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譯文]   另一種哀愁怨恨心底生,這時沒有聲音卻勝過有聲。

    [出典]   白居易《琵琶行》

    注:

    1、《琵琶行》白居易

   【原文】《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拢慢捻抺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2、注釋及譯文見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這個白樂天,白居易,就是中唐詩人。白居易一方面是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才非常好,詩歌水平非常高;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通俗的詩人,相傳連不認識字的老太太對白居易的詩都是一聽就懂的。容易懂的作品就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白居易的詩在社會上被接受的程度非常高,雅俗共賞。有一年,白居易從長安被貶官到江西的九江,當時叫江州。從詩歌史的角度來說,這一貶對他是有好處的,白居易到了江州以后,才寫出了《琵琶行》,他不到江州的話,一輩子也寫不出《琵琶行》來。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以后,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朋友元稹,他對元稹說:我這一次從長安貶到江州,走了三四千里路,一路上路過了許多小旅店,還路過了很多鄉村學校,還有寺廟,還坐了客船。這些建筑,這些船只,到處都題著我的詩。也就是說,到處都有人把白居易的詩題在墻壁上、柱子上。他還說,我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白居易畫像有的是體力勞動者,有的是出家人,他們都能背誦我的詩。白居易很高興,這說明他的詩被很多很多的讀者所接受,大家都讀,大家都喜歡。我們現在還有明確的史料記載著,當時白居易的詩還有一個最狂熱的崇拜者,堪稱超級發燒友,這個人喜歡白居易的詩到了什么程度呢?這個人姓葛名清。葛清有個習慣,他喜歡文身,文身就是在身上刺花,他在身上文的不是什么青龍、白虎的圖案,他渾身都刺著字,他刺的是些什么字呢?都是白居易的詩,他在渾身上下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上全刺著白居易的詩。而且他對身上的詩句非常熟悉,人家問某一句詩在哪里?他用手向前胸一指,說在這里。另一句詩在哪里?他又把手向后背一指,說在這里。他渾身上下刺滿了白居易的詩,所以他走來走去,大家說這是一個流動性的白居易詩板,古語叫“白舍人行詩圖”。因為白居易做過“中書舍人”的官,所以稱他“白舍人”。可見中唐的時候,社會上對詩歌、對詩人的崇尚同樣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莫礪鋒說唐詩)

 

    3、《琵琶行》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后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于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于是貶之為江州司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這里,詩人把一個倡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前的小序介紹了長詩所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寫作此詩的緣起,實際上它已經簡單地概括了后面長詩的基本內容。左遷:指降職、貶官。湓浦口:湓水與長江的匯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聲:首都長安的韻味,一方面指曲調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稱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備酒宴。憫然,傷心的樣子。恬然:安樂的樣子。遷謫意:指被降職、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說他被貶到九江一年來,每天都很快樂,只有今天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這種說法是寫文章的需要,讀者當然不會相信他。長句:指七言古詩。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里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里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里的描寫非常細致。由于這時是夜間,又由于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這里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后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不愿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弦試音;而后“弦弦掩抑”,寫到曲調的悲傖;“低眉信手續續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制作的一個舞曲名。六:當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后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里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有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從“沉吟放撥括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共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后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沉吟:躊躇,欲言又止的樣子。斂容:指收起演奏時的情感,重新與人鄭重見禮。蝦蟆嶺:即下馬嶺,漢代董仲舒的墳墓,在長安城東南部,臨近曲江。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極寫此女昔日的紅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么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好時光像水一樣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秋娘: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財物。紅綃:一種生絲織物。鈿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擊節: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現在興之所至,竟拿貴重的鈿頭云篦擊節,極言其放縱奢華,忘乎所以。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從“弟走從軍阿姨死”以下十句寫此女的時過境遷,飄零淪落。隨著她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上門,她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雙過了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常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日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其實即使不作夢,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縣名,縣治在今江西景德鎮北。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為第四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語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他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我們對比一下《水滸傳》里宋江贊賞江州的一段話,他說:“端的好座江州,我雖犯罪遠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雖有幾座名山古跡,卻無此等景致。”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于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接著他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稱贊和感謝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請她再彈一個曲子,而自己要為她寫一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本來已經不愿意再多應酬,后來見到詩人如此真誠,如此動情,于是她緊弦定調,演奏了一支更為悲惻的曲子。這支曲子使得所有聽者無不唏噓成聲。多情的詩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經濕透了。促弦:緊弦,使調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馬是從九品,所以穿青衫。

 

       4、 形象的音樂描寫 

       音樂本是無形之物,很難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的,很難描畫。因為它那飄忽即逝的音響、旋律,是很不容易捕捉和表現的。而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難于言傳的。音樂又是最無法作假的藝術語言,彈者的感情直接從音響、旋律中傳達出來,不像語言文字有時可以表現出虛假和掩飾。怎樣寫好琵琶女聲情并茂的彈奏及其所創造的美妙境界?詩人白居易平日高度的音樂修養,和駕馭語言藝術的厚實功力,使他筆下生花,成功地寫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斷。在白居易筆下,那復雜多變的琵琶聲,卻被描繪得層次豐富,音色分明。詩人描繪音樂的手法: 

        一是多方設喻,以表現琵琶曲中復雜、細微的音響變化。用許多形象、新鮮、貼切的比喻來描寫這極難用語言摹寫的美妙樂聲,給了讀者十分深刻和具體的印象。如以人們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聲音作比,以驟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節;以小女兒般的輕柔“私語”比喻細弦細碎綿密的聲調;以大珠小珠灑落玉盤比喻樂聲的高低音調和與清脆悅耳;以“花底”的“鶯語”、“冰下”的“泉流”比喻樂聲的流動和宛轉與幽咽若凝;以銀瓶乍破水漿迸濺、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比喻樂聲暫時休止后又驟然響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齊撥時樂聲的清脆短促,響亮非凡。在妙喻聯翩中賦予抽象的音樂以有聲有色、具體可感的形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變化的節奏表現得淋漓描盡致。 

        二是以聲傳情,聲情交融。把音樂與演奏者的身世之悲、聽者(作者)的主觀感受結合在一起來寫,更大大加深了讀者對樂曲內容及其內在情韻的體驗。如果說,琵琶女在校音定調時,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么,隨著正式彈奏的開始,感情的流露漸趨明朗。在千變萬化的曲調旋律中,詩人仍然意在表現人物的感情。整個演奏過程,或低徊掩抑,如泣如訴;或圓潤流美,鶯歌玉轉;或高昂明快,鐵騎交鋒,無不生動地傳達出彈者內心深處浪濤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織著她對人生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在時而歡快流轉,時而高昂激越,時而暫時休止,時而低沉幽咽的音調中,含蘊著琵琶女或歡快,或憂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從“似訴平生不得意”到“說盡心中無限事”,聲聲琵琶,曲曲傳出的正是琵琶女內心的復雜感情。另外,聲聲琵琶又是演奏者和聽者構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傳情,聽者聞曲動情,聲情交融,不僅使所描繪的音樂更具藝術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詩歌主題的深化。至于聽者深受感染的情狀,詩人只以畫龍點睛之筆,寫出了“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的情景。主客沉默無言,江心月白風平,有力地烘托出聽者如醉如癡,如夢初醒的恍惚情伏。通過琵琶音樂,進一步聯系了彈者與聽者的感情,使兩個出身、教養、社會地位截然不同的藝術家有可能成為萍水相逢的知音。他們互訴悲懷,披露出平日不輕易向他人訴說的內心深處的不平感情。長詩就這樣在人物回首往事之中深化了“天涯淪落”的主題。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這是寫音樂,還是寫人?是樂曲引起了作者這樣的感受,抑或本來就是琵琶女在向作者傾吐她的暗恨幽愁?或者干脆就是作者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在訴說自己心中的悲憤?水乳交融,誰能分別!“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這猛烈的動作,這尖銳強烈的聲響,固然是一曲終了的標志,但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把它看作是琵琶女對社會現實的抗爭,是她郁積心頭的憤激情緒的發泄!通過這二十二句對音樂的描寫,我們不但欣賞了琵琶女精湛卓絕的演奏技巧,同時也體會到了樂曲聲中所傳出的琵琶女內心的凄涼哀怨、憤激悲傷。

 

     5、不僅如此,音樂又將人物的往事與現實聯系起來,推動故事情節向縱深發展。琵琶女身世漂淪的命運,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擊,貶謫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他們都是封建專制社會的犧牲品。他們的命運在日趨沒落的中唐社會中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在客觀上暴露出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朽。又由于命運的相似,兩個萍水相逢的藝術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中,一個重彈,一個重聽。詩末六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真是以哭當歌,寫出了悲凄的樂曲聲聲扣人心扉,滿座皆泣,尤以詩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淚濕青衫,難以自己的一幕。聲聲樂曲、滴滴淚水,將兩位藝術家對人生、社會的一腔激憤不平的感情盡情地宣泄,長詩就在這濃重的感傷氣氛中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這個結尾,饒有深味地照應了篇首:詩人懷著惆悵的心情乘月而來,又將帶回更加慘然的人生痛苦,乘月孤獨而歸。《琵琶行》深刻的現實意義,正是從首尾照應的情節發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和豐富。  

       運用準確的動詞,表現演奏者純熟的指法。詩中“撥”、“拢”、“捻”、“抹”、“挑”等動詞,準確反映出琵琶女演奏動作的變化有度,這些動詞,把多變的指法化為視覺形象,加深了讀者對豐富多變的琵琶聲和琵琶女嫻熟的彈奏技藝的印象。

 

      6、“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肪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都是以無聲襯托有聲,用樂曲休止時的余韻來強調樂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藝術的“計白以當黑”或戲曲藝術對舞臺空間的運用,這種虛中見實的表現方法,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傳統特點。

        曲盡樂終,又恢復了月夜的寂靜──“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不要說聽客,就連我們這些讀者都還陶醉在那裊裊的余音中,浸江的秋月都醉了。文行至此的靜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還有什么能比聽眾如癡如醉的陶醉更能贊揚藝人呢?試想,若琵琶女收弦后,是“東船西舫贊不絕,江心秋月耀浮波”試怎樣一番情景?喝彩雖也是對琴藝的襯托,但比起“悄無言”來要大打折扣了。而且那一片嘈雜將會掩蓋了美妙的余音,毀了這一片的靜謐,就像清澈的碧波中蕩入了一股污水。何況,這里不是京都,沒有章臺路上的浮華,沒有王子皇孫的輕謔,僅有這些天涯淪落人被音樂感染了的心靈,他們怎能嘩然打破這清寂的境界!

 

       7、白居易曾說過:“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或者,世上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不出聲,埋得很深。所以,我覺得沉默也都有它是“金”的一面。我認為沉默其實是一種直面自己的靈魂,與自己靈魂直接交流的儀式。所以,沉默并不等同于沉寂,沉默它是有聲的,是有生氣的,是有思想的,只是這種聲音,這個生氣,這些思想旁人難以察覺,也難以理解而已。在沉默中,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如此真切,如此坦然,如此自由,從來都不需弄虛作假,矯揉造作。相反,與人說則時而阿諛奉承,時而仇殺對罵,使得彼此之間的對話變得如此蒼白與虛假。面對這種對話,我寧愿沉默。 

 

       8、 看,你贈與的安靜,面對冰涼的電腦,卻如置身與空曠的原野,仿佛面對的是一片多姿多彩的光裹景觀,讓人目不暇接,腦子里的線路與外部世界的信號繁忙地應接不斷。 這種時刻,所有的嘈雜紛爭、抑郁怨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了,寧靜、富足,甚至幸福感已經開始在心底流淌。人生之美,莫過于此!

    人不過是人,這種安靜讓我在天地和你面前謙遜起來,讓我在草木和電腦前善良起來。感謝傷害過你的人吧,感謝今夜的安靜吧,因為你和它讓我豁達,讓我感恩。。。。。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暮鼓晨鐘
) 

 

   9、低唱一曲,曲卻難盡其妙,于是有曲高和寡之愁腸,不盡人意之感傷,曲不終,人散早,不以“無不散筵席”悲,卻以“心不想通”傷懷;悲歡離合,環環復復。冥冥之中,愛恨情仇各有定數,刻意勉強,只會適得其反,灑淚含恨。明知“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又何必苦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明知“莫愁前路無知己”,又何必感嘆“問世間情為何物,竟教人生死相許”;明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又何必向人訴衷腸“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明知“露從今呀夜白,月是故鄉明”,又何不樂于“人間重晚晴”,樂于“千里共嬋娟”;明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又何必耿耿于懷“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明知“男兒有淚不輕彈”,又何必見笑于“大珠小珠落玉盤”。曲盡意猶在,卻只有獨自傾聽隱約遠去之音,傾心孤獨月夜,唯有一嘆:共鳴人少!

      這一曲,沒有譜,沒有律,更沒有靈;這一曲,沒有“弦弦掩抑聲聲思”的藝術,沒有“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有只有無處訴苦之苦,有只有“最難將息”的愁緒;這一曲,沒有“曲不驚人死不休”情懷,卻有“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惆悵,也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失落,也有“一吟又淚流”的沖動,也有“替人垂淚到天明”的失意,更有“千夫所指”的感懷!

     心中有曲,對曲卻無心。這如昨日之日看日出,先是,饒有興趣,再是,依依不舍,最后煩于夕陽本落,直到最后的一絲光線被抹殺了。不覺想到“蠟燭有心還惜別”,一個別字讓我聯想不已:我所希望的是,別了“自古多情傷離別”、別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別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別了“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別了“更哪堪,冷落清秋節”、別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別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日思夜盼!

 

     10、藝術需要空白。詩人稱“空白”為“含蓄”,書法家叫它為“飛白”,畫家稱它為“留白”,音樂家叫它為“煞聲”。圖畫“無畫處皆成妙境”,音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書法“飄若驚龍”,空白處就是翻騰的云。空白,包孕著無數種“韻味”,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創造了無數種可能。

人生需要空白。人生的標點不應該只是奮斗不止的逗號,或者跺腳形狀的感嘆號,或者只有耳朵形狀的問號。人生也需要句號。句號,不僅僅意味著終結,也意味著圓滿。它不是獎牌,而像中秋夜團圓之明月,灑向你心頭一片瑩潔的清輝;人生需要省略號,省略虛名、微利,只剩下兩袖清風,輕拂心頭的青枝綠葉。●王清銘(來源:廈門日報)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1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