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俠肝義膽的誣告陷害者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漢王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諸侯叛亂爆發了,參加叛亂的諸侯王共有七個之多,史稱“七國之亂”。雖然漢景帝在下“削藩令”的時候就已經料到諸侯王們會因為中央政府削奪他們的土地和權力而產生強烈的反抗情緒,但十七個諸侯國一下子反了七個,叛軍連兵數十萬,聲勢如此浩大還是讓他始料不及。盡管派出了以周亞夫為首的三十六個將領去鎮壓叛亂,但緊張的形勢還是讓這位執政年頭不長的皇帝心里忐忑不安。
  就在漢軍準備開拔之際,丞相竇嬰向漢景帝舉薦了袁盎,景帝遂下詔召見袁盎。袁盎進宮覲見景帝時,景帝正在跟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晁錯商量退敵之策。有點慌亂的漢景帝一見到袁盎就問:“這次叛亂的首領是吳王劉濞,你做過劉濞的國相,應該對他很熟悉,你說說看現在該怎么辦?”袁盎一笑道:“劉濞是自取滅亡,陛下不用發愁,七國叛軍根本不足為慮!”景帝連忙問道:“你有什么退敵的良策?”袁盎看看四周道:“此計臣只能單獨向陛下稟報。”漢景帝立即屏退了左右,只剩下晁錯一個人。袁盎又說:“我要說的話不是做臣子的能聽的!”于是景帝就讓晁錯也退下。沒有辦法晁錯只好恨恨的離開了內廷。
  見沒有了別的人,袁盎就對漢景帝道:“吳、楚七國本都是高皇帝的子孫,是陛下的宗親,這次叛亂并不是發自他們的本心,只是因為晁錯平日里總是找這些諸侯王的碴,想各種方法攛掇陛下削他們的地,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且七國打的旗號是‘誅晁錯,清君側’,只是想拿回高皇帝分封的土地而已。方今之計陛下只要殺了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七國的罪過,并停止削他們的土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亂。”漢景帝沉默了良久道:“這可怎么辦啊?朕總不能為了一個晁錯而辜負了天下啊!”袁盎又道:“愚臣認為只有這個辦法最好,希望陛下三思!”
  漢景帝最終還是聽從了袁盎的建議,殺了自己的老師晁錯,然后派袁盎拿著詔書去安撫劉濞,誰知劉濞已經公然僭號稱帝,聽到袁盎來了,大笑道:“我已經是皇帝了,還接誰的詔書啊?”不但扣留了袁盎,還逼著他跟著自己造反。若不是看守的軍官曾經受過袁盎的恩惠,冒著生命的危險放他走,恐怕袁盎的小命早就不保了!看著袁盎灰溜溜的跑回來,漢景帝對錯殺晁錯的行為后悔至極,但也已于事無補了。
  晁錯的死歷來被認為是一樁大冤案,而向漢景帝進讒言的袁盎則被認為是造成這樁冤案的罪魁禍首。誣告陷害他人的人歷來為人所不齒,這種人往往都被視作卑鄙小人而遭人唾罵。但陷害了晁錯的袁盎卻沒有遭人唾罵,相反他還是當時公認的俠義之士,有“無雙國士”的美譽,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稱贊他是“仁心為質,引義慷慨”!
  袁盎早在漢文帝時,就已經位列中郎,成為了皇帝的近臣。文帝對丞相周勃很尊敬,經常在朝議之后,親自送周勃出殿。袁盎看到周勃日益驕橫,就勸文帝道:“丞相受到陛下這樣的禮遇,難免驕傲失禮,這是不好的。君臣有分,陛下再謙讓,也不可使臣子失禮!”文帝深以為然,從此對周勃就威嚴起來,這讓周勃感到很惶恐。后來周勃知道了問題出在袁盎的身上,就恨恨的說:“我跟你哥哥那么好,你小子還在皇帝面前毀我!”袁盎聽到后并沒有解釋。幾年后,周勃因被人告發謀反而身陷囹圄,公卿大臣們沒有一個敢為他說話的。只有袁盎挺身而出,四處奔走為周勃喊冤,終于事實查明周勃是被冤枉的,文帝將他無罪釋放。從此周勃就和袁盎成為了莫逆之交。
  其實在“削藩”這個問題上,袁盎和晁錯并沒有實質上的分歧。在漢文帝的時候,袁盎就提出:“諸侯大驕必生患,可m削地。”但文帝沒聽,最終導致了淮南王的謀反事件。本來文帝只想殺殺淮南王的氣焰,小小懲罚他一下,可袁盎卻提醒他:“淮南王這個人性情剛烈,根本受不了侮辱,萬一他死在押解的途中,陛下就要背上‘殺弟’的罵名。”文帝仍然不聽,果然淮南王真的死在了押解的途中,漢文帝非常的后悔。這時袁盎又開導文帝,讓文帝厚待淮南王的三個兒子以挽回名譽。
  袁盎是個對國之大義和君臣之禮看的非常重的人,所以他屢屢的犯顏強諫,終被排擠出了朝廷,調任隴西郡,做了一個武官。在隴西郡期間,袁盎愛兵如子,受到了官兵的一致愛戴,士卒們都愿意為他戰死沙場。可以說在文景兩代,上到王侯公卿下到江湖俠客都對袁盎青眼有加。
  可袁盎偏偏跟晁錯水火不能相容,只要有晁錯的場合,袁盎絕不去;而當袁盎在的時候,晁錯一定躲的遠遠的,兩個人從來不說一句話。漢文帝駕崩后,晁錯以漢景帝老師的身份做了御史大夫,得勢后的他立刻羅織各種罪名把袁盎廢為了庶人。吳楚七國叛亂后,晁錯以袁盎做過吳王劉濞的國相,明知劉濞會反還不向朝廷報告為由,建議景帝殺了袁盎,景帝沒有允許。
  袁盎知道后,馬上跟丞相竇嬰合謀,讓竇嬰推薦他見漢景帝,最終說動了景帝,冤殺了晁錯。可以說袁盎陷害晁錯是一種自我保護,畢竟是晁錯要致他于死地在先。但作為一個人敬人愛的慷慨俠義之士,袁盎的這種做法還是有失光明磊落的。其實他并不是一個怕死的人,只是與晁錯的積怨讓他無論如何也不允許自己死在死對頭的手里,因此才放棄了做人的原則,當了一回卑鄙的誣告陷害者,使他俠肝義膽的一生蒙上了一個永遠也洗不掉的污點!

網載 2013-09-10 20:55:01

[新一篇] 中國歷史上改革的最高潮---王安石變法

[舊一篇] 中國歷史上的爵位制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