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從小到大都是最奸詐的人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今天,我做了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十個四歲的小孩子。我把這十個小孩子分為兩組,A組七個,B組三個,然后找十個房間,每個房間放一大盤梨子,跟A組的七個小孩說,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去拿一個梨子,剩下的將分給他的親戚朋友,結果七個小孩子都拿了相應房間最大的那個梨子。對于B組的三個小孩子,我對小孩1說,如果選梨子的時候,你不會謙讓,就要罵你一頓;對小孩2說,如果選梨子的時候,你不會謙讓,就要狠狠罵你一頓;對小孩3說,如果選梨子的時候,你不會謙讓,就要揍你一頓。結果,小孩1選了相應房間里梨子中一個較小的,小孩2選了相應房間里梨子中一個更小的,而小孩3則選了相應房間里梨子中那個最小的。

  由以上實驗,我得出了兩條定律,分別是:

  第一道德定律--------在不受到外力脅迫的情況下,四歲小孩子選梨子的時候,將總挑選最大的那個。
  第二道德定律--------四歲小孩子在選梨子的時候,受到的外力脅迫的程度越大,他所選的梨子將越小。

  看了上面的實驗以及結論,你還相信“融四歲,能讓梨”的話嗎?孔融讓梨的故事根本就是忽悠,孔融不僅不是像書本上說的一樣,是一個寬容,謙讓的人,相反還是一個非常小氣,奸詐的人。不僅實驗室得出的結論對孔融不利,而且歷史上有很多事實也可以佐證我的觀點。

  比如孔融推薦禰衡給曹操,完全就是出陰招,明知禰衡狂傲無比,口無遮攔,還向曹操說禰衡什么“淑質貞亮,英才卓躒。”結果禰衡一見曹操便耀武揚威,把荀、荀攸、郭嘉、張遼、徐晃等文武百官貶得一無是處,最后曹操忍無可忍,終于借劉表之手,劉表再轉借黃祖之手將禰衡殺了。其實孔融壓根就知道事情最后的結局,而這正是他想要的,他看不慣曹操的權大勢威,也看不慣禰衡的清高自大,于是就設計讓他們兩個互相攪和,自己在一旁偷笑看熱鬧,毫無君子之風。

  還有,曹操因為糧食緊缺問題,曾頒布禁酒令。孔融這個酒鬼知道后,怒火攻心,居然寫信給曹操說“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鐘,無以成其圣。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你說這種人,明明是自己酒癮大,阻礙禁酒完全是為了一己私欲,卻偏偏要把堯舜禹,商紂之類的都搬出來做幌子,而且語帶譏諷,令人不齒。這種人不是奸詐小人,又是什么?而且孔融還不守孝道,他居然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樣的人別說不容于古代,在現代開放社會,也難有立足之地啊。

  回到開始的話題,我通過實驗論證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是不可靠的。那么大家不禁要問,難道史書上記載有假?沒有,歷史上的確有那么一件事,只是史書上是斷章取義了。事情是這樣子的,孔融的老爸從小就教育孔融做人要知道謙遜,要低調。所以每每在一家人吃東西的時候,看到小孔融專撿多的東西的時候,就一頓痛打,久而久之,孔融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吃什么都選最小的,這與謙讓沒有任何關系,完全符合金茵第二道德定律。而后來的歷史表明,孔融事實上是一個氣量小而且奸詐的人。

  不過,奸人自有奸人治。孔融奸詐一生,最終死在了更奸詐曹操手里,這是他必然的結局,他是咎由自取。


網載 2013-09-10 20:55:56

[新一篇] 姜氏齊國的歷史就此結束---田氏代齊

[舊一篇] 孫武為將,千里破楚、五戰五捷---吳楚柏舉之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