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民族的興亡提出了三個嚴峻結論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歷史對民族的興亡提出了三個嚴峻結論:民族是人類生存競爭的結晶體,是大浪淘沙的結果。任何一個能夠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經經歷了種種嚴酷的生存考驗。無論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島嶼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夠穩定的占據一定的生存空間并持續發展一定的時間階段,她就獲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縱然有了這個根基,也并非每個民族都能夠確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斷,不驟然消亡。稍微留意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我們就會看到許多令人不勝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歷史,正視自己的歷史。因為那是經過漫長嚴酷考驗的、能夠證明自己其所以優秀的事實。那種無法撼動的事實中存在著一個民族原生文明的強大力量,存在著百試百靈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爭大技巧與飽滿激揚的生命狀態。緊要關頭對歷史的反思,往往能激發一個民族的智慧與勇氣,從久經考驗的生存大技巧中創造出適合于本時代的生存謀略。所以,審視自己的原生文明不是虛幻的發思古之幽情,它完全可以成為創造新的歷史的出發點。要解密中國民族在無數次生死存亡關頭的求生奇跡,以開拓我們的戰略視角,就要從我們的原生文明中理清那些生存大智慧、抗爭大技巧的基本方面。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生存根基。一個民族在她從涓涓細流發展為澎湃江河的過程中,必然有一段積淀凝聚進而升華的時期,這個時期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生存謀略等一系列穩定的存在方式,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基因那樣改變,將長久的甚至永遠的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命軌跡與發展潛力。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原生文明。她就是這個民族身上的“胎記”,永遠不能磨滅。一個基本的交代是:中國原生文明的生成期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原生文明形成后的第一波驚濤駭浪便是統一的大秦帝國的建立,從而使中國文明萬源歸一,形成中國文明的正源。自此以后,中國民族拓展生存空間的歷史波瀾便壯闊的展開。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來族群的欺凌與侵略。也就是說,戰爭能力的文野強弱,決定著這個民族的命運。戰爭能力低下,或遲或早都要滅亡。這是民族發展史的鐵則。中國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長的耐久力,根本之點就在于對外來危險無與倫比的抵御消解能力。在數千年滄桑中,這種能力已經臻于化境,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總結中國歷史,這種抵抗藝術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強力反彈,有限擴張。面對強敵,堅決反擊,此所謂強力反彈。反擊勝利,適可而止,此所謂有限擴張。從總體上看,中國民族在每次戰勝大危機之后,都沒有西方帝國或東方成吉思汗式的爆發擴張,而總是將勝利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對于這個“度”的把握,充分體現了中國民族深邃的戰略洞察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奮起反擊不難,大勝之后適時剎車卻極難。歷史上舉凡曾經強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國民族,如古羅馬、拜占庭、西夏、遼、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國等,莫不是不知進退而衰竭枯涸。否則,這種把握如何稱得上藝術境界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兵書最多的國家。春秋戰國的學問家流派中,兵家堪稱威名赫赫。在中國,知兵而成“家”成 “學”者,絕非浪得虛名。中國歷史上的兵家有兩個顯著特點:
    其一,全部是文職軍人出身(請注意,名將才是職業軍人);其二,同時都是身居要職的政治家。這兩個形式特點,反向的說明了中國軍事思想必然不會是單純的軍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帶有深邃的社會人文價值。假如不是歷史塵埃的淹沒,中國的經典兵書絕非只有《武經七書》。姑且只說《武經七書》的作者:《六韜》的呂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顯然是個老學者。《孫子兵法》的孫武本是齊國名士。《吳子兵法》的吳起是魯國名士。《司馬法》的司馬穰苴是晉國的司馬(文職國防部長)。《尉繚子》的作者是魏國國尉繚,同樣是文職國防部長(請注意,中國古代的司馬、國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國防長官,只有大將軍、上將軍等各種將軍才是三軍實際統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李世民不消說是個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另外,失傳而重見天日的《孫臏兵法》的孫臏,更是文人學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詩寫得驚世駭俗。一言以蔽之,舉凡中國留有軍事著作的兵家,沒有一個赳赳武夫。這樣的兵家們所鍛鑄的用兵原則,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孫子兵法》開篇就是《始計》——即廟算,即戰略運籌。第一句話就是“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個論斷代表了中國民族對戰爭的最高境界的審視。戰爭對軍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對國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惟其如此,戰爭才是國之大事!《司馬法》則開篇就提出“以戰止戰”、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民族在對待戰爭的問題上是冷靜清醒的,是堅決排斥盲目性的。
    還是讓我們具體看看中國民族“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歷史吧
    中國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機發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東遷洛陽后百余年間,王權的衰落與諸侯國內部的爭斗,對外夷的防范早已經形同虛設。野蠻部族如汪洋大海般從四面進逼中原。那時侯,嶺南、江南、東海、隴西、高原、草原,無處不敵。南苗、東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約數以百計的野蠻部族從各個方向向中原蠶食。華夏民族危在旦夕!這時候,卻恰恰正是中原世界發生**性變化的前夜,各種形式的新舊較量都正在激烈進行。然而,就在內部**如此激烈的時候 (請注意,“**”是中國上古話語——湯武**),華夏民族的新一代貴族精英卻深明大義,表現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偉大情懷。當時絕對有爭霸天下之實力的齊桓公姜小白與丞相管仲,毅然放棄中原爭霸的**,利用齊國巨大的號召力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導天下諸侯以東周王權為中心,堅決反擊夷禍。這個主張的實際含義是,齊國犧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擁戴王室,從而“九合諸侯”,凝聚華夏民族抗擊外患。九次聯合反擊,各種野蠻部族全數被驅逐出中原地區。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諸侯在勝利后并沒有無限度出擊,將那些小部族趕盡殺絕,而是北到陰山、南到吳越、東止海濱、西止陳倉(今日陜西寶雞),所有的諸侯都適可而止的停止了反擊追殺。這場大反擊保證了華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戰國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來。誠實的孔子曾經感慨,若非桓公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將為左衽矣)!

    這一次,強力反彈之后的有限擴張,主要是邊緣諸侯奪取了野蠻部族向中原進犯的部分根據地,如楚國向嶺南的有限伸展、秦國向隴西的有限伸展、晉國燕國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齊國魯國等老牌諸侯國的土地沒有什么伸展。
    第二次危機是北方林胡、東胡、匈奴興起后對中原華夏民族構成的巨大威脅。這次危機雖然不是全面大危機,但卻是一場長達百年的長期危機。戰國中期開始,中國南部“苗蠻”的威脅已經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與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卻形成了很大的勢力。他們舉族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靈動,不斷從廣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進,占據了水草豐茂的陰山與敕勒川為根據,向中原燕趙秦三國的北部頻繁的攻擊掠奪與騷擾。西部則沿著河西走廊東進,占據今日甘南草原與臨洮河谷地帶,不斷對秦國邊陲襲擾。從這時開始,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中國民族進入了長達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戰爭。這場長期戰爭大體是三個階段:戰國反擊——秦帝國大反擊——西漢王朝長距離反擊。戰國時代對匈奴作戰的主要是趙國、秦國、燕國。趙國第一線,是主要力量,名將李牧的十幾萬大軍長駐云中河套地區。秦國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陜北高原與內蒙古) 地區。燕國主要是漁陽(河北北部)、遼西與遼東地區。這一階段因中原大戰如火如荼,所以僅僅維持了抵御兩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誘敵深入反擊戰也堪稱對付游擊騎兵的第一次成功經驗。這是四千多年來華夏民圝族被外敵入侵最深、歷時最長的一次。不要因為這些胡人后來也化入華夏民圝族而諱言痛苦的歷圝史,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大敗之后的晉貴圝族階層,畢竟過濾出了些許精英人物,依靠他們激勵民眾支撐危局,但始終也沒有北伐成功。危圝機的解除還是隋朝的事了。躋身于胡人政圝權的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圝權,整軍經武,驅趕胡人,統圝一了中國。隋的大反擊,不但恢復了西漢版圖,而且將胡人鮮卑的生存根據地又奪取了很大一部分,這包括奪取青海地區,將河西走廊的細細咽喉擴展為數千里寬闊的縱深國土。但也丟失了西漢西域都護府的西部地區與北部、東部的一些地區。真正消除這場百年危圝機,對外來勢力進行又一次大反擊的,還是煌煌大唐。唐與隋接踵,是一個南征北戰奪取天下的強悍政圝權。唐初面圝臨的最大威脅是西面的吐蕃、西北的回紇、北面的突厥三股強敵。歷經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代不斷反擊,中國領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達咸海,直接于今日伊朗接壤,稱隴右道;北邊到達貝加爾湖與今日俄羅斯的赤塔地區,稱關內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稱嶺南道;東北遠達今日俄羅斯的朱格朱爾山脈(包括庫頁島),稱河北道。隨著國力消長,唐代的領土也有盈縮變化。我所說的是全盛時期的生存空間。
    第四次危圝機是宋明時期。這次是中國圝民圝族先處于守勢而后大反擊的一個時期,也是在富裕狀態下屈辱亡圝國而后東山再起的時期。按照宋朝的經濟實力,完全應當振作。但是宋朝卻偏偏背離中國優秀的軍事傳統,實行“將兵分離制”,過分崇尚文職而壓抑尚武精神,以致面對遼、金、西夏三個強大的軍事小帝圝國和一個大理國,宋代一直處于防守狀態。割地賠款,漢圝奸輩出,先丟圝了北方,又在江南最后被元軍消滅,中圝華圝國土終于第一次被外敵完整占領八十余年。宋朝政圝權也以屈膝賣圝國、殘圝害主戰派將領而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圝史的恥辱柱上。長久積蓄之后的大反擊,始于中國歷圝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圝族大起圝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政圝府無圝能,人圝民自救!中國圝民圝族以這種遍地開花的紅巾大起圝義,吹響了強力反彈的號角。但是,最終完成大反擊的,依然是有組圝織的國圝家政圝權與軍圝隊。這就是明朝初期的強力反彈。
    明初是中國歷圝史上“將星如云,謀臣似雨”的時期之一。高漲的民氣、英明的君主、善戰的軍圝隊、高超的謀略、出色的統帥,這時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終于恢復了中國圝民圝族的固有領土。這次反擊雖然最終擴張不大,但卻能在八十多年后奪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領土(沒有奪回新圝疆,沒有奪回蒙古草原),也可謂一次成功的大勝利。明朝之后,清王朝的出現是個特殊問題。滿族原于女真部族,其所居住東北地區至少在隋唐時期已經是中國本土,明代也是確定不移的中國領土 (稱為努爾干都司),相當于一個軍事特區。滿族雖不是中國主體民圝族,但確定無疑的是中國人。滿族強大而奪取全國政圝權,本質上是中國人的統圝一形式問題。只是由于中國主體漢圝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滿族初期入關的報復心理,將自己的外形特征(剃頭留辮子)強加于漢圝族等高壓政策,漢圝族才有了亡圝國感覺。但是,隨著滿族對中圝華文明的認同與漢圝族進入中圝央政圝權人數的的不斷增多,以及滿族皇室的爭氣(請注意,滿族皇室的勤奮明智與八旗部族的腐圝敗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個皇帝個個都有危圝機憂患意識),以漢圝族文明為主體的中國文明終于認同了這個成功脫離了落后母體的少數民圝族的中圝央統圝治權。所以,滿族主政與中國歷圝史上的外敵入侵有著本質不同。一個最起碼的比較是與蒙古入侵后的政策比較。滿族主政,在維護國圝家民圝族的生存空間方面,同樣出色的體現了“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大智慧。四面邊患在清朝中期幾乎完全肅圝清,西圝藏、臺圝灣、蒙古、新圝疆,全數回歸中國!清朝全盛時期的中國,比現在的中國大了大約一倍還有余。
    綜上所述,“強力反彈,有限擴張”,這是中國圝民圝族在長期生存競爭中的第一個大智慧——對付外敵的超級智慧。有人說中國文明其所以能夠以國圝家形式完整保留,原因在于中國西南部環山、東部臨海、北部草原荒漠,遠離西方沖擊力的原因。這是不了解中國歷圝史。誠實的說,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經歷的巨大沖擊比任何一個民圝族都多都慘烈!而實踐證明,任何軍事力量(當然包括西方) 都不足以摧毀華夏民圝族,尚且不說匈奴人的許多部族本身就是白種人。如果以近代以來的歷圝史說話,西方力量與東洋力量難道沒有企圖滅圝亡中國的事實?當這些火器民圝族無情“沖擊”我們的時候,恰恰是中國尚未脫圝胎圝換圝骨最為貧弱落后的時候,中國沒有滅圝亡,難道是他們可憐我們?中國雖然暫時落后,但中國正在積聚強力反彈的力量。從歷圝史的角度看,

二三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不要說當代技術日新月異,再有五十年到一百年,我們重新伸展的余地無窮之大。然則即或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牢牢記住民圝族生存歷圝史所沉淀凝聚的智慧,只是有限擴張,而不是向全世界瘋狂報復。一個經常處于神圝經質的民圝族是沒有希望的。

 


熱兒的BLOG 2014-07-07 00:01:12

[新一篇] 螞蟻成為屁民們鑒別毒基因食品最高效最低廉的“儀器”!

[舊一篇] 從“昆侖”青海外星人洞說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