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月薪,也拯救不了活在網絡底層的他們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你說,這些人... 為什么不懂得備份一下通訊錄呢?!」


言語間,何坤注入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這是高考之后,我久違地感受到語氣里的失望和反感。


何坤是個有著技術平等主義信仰的程序員。七年前,我們還是少經世事的高中同學。盡管稚嫩,可從那時起,他就對程序和電腦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理解力。七年不見,何坤幾乎歷練成了半個哲學家,每天的思緒常常圍繞著技術的本質、人的延伸、能力的邊界等話題肆意展開。


「術業有專攻,可能他們還不知道『云備份』這種東西吧,或者懶得用。」我試著緩和他憤懣的小情緒。跟我的遭遇相似,一周內何坤的微信收到了好多「手機丟失,請發一下聯系方式」的消息。


在他看來,這種事簡直無法接受。「技術是幫助所有人更好地生活的,可為什么在相同的技術、類似的產品面前,人們的差異竟如此巨大?」何坤的疑惑激起了我對互聯網歷史的一段段閃回式思考。平靜之后,有了這篇文章。


信息中下階層


1994 年,一根帶寬為 64K 的網線將中國接入了世界互聯網。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到網吧和普通家庭,連接著網線的電腦在無聲無息地改變著使用者的心智,很少有人察覺。


互聯網瘋狂生長的 21 年,恰逢中國城市建設和高校擴招的高峰期。大干快上。無數農民工和進城求學的學生涌入城市,成為首批觸網用戶的一員,純凈卻毫無經驗。當他們擠在狹小而不通風的網吧里,望著頻頻閃爍的顯示屏而無所事事時,騰訊成功地收編了所有人。


他們注冊了一串數字,作為虛擬世界里的通行證和門牌號;又根據地區、性別、年齡乃至有無攝像頭等條件,搜尋愿意跟他們交談的人。聊到非常興奮的時刻,他們也略帶羞澀地打開像素不高的攝像頭,敲掉身上的塵土,用長長的頭簾遮住半個臉,閑扯一些做什么工作、有哪些愛好之類的話題;只有極少數的緣分降臨,讓雙方在真實的世界里相見。


大多數無聊的時候,他們愛玩各種類型的網絡游戲,賽車、跳舞、酣暢淋漓的槍戰,各有不同的樂趣。勝利,帶來的成就感驅使著他們一次次充值點卡;購買會員才能享有的特權讓他們異常滿足。這些可能是除了工資之外,唯一能令他們真切地體會到幸福感的東西了。當然,他們也有不高興的時候——游戲中被隊友拖累,或被黑客盜取賬號和財物。這時,他們通常會在網絡空間里肆無忌憚地謾罵一番,泄憤之后卻依然在幾個強度不高的密碼間來回切換。


看到有意思的資訊和文章,也時常會轉載,并附上數個「哈哈」聊表開心。他們總是驚訝于駭人聽聞的標題,好奇點進去之后不是大呼坑爹就是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最無法忍受的是牽涉到親人、國家和運勢的內容——「母親節祝天下的媽媽們節日快樂!(有媽媽的轉,沒有的就算了)」,「據說這條金色九頭蛇能帶來好運,看到不轉的都遇到麻煩了」...... 凡此種種,都能準確無誤地擊中他們脆弱的內心。然而,他們卻從來不會敲擊鍵盤,把內心的情緒變成一篇隨筆或博客。


對于各種工具的使用和網絡常識,他們也知之甚少——帶聲調的拼音字母如何輸入、哪個是正確的下載鏈接、怎樣鑒別釣魚網站、網銀究竟有幾個密碼...... 遇到此類困擾時,他們不得不求助于身邊的「專業人士」。這些專業人士的本領并沒有那么超群,只是在多數時候碰巧點對了而已。對于他們來說,這已足夠,就好像你不需要知道中藥里哪些成分具有真實藥效一樣。


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里,電腦就像是得以棲身的一葉扁舟,他們莽莽撞撞地上了船,卻從不為迷失航向而憂心焦慮。因為,他們總能在緊要關頭遇到救世主——別有用心的免費軟件開發者和意見領袖 (KOL)。于是,被引導和被消費成了他們在網絡世界里的家常便飯。


在邱林川著述的《信息時代的世界工廠》一書中,網吧的誕生和繁榮在推升網絡普及率和網絡啟蒙方面,功不可沒。可惜的是,寬帶普及和興起于 2005 年的 Web 2.0 浪潮卻沒能將初代網民轉化為更有涵養和創造力的「一等公民」。大多數人停留在信息中下階層 (information have-less),很可能就此終其一生。


相對于需要動用腦力的創作活動,他們更傾向于轉發消費。這不免讓人悲從中來——我想沒有人愿意直到臨死前,個人時間線中還顯示著「不轉不是中國人」之類的內容。Web 2.0 倡導的人人創作終究只是美麗的愿景——1% 的用戶創造內容,9% 的用戶傳播和消化內容,90% 的用戶什么也不做,就像 Web 2.0 顛撲不破的魔咒,無形之中加固了階層的板結。


我們常說「You are what you read」,而信息中下階層往往不能自主決定要讀些什么,他們對一本書或一位作者乃至所有人和物都高度依賴于他們信賴和認可的人——而這類人常被稱作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


KOL 不是網絡中產


提到「中產」,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階層、受教育水平和收入狀況,網絡中產確實和這些因素有著復雜而微妙的聯系。


2006 年,在 CNNIC 發布的第 17 次中國互聯網發展情況報告中,有三個數字一度引發人們的思考——當時,82% 的中國網民為 30 歲以下;70.8% 用戶的月收入在 2000 元以內;70.9%用戶的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包括在校大學生)。這基本能勾勒出當時互聯網主要用戶的群像了。


還記得 08 年汶川震后因為玩不了勁舞團而大罵 5 分鐘的張雅嗎?與互聯網同齡的 95 后們,有幾個知道以噴出名的小河北和許四多?還有,在當年幾款火爆的網游里,玩家們瘋狂買點卡充會員的動力之一不就是為了刷小喇叭罵騰訊嘛。剩下的畫面不用我說各位可以自行腦補出來了吧。


網上的交流氛圍如此,網民們使用工具的習慣也正在向小白化趨勢發展。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例證是,360 安全衛士。360 誕生之前,互聯網早已充斥著各種搜索助手、快捷工具條以及不可勝數的視頻播放器 (你懂的)。只要電腦運行,它們就會毫不客氣地占用你的計算資源,更有甚者會悄悄運行后門程序,做些見不得人的雞鳴狗盜之事。殺毒軟件,成了所有個人電腦擁有者的必備工具。


與傳統的付費殺毒軟件相比,360 更加注重用戶界面,推出了備受小白喜愛的「一鍵殺毒」——神似亞馬遜的一鍵下單——極簡易用的理念很快被繼承并傳播開來。除了查毒你還可以一鍵清理、一鍵優化、一鍵還原、一鍵重裝......360 還設計了多款不同風格的主題包,支持一鍵換膚。盡管這個功能本質上和給鐵鍬系領帶沒什么區別,仍然擋不住無數小白用戶的由衷喜愛。于是,360 順利入駐了成千上萬臺電腦,成為大眾裝機的必備首選。


你無需為此花一分錢,等著它彈窗就好咯。日久年深,你的瀏覽器、瀏覽器首頁、輸入法、壓縮工具、云盤等等就全都變成 360 的產品啦。給啥用啥、下一步一路點到底是小白的共同點,突破默認設置、自主決定用哪個才是網絡中產的基礎技能。


距 2006 已經 8 年有余,再來看 CNNIC 第 35 次互聯網發展報告中披露的這三個數據:30 歲以下網民比例已經降到 56%,月收入不足 2000 元的比例為 46.5%,而大專及大專以下的網民占比高達 89%。這意味著互聯網正在向長尾端覆蓋,廣袤的農村地區居民陸續觸網;同時八年前那些年輕氣盛又沒什么錢的用戶正在走向成熟和富足。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網絡的理解已無法擺脫當年的刻板印象,只有少數人能敏銳地察覺時代變遷,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學習新的工具和理念。


這些人,才是我心目中的網絡中產。


作為 Web 2.0 的進化,社會化媒體的低門檻給了更多人發聲的機會。先知先覺的一些用戶忽然發現自己也有漂亮的「羽毛」,輕描淡寫的幾番言語就能獲得翻云覆雨般的影響力。網紅 @ 留幾手 就是其中之一。不留情面的打分和吐槽,讓手哥 (粉絲愛稱) 的微博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娛樂消費品。你無需為此付費,但必須忍受各種廣告的不時騷擾。


從商業角度講,這些所謂的 KOL 因為自我覺醒得早,于人生低谷的困頓掙扎之中練就一身獨門武藝,滔滔不絕之下積攢了巨大人氣,各項指標達到圈內某個水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取廣告費了。而盈利導向的廣告主們對此更是求之不得,日漸式微的傳統渠道早已無法支持巨大的增長需求,請一撥兒有影響力的 KOL 打打廣告,要比買水軍劃算地多。


簡言之,KOL 之于企業是一種新的社交媒體營銷工具,對于有點兒才華的個體也不失為一種賺錢手段,但本質上卻不是一種真實的網絡人格。它興起于個體的價值覺醒,成長于獨具特色的產品形態,擁有完整合理的利益輸送鏈條,但缺乏獨立精神。


與之相反,「網絡中產」所代表的是一群我手寫我心的人,他們擁有健全的理智和邏輯,對新事物飽含熱情,樂于表達和分享真實的感受和態度。他們才代表了獨立、客觀和第三方,任何一家媒體或自媒體是沒有資格用這樣的詞匯自我標榜的。


世界不是平的


我實在不忍心打擊何坤這樣心地善良的技術平等主義者。盡管他們堅信技術應該為所有人服務,但是冰冷的事實就在那里——人們對技術的理解不盡相同,對產品或工具的使用程度自然千差萬別。技術的平民化只是為平等提供了可能,而非保證——技術主導的世界,絕不是一馬平川的。


回想我們接受的教育,那些千篇一律的運行著 Windows 的臺式電腦,只不過是技術的一個分支。而我們正統的學校教育卻從不教授 Windows 以外的技術課程,這本身就制造了一種不平等——Windows 和開源系統有著不同的編程機制和交互邏輯,好奇心正盛的學生們應該享有均等的使用兩個系統的機會。當這種平等被剝奪,遇到 Ubuntu 等開源系統手足無措就不稀奇了。


在公開的網絡環境中也是如此。只不過蒙蔽我們雙眼的人常常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認知系統自動判斷接收到的消息具備什么樣的價值,進而權衡利弊做出反應。互聯網強大的連接力量并沒有決定個體的延伸方向,每個人的認知系統決定了一切。而我所呼吁的網絡中產,最鮮明的特征是能感知到認知系統的限制,繼而打造一個完善的自我調節機制,用理智克服偏見。


一個結構穩定、持久創新的社會是紡錘形的,數量上和聲量上占據主導的中產階級通常起到巨大的正向作用。放到網絡社會依舊如此。如果隊伍足夠龐大,網絡中產對信息的消化和反饋足以影響整個網絡世界的氣候和生態。


Web 2.0 與生俱來的 90-9-1 魔咒也很可能從此被打破。到那時,一個嶄新的網絡烏托邦才初現真容。

--

本文作者 @ 阿爾法通道 首發于微信新媒體:赤潮 AKASHIO(微信號: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紅粉自風流。轉載請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



CocoaChina 2015-08-23 08:50:58

[新一篇] 北上廣深工資大揭底,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舊一篇] 如何成功創業?Zen99共同創辦人Tristan Zier分享YC面試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