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爭:民意的豐富和復雜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部最近就《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有44個字的寫法有所調整,還恢復了51個異體字。這一舉措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網民的熱議。平心而論,這些變化其實都是一些細節的微調,和漢字當下應用的整體格局并無太大的牽涉。但這一舉措出臺的時機相對比較敏感,因此引發的不同意見的討論其實也相對超出了這一具體設計的范圍,而是轉變成為當下漢字是否需要劇烈變化的討論。現在看來,正是這一相對很小的微調,牽動了公眾的情緒,也彰顯出了許多人對于當下漢字使用狀況的現實看法。
客觀地說,這一微調完全不涉及關于漢字的簡體繁體之爭,而且調整的幅度其實很小。但由于近年來有關漢字文化和繁簡體字的爭議相當熱烈,涉及面和社會關注度已經很高,一些人對于簡體字的批評的意見和恢復繁體字的看法時有出現。當然也引發了一些意見的分歧和爭議,雖然這些意見未必對于漢字的歷史和現實有充分的認知,但這也是社會民意的豐富性的表現,對于我們更多地體認漢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有相當的積極意義。今天這一微調雖然本無對于這一討論進行回應的意味,但難免讓相當多的公眾有這一方面的聯想和對于未來漢字的調整是否會持續的一些疑問和憂慮。如王立群教授就認為:“如果以美不美做為對現行漢字動不動微創手術的理由,恐怕要動手術的漢字遠遠不止這四十四個,只要開了這個頭,就可以一直動下去。”
這可以說是道出了相當多的公眾的担心所在。微調當然無傷大雅,但如果這樣的調整常態化,則可能對于漢字文化的未來發展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對于這樣涉及面極為廣泛、涉及問題相對復雜的狀況,充分考慮其復雜性,在尚未形成民意的相對共識的狀況下,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審慎評估其后果,不急于采取行動,其實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民意的不同側面在不同的情況下的表現的復雜性。這也啟示我們其實民意是非常豐富和多樣的,如何找到和體認民意的主流,并形成相對共識,并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常常會簡單地認為民意是一個整體,是一種一致的意見,“順應民意”是社會的共同追求,但其實民意往往是多樣而且分歧的。對于有些相對比較簡單和容易判斷的問題,公眾的意見是比較一致的,這時“順應民意”就相對比較容易。而一些高度專業的問題,公眾也難以給出具體的意見。但對于一些相對比較復雜,得失難以判斷,卻又對于日常生活有較大影響的問題,公眾的意見就會見仁見智,沒有一個簡單的、非此即彼的答案。
在今天公眾的表達十分活躍,社會的公共空間前所未有地擴大的條件下,民意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變量”。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一種公共政策的改變出臺之前,主張改變的民意會在媒體和網絡中占據主流,因為并不主張改變的民意由于對于當下的狀況并無大的意見而覺得無需表達,而主張改變的意見由于有改變的要求,就會積極表達,顯得相對強勢,形成很大的聲勢,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以形成了“民意”主流的印象,但一旦真正形成改變,原來并不活躍,覺得無需表達的“民意”卻由于改變并不合于他們的想法而積極表達,同時原來主張改變的民意卻由于改變已經“順應”了這一群體的要求而不再積極表達。這時對于這種改變有不同意見的聲音就會顯得強勢,給人“民意”主流的印象。民意在改變前后其實會出現一些相當前后不一的狀況,這其實正是一種常態。當然,民意也會由于實際情況和現實條件的變化以及公眾意識的變化而出現復雜的變化。而網絡中的意見更是五花八門,千變萬化,讓人往往莫衷一是。在諸如城市燃放煙花爆竹、節假日改革等問題上其實都出現了這種情況。漢字的繁簡爭論,其實就有這樣的狀況,往往是對于簡化字有不同意見的人表達比較強烈,而認為應用簡化字的現實狀況并無大的問題的人往往并不強烈地表達意見。這次微調引起的爭議,其實就是后一部分人感到一些担心后的表達。
因此,尋找民意,其實是尋求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也就是一種公眾的相對共識。對于一些緊迫性相對較小,但分歧相對較大的問題,其實謹慎地體察民意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在不斷深入了解民意的當下狀況的同時,也要提前評估和了解在未來一旦改變發生后民意的變化的趨勢,才可能明智和理性地作出判斷和決策。
其實,有關漢字的微調引發的爭議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對于漢字未來發展的一些分歧的表現。目前看來,當然繁體字在傳承傳統文化和體現漢字文化的豐富性方面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其意義和價值應該有充分的估計和體認。而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簡體字作為漢字的全球應用的主流地位已經完全形成,目前既無改變的必要也無改變的可能。當下漢字的以簡化字為中心的應用現實已經為中國公眾廣泛認可,公眾對于漢字的現實使用狀況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有強烈的不滿。簡化字也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現代中國的值得珍重的重要的文化資源。
我們既要高度尊重傳統的繁體字具有的文化積淀和傳承的功能和作用,也要高度尊重簡化字的現實的功能和已經形成的現代的傳統。在此基礎上尋求對于這一問題的民意的“最大公約數”,是漢字文化發展的必要選擇。
 


張頤武 2011-12-29 22:20:35

[新一篇] 杜君立:學歷這張紙

[舊一篇] 陳平原:上什么課,課怎么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