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 簡體 傳統 |
《卿云歌》是上古時代的詩歌。相傳功成身退的舜帝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時,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詩歌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圖像,表達了上古先民對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國的政治理想。此詩在民國初年與北洋軍閥時期徐世昌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http://www.wasu.cn/Play/show/id/3230221
【卿云歌】
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明明天上,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于予論樂,配天之靈。遷于圣賢,莫不咸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①卿云:一種彩云,古以為祥瑞的象征。卿,通“慶”。
②糺(jiū):即“糾”,結集、連合;縵縵,縈回舒卷貌。
③旦復旦:謂光明又復光明。旦,明亮。
④明明:明察。
⑤弘:大,光大。
⑥從經:遵從常道。
⑦允誠:確實誠信。
⑧論樂:論,通“倫”,有條理、有次序;論樂,器樂演奏整齊和諧。
⑨配:祭祀中的配饗禮。
⑩遷:禪讓。
⑾鼚(chāng):鼓聲。
⑿軒乎:翩然起舞貌。
⒀褰裳(qiān cháng)去之:指讓賢退隱。褰裳,撩起下衣。
《卿云歌》,相傳是舜禪位于禹時,同群臣互賀的唱和之作。始見舊題西漢伏生的《尚書大傳》。據《大傳》記載: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鐘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于鐘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并與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鐘石變聲,暗示虞舜遜讓;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禪。這一傳說故事,充滿了奇異神話色彩,《卿云歌》的主題,則反映了先民向往的政治理想。 全詩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續歌三部分構成。君臣互唱,情緒熱烈,氣象高渾,文采風流,輝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對“卿云”直接的贊美歌唱。關于“卿云”之名,《史記·天官書》曰:“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云。卿云見,喜氣也。”在古人看來,卿云即是祥瑞之喜的象征。“卿云爛兮,糺縵縵兮”,若云若煙,卿云燦爛,縈回繚繞,瑞氣呈祥;這祥瑞之兆,預示著又一位圣賢將順天承運受禪即位。“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更明顯寓有明明相代的禪代之旨。圣人的光輝如同日月。他的受禪即位,大地仍會像過去一樣陽光普照、萬里光明。這與其說是舜帝的歌唱,毋寧說是萬民的心聲和愿望。
次章是“八伯”的和歌。八伯者,畿外八州的首領。這里當指舜帝周圍的群臣百官。舜帝首唱“卿云”,八伯稽首相和:“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他們進而贊美上天的英明洞察,把執掌萬民的大任,再次賦予一位至圣賢人。這里對“明明上天”的贊美,也是對堯舜美德的歌頌。《尚書·堯典》有云:“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而今者虞舜,效法先圣,薦禹于天,以為后嗣。沒有堯舜的美德,就沒有禪讓的美談。堯舜之舉比起明明上天,更值得稱頌。
舜帝的賡歌,則表達了一位圣賢的崇高境界和偉大胸懷。十二句可分三層。前四句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作比,說明人間的讓賢同宇宙的運行一樣,是一種必然的規律。只有遵循這種規律,才能使國家昌盛,萬民幸福。中四句敘述“遷于賢圣”的舉動,既順從天意也符合民心。可謂普天之下,莫不歡欣。最后四句表現了虞舜功成身退的無私胸懷:“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已竭,褰裳去之。”正當人們擊鼓鳴鐘、載歌載舞,歡呼慶賀夏禹即位之時,自感“精華已竭”的虞舜,卻毫無聲息地泰然“褰裳去之”。只此兩句,一位崇高偉大的圣賢形象,便躍然紙上。
堯、舜禪讓,載于《尚書》,《卿云》之歌,流傳秦季。而堯、舜均屬傳說人物,舜歌《卿云》,頗難征信。很可能這是身處戰國、秦季亂世,目睹爭奪劫殺,而向往禮讓治世者的代擬之作。不過,自戰國、秦漢以來,禪讓傳說和《卿云》之歌,代代相傳,深入人心,對形成以禮讓為美德的民族精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柳詒徵論“唐虞之讓國”時寫道:“吾民初非不知競爭,第開化既早,經驗較多,積千萬年之競爭,熟睹慘殺紛亂之禍亡無已,則憬然覺悟,知人類非相讓不能相安,而唐、虞之君臣遂身倡而力行之。后此數千年,雖曰爭奪劫殺之事不絕于史策,然以遜讓為美德之意,深中于人心,時時可以殺忿爭之毒,而為和親之媒。故國家與民族,遂歷久而不敝”(《中國文化史》)。這對認識《卿云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頗有啟發。
在藝術上,《卿云歌》辭藻華美,意境超邁,孕育騷賦句法,足可與《詩》之《雅》、《頌》媲美。
《卿云歌》在中華民國時期曾兩度被改編為國歌。
第一次為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袁世凱時期廢止。歌詞為:“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詞后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第二次為袁世凱下臺后,北洋政府當政,于1919年將《尚書》中的《卿云歌》由作曲家肖友梅配上樂曲作為國歌。國民政府上臺后廢止。歌詞為:“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徐世昌規定卿云歌為中華民國國歌
1922年3月大總統徐世昌頒令規定,卿云歌為國歌。
1912年底眾議員汪榮寶把傳說是上古時代舜所作卿云歌改編為國歌,由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JoanHautstone)配樂譜。歌詞為:“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卿云歌當時僅在1913年國會開會和外交場合使用,未正式公布。后為袁世凱所廢。1919年2月,北京政府為制新國歌,成立了國歌研究會,公開征求詞譜,經過討論決定仍以卿云歌為歌詞,刪掉最后兩句,由音樂家蕭友梅配曲。
《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記載:于是和氣普應,慶云興焉,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百官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群臣咸進頓道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有光華,弘于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輕,萬姓允誠。于予論樂,配天之靈。遷于賢善,莫不咸聽。”
《尚書大傳·虞夏傳》:舜登位的第十五年,卿云聚,俊義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糺縵縵”指縈繞飄浮狀。“旦復旦”即日復一日。意思是:祥云燦爛,延綿不絕,日月光輝,永駐人間。舜唱完《卿云歌》嘆息道:“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史記·天官書》記載:“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云。卿云,喜氣也。”糺同糾,“糺縵縵兮”形容卿云紆徐曲折之狀。原內容為: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網載 2015-10-19 18:50:1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