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六、尾聲
熱月政變后一個月,國民教育委員會終于完成了它拖延已久的報告,論證盧梭應該進入先賢祠。起草人是約瑟夫·拉卡納爾。盧梭在這份報告中被塑造成一個否定繼承權的先鋒和婦女道德的改良者。盧梭的政治哲學被悄悄抹去,盧梭對大革命山呼海嘯般的影響壓縮為一部《愛彌兒》的溫良影響。至于《愛彌兒》之精義,拉卡納爾的解釋是:“通向美德的道路,就和通向知識的道路一樣”。
1794年10月15日,盧梭遺棺從落葬地起柩。次日,國民公會的一個代表前去接受盧梭遺骸,儀式進行時,伴奏的是《鄉村牧師》的音樂。10月17日,盧梭落葬于先賢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旁邊就是伏爾泰的靈位。這就意味著“通向美德的道路,就和通向知識的道路一樣”。國民公會主席坎巴塞累斯,也是一個名叫讓·雅克的人,宣讀葬詞:
我們向盧梭致敬,我們的再生——我們的道德、風俗、法律、觀念、習俗所發生的一切幸運變化,都歸功于他。……他使民族重回當初迷途的地方。在盧梭的召喚下,母親的乳汁緩緩流入嬰兒的嘴唇。公民們!這樣一個道德的英雄應該進入道德殉教者的祠堂!他的生命將標志一個道德光榮的新時代,而今天,這一祭封神靈的行為,這一全體人民的和聲,這一輝煌的慶典,只是一種勉力償還,償還自然的哲學家,既是償還法蘭西的驕傲,也是償還人類的驕傲!Q G
葬禮以《盧梭頌》伴奏。作曲者卻是一個斷頭臺亡命詩人的兄弟。
盧梭終于進入了先賢祠,他生前夙愿如愿以償;
盧梭被掏空了靈魂,他冥府有知,死亦不能瞑目。
朱學勤 2013-08-20 15:39: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