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數次征伐――隋唐征高句麗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從唐朝開始,來自東北方向的侵略,比起其它的少數民族的侵擾,就要致命得多。在隋朝的時候,中華帝國東北部崛起了一個地區強國――高句麗。高句麗強迫自己周圍的一些小國家臣服自己,逐漸成為東北地區的霸主。不但如此,高句麗還插手中國的統一事業。這一切,都成為后來隋煬帝和唐太宗、唐高宗屢次征伐高句麗的原因。  


  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開皇十八年(598年),高句麗王元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追擊。隋文帝曾以大軍出征高句麗,終因孤軍深入,無功而返。至煬帝時又進行了三次親征高句麗的戰爭。  


  第一次出征是在大業七年(611年)二月,煬帝下詔為伐高句麗做好準備。八年春,四方兵眾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人聚集涿郡,分左右各十二軍,由宇文述等率領,經遼東進入高句麗,而煬帝就親往遼東督師。水路方面,來護兒率江淮水師,由山東渡海先行登陸,至平壤郊外,因遭高句麗伏兵突襲,敗退。陸路方面,三十萬隋軍渡鴨綠水,高句麗兵佯敗退,大軍追至平壤城下,被圍擊。隋軍大潰,僅二千七百人退還遼東。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軍第二次出征高句麗,煬帝亦親至遼東前線督師。戰事互有勝負,楊玄感趁隋軍征高句麗,乘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反叛,并攻東都,煬帝大驚,急引軍還。  


  大業十年(614年)春,煬帝又親至涿郡,督師第三次出征高句麗。來護兒率******直趨平壤,高句麗王元乞降。由于連年戰爭,雙方均損失慘重,加上隋朝內部發生農民起事,幾遍全國,煬帝只得從遼東罷兵而歸。出征高句麗耗時四年,所花之人力、物力極巨,代價極大,隋王朝的國力也從此轉向衰落。繁苛的征調使「天下死于役而實傷于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句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担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余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里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句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句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句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年)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卷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于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后,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并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并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年)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七世紀的六四四年,中國正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唐大宗的天下。他忍了好多好多年,決心親征東北的高句麗了。高句麗那時候,不僅在朝鮮半島稱霸,北邊的勢力,還延伸到中國東北的遼水流域,這是好大喜功的唐太宗絕不能忍耐的。不能忍耐歸不能忍耐,他不能不小心,因為隋朝就為了三十年前打高句麗,害得國內空虛,引起了革命,唐太宗才趁機滅了隋朝,建了唐朝。如今三十年后,他自己再重新發動這一進攻,是不能不特別小心的。  


  唐太宗的計劃是,用二十萬人以下的兵力,用快速進攻,速戰速決。他把這個計劃告訴了一個三十年前曾參加打高句麗的老戰士,但老戰士卻說:遼東太遠了,補給困難,高句麗人很會守城,速戰速決恐怕很難。但是,老戰士勸阻不了唐太宗,最后勸阻他的一個大臣――魏征――也死了,沒有人勸得住他,他決心打這場仗了。  


  六四五年三月,他要出發了,他留守后方的兒子很緊張,哭了好幾天。最后,為他送行的時候,他指著自己的衣服對兒子說:“等到下次看見你,再換這件袍子。”――衣服都不用換季,仗很快就會打勝的。  


  五月,唐朝的大軍打到了遼東城下,遼東是現在中國東北的遼陽城,血戰以后,攻下了遼東城。六月,已進軍到安市(遼寧蓋平縣東北)。高句麗動員了十五萬人,雙方展開了惡斗,最后高句麗打不過,就決定堅壁清野,將幾百里內斷絕人煙,使唐朝軍隊無法就地找到補給。就這樣的,戰爭拖下去了。  


  夏天快到了。唐太宗還穿著原來的袍子,不肯脫下來。七月過去了,八月過去了,儲存的糧食快光了,東北的天氣也冷了,唐太宗的袍子也破了。新袍子拿來,他拒絕換,他說,將士們的袍子也都破了,我一個人怎幺穿新的?最后,只好撤軍了,九月在撤退里度過、十月在撤退里度過,十一月,才回到幽州.到幽州的時候,所有的馬,只剩下五分之一了。幽州,就是北京。  


  唐太宗很痛苦,他換掉了舊袍子,可是換不掉舊的創痕。魏征要是活著,就好了,他想。魏征活著,就會勸他別打這場仗。他派人到魏征墳上,新立了一座碑。把魏征的太太兒子找來,特別慰問他們,表示他對魏征的懷念。  


  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之后,唐高宗的時候,唐朝聯合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共同對付高句麗和它的盟國白濟,這一次,徹底滅掉了高句麗和白濟。唐政府把北部納入自己的統治,而讓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這對于朝鮮的統一,是一件大事。而且,通過這場戰爭,徹底滅亡了高句麗和白濟,并且打敗了日本,徹底解除了中國來自東北方向的威脅,為中國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經過這場戰役以后,中國和朝鮮半島之間的交往也逐漸多了起來,大量的朝鮮半島留學生和僧侶來到中國學習各種知識,促進了中朝之間的文化技術交流。


網載 2013-09-10 20:54:59

[新一篇] 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偉大財富――造紙術發明

[舊一篇] 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絲綢之路”的開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