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書記第二十五
大舜云:書用識哉!所以記時事也。蓋聖賢言辭,總爲之書,書之爲體,主言者也。
揚雄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故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取象於夬,貴在明決而已。
三代政暇,文翰頗疎。春秋聘繁,書介彌盛:繞朝贈士會以策,子家與趙宣以書,巫臣之遺子反,子產之諫范宣,詳觀四書,辭若對面。
又子服敬叔進弔書于滕君,固知行人挈辭,多被翰墨矣。及七國獻書,詭麗輻輳;漢來筆札,辭氣紛紜。
觀史遷之報任安,東方朔之難公孫,楊惲之酬會宗,子雲之答劉歆,志氣槃桓,各含殊采:
並杼軸乎尺素,抑揚乎寸心。逮後漢書記,則崔瑗尤善。魏之元瑜,號稱翩翩;文舉屬章,半簡必錄;休璉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
嵇康絕交,實志高而文偉矣;趙至敘離,迺少年之激切也。至如陳遵占辭,百封各意;禰衡代書,親疎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詳總書體,本在盡言,言以散鬱陶,託風采,故宜條暢以任氣,優柔以懌懷;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
若夫尊貴差序,則肅以節文。戰國以前,君臣同書,秦漢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張敞奏書於膠后,其義美矣。
迄至後漢,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牋。記之言志,進己志也。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
崔實奏記於公府,則崇讓之德音矣;黃香奏牋於江夏,亦肅恭之遺式矣。
公幹牋記,麗而規益,子桓弗論,故世所共遺;若略名取實,則有美於爲詩矣。
劉廙謝恩,喻切以至;陸機自理,情周而巧:牋之爲善者也。
原牋記之爲式,既上窺乎表,亦下睨乎書,使敬而不懾,簡而無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響,蓋牋記之分也。
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劄雜名,古今多品。是以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醫歷星筮,則有方術占試;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
朝市徵信,則有符契券疏;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牒;萬民達志,則有狀列辭諺:並述理於心,著言於翰,雖藝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務也。
故謂譜者,普也。注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
籍者,借也。歲借民力,條之於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
簿者,圃也。草木區別,文書類聚;張湯李廣,爲吏所簿,別情偽也。
錄者,領也。古史世本,編以簡策,領其名數,故曰錄也。
方者,隅也。醫藥攻病,各有所主,專精一隅,故藥術稱方。
術者,路也。算歷極數,見路乃明,九章積微,故以爲術;淮南萬畢,皆其類也。
占者,覘也。星辰飛伏,伺侯乃見,精觀書雲,故曰占也。
式者,則也。陰陽盈虛,五行消息,變雖不常,而稽之有則也。
律者,中也。黃鐘調起,五音以正,法律馭民,八刑克平,以律爲名,取中正也。
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管仲下命如流水,使民從也。
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也。
制者,裁也。上行於下,如匠之制器也。
符者,孚也。徵召防偽,事資中孚;三代玉瑞,漢世金竹,末代從省,易以書翰矣。
契者,結也。上古純質,結繩執契;今羌胡徵數,負販記緍,其遺風歟!
券者,束也。明白約束,以備情偽,字形半分,故周稱判書。古有鐵券,以堅信誓,王襃髯奴,則券之楷也。
疏者,布也。布置物類,撮題近意,故小券短書,號爲疏也。
關者,閉也。出入由門,關閉當審;庶務在政,通塞應詳。韓非云:孫亶回聖相也,而關於州部。蓋謂此也。
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達,若針之通結矣。
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牒者,葉也。短簡編牒,如葉在枝,溫舒截蒲,即其事也。議政未定,故短牒咨謀。牒之尤密,謂之爲籤。籤者,纖密者也。
狀者,貌也。體貌本原,取其事實,先賢表諡,並有行狀,狀之大者也。
列者,陳也。陳列事情,昭然可見也。
辭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子產有辭,諸侯所賴,不可已也。
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廛路淺言,有實無華。鄒穆公云:囊滿儲中,皆其類也。
太誓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大雅云:人亦有言,惟憂用老。並上古遺諺,詩書可引者也。
至於陳琳諫辭,稱掩目捕雀,潘岳哀辭,稱掌珠伉儷:並引俗說而爲文辭者也。
夫文辭鄙俚,莫過於諺,而聖賢詩書,採以爲談,況踰於此,豈可忽哉!
觀此四條,並書記所總: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異;或全任質素,或雜用文綺,隨事立體,貴乎精要;
意少一字則義闕,句長一言則辭妨,並有司之實務,而浮藻之所忽也。然才冠鴻筆,多疎尺牘,譬九方堙之識駿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
言既身文,信亦邦瑞,翰林之士,思理實焉。
贊曰:文藻條流,託在筆札。既馳金相,亦運木訥。萬古聲薦,千里應拔。庶務紛綸,因書乃察。
文舉[孔融傳]融字文舉。魏文帝深好融文辭,募天下上融文章者,輒賞以金帛。
絕交[嵇康傳]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
君臣同書,如樂毅報燕王,燕王謝樂毅,上下無別,同稱書也。
劉廙[劉廙傳]魏諷反,廙弟偉爲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徙署丞相倉曹屬。
廙上疏謝曰: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物不答施於天地,子不謝生於父母。
陸機自理[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橫爲故齊王冏誣臣與衆人共作禪文,幽執囹圄,當爲誅始。
臣乃崎嶇自列,片言隻字,不關其間,字蹤筆跡,皆可推校。
方[漢藝文志]經方十一家。經方者,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
術[漢藝文志]凡數術百九十家。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
占[漢藝文志]雜占十八家。雜占者,紀百事之象,候善惡之徵。
世本[班彪傳]左邱明有記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號曰世本,一十五篇。
[馬總意林]傅子曰:楚漢之際,有好事者作世本,上錄黃帝,下逮漢末。
九章[鄭玄傳]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注]三統歷,劉歆所撰。
九章算術,周公作也,凡有九篇:方田一,粟米二,差分三,少廣四,均輸五,方程六,傍要七,盈不足八,鉤股九。
萬畢[龜策傳]臣爲郎時,見萬畢石朱方傳曰:有神龜在江南嘉林中。
[注]萬畢術中有石朱方,方中說嘉林中,故云傳曰:淮南有畢萬術一卷。
書雲[左傳]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
黃鐘[漢律歷志]五聲之本,生于黃鐘之律。
管[管子]下令如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
鐵券[漢高帝紀]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
九方堙[淮南子]秦穆公使九方堙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在於沙邱,牡而黃。使人往取之,牝而驪。穆公不說。
伯樂曰:若堙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馬至而果千里之馬。
翰林[長楊賦]藉翰林以爲主人。[注]翰,筆也。翰林,文翰之多若林。
陸機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王粲傳注]引典略植答魏文帝書云:楨聞荊山之璞,曜元后之寶;隨侯之珠,燭衆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貂鼲之尾,綴侍臣之幘。此四寶者,伏朽石之下,潛污泥之中,而揚光千載之上,發彩疇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
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御,賤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
恨楨所帶,無他妙飾,若實殊異,尚可納也。此皆彥和所言麗而規益者。
魏文典論論文,但以琳瑀書記爲雋,而云公幹壯而不密,是不重楨之文,故言弗論。
黃注僅言魏文與吳質書,於論字之原猶未悉也。
文選潘岳秋興賦序: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
說苑辨物篇:是故古者聖王既臨天下……登靈臺以望氣氛。
後漢書明帝紀:(永平二年春正月)升靈臺,望元氣,吹時律,觀物變。
又贊:登臺觀雲。中論歷數篇:人君親登觀臺,以望氣而書雲物爲備者也。
孫子勢篇:三軍之衆,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史記田單傳贊: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
楚漢春秋:高祖初,封侯者皆賜丹書鐵券,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漢有宗廟,爾無絕世。
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漢王即皇帝位,始論功而定封,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
三輔故事:婁敬爲高車使者,持節至匈奴,與其分土定界。作丹書鐵券,曰:自海以南,冠蓋之士處焉;
自海以北,控弦之士處焉。
諧隱篇云: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南齊書文學傳論:王襃僮約,束晳發蒙,滑稽之流。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集解引王肅曰:木,質樸也,訥,遲鈍也。
易繫辭上: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許慎說文解字序:及神農氏結繩爲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
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2022-12-08 18:54: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