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新課程教學的體驗與思考    ——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主例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0186(2003)10-0029-04
    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文本變為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當我們幸運地成為新課程的一名實驗者,真切地走進新課程時,我們的心靈經歷著一次強烈的震蕩。先前的旁觀變成了無助的彷徨,先前的驚羨變成了沉重的驚嘆!新課程正在實際地變革著我們頭腦中關于教育的信條,我們必須努力地重構心靈中的教育殿堂。
      一、變革封閉的“教學”觀念,重構開放的課程觀念
    課程,對于我們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好像在教育學的課堂上有過朦朧的印象,天長日久也漸漸淡忘了;而我們對于教學卻是很熟悉、很有研究的。淡忘了課程,沒有了課程的視野,教學就漸漸地走向封閉,教學似乎僅僅只是為了傳授教材;沒有了課程的意識,教學就漸漸退化成一種技術,教學似乎只是一種知識搬家的技巧。這是課程的悲哀,教學的悲哀,更是教師的悲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然將“課程”凸現在我們面前,將會徹底變革我們習慣的“教學”和我們的教學習慣。教學與課程的關系是新課程實施中首先需要擺正的和面對的一對關系。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的時候,課程就不再是預設的規范性的教學內容,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有機構成,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教學也不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劃,被動地傳授知識,而是課程的不斷生成與開發。
    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篇篇的課文,長期以來,我們太習慣于講深講透課文的思想內容,太注重理性而忽略了感性。現在看來,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閱讀后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以及體驗這種感受的過程,而這種感受不僅僅來自于課文,這種感受的深入和明確更不僅僅依賴于單獨的一篇課文,它更需要喚起學生的經驗,打開學生的想象,啟動學生的情感,還需要教師的經驗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關作品的介入來引起共鳴。這樣的一個互動、對話的過程已經不再是我們習慣的“教學”了,而是一個以文本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是一個課程內容不斷生成,課程意義不斷提升的過程。
    于是,教學的過程就會變得復雜、變得非線性、變得有些無序。復雜來源于課程內容、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非線性的根源在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逐漸生成性,而學生正是在這種認知和情感的漲落之間獲得真實的發展。
      二、變革教師奉獻與犧牲的悲壯,重構教師分享與成長的快樂
    有一首贊美教師的歌是這樣唱的:“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有一首歌頌教師的詩是這樣寫的:“你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幾乎成了奉獻與犧牲的代名詞,這是社會對教師的一種理想定位,也是教師沾沾自喜的一點虛榮與悲壯,甚至某省的一本教師論文集都被定名為《奉獻與屈就》。
    教師的命運是不是就應該這樣?以前我們有過懷疑,卻不敢質疑,因為自古以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已深入人心,因為我們習慣于教育生涯就是一個揮霍積累、揮霍生命的過程。新課程讓我們對教師的命運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在新課程的實踐中,由于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多元價值取向,課程綜合性的不斷加大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都充滿了發展性。教師由傳統的執行者的角色轉變為一個決策者,教師有更大的空間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創造獨特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形式,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發展。在這樣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當然還是需要奉獻、需要有所犧牲,但決不至于悲壯;教師的生命中更多的是智慧的分享、情感的召喚、心靈的啟迪,其中應該充滿成長和伴隨成長的快樂。
    《學記》中這樣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師每天接觸的是人類中最純潔的一群,每天談論的是人類精神中最華麗的思想,每天經歷的是人類理想中最終極的發展和進步,這應該可以建構起教師生命中的歡樂的。
    課堂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生命的度過,一種生命的成長。在教學《丑小鴨》的課堂上,有學生問:“丑小鴨本來就是一只小天鵝,它如果不離開家,雖然會受到別人的欺侮和嘲笑,但卻可以避免很多的苦難,等到第二年的春天,他不也照樣能變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鵝嗎?不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我們的教師很少有人會去這樣思考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接受得太多,習慣得太多。我們以為讓丑小鴨經歷磨難是理所當然的。而恰恰是這一問,為老師打開了一扇深入解讀《丑小鴨》的窗:失去了尊嚴,沒有經歷磨煉的丑小鴨即使長大了也不能成為真正的天鵝,因為它缺少一顆天鵝的心,一顆追求自尊、永不屈服的心。教師是幸運的,因為學生的天真讓我們再一次接近了真理,使我們對人生、對生命的理解在這一剎那間得到了提升。這就是教師的快樂!
      三、變革教育的功利與急躁,重構教育的平和與關懷
    在漫漫的教育史上,我們特別懷念中國的“百家爭鳴”,懷念西方的“雅典教育”,那是一個真教育的時代,一個以人為本,爭取人的全面發展的啟蒙時代,遺憾的是我們接受啟蒙的時間太長了,長到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急功近利,來飲鴆止渴。于是,教育的變異漸漸開始。教育等于知識的傳遞,等于技能的形成;接受教育僅僅是為了謀生而不是為了生活,僅僅是為了升學而不是為了做人。
    學數學僅僅就是要學會運算,要學會解開千奇百怪的數學難題,卻往往忽略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忽略了數學思維和數學視野的培養。于是,學生可以解開復雜的路程問題應用題,頭腦中卻沒有起碼的路程概念,甚至搞不清自己家到學校有多遠。
    新課程的數學課要豐富得多,有趣得多,溫暖得多。一節“20以內的加減法”的練習課,老師出示的課題是“買東西”,給每個學生15元錢,自由選購學習用品、生活用品以及食品水果等。“瘋狂采購”以后,學生們都餓了,想吃了,老師說:“可以啊,吃吧!”這時,有一個學生說:“我沒有買吃的東西。”就有許多小朋友把自己的東西送給他,又有一些小朋友發現老師原來也沒有吃的東西,又送給老師。在這樣的課堂上,人是很容易感動的,我們的教育終于從冰冷的理性回歸到了溫暖的人性,教育終于可以更平和地更生活化地面對知識與技能,終于能夠在知識技能的空隙間關懷人的精神了。
    我們又想到美術這門很講究技巧的學科,我做學生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激動地認為我將成為一名畫家,于是我就拼命地研究怎么也弄不懂的透視,怎么也畫不好的線條、陰影。現在我們的學生也許可以以一種更輕松、更開放的心情來學習了,不一定要畫出很漂亮的房子,但一定要懂得欣賞房子的漂亮,要能感受到千奇百怪的房子背后建筑者的智慧;不一定能畫出中規中矩的畫,但一定能在畫面上流淌出自己的歡樂與悲傷。
      四、變革傳統的教學常規,重構百花齊放的教學個性
    一種具體的做法在重復千百次以后就會變成傳統;一種傳統在同一的價值觀的認同下就會成為一種規范。我們的教學是有很多規范的,又叫常規,比如,課堂的形式,總是講臺在前,課桌在后,老師在上面,學生在下面;教學的程序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備課本是用表格制成的,規定了要寫的項目和大致的篇幅;教學的時間是固定的,亙古不變;作業批改的符號是統一的……所有的一切,我們都習慣了,并且下意識地以為習慣的就是正確的。
    在現代鋪天蓋地的廣告中,有一句廣告語是可以成為經典的: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教育的主導理念正在發生嬗變的這樣一個時期,我們更應該說:教師失去懷疑,教育將會怎樣?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需要對傳統的教學常規以及課堂常規經驗和活動方式進行全面的重新審視,我們應該思考:教師課前準備什么?教師在課堂上做什么?教師怎樣布置作業,怎樣批改作業?甚至還應該思考:課桌椅的擺放、黑板的用途、教室的布置等。而所有思考與懷疑的標準是新課程環境下的教學是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
    也許,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爭辯,但是我們可以去做,可以立即行動!在懷疑中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在驗證中獨領教育時尚的風騷,創造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
    在語文教學中有一條基本常規:先學生字新詞,掃清障礙;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常規背后的思想是扎實基礎,生字新詞更是基礎的基礎。我們能不能改變這條常規:先嘗試自己識字、讀通課文,再熟讀課文、理解課文,最后鞏固生字。我們直覺地認為《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多認少寫,及早閱讀”就是我們的理由;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興趣很高,書聲朗朗是我們更充足的理由;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閱讀習慣明顯改善是我們不容置疑的理由。
    教學常規要求我們:備課要力求詳盡,最好能做到滴水不漏,上課的所有情況盡在預設之中。其實要做到滴水不漏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們能不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以及教學的經驗,先確定一個大概的教學要點和教學思路,在上課的時候根據課堂的變化憑借自己的教學智慧臨場應變,課后再根據課堂情況完善教案。如果我們認真地思考一番,再去嘗試一下,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備課才是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這樣的課堂才是開放生成、富有生命活力的;這樣的教師才會不斷成長,不斷發展。
      五、變革學習的形式與范圍,重構學習的自由天堂
    從本質上說,學習是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發展的過程,是充滿歡樂和自由的;而實際上,我們已在學生的周圍設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礙,規定了一條又一條的邊界。學習內容是分年級分學期的,超越一點就是“超大綱”;學習目標鎖定在一張張遠遠近近的試卷上,考什么就學什么;學習方法簡單,知識就得背,技能就得練……而學生就像一個個被捆綁著的精靈,縱使你有百般能耐,也只能按部就班。
    事實上,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的學習方式早已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負担很重。學習應該多樣化,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應該成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問題解決等學習活動應該處于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結果的決定性因素,而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元學習因素驅動他們的學習過程,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投入學習,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的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拼音引入語文教學是為了幫助識字,卻不幸成了阻礙識字途徑多元化的一條邊界。小學生面對圖文并茂的課文是很樂意根據圖畫“猜”字,根據上下文“蒙”字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有很多想象、很多思考、很多歡樂、很多成就的,但當我們嘗試著將“猜”字、“蒙”字引入課堂時,卻遭遇了習慣性的反對。如果我們真的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舞學生的自信,開發學生的潛力為最高的教育目標,那么,我們又怎么忍心用這樣一道習慣的邊界去阻攔孩子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聰穎和睿智呢?
    而實際上這種變革正在蔓延。語文測評改變了單一筆試的形式,構建了寫字、朗讀、背誦、認讀生字、口語交際等構成的測評體系。最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學生可以用剪報、課外讀物、搜集商標等多種形式向測試者展示并認讀自己在課外認的字,課外認字可以彌補課內認字的不足,在評價上突破了“唯教材論”的邊界,肯定和鼓勵了學習的自由性。而音樂課堂上統一的優美的律動越來越多地被自由的隨心所欲的律動所取代,讓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正在步入自由而神圣的音樂殿堂,孩子們是那么自信“我有感受,我會表現”。
    從宏觀層面來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工作思路是“先立后破,實驗論證,逐步推廣”;但是從微觀層面來講,作為一名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的教師恐怕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氣和膽識,因為我們正在經歷和實踐的是一次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我們必須首先變革頭腦中的舊觀念,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然后才能在實踐中有所作為,重構新的教育行為,為課程改革探課程·教材·教法京76~80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洪春20042004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次對傳統課程的變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構。從新課程與教學的關系、新課程與教師的成長、新課程與教學目的的定位、新課程與教學常規的審視,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角度看,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氣和膽識,變革頭腦中舊的觀念,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重構新的教育觀念,探索課程改革前進的道路。小學語文/課程理念/重構/體驗與思考“教材開發”包括教科書和教師指導用書的設計與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料庫的建設、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開發等多個側面,本文著重探討教科書的設計與編寫問題。閻鳳橋郭嬌(1979-),女,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87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ystem
  Piao Xue-tao 1, Ma Jia 2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Liaoning 2. College of News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Mid-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Hubei)As a special arrangement of system, knowledge system is of various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system has an innate conn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knowledge systems constitutes the dynamic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system has various forms which lead to thedifferent developing modes an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洪春幸 浙江杭州市余杭實驗小學,31110 作者:課程·教材·教法京76~80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洪春20042004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次對傳統課程的變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構。從新課程與教學的關系、新課程與教師的成長、新課程與教學目的的定位、新課程與教學常規的審視,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角度看,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氣和膽識,變革頭腦中舊的觀念,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重構新的教育觀念,探索課程改革前進的道路。小學語文/課程理念/重構/體驗與思考“教材開發”包括教科書和教師指導用書的設計與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料庫的建設、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開發等多個側面,本文著重探討教科書的設計與編寫問題。閻鳳橋

網載 2013-09-10 20:50:09

[新一篇]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構想

[舊一篇] 關于小學語文“功能教學”實驗與研究的構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