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譯文]  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際,本已氣肅天清的萬物,加此一番秋雨,更是清至極處。

  [出典]  柳永《八聲甘州》

  注:

  1、《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2、注釋:

  1.選自《樂章集》。八聲甘州,詞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

  3.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

  4.關河:關隘山河。

  5.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處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

  6.苒苒(ran 第二聲)物華休:隨著時間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苒苒,同“荏苒”,指光陰流逝。物華,美好的景物。

  7.渺邈:遙遠。

  8.淹留:久留。

  9.颙望:抬頭遠望。

  10.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好多次看到遠處有船駛過,便以為是愛人乘舟歸來。

  11.爭:怎。

  12.正恁(nen 第四聲)凝愁:恁,如此,這樣。凝愁,愁緒凝聚化解不開。

 

  3、譯文1: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拢。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心上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譯文2:

   暮雨瀟瀟,灑遍大江兩岸,也洗凈了清秋時節的萬里長空。西風漸緊,帶來陣陣寒意,關河冷落,殘陽正照在樓上。四處紅花凋零,綠葉衰謝,漸漸地景物都凋零了。只有長江水,永遠這樣無言無語地向東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遠,故鄉遙遠似在天邊,思歸的心愿卻難以收斂。感嘆連年奔走,究竟為了什么在異鄉滯留?佳人一定在妝樓苦苦地遙望,有多少次誤認了遠來的歸船。她哪里知道,此時的我正獨倚欄桿,心中結聚著無限哀愁。

   4、柳永生平見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5、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王國維更以此與蘇軾《水調歌頭》媲美,認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由此可見它在詞史上的地位。

  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谿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

  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6、本詞寫的是懷鄉思人的凄苦心情。詩人在暮雨蕭蕭、“霜風凄緊”的秋日“登高臨遠”,面對著“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萬物蕭疏,大江東流,難免勾起懷鄉思人的悲秋情懷,然而又能對誰訴說呢?

  上闕:集中筆墨寫景,滲透的是悲秋情懷。秋雨,秋風,秋陽,秋華,秋水,詩人將這些景物一一鋪陳,在悲秋的同時,渲染了氣氛,為下闕寫“愁”做了很好的鋪墊。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個季節,一種時令,并非實物,是無法“洗”的,但作者卻認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來的,一個“洗”字,將“秋”化虛為實,使人覺得生動、真切,覺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狀如在眼前,仿佛能夠看得見,可以摸得著了。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巧妙地從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蕭瑟、肅殺,句首一“漸”字,表明凄清、寒冷、蕭瑟、肅殺的程度在日漸加深。面對如此凄涼慘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鄉和親人。在詞的結構設置上,這三句詞又承担了總領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順理成章,一氣鋪陳而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詩人在繼續鋪敘秋景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既反襯了“清秋”的凄清悲涼、蕭疏頹敗,又化江水無情為有情,蘊含了詩人懷鄉思人的悲憫情懷。

 

  下闕:重筆抒情,寫懷鄉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懷念的人的聯想,寫到未出場的被懷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獲得層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想要“登高臨遠”眺望遙遠的家鄉,又“不忍”,原因是思鄉過切,歸鄉不能,矛盾心理可見一斑。“歸思難收”,極言鄉愁之凄切。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回顧反思。回首前塵,多少年來四處奔波,行蹤不定,實無可在他鄉久留的理由,該回歸故鄉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罷,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形象具體地再現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達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詩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來點染離情別意。詞作情景交融,陳展鋪敘,體現了柳永詞的風格特點。這種情景交織展開鋪敘的寫法是長調慢詞新發展的一種寫法,柳永詞在這方面有重要創造,這首詞也是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這首詞在結構構思上頗具獨到之處,詞中起領起作用的“對”“漸”“望”“嘆”“想”等幾個單音節詞,語氣短促,起句有力。如“對……漸……”兩個短促的單音節的起句和“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秋之景象,就使讀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纏綿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種蕭颯高遠的秋聲秋色。“是處”、“惟有”等詞語又在轉折處巧妙地起著銜接的作用,進而使詞作極盡鋪陳又語言順暢。

  作品還具有意境舒展高遠,寫景層次清晰,抒情淋漓濃郁,語言通俗形象凝練,氣韻渾厚清勁精妙等特點,堪稱敘寫離愁別緒這一傳統主題詩詞之上品。

 

   7、作者在暮雨瀟瀟的秋日登高望遠,滿目山河冷落,殘照當樓。大江東去,不由勾起作者思鄉懷人的愁情;這種愁情卻無人可與訴知,更令人感傷悲切。
——全詞意境舒闊高遠,氣魄沉雄清勁;寫景層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凝練,氣韻精妙。千古來深受詞家嘆服欣賞。  

   縱觀全詞,非獨結尾統攝全篇,上下片十八句無不經緯分明,絲絲入扣。上片寫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織,以“對”字開篇,“登高臨遠”過片,“倚欄”落腳,又以倚欄凝愁照應江水無語,有如常山之蛇,關節響應,救首救尾。柳詞鋪敘而不散浸,于此可見一般。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將志士悲慨與兒女柔情結合,體現剛柔相濟的藝術美。用單字去聲作為句首領頭字,也是一大特色,“對”“漸”“望”“嘆”“誤”等用于開篇與轉折處,骨節靈通,強而有力,如點睛之龍破壁而飛。

 

   8、 秋天伴隨著秋風秋雨蹣跚地走來,此時北國已是黃葉滿地,紅楓似火;然而,南方仍綠滿枝頭,郁郁蔥蔥。只有抬頭望,藍天一排排的大雁掠過;夜半里,一陣陣淅淅瀝瀝的秋雨。才察覺出:天涼好過秋!

    秋天,似乎是最值爭議的季節。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春天,永遠是人們歌頌的主題;冬天,"北國風光,千里冰峰,萬里雪飄",白茫茫的一遍,也總是使人聯想起悲涼凄楚的一幕。只有秋天,或褒或貶,多了幾分評價,平添了幾分色彩。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大詞人范仲淹眼里的秋天,是異樣的秋天,西風呼嘯,駝馬嘶叫,兵士吟唱,草木繁響,嚴凝肅殺。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秋,無論是北宋大臣范仲淹,或者南宋通俗詞人柳永,都看成是游子落魄他鄉,最惆悵,最落寞的時光。秋的心情就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秋,總是與一個愁字緊密相連。鑒湖女俠秋瑾,豪氣半生,對著秋,只能無奈嘆道:"秋風秋雨愁煞人。"秋,似乎永遠是國破家亡的夕陽前的映照。南宋遺臣張元干對著淪陷的山河,用秋風抒發自己的心情。"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草堂詩圣杜甫也把茅屋被破妻小呼天愴地歸罪于秋風。一曲《秋風為茅屋所破歌》震天動地,與《三吏》、《三別》馳名于世。

    把秋寫得最浩蕩、最遼闊莫過于辛棄疾。"秋水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但是末尾還是留下悲涼的一筆:"問何人,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能用平靜,超然物外的心態,看透秋的意韻,卻是山水畫大師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個平和恬靜、潔凈高遠,朗朗的秋!

    同樣面對秋,豪氣萬象的人往往尋覓到瀟灑淋漓的意境。他們心中的秋天,永遠是最遼闊的空間。這是,心情最為放逐,最為自由的天氣。唐朝名將嚴武在《軍城早秋》中寫道:"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秋,充滿了激情,充滿了豪氣。

    造反英雄黃巢面對黃花燦爛的秋色,興奮的擊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送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秋風,是農民革命的鼓聲號角,是摧毀封建王朝的劍戟刀槍。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今天,秋風秋雨又瀟瀟灑灑地來到人間。在這充滿矛盾,充滿爭議的季節里,你又用何種心情,何種境界,讀出秋天的韻味呢?

 

   9、揚之水教授說:“宋代奠定雅的基調,這使到明清后世追求風雅,都以宋人為標準。”

  宋朝詩人蘇東坡有名句:“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于潛僧綠筠軒》),從中可看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對“雅”十分在意。

  王筱云教授說,宋人的雅俗觀念特別強,他們尚雅、趨雅,雅與俗對峙,因而才有“都下富兒,雖脫村野,聲態可憎”如此刻薄的對“俗”的批評;但在雅俗之間,又圓融相通,俗中求雅,雅中有俗,既有市井俗文化,也有士大夫階層的雅文化,彼此之間相互交匯,例如柳永的作品表現了市井小民、中下階層文人的生活,而其作品既有俗詞,也有雅詞,但柳永詞“俗不傷雅”,“雅不避俗”。她以柳永傳頌千古的《八聲甘州 》作為例子: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王筱云教授說,《八聲甘州 》中的“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是雅,“想佳人,妝樓顒望”則俗。柳永的詞亦俗亦雅,雅俗共賞。

 

 

   10、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秋日發出過數不清的感慨。

    這些感慨中,雖然有的人格調低沉,把秋天描寫得凄涼冷漠,甚至肅殺可怕,但更多的人是對著秋天歡呼、歌頌、贊美。他們描摹秋色天色彩斑斕、高曠深遠、莢不勝收。如:“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唐,王維);“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唐·王勃);“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江漢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動萬山秋”(明·謝榛)。此類佳句,舉不勝舉。看,秋景是多么氣象萬千,引人入勝。

    但秋天最具特點的,是成熟和豐收。舉目四望,果樹的枝頭碩果累累,蘋果鮮紅,梨子澄黃,葡萄透紫,棗子晶亮,石榴裂嘴憨笑……大地更是一幅色彩濃烈的圖畫:那滿山遍野的稻子、玉米、谷子、大豆都變成金黃一片,映得長天都分外光輝照人。霜后的楓葉,紅得如火,燃遍了山梁坡坎,使彩霞都頓然失色。這氣勢磅礴的畫卷,除了大自然外,任何大手筆都是描繪不出來的。

    我熱愛秋天,愛得就是它的成熟和豐饒。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少年時代是春天,青年中年時代是夏天,老年時代就是秋天。

    人生的秋天,也如同大自然的秋天這般輝煌,它最美之處也是成熟和豐饒。

    孔圣人對人生的概括有段名言是“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人是從四十歲以后才走向成熟,五十歲以后才真正成熟起來,才算進入人生的佳境。

    這時,人的思想才開始成熟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萬事萬物能夠進行冷靜的理性的思考,對風云變幻的世事具有洞察能力,干事業能從容提出面臨千變萬化情況的應對措施。

    成熟和豐饒是連在一起的。老年人經過長期奮斗在各自的領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他們大多具有取得更大成績的雄厚實力。在世界名人中,不乏在晚年做出了更杰出貢獻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理論家;即使在我們周圍的普通人中,晚年奮斗不輟,做出令年輕人驚嘆的成績的老翁老嫗也比比皆是。

    四季有冬天,我認為,人生是沒有冬天的。即如夕陽,如果沒有陰云籠罩,它在落山之前會一直是光輝燦爛的。

    人生的秋天永遠是輝煌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0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