在國外的熊春錦先生會是我的師傅。

讀秦先生的書稿,口里一直生津不斷。這是元炁上升的物質顯化,這下明白了《道德經》為什么在德國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誦讀,西方大國總統都是《道德經》的愛好者。因為她說的是生命的根本,道生一,一就是炁,所有的生命都來源于這一炁。一炁激蕩感應,增長元炁。我們的生命由肉體和精神體兩部分組成,肉體靠五谷雜糧喂養,精神體的營養素就是炁。炁主宰著五臟六腑的良好運作,也決定著智慧力量的大小。外國人一定感受到了誦讀《道德經》的妙處,他們是在吃炁,借助老子的點撥,獲得宇宙無盡之炁。

中國的上層人士,也深諳《道德經》的妙用。看奧林匹克公園的建設,水立方和鳥巢天圓地方的陰陽對應,將北京的中軸線繼續延伸,最后消失在山水間。中軸線相當于人體從會陰到天門的中脈,打通中脈,那是人天通道,人如果直接從自然宇宙采集能量炁,就可以健康長生。開幕式漢字擺出的“和”字就是這一炁。在這樣一個通天的宇宙能量場開奧運會,一定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次奧運會,驚喜不斷,奇跡不斷。

中國的老百姓未必了解,不像歐洲人那樣深得《道德經》的益處,像秦道寬先生的夫人這樣的普通人,也沒有幾個。70多歲的老人家,穿著高跟鞋,從很遠的地方來,炁不足絕對做不到。半袖的水藍色羊絨衫,純凈而年輕。長相一般,但那股神清氣爽的氣質,讓我看不夠,連聲贊嘆。那是無染而天下為公的圣潔之心顯出的美。秦先生介紹,她每天誦讀《道德經》,背得滾瓜爛熟。夫人自己說,她整日口中生津,什么病也沒有。我猜她一定是“理明則信深,信深則行專”才會把自己的生命重塑得如此美麗。

秦道寬在《中國道德哲學論衡》中說:常道——人生自古誰無死?非常道——復返先天得永生!

老子《道德經》五千靈文,都是在說非常道——長生不死。圍繞著這個主題,秦先生用40萬字的篇幅,還從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角度,證明生命,包括肉身為什么可以長生。這種科學的解析,是說給那些不信道的人看的,我用3天時間讀完全稿,從中綜合出一萬字,急切地在這里與大家分享生命的奧秘,早知道早受益。因為等到出書,還要2個月。

這里從四個部分與大家分享,其他三部分是:生命的雙重結構;德炁是萬物之母;非常道。

一、天、道、真、德

1、天

青銅器上面鐫刻的金文,考古學家確認是漢字“天”,見下圖中的第四圖:

 

[轉載]《道德經》中的長生奧秘
 

中國古代漢字“天”體現“天人合一”之意義

 

鐫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天”,身內畫上了主要的脈道,中間是中脈、督脈、任脈合一的示意線,表明人身內存在隱態天,此天其大無外,就在人身中。

常人的體表層都有十二經絡系統,修行人體內深層還會展開奇經八脈系統和體內丹脈線系統。當建立起穩定的內丹脈線之后,可以發現自己體內的丹脈線往體外延伸,形成隱態足夠粗的螺旋形的外丹脈線。頭頂上逐步地開啟一個大孔,封閉日久的百會囟門區重新打開,形成三溝九洞,讓螺旋形的外丹脈線直上通天,頭部的泥丸、洞房、明堂一線是內丹脈“性線”也與天相連通,建立起自己的心腦“通天”的結構,啟動“思識系統”,還有會陰穴、涌泉穴等通過外丹脈線向大地發生連接,勞宮穴也由外丹脈線與宇宙相應的區域連接,等等。

內功修煉者,處于炁的海洋里,外連“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炁內灌身體之十二經絡、九竅八脈、五臟六腑及所有組織和細胞等。人處于大宇宙中,內外以炁化之,天人渾然一體,呈現“合一”狀態。這就是天人合一機制,是本于人天的變化之道、長生之本。道學“通天者生之本”一說,就是指人體能否通過外丹脈線連接通達高能量天德炁區,建立這樣一個環境。

 

    2、道

    這從上古時代祖先創建的“道”字上明顯地看得出來。那時,人們可以直接進行修道(或稱“修真”)。

 

[轉載]《道德經》中的長生奧秘
 

古代漢字“道”體現“天人合一”

 

甲骨文“道”字,下面的部分象形人的整個頭部,頭頂上方畫了幾條脈絡與天相通,象意與天相連接的炁路,是一個氣路象意符——“丹道學”中的外丹脈,在四邊外圍上下左右,四通八達毫無滯礙,天與人合一。鐘鼎文漢字道中間是一個甲骨文人字形,身的周圍有無窮多的外丹脈炁線與外環境宇宙相通,形成渾然一體,是“合道”之人達到的境界。

古人留給后代的文化遺產告訴我們:道是什么?道就是修真成功、與外環境合一的人,也就是真人與天道融而為一,天人合一!

 

3、真

    《說文解字》“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解釋::長生不死的人變化形體而升天。“真”字的本義,就是道家學說關于以德滋養本性、修德進道、最終合道或稱得道的過程。參見下圖

 

[轉載]《道德經》中的長生奧秘
 

甲骨文、金文“真”字的演化,揭示老子修真之謎

 

第[1]甲骨文“真”字,是最初期的“真”字,下部是一個坩鍋,上面象意黃芽。要以身為坩鍋、為爐鼎進行身國內部精氣神的烹煉而生長出黃芽,這樣才能夠成真,不離身、不離心地去驗證黃老文化當中潛藏的方法論、實踐論以及口訣,才可能修煉成為真正的人,叫“真人”。

第[2]個“真”字,上面一個輕輕地斜著飛升樣子的人。“”,下面仍然是一個爐鼎的象形。

第[3]個“真”字,中部為一個器皿,下部有支架支撐,上部有一個面朝右方向飛升姿態的人“”。

第[4]個“真”字;有鼎和支架,進行鼎內部的烹煉,一層一層地變化生成,人才能發生道德性的根本改變。

第[5]個“真”字,,象意在坩鍋樣的鼎器內進行烹煉,鼎蓋合拢;內部發生重疊式的物質霧氣,變化自然生成。

第[6]個“真”字,接近我們現代這個“真”字,是繁體“真”字,下為鼎器支架,中為器皿,上為盛藥的湯匙,這是一種解釋;還可以解釋成為一個人形在飛升。中國古代的道德文化,體現在這個“真”宇上面,求證德道不離身,首先在自己身國內用真火烹煉精氣神,來實現身國內的所有機制向和諧轉化,恢復了德道,從而淳德歸道,才能成真。離開了德的能量,僅是“道”在鼎里面空烹假煉;不可能有效驗。這就是古代的修真學說。

 

4、德

現代人僅從品德上理解德,成了一種說教,卻不知道德的物質性、能量性。德字古代寫法是上真,下心《說文解字》段注真心,德者,升也。心向上直通到腦德物質能量通過中間的隱性管道(中脈),能直接上升到大腦,并通過囟門與外界大自然相聯接,這就是德。這種物質能量啟迪慧、加強智,使人的生命更充實,判斷更準確。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大慧能力。這個慧非常豐富,像泉水一樣清澈透明,生光生白,自己會感覺到。當德性能量充滿直達大腦時,大腦底部有一個像黃豆大的生理組織,能使自己看到心里面,接著就產生光明。這時候沒有障礙,七識八識都會開啟展現,非常簡潔直接地感應很多事情。

一般常人的大腦周圍都存在一個比較微弱的炁場,修德有素者在頭部周圍隱態虛空間形成較強的隱態炁場,實際為“生物光場”。在人的念慮(思維)停止時,這種場更為濃厚強烈。無論炁場或光場,均屬于虛數表征的物質Qi能量場。所以,傳統上畫大德圣尊與佛菩薩圣像時,在頭部的周圍畫上一個球形的光暈圓區。實際上人群中注重修德道者,隨著德的豐厚程度的不斷進展,光暈向外不斷地擴展增大,強度不斷地加強。光暈是分層圈和色澤的,當一個人修德比較圓滿時,頭部周圍的光暈能達到十二層,且紫光豐富。因為隱態光不是顯態物質,所以常人的肉眼是看不見的,這種“色澤”不是現代物理學中物質發射或反射可見光波對人的視覺的反映,但有些人能感覺到,即“第七感知系統”開著的人能觀察到。這個隱態生物“光”場,乍看起來好似空間中的電磁波場,當還沒有加載語音和圖像信號時,等頻或等幅的電磁波場也是存在于空間的,仔細分析,腦場又不像電磁波場,因為電磁波場是交互推變進動的波,這個隱態生物炁場或光場則均勻細膩而沒有波。

在意念或思念時,腦細胞同時向周圍的隱態空間發射或散發一種攜帶富有炁物質能量的信號,在大腦周圍廣大的宇宙隱態空間向外“擴展”,形成一種特殊的“炁”物質能量構成的隱態意念信息場,叫意念場或思念場,類似于攜帶信號的電磁波場。確鑿地說:意念場是物質能量場。沒有意念信息時呈現腦場,含有信息時為意念場或心念場。

 

生命的雙重結構

 

太極圖的陽面代表肉體,陰面代表無形的精神體。看到一支杯子,我們習慣于認為它是有形的物質,實用有用。其實,杯子的有用是因為它的空。中間沒有空,杯子就沒法用。放在桌子上的杯子,可以沒有杯影,而有杯影,必定有個杯子在。無的世界先生,一部分的無生出有來,一部分的無并不生出有來,而是以無的隱性狀態存在。

完整的生命由“命體”(顯)和“性體”(隱)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命體”就是肉身,由蛋白質、水等物質構成;性體是生命的“靈魂系統”,肉眼不可見。

 

[轉載]《道德經》中的長生奧秘
 

生命的雙重結構

 

這個性體處在自身太極弦陰側隱態空間并與肉體對稱的部分,有隱態形象,担負著整個生命運作的主宰工作。命體指肉體,攜帶著父母歷代遺傳得各種相關信息,刻畫在生命遺傳基因蛋白質細胞DNA中。性體是由太極陰側空間的質元物質炁構成的生命體,也攜帶著嬰兒出生前太極玄陰側性體的祖上的遺傳信息和它往世的全部信息,故稱做全息性生命體,簡稱性體。

在性體和命體相復合的這一對陰陽中,性體占主導地位。他以命體肉身做載體。性體把命體當作“房屋”,他是房屋的真主人,主持著生命的進程。當血肉軀體衰敗不足以承載性體時,性體才逃逸肉身,進入太極弦另一側的隱態虛空間,而獨立地生活著。性體是物質性的,由隱態“炁”物質構成的。因為性體游離于尸體以后還生活著,隨機進入另一個生命體,人的生命才有前世、今生和后世。

道學指出,每個人身體內都有三寶:元精、元炁、元神。“三寶”是保障生命健康長壽的三個主要支柱。元精是藏于腎系中特殊的先天之炁,其質清而虛,女孩在十三、四歲之前,男孩在十五、六歲之前,他們身中的元精貫藏于全身四肢骨節之間,當到青春期時,性欲情緣一起,就團聚于兩腎與濁而實的后天之精相對應結合在一起。元炁是指先天祖炁,亦是虛無之炁,主要藏于炁海之中,也分布于全身各處。嬰兒逐漸成長,經歷童、少、青、中至老年的歷程,一直到身中的元精、元炁消耗衰竭之時,心臟停止工作,脈搏和呼吸消失而死,繼之性體元神以特有的規律逐步脫離肉身軀殼進入隱態陰世界的虛空間中,至此性、命分離而亡,完成先死后亡的過程,給今此生世的歷程畫上句號。

人的主要性體脫離尸體進入太極陰側空間后,仍然是生活著的獨立生命體,雖然僅由炁(Qi)構成,卻具有死亡之前的面貌形象,具有一生獲得的知識,具有命體、性體歷代祖上的全部遺傳信息,具有較低能量E(energy),攜帶著過去歷生所做的德行和罪業記錄,飄悠在太極弦另一側人們肉眼看不見的虛空中。脫離尸體之后的性體,名曰“低級信息體”。這些信息體有些是全息性的,有些是信息殘缺的,形成不同結果的原因很復雜。動、植物死亡之后的性體也屬于這一類信息體。在太極陰側空間存在著不同信息體現象,是大量的、普遍的。

常人從肉身分離出去的性體,稱為“信息體”或“鬼”,漂游在陰世界虛空間中。常人的“心神”性體通常與“肉身”命體緊密結合在一起,一生都不能分離,唯一當死亡到來之時,性體才能逃離身體,進入太極陰側虛空間去。在古代,“死”不只是指脈搏和呼吸停止,而且不管延續多長時間,只要性體不離開肉身,不可診斷為生命終止,還有復活的可能;只有當性體脫離肉身后且形成穩定的狀態,即完成“亡”的過程之后,才能確認生命真正終止。這個性體,遺棄了尸體以后,仍具有生世的形體面貌、性格和思維能力等,在性體上面鐫刻著歷代遺傳的全部信息,并攜帶整個生世時全部善惡行為的故事“底片”,所以又稱這個脫離形身的性體叫“全息性信息體”。一般人死后的“全息性信息體”在生世時不注重修德,德性殘缺,一生很容易把陽炁消耗掉,那么死后屬于陰性的靈性,墜落在太極宇宙的陰側的底層空間,被人們稱作“鬼”。

《說文解字》釋“鬼”:“人所歸為鬼”。人,這里指一般不認真修行德道的常人,即“常道”中的人。活著的常人具有八卦形態的陰陽屬性,是一個太極圖模式,16歲時,陰陽各半,隨著年齡的增加,陽炁不斷消耗,轉為陰炁,到64歲以后,人生命的太極圖全部轉化為陰性,直到壽終正寢,性體脫離并拋棄衰敗的命體后進入太極另一側虛空中。這個性體陽炁很少或幾乎不帶有一點陽炁,能量極弱,沒有能力升天,只能在地面或歸入地下相對應的虛空間,這就是鬼的屬性。動植物的陰性信息體——“折”,皆如此。

因突然事故,如戰爭、車禍、工傷等各種原因死亡的年輕人,與老年壽終正寢死亡的人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就是由于他(她)們體內具有相當足量的陽炁,使其死亡后脫體的性體攜帶較多的陽性能量,如果其中有的死者生前的一些愿望沒有了結,他就有可能而且有能力附合在周圍某個與他有緣人的身體上,代替他說話,表達死者生前的意愿。這是常見的現象,道學術語叫“附體”。

當修德道具有一定素質的人,到晚年肉體雖然潰敗死亡,他修出來的性體具有相當豐厚的德性能量,依然能獨立自主地生活在虛空間中,能夠遵從德道的自然規律,在隱空間(冥冥)做他喜歡做的事。這種陽性的“全息性信息體”,本身攜帶的陰性成分較少,所以叫“陽性全息性信息體”,故又稱作“陽神”。

肉身完成了質的升華,已不是從前的肉身了,顯態“肉身”與隱態德一之炁之間能夠自由相互轉化,即“肉身”能自由地炁化,又能夠自由地由炁聚成人身形體。完成到達這一地步,道學稱該生命體為“形神俱妙”,或者說“修真完成”為真人。

 

德炁是萬物之母

 

德不僅是品德,更是物質、更是能量。

老子曰:“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無就是道,有就是德一炁,以虛物質炁的形態存在,故稱德炁。

炁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也是構成人的生命和“神靈”的生命的基本物質。這種特殊性質的物質,廣泛地存在著,是超越現代科學物質概念的一門博大門類的新物質學。面對這種看不見的物質以能量太存在于廣深宇宙的任何空間中,中國的祖先們已經在古代使用高超的慧觀方法認識并熟悉了她,只是現代人因失德離道的原因,關閉了人體生命這個高級實驗室,失去了認識大自然奧秘的寶貴方法,對德炁茫然無知。

“德”炁物質是天下萬物之母,生成顯態人的肉身,德炁最直接以能量態分布在人體的所有細胞中,組成身國中的性體系統。所以,生命是德炁的一種存在方式,由顯隱兩個性質明顯不同的部分共同構成。人類和萬物分秒不能離開德能量,一旦離開,就像抽掉水一樣,生命必然終結。

德炁是構成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質,故德炁是飼養生命的最基本的營養。由于人們之看到“有”的重要,而忽視“無”的根本性重要,因而大都不知道“德炁”是生命的首要營養品,是真實的營養品。“身國”有充足“德炁”才能有完全健康的身體。

德炁是生命的第一必須品。天德,滋養人的性體系統;地氣(指谷物),滋養人的命體系統。即“德養精神,谷養形身”。人體有兩套系統,一個是性體系統,一個是肉身系統。在性體系統當中,一定要用“五德”能量來滋養,就是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這五種德的能量。五德具有五行的特性,也叫金、木、水、火、土屬性。五谷,滋養我們的肉體命體系統,這顯、隱兩方面的物質能量結合在一起,才能滿足性命的生存需要。如果丟失其中一種德性,就產生疾病、產生心理障礙、產生各種錯誤思維。我們片面地去追求口里攝入的營養,就會障礙心靈的健康。

“德”,也像空氣一樣,就在我們身內和身外,也充滿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因為人需要獲得外部德一能量補充自己,就先需要自身內環境中具備充分的德性品格做催化劑,才容易開通身體的經絡、脈道、穴位,所以要先主動去培養自身的德性。例如有的人,在五行當中,仁德缺乏,這個人的性格就暴躁,上抗領導,下壓民眾,對親戚朋友橫眉冷對,使自己弄得一身病。什么病?因為仁德藏于肝,肝主心,仁德缺乏,則容易血壓升高,腦血管硬化,心臟血管硬化,甚至靜脈曲張,心血管疾病就伴隨而生。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仁德。但是,如果他主動地去培養自己身內的仁德,又能把外邊的仁德能量吸收進來,注意去關心別人,正確地去對待別人,愛周圍的人,有這種仁慈之心,那么仁德的能量才能不斷地補充進來,那病癥不吃藥也就緩解了。為什么?他的德性品格“頻率”,調節到了身外仁德物質場能“頻率”一樣的頻道上,仁德能量自然就進入體內,幫助自己調節生理功能。

看一看自己的身國,心、肝、脾、肺、腎每一臟器都是相互聯系的而又各自獨立的生命體,每一個生命體又由他們自己的命體和性體構成復合性的雙重結構。主宰五臟的性體有5個,他們叫心性體(心神)、肝性體(肝神)、脾性體(脾神)、肺性體(肺神)、腎性體(腎神);膽、腸、生殖、秘尿系統、內分泌腺體等也都是命體和性體復合而成的生命體;大腦、脊髓、“眼耳鼻舌身”五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牙齒、骨骼、肌肉、皮膚、毛發及所有的細胞等,全部都是由顯態生命體(命體)和隱態生命(性體)復合而成。他們的體形大小、身體形狀和面貌各異,共同有序地、精密地參與“身國”的工作,其小生命的數量之大達數百億。他們都是具有獨立性的小生命,忠誠地恪守各自所担負的職責,維護和建設同一個龐大“身國”家園。

根據常道中的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身國內性體系統的眾生挨餓,一般都缺乏德能物質營養,所以我們容易找到解決生命過早衰老的辦法:關鍵在于日日加強德能營養的補充,才符合生命健康長壽的要求,否則就會過早地衰老。方法是通過修養德道,建立好德的品格,從而加大吸收天德之炁的渠道和吸收能力,在此前提下,有兩個實踐途徑,一是在嬰兒、幼兒期,或男童十六歲之前和女童十四歲之前,以朗誦經典法開通大腦囟門與天的通道,給身國的營養倉庫充實大量的德一能量物質,為今后一生打好豐厚的基礎;二是按一定方法打通全身經絡、穴位和脈道,開通身國與天地周圍空間的隱空間通道,加大德一營養進入體內的來源。如果這兩個環節把握住了,一生都受用無窮。對于立志修真者,能反照自性,窮通性命本始,求證“真我性體”,尋找陰陽五行之炁的宗根,止欲生悔,刻苦修煉,鑿開命體身場上的“戶牖”,與宇宙天地相連接,不僅能通過鼻孔伴隨空氣吸入微量的德炁,而且能同時經身體上各處穴位門窗大量吸收德炁,以滿足體內性體系統營養的需求,多余的就集蓄于上、中、下三個丹田和五臟六腑三焦之中,儲存以備后用。修養德道,修心制欲,關五門拒盜,這就是《老子·德道經》講的“圣人之治方法論”。古稱“奪天地之造化”,雖言“奪”卻非奪,是接通天炁,取之有道,用之合德,從“天地之炁”中攝取營養成分,以養五臟之性體,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身國才能長治久安。進而在“非常道”中,奪取陰陽造化之權而長生不死。

 

非常道

 

一個人一生選取“非常道”的生存方式,是生命的最佳狀態。生命的“非常道”狀態,就是讓生命沿著逆返“生老病死”的方向,向自然大道回歸,是逆返“常道”的“證道”過程。也就是說,按照老子在《德道經》中的教導,走返老還童、返樸歸真、復返先天的復德歸道之路,最終完成生命的長生久視之道。這樣的一生,是清醒明白的一生。

在“常道”觀念的誤導下,做出許多既愚蠢而又痛苦的錯事,無知地為自己增添許許多多的惡業因,甚至造成后世再也找不到真正適宜居住的“新居”肉身,而進入了異類軀體成為動植物生命,有的性體在太極弦另側虛空間的下界中長期無所居地飄蕩,沒有居住之地。使自己的命運被自然因果律鏈環緊緊地扣住,不得不入“生命輪回”的鏈環之中,生生世世輪轉而不能掙脫。

通過個人“非常道”的自身改造生命的實踐,糾正生命的坎坷曲線,復德回道;群體的“非常道”實踐能使社會和諧,復德回道。這個“非常道”是身中五德能量匯聚并升華到淳德中炁的過程。

以德“修心、修性、修命”(三修),不斷地從外界攝取負熵的物質和能量。這種負熵的物質和能量不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脂肪等,而是“德一”物質。除了抵消體內生發自由基等顯隱污濁成分綜合形成的正熵以外,還有剩余的負熵量——德炁能量(物質),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且不因受外界的干擾而消失,到達一定濃度后,與體內的“煉精化炁”相結合,并通過一些特殊方法,完成生命再造而達長生不死之地。這樣一來,生命就會產生回歸現象,不僅延長健康壽命,而且返老還童,“復歸嬰兒”,回歸上德合道的“天人合一”境界——“長生久視之道也”。

現代物理學“熵”原理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佐證了老子學說關于生命的回歸理論。作為“負熵”的天德之炁,能使生命由自發“生老病死”過程的不可逆性,轉到“返老還童”的可逆性上來,逆修歸源,返樸歸真,又后天復返先天。其過程類似逆水行舟,所以道家學說稱此為“非常道”,古稱“太上法門”,今稱“德道修真理法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說,蘊含在《老子·德道經》中。從地球人類認識論和實踐論的總體而言,道學關于“非常道”的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偉大意義,就在于超越一切現代科學,就在于該理論能引領“道”的兒女們回歸到“道德母親”懷抱,并改變人類社會的命運,使之趨向良好狀態——德治和道治社會!

在“非常道”中,生命的可逆性,就體現在生命“復返德、回歸道”中,首要的是修復自身殘缺的“五德”,“五德”修補齊全才為上德,只有上德才能合道、了道。這在道家生命學說中稱謂“歸根復命”過程。歸道根復返天命與“生老病死”的“常道”輪回相反,走“返老還童、復歸于嬰兒”之路,最終實現返樸歸真、長生久視。意思是說,道“○”是萬物生命的根蒂,生命都要經過“復歸于淳樸的德一”的過程,使生命由“離坎”定位的后天太極狀態,扭轉復歸于“乾坤”定位的先天太極狀態,再經過逆時針轉動的旋極狀態,令“德一中炁”不斷擴大,向上提升,最終復返無極“道○”的至虛狀態,實現“形神俱妙”,稱此為“與道合真”,古代稱謂“得道成仙”。

修命,要求開源節流,鑿開身國對外所有的穴竅,開通內部的經絡和脈道,使身國由原來的閉塞轉化為對外開放的大系統,以保證外界宇宙的天德之炁和地德之炁的負熵能量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身國中來,滋養身國眾生,稱之為“開源”。把握好“眼耳鼻舌身”五門,重點在堵截“身門”的泄漏,盡可能地減少元精元炁從五門向身外耗散,加上清凈意念,以防止內耗,總稱為“節流”。

第一,要常堅持“知白守黑”的原則。就宇宙結構而言,三維實空間是“白境”,太極弦另一側高維虛空間是“黑境”。就人的生活而言,“知白”就是知道世間名利的榮耀,“守黑”就是少私寡欲,不看重名利,守住自己身心中的道。在平靜、中和、安祥的狀態中,意念輕微地留守或返觀內照于自己的體內胸中或下腹部陰區,天地德炁就會源源不斷地虛空中匯聚于體內。要養成這樣一種良好習慣,需要經過自我認真的培訓過程。

第二,逐漸養成“保持常清靜”的良好習慣。《太上常清靜經》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前輩還曰:“一部丹經,清靜二字盡囊其髓。”可見保持自己的清靜狀態,是獲得天德地炁以營養性體系統的先決條件。

第三,要建立“貴食其母”的理念。即“貴食德一之炁”,高度重視“無之以為用”,也就是說,貴于從隱態空間食“德母”之炁滋養性體系統。“食母”之道,就是一部道學天元丹法,是一個科學的物質理論系統。

最充分最徹底的“天人合一”,莫過于人的生命與天地共長久,即性與命都合道,與道融為一體,道老子稱此謂“形神俱妙”!人修德合道而達“形神俱妙”的境界,就是完全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使自己身形化為“德一之炁”的境界。培生性性體元神本來以“德一之炁”的形態而能永久存活,現在命體肉身也能“煉形為炁”而能永久存活于宇宙之中,所以人能將自己的性體、命體一起,整體地轉換成先天德一炁態,逃離陰陽五行,進入無極狀態而合道。稱此為“得道”,成為永生不死的真人、神人或至人。這就是中國道家學說中最亮麗、最寶貴、最具有魅力的篇章——長生不死之道。

要實現長生,首要必須搞清楚“長生永恒”的基質是“先天德一之炁”,既是宇宙的本源,又是生命的本源,它就是歷萬劫而不壞的永恒基質,誰能按老子教導的方法運作,得到“德一之炁”,誰就能得到長生不死。完成修真(修道)的全過程,道學稱作“修證”。

 

【轉自:韓金英】

 


韓金英 2014-07-06 23:29:27

[新一篇] 中華神龍

[舊一篇] 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