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教師的“如何教”的研究,忽視學生“如何學”的研究。學生喜歡寫什么,喜歡怎樣的作文指導課,喜歡老師怎樣評改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師心中無數。把“教”與“學”孤立開來,這恐怕是造成當前小學作文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筆者對139名小學高年級(5~6年級)學生的作文心理作了問卷調查。
一、作文心理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學生習作興趣
由表一可以看出:“很想寫作文,但感到困難很大”的人數所占的比例最大。那么,困難在哪里呢?
調查結果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比較喜歡作文的,但重要的問題是:大部分學生有一種想寫而感到困難很大的矛盾心理。首先是“無米之炊” (即沒有材料寫),其次是“有米不會炊”(即有話寫不出和不懂得怎樣寫)。這與學生不善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和教師不善于指導有很大的關系。
2.學生習作動機
表三: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習作動機到小學高年級已與低年級有了顯著區別。低中年級的學生為贏得老師的表揚而習作的人數很多,這種動機是一種附屬內驅力,而高年級學生的習作動機:提高寫作能力,為今后走向社會打好基礎,這是一種自我提高內驅力,并帶有了社會性動機的色彩。這樣的習作動機是我們改革作文教學,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潛在優勢。
3.學生習作的命題心理
從對“學生習作的命題心理”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
(1)從學生所喜歡的命題形式來看:“教師出題,學生做”那種命題形式,絕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因為這種命題把學生“框”得太死,常常使學生無話可說。絕大多數學生喜歡范圍命題和自由命題兩種形式,其原因,首先,不少學生往往有了較豐富的素材積累,但苦于不知道用什么樣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而教師提供了命題的范圍,講清作文的要求可以起到“一觸即發”的作用,使學生內心的“積蓄”流暢地表達出來。其次,自由命題可以使學生更自由地說話、敘事、抒情,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這與《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要求是一致的。
(2)從學生所喜歡的命題內容來看:學生喜歡寫動植物,喜歡寫好人好事和參觀活動,因為這些都是他們耳聞目睹的人和事、景和物。他們感受深,容易寫。他們不喜歡寫少先隊活動,不喜歡寫課外活動和勞動場面等內容,這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學校很少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和課外活動。學校勞動教育更是一個薄弱環節,學生因為缺少這方面的生活感受,所以感到無話可說。
(3)從學生所喜歡的命題篇數來看,絕大部分學生喜歡每周寫一篇大作文,相當一部分同學喜歡每天寫一篇小作文(如觀察日記、片段仿寫等)。學生也感到單靠一學期教材中所規定的幾篇大作文是不能提高作文能力的。可見作文要有一個較為客觀的“量”的標準。作文是一種技能訓練,熟能生巧,需要足夠的“量”的練習。值得一提的是:“多練”不是加重學生負担的“苦練”,而應該把“練”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把讀與寫、說與寫、聽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練習作文與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
4.學生習作指導心理
作文指導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喜歡怎樣的指導呢?
表七: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習作時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這里存在著一個“先作后導”還是“先導后作”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希望自己先嘗試習作,然后老師再有的放矢地指導,這是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大部分學生過分依賴老師的指導,作文的主觀能動性較差。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做”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助長學生習作的惰性心理,以致到了高年級還希望老師列好寫作提綱后再寫作文。
(2)教師往往低估學生的作文能力,錯誤地認為教師不先進行詳細的指導,學生是寫不好的。由于教師過多、過細的指導,因而造成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學生自己的個性特點。這也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5.學生習作的批改心理
表八: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教師那種“面目全非”的大修大改,學生是不喜歡的。他們希望老師批改,但批改的形式應該是教師“批”,學生“改”。這樣的批改形式既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心理,又符合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二、對改革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作文心理調查的結果,我覺得改革小學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端正教學思想,明確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
要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必須進一步端正小學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明確作文教學的目的,樹立“教為學服務”的現代教學思想。教師的“教”應體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上,變“要他寫”為“他要寫”。既要通過精心設計作文練習,增強學生習作的個體性動機,又要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社會性動機,為今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打好寫作基本功。
2.順應學生心理,改革命題作文教學
命題作文是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的主要形式。如何順應學生的心理,進行命題作文教學,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經常留心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變“隨意”表象儲備為“有意”表象儲備。對小學生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他們觀察:①觀察親身參加的各項活動;②觀察自己家庭、學校里的事情;③觀察社會中自己接觸的人和事;④觀察大自然的景象等等。在觀察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如怎樣有順序地觀察,觀察時如何通過比較抓住事物的特點。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好觀察記錄,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2)改革命題的形式,使學生“有話可說”。要克服“教師出題,學生做”的單一命題形式。學生較為喜歡“范圍命題”和“自由命題”,因為這兩種命題形式,學生選材的“自由度”較大,他們有話可說,有感可發。
(3)加強作文指導,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除了有集中的指導外,還應有寫作前、中、后的分散指導。應將作文指導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寫作前,教師要作觀察和積累素材的指導;在進入寫作后,教師要進行課間巡視指導,及時掌握反饋信息,便于有的放矢地集中指導。學生初稿完成后,教師還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進行重點導評。
(4)加強作文訓練的計劃性,給學生以明確的訓練目標。要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必須有一定的訓練量作保證。除教材中安排的8篇左右大作文外,還要引導學生寫觀察日記、筆記,積累寫作的素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練筆習慣。一般來說,小學高年級大作文與小作文的比例為1:3較為合理。大作文和小作文,教師要全面安排,在學期初向學生公布全學期的習作計劃,使學生明確訓練的目標。
3.改革作文批改,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
在以往的批改教學中,都是采用“教師批改,學生看分數”的做法,教師整天被壓在作文堆里,很少有時間鉆研教材,精心設計作文練習。對于學生來說,反正作文做好后有老師批改,產生依賴心理,缺乏自我評價的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開設專門的作文批改課,教師典型示改引路,教給學生自批自改的方法,以后逐步放手讓學生互批互改。
語文教學通訊太原118~119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郭根福20072007
郭根福 江蘇溧陽市教師進修學校
作者:語文教學通訊太原118~119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郭根福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