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復興與臺灣基地及歷史意義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當奧斯曼土耳其在中亞崛起的時候,很快奧斯曼土耳其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東羅馬帝國,一些東羅馬的學者為了保存東羅馬的文明不至于毀于戰火,這些學者開始把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載體的書籍陸陸續續地轉移到了意大利。

這些標志歐洲文明最高峰的書籍成為了日后的資本主義文明在西歐興起先決條件。是這些古老的文明為“文藝復興”的興起、人文主義的興起擺脫了1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紀,把人類文明推進到了資本主義文明時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國民一政府在戰一敗后退到臺灣至今也已經半個多世紀了。也許我們會嘲笑國一民一黨的腐敗和無能、也許我們會引以自豪地說共一產一主一義的在大陸的勝利是“人民的選擇”。

但是歷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輪回,我們再回頭看看當年國民一政府退到臺灣對于中華民族實現振興的問答歷史意義。也許是冥冥之中這是中華民族的“定數”,也許現在的臺灣就是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意大利”。

1、保留了漢字的繁體字。
大陸的簡體字的改革是對古代文化的扼殺和摧殘。尤其是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簡體字對傳統文化的弊端日益體現出來。挽救繁體字就是在挽救中國古代的文化。

2、保留了學術自由的傳統。
1949年以后大陸的學術研究的自由就此中止了。 一些哲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的學術生命就此結束了。盡管在臺灣也曾出現過對《自You中Guo》中的雷振等人的迫害,但是總體而言在學術研究方面還是繼承了原有的自由傳統。看看胡適、梁實秋等人學術成就就可以說明。用費孝通、馮友蘭的經歷就可以說明,1949年以后他們的學術生命已經“死”了。

3、維系了知識分子的獨立和自由的人格。
知識分子屈從于政治勢力的“悲劇”命運就此開始了,50年的夢魘般的命運就此開始了。不是被打斷了“脊梁”、就是與獨裁統治的“黨”同流合污,淪為為主子出謀劃策的“奴才”,鮮有像老舍、傅雷等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人格之獨立、信仰之自由而殉道的。

4、保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優秀的民族精神。
文革中的“破四舊”、砸爛一個舊世界等做法,徹底摧毀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的根基,現在在此重新建立起中華文明的仁愛、“和諧”、誠信、寬容、以人為本;守信、守法的精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共生、共處、共榮的精神何其難也!“仁、義、禮、智、信”這些優秀的傳統精神在臺灣得以延續。

5、保留了抗戰時期的真實歷史資料。
中華民族要想真正實現偉大的民族振興,那么近百年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的第一次取得完全的勝利的抗日戰爭的真實是要讓子孫后代牢記的,能否寫出一部中華民族的抗戰歷史是考驗大陸執政黨的勇氣和真正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執政理念的胸懷。
可喜的是:在臺灣保留了八年抗戰的大量的真實一歷史資料,這些資料的存在使得任何想歪曲和隱瞞那段歷史的行為都將被揭露。

6、延續了抗戰時期的教育宗旨傳統。
試問大陸搞了將近60年的國民教育,是否搞清楚了國民教育的宗旨是什么?黨辦教育、辦“執政黨”的教育,教育產業化、貴族化。

7、保留了中國的憲政。
盡管國民黨在大陸也曾經宣布實行“憲政”,但是沒有實現,直到退據臺灣之后,憲政的實現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坎坷,終于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個“憲政”。

中華民族的崛起,實現民主化和憲政是其必由之路。臺灣的憲政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一個方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

--------------------------------------------------------------------------------
蔣公在日記中寫道:

"只要有了臺灣,共一產一黨就無奈我何!"只要保住臺灣,我就可以用以恢復一大陸。臺灣者,留華夏一脈而作承祧之"挪亞方舟"也!

中華之不死,民族之再興,此若非天意又為何?

--------------------------------------------------------------------------------

所以,臺灣的存在也許就是上天的安排,臺灣的今天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文明源泉地。


冰雪蓮 2010-07-15 08:32:37

[新一篇] “韓寒是主動不念了,我是被和諧了”—被自毀前程的中學生

[舊一篇] 罵了隔壁:中修就是滅亡中華民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