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

  [譯文]  杏花村酒館的旗幟,隨著輕風任意地飄蕩。到處春水溶溶,四處飄揚的落花,留下片片的紅艷。

  [出典]  北宋  謝逸  《江神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注:

  1、 《江神子》 謝逸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2、注釋:

    杏花村館:即杏花村驛館。據說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鎮。

    酒旗風:使酒旗擺動的和風。

    溶溶:指河水蕩漾、緩緩流動的樣子。

    飏殘紅:飏:意為飛揚,此指飄散的樣子。殘紅:喻指凋殘的花。

    野渡:村野渡口。

    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望斷:指一直望到看不見。“人不見,草連空”:意為不見所懷念的故人,唯見草色接連到天際。

    夕陽樓外晚煙籠:下闋此句始,回憶當年情景。晚煙籠:指黃昏時煙氣籠罩的景象。

    粉香融,淡眉峰:融:融合,勻融,勻合。此句另有解釋為:粉香融,是描寫景物中空氣之美;淡眉峰,是描寫煙氣籠罩遠山之美。愚不以為然,倒傾向理解為寫人。因為此句亦賓屬于后面的“記得”“相見”語句;其中既有倒置,又有省略,卻會意淺明。煉句精湛如此,不遜神來之筆。

    年時:此指“當年那時”。

    相見畫屏中:此句的“畫屏中”,應指“如詩畫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樓上擺放的有畫圖題詩的屏風或屏障。

    關山:據《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引《復齋漫錄》所云,應指黃州關山。

    素光:此指皎潔清素的月光。

 

  3、譯文1:

    杏花村酒館前酒旗迎風飄揚,村邊小溪碧波粼粼,落花無數飛舞漫空。野外渡口小船橫斜,青青的楊柳綠蔭重重。望斷山色綿延邈茫,看不到一點人影,只有翠綠的草色融入長空。

    夕陽下的小樓暮色籠罩,想必樓上美人香粉融融。淡淡的蛾眉就像秋日的山峰。曾經記得去年今日,我與她相會在繪滿彩圖的畫屏。而今只有高懸關山的明月把我的情思維系,千里之外素色相同。

    譯文2:

    杏花村酒館前的酒旗微微飄揚。村邊小溪流水潺潺,無數落花漫天飛舞。野外渡口,小船橫斜;兩岸楊柳,綠葉成蔭。望不盡連綿無際的江南山色,看不見心中所思之人,只有無邊的碧草融入長空。

    斜陽西掛,小樓被暮色籠罩。樓上佳人香粉融融,淡掃的蛾眉好似秋日的山峰。去年今日,我與她在繪滿彩圖的畫屏邊幽會。而如今只有高懸關山的明月維系我們的情思,千里之外的月光與此處相同。

    4、謝逸(1068-1113,一說 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曾寫過三百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礪行,在崇寧大觀間不為世俗毫發污染”(見《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著“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并抄錄成冊,名為“寬厚會”。其《寄隱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為歷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為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卒于故土,年僅四十五歲。

    5、 謝逸名無逸。關于他這首詞,據《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引《復齋漫錄》云:“無逸嘗于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驛題《江城子》詞,過者每索筆于館卒,卒頗以為苦,因以泥涂之。”據此可知此詞作于黃州館驛。人們經過這里,看到這首詞都紛紛向館卒索筆抄錄,而不耐其煩的驛館差卒便把這首詞用泥給糊了。

  詞的主題是懷人,于憶舊中抒寫相思之情。首先從空間著筆,展開一個立體空間境界。杏花村館的酒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清清的流水,靜靜地淌著。花,已經謝了,春風吹過,卷起陣陣殘紅。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處的具體環境。這一切都顯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態上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惆悵色彩。杏花村與酒連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后來酒店多以杏花村為名。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野渡”句用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野渡舟橫”顯出了環境的凄幽荒涼。而一見到“楊柳綠陰濃”,又不免給詞人增添了一絲絲離愁。楊柳往往與離愁別恨聯在一起,楊柳成為了離別的象征物。“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綠陰濃”,也含有綠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離愁別恨的楊柳,與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悵色彩是和諧一致的。這一切又為下文“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的懷人悵別作了鋪墊,渲染了環境氛圍。經過上文渲染、鋪墊之后,“人不見”的“人”就不是憑空出現的了。“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謝逸是江西臨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雖工詩能文,卻科場不利,屢試不第,以布衣終老。這樣一位落拓文人,身在異鄉,心情凄苦,自不待言,遠望江南,青山隱隱,連綿無際,相思離別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遠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見,可見的惟有無窮無盡的春草,與天相接,延伸到無限遙遠的遠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離別相思的物象。《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詞人用了一個遠鏡頭,遠望春草連天,伊人何處?心馳神往,離恨倍增。

  過片緊接上片,由望斷江南而人不見的相思之苦,自然轉入到回憶往事。“夕陽……畫屏中”五句全是回憶往事,由上片的從空間著筆轉入到下片的時間追憶。五句都是“記得”的內容,都應由“記得”領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詞尤忌全用平鋪直敘,所以作者從回憶開始,馬上描繪形象,而不從敘事入手。在一個夕陽西下的美好時刻,樓外晚煙輕籠,在這漫馨旖旎的環境里,一位絕色佳人出現了。融融脂粉,香氣宜人,淡淡眉峰,遠山凝翠。詞人不多作鋪敘筆法寫她的面容、體態,而采用以部分代整體的借代修辭法,讓讀者通過審美聯想去想象她的美麗,只寫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較之盡情鋪敘,一覽無余,更令人神往。這是多么鮮明的形象!在詞人記憶的熒光屏上永遠不會消失。然后再用補寫辦法,補敘往事:“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這說明上面的一切都發生在樓上的畫屏中。至于相見以后,是很快就離別了呢,還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作者不再作任何說明。填詞也如繪畫,繪畫不能把整個紙面全部畫滿,什么都畫盡,而應該留下適當的空白,筆盡而意不盡。填詞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讓讀者想象的余地。

  回憶至此,一筆頓住,將時間拉回到眼前,“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憶的風帆駛過之后,詞人不得不面對現實。關山迢遞,春草連天,遠望佳人,無由再見。詞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輪明月照著他鄉作客的我,也照著遠隔千里的她,我們只有共同向明月傾訴相思,讓我們通過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謝莊《月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詞人此時的心境也許與此相似。謝逸著《溪堂詞》。毛子晉云:“溪堂小令,皆輕倩可人。”《詞苑叢談》稱其詞“標致雋永。”此詞亦頗近之。

   6、詞的主題是懷人。于憶舊中抒寫相思之情。首先從空間著筆,展開一個立體空間境界。杏花村館的酒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清清的流水,靜靜地淌著。花,已經謝了,春風吹過,卷起陣陣殘紅,。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處的具體環境。這一切都顯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態上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惆悵色彩。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野渡”顯出了環境的凄幽荒涼。而一見到“楊柳綠陰濃”,又不免給詞人增添了一絲絲離愁。楊柳往往與離愁別恨聯在一起,楊柳成為了離別的象征物。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離愁別恨的楊柳,與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悵色彩是和諧一致的。這一切又為下文“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的懷人悵別作了鋪墊,渲染了環境氛圍。經過上文渲染、鋪墊之后,“人不見”的“人”就不是憑空出現的了。“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謝逸是江西臨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雖工詩能文,卻科場不利,屢試不第,以布衣終老。這樣一位落拓文人,身在異鄉,心情凄苦,自不待言,遠望江南,青山隱隱,連綿無際,相思離別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遠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見,可見的惟有無窮無盡的春草,與天相接,延伸到無限遙遠的遠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離別相思的物象。

    過片緊接上片,由望斷江南而人不見的相思之苦,自然轉入到回憶往事。“夕陽……畫屏中”五句全是回憶往事,由上片的從空間著筆轉入到下片的時間追憶。五句都是“記得”的內容,都應由“記得”領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詞尤忌全用平鋪直敘,所以作者從回憶開始,馬上描繪形象,而不從敘事入手。在一個夕陽西下的美好時刻,樓外晚煙輕籠,在這漫馨旖旎的環境里,一位絕色佳人出現了。融融脂粉,香氣宜人,淡淡眉峰,遠山凝翠。詞人不多作鋪敘筆法寫她的面容、體態,而采用以部分代整體的借代修辭法,讓讀者通過審美聯想去想象她的美麗,只寫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較之盡情鋪敘,一覽無余,更令人神往。這是多么鮮明的形象!在詞人記憶的熒光屏上永遠不會消失。然后再用補寫辦法,補敘往事:“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這說明上面的一切都發生在樓上的畫屏中。至于相見以后,是很快就離別了呢,還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作者不再作任何說明。填詞也如繪畫,繪畫不能把整個紙面全部畫滿,什么都畫盡,而應該留下適當的空白,筆盡而意不盡。填詞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讓讀者想象的余地。

  回憶至此,一筆頓住,將時間拉回到眼前,“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憶的風帆駛過之后,詞人不得不面對現實。關山迢遞,春草連天,遠望佳人,無由再見。詞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輪明月照著他鄉作客的我,也照著遠隔千里的她,我們只有共同向明月傾訴相思,讓我們通過明月交流心曲吧!

    7、酒幌子是古代市井最美麗的風景線之一,它入詩、入畫、入典,成為酒文化和商業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白斗酒詩百篇”,歷代文人雅士多愛酒、嗜酒,關于酒簾幌旗的佳妙吟詠不絕于耳,浪漫情懷,傳唱千古,構成了一種特殊的人文現象。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酒幌子作為古代生意人的廣告,在使用過程中具有簡便易行、常換常新、視覺效果突出的特點。《紅樓夢》中說,賈寶玉曾引用古詩“紅杏梢頭掛酒旗”之句為稻香村題額。賈政察看大觀園里稻香村一處景致后也說:“此處都好,只是少了一個酒幌子,明日竟做一個來。”其實,古時候的酒店是“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所以古商人尤為重視用酒幌子來做廣告宣傳。從洪邁的描述中可知:那時已出現實物廣告來替代幌子了。商人把所賣的貨品實物陳列或懸掛于店鋪門前。諸如糧店門前懸掛幾穗稻谷、麥子、高梁、玉米;炊具店門前懸掛鏟子、勺子、笊籬;飯館門前桌案上擺放豬牛羊熟肉、熟魚蝦、饅頭等,以其商品實物為媒體做廣告宣傳。由實物廣告還又衍生出模型廣告。如火腿店門口掛一只大于實物的大火腿模型;剪刀店門口掛把大于實物的大剪刀模型;打鐵店門口掛出大于實物的大鋤頭、大鐮刀模型等,以此來引起顧客的好奇和注意,產生促銷效果。

    幌子的演變到當代日臻成熟,現如今大街小巷的霓虹燈、燈箱廣告就是他的繼承者。每當夜幕來臨時,各色的“幌子”就會讓你眼花,炫目。那“兩把銷金旗”漸漸變成了風吹不動的木、竹或金屬等制的楹聯,至于酒幌子則為光彩奪目的各種閃光金屬或霓虹燈等現代化幌子所取代。那種簾望高懸,隨風飄揚的詩情畫意多是電視屏幕中歷史文化場景的臆造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酒幌子如今已被高科技廣告設施所取代。偶有仿古酒旗有林立的高樓間懸著,但仍透著一種韻味,不過“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景致現代人已越來越難領略到了。

    8、“杏花”與“酒”的結合,給杏花賦予了活潑艷麗閑逸芬芳嫵媚的意味,不經意間“杏花村”也成了具有人性人情的典型意象,成了古詩詞酒店的代名詞。當然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成了歷代文人墨客“欲斷魂”時的找酒歌。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里有人家’” 
     ——“杏花村”多么好的飲酒去處啊!

    9、沿杏花曲徑一路走來,轉瞬間,歧亭這座位于河南光山至湖北黃州古道旁的鄂東小鎮,揭開神秘面紗:但見城郭儼然,松林環繞,民居錯落,一條小河蜿蜒流轉,潺潺如彈琴鼓瑟。徜徉其間,坐一回古老的六轅秋千,再瀏覽一番傳統的釘秤作坊,仿佛舊時的歧亭近在咫尺。那依稀可辨的護城河、鐘鼓樓、城門遺址,已成古鎮歷史的坐標;那“四十八重半廟”的記載,又詮釋了一個時期佛、道的興盛;那散落在老街敝巷的岐亭三祠、三賢古墓、杏花書院、東坡橋、方山亭,以及一代廉吏于成龍治所舊址等諸般勝跡…… 無不成為文化歧亭風雨歲月的注腳。而保存完好的“杏花古剎”,正一如既往地勾留著絡繹的游人與裊裊的香火,使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字招牌分外醒目。穿過古石板官道,聯想昔年店鋪櫛比,商賈云集的熙攘場景,感慨萬端!不禁回憶起麻城詩人熊明修的《杏花村》歌詞:“光黃古道今猶在,尋尋覓覓又見唐宋背影……”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歧亭是那樣讓人向往,阡陌交通,良田千頃,魚米之鄉。關于歧亭之“歧”,《辭海》解曰“歧路,岔道”;《爾雅·釋宮》亦云:“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而歧旁有亭,正合通衢之驛。歧亭得“西倚九螺山,東泊舉水河”之地利,與重鎮宋埠、中館驛一衣襟帶,水陸相連,成為麻城的戰略與商貿要地。昔有童謠唱道:“歧亭宋埠中館驛 ,大水三年有飯吃。”說的正是這里的繁榮富庶。
  
     其實,關于“歧”字還有一解。即:歧秀,聰慧也。歧亭自古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成就了歧亭的鐘靈毓秀。引得唐宋以來以杜牧、蘇軾為代表的眾多文人雅士,咸集于斯,或尋幽訪友,暢敘情懷;或流水曲觴,把酒臨風,留下了許多瑰麗詩篇與傳世佳話。宋代詞人謝無逸,就曾在岐亭逗留時留下了詩情畫意的《江城子》:“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蔭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往事越千年,曾經的杜牧雨中問酒,陳慥杏林隱逸,蘇子四訪五詠…… 如煙如夢。那些風干了的翰墨,依舊幽香縷縷。細細數來,最是大學士蘇東坡與文人陳季常的“蘇陳之誼”為人稱道。這對故交分隔一十九載,于歧亭邂逅。見昔日狂放不羈、使酒好劍的岐山舊友,如今庵居素食,勿與世聞。蘇東坡百感交集,揮毫寫就《臨江仙》相贈:“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溪山好處便為家。誰知巴蜀路,卻是洛城花……”此后,蘇學士四次拜會陳季常,留下膾炙人口的《方山子傳》與長詩《歧亭五首》;而東坡每每造訪,季常必“北迎二十五里”,執手而行,足見其摯友情懷。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詩經·鄭風》的悠遠吟唱,讓人想起杏花村那“村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的中國古典式酒肆情調:入夜時分,柔婉清麗的鄰家女子,斟一杯月色款款而來,須臾間,杏花美酒、柔指如蘭、盈盈淺笑…… 一派詩唐詞宋時期的曼妙意境,讓人陶醉。
 
     10、海的夢,是沉寂的。伴著寧靜的月色,Celine Dion的深吟淺唱,仿如夜草的淡香,若有若無地飄散在空氣里。《S'il  Suffisait  D'aimer》,假如愛就足夠了。在優美纏綿而略帶凄婉的旋律中,那些古典的情感,古典的美,不知何時已縈繞在四周:“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蔭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在這和光同塵的月色中,臺灣布袋港的女兒貞觀,第一次體悟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月光自頭頂灑下,沿途的街燈更是伸展無止盡……貞觀放眼前程,心中只是亮晃晃,明凈凈。出了莊外,再往右彎,進入小路,小路幾丈遠,接下去的是羊腸道一般的堤岸;岸下八、九十甲魚坳,畦畦相連……沿岸走來,貞觀倒是一顆心都在水池里:這漁塘月色;一水一月,千水即是千月——世上原來有這等光景……再看遠方、近處,各各漁家草寮掛出來的燈火隱約銜散在涼冽的夜空……它們點綴得這天地,如此動容、壯觀!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43

[新一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舊一篇] 杏花疏影 長溝流月去無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