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江蘇省就提出在蘇南地區實施教育現代化的試點。接著珠江三角洲也開展了教育現代化的研討,上海市則開展了“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討論。一時間,教育現代化的討論在全國展開。什么叫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什么樣子?大家的認識還很朦朧。我在1997年寫過一篇文章——《關于教育現代化的幾個問題》,參與了教育現代化的探討。我認為,教育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組成部分。社會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現代化。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首先要求人的現代化,沒有現代化思想和行為品德的人是建設不好社會的現代化的。這就要求教育的現代化,因為現代化的人是現代化教育培養出來的。
一、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什么叫教育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一個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是指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化的過程。那么,什么是現代教育?我把它描述為:所謂現代教育,就是建立在先進科學技術基礎上的,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的,能夠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現代教育應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受教育者的廣泛性和平等性。普及教育是現代工業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普及教育的程度逐漸提高。現代發達國家已經基本上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也已經跨過了大眾化進入了普及化的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上為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普及化階段)。現代教育必須滿足不同群體對教育的需求,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里面包含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黨和政府正在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教育現代化要求逐步實現受教育者的廣泛性和平等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
第二,教育的終身性和全時空性。終身教育的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就產生了。當時是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生產的不斷變革,促使人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種變革。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終身教育已經不再僅僅是人們為了謀生的需要,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文明社會的生活方式。
所謂教育的全時空性,是指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學校,也沒有年齡的限制,而是全民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特別是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因此,需要全時空的大教育觀,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教育的生產性和社會性。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相結合是現代教育的普遍規律。工業生產要求與科學技術相結合,要求教育為它培養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才,信息社會尤其如此。因此,現代教育只有打開大門,與企業和各種社會團體相聯系,為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教育自身也才能得到發展。
第四,教育的個性性和創造性。人的發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更多地體現社會的要求,個性則較多地體現個體的要求。工業社會強調標準化、統一化,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信息社會強調個性化、多樣化。信息網絡化也為個別學習提供了可能,這就為個性發展提供了條件。
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教育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同時,社會上的激烈競爭也需要人才具有個性、有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
第五,教育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教育的個性性和社會的多樣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樣性。教育的多樣性表現在教育目標的復雜性和多樣化。現代社會不僅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管理者,而且要有一大批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專業人才,有高素質的熟練工人和農民。從個體來講,人是有差異的,教育要為每一個人的發展提供條件,重視差異教育,培養特殊人才。公平而有差異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六,教育的變革性和創新性。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不斷變革和創新。社會在變革,教育也必須不斷革新,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信息社會要求學校成為信息的策源地。高等學校尤其要創造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第七,教育的國際性和開放性。經濟的全球化帶來了教育的國際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間的交通越來越便捷,信息交流越來越快捷,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某一國家的某項教育改革往往會迅速傳遍全世界。教育的國際性和開放性表現在國際間的人員交流、財力支援、信息交換(包括教育觀念和教育內容)、教育機構的國際合作和跨國的教育活動等方面。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更好地吸收一切世界優秀文化,充實和豐富我國的教育。
教育國際化的另一個重要內涵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關心和了解國際形勢與發展,具有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
第八,教育的科學性和法制性。現代教育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礎上的,反映了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的規律。現代教育不是憑經驗,而是更多地依賴于科學的決策,教育行為的理性加強了。決策的失誤往往會影響到整個教育的發展,甚至社會的發展。因此,現代教育必須重視教育研究,重視教育政策的科學決策。
教育的科學性還包含了教育的法制性。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現代教育也是法制的教育,教育行為都要有國家的立法來規范。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教育規劃需要符合這些特征來制定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也即教育現代化的具體內容。教育現代化的內容很廣泛,包括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育設備和手段的現代化、教育方法的現代化、教育管理的現代化等。其中教育觀念,也即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是關鍵,是靈魂。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缺乏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其他方面的現代化都對教育失去了效力。因為現代教育是靠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人去貫徹。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是保障體系。教育現代化不能等著每一個教師的思想觀念都轉變了再開始。總是有一部分先進分子先領頭,然后把先進的理念化為制度,制定制度大家遵守。教育設備、手段的現代化則是教育現代化的物質條件。有了現代化的教育制度,有了現代化的設備條件,就能夠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逐步轉變。教師有了現代化的先進教育理念,就會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教育經驗,培養出現代化的人才。
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唯一的辦法是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教育實踐中開展科學研究,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建筑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在第一線工作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的學習與科學研究,不同于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科學研究,他們是在教育實踐中開展科學研究,邊研究邊實踐,不斷改進教學,豐富教育經驗,提高教育質量。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把自己鍛煉成為真正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現代教育家。
二、發達地區如何推進教育現代化?
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能全國同時起步進行教育現代化,必須在經濟發達地區率先進入教育現代化進程。發達地區如何推進教育現代化?北京、上海、蘇南、珠江三角洲都在實踐。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重視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教育規劃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藍圖,是教育現代化戰略思想和策略的具體體現。要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人口狀況科學制定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規劃。在規劃中要注意城鄉間教育的均衡發展、各級各類學校之間的協調發展,使教育發展水平和人力資源的存量能夠適應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二,學校的建設規模要適當。我認為,中小學校規模不宜過大,小學更應該小一些。這樣便于管理,校長、老師、學生、家長可以緊密接觸和溝通。那種搞幾千人的大學校的做法,是為了資金的集中使用,并非從教育規律方面考慮。發達地區有條件把學校辦得小一點、精一點,辦到學生的家門口。班級規模也要縮小。這樣便于教師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第三,重視學校文化的建設。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它體現在辦學的理念、師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校風學風、校園環境等方面。學校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不是建設好了就完了,建設過程就是教育過程。學校文化建設既要重視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又要重視時代精神的發揚。
第四,堅持開放辦學,重視社會教育。把學校、家庭、社區聯系起來,共同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社區教育是當前我國發達地區的薄弱環節。現代化帶來了人際關系的疏離化,現代高樓把鄰里隔離開來。需要重新建立社區學習組織,不斷提高公民素質。一個先進城市沒有發達的社區教育,就不可能實現教育現代化。
第五,關鍵是教育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一切良好的教育規劃如果沒有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廣大教師去貫徹,都會落空。因此,在教育現代化建設中要“軟硬兼施”,把軟件建設放到重要的位置。辦教育,一定的條件設備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業務水平、教書育人的能力。發達地區政府應該把教育投入的相當一部分放在軟件建設上,特別是教師隊伍的建設上,率先培養一批有先進教育理念和掌握教育藝術的教育家。
人民教育京8~11G1教育學顧明遠20072007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作者:人民教育京8~11G1教育學顧明遠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