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譯文] 月亮已經沉落,棲鳥發出幾聲啼鳴,繁霜布滿了天地;江邊的楓樹,漁船的燈火,伴隨著一個旅愁之人的睡眠。
[出典] 張繼《楓橋夜泊》
注:
1、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夜泊楓橋》。
夜泊:夜晚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烏鴉鳴叫。
江楓:江邊的楓樹。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愁眠”。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夜半鐘聲:寺院有夜半敲鐘的習俗。
3、譯文1:
月已落下,烏鴉仍然在啼叫著,幕色朦朧漫天霜色。 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譯文2: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4、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游覽勝地。
5、古代,封建等級較為森嚴。大體來分,基本上就是士農工商了。士大夫,自然屬于整個社會的上層人物,也是很多人趨之若鶩的。但是,在整個古代歷史上,想進入仕途,基本上只有兩條路,第一從文,參加科舉考試,如果能夠進士及第,那么就可以當官了。這是一條看似簡單的路,但是,當時的科考大抵是三年一次,全國舉子眾多,能夠進入三甲的就那么幾人。屢試不中者比比皆是,考場中的白頭翁也是常見的。而第二條路,就是習武了,或者考個武狀元,或者從軍立了軍功可以當上將軍之類的。但總體來說,任何一個朝代,戰事總是有限的,而且這條路的風險性太大。所以,整個古代歷史上,幾乎大多數人都選擇科考相對而言,唐代的入仕途徑寬松一些。主要表現就是,即使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或者落榜了,如果具有詩才,或者詩名遠揚,經人舉薦,也可進入仕途。也正因為如此,整個唐代,所有的文人幾乎同時又是一個詩人。
唐代詩人眾多,僅《全唐詩》收錄的,就有幾千位之多。但是,眾多的詩人中,出類拔萃或者名聲較大的,就那么幾位。大多數的詩人,幾乎都是默默無聞的。而有的詩人,可能就那么一首,甚至一句詩出名,而享譽了一時。
張繼,就是這樣一個詩人。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留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這首詩首先被選入《中興間氣集》,題目是《夜泊松江》。以后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于眾口了。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游覽勝地。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就是張繼《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張繼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流傳下來的詩不到50首,但大多鮮為人知,這首詩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因為這首詩,他在文學史上才有了那么一點地位。
在第一句中,詩人寫出了破曉的天空中,棲鳥啼鳴,秋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彌漫著滿天霜華。“月落”“烏啼”“秋霜”“客船”,詩人用短短的七個字,就寫出了四個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月落秋霜游船”圖,堪為絕妙。而“烏啼”,帶有一種悲鳴色彩,“霜滿天”也使整個場景顯得愈發悲涼,為整首詩奠定了情感基調。
第二句中,詩人寫出了整整一夜,面對著“江楓”“漁火”,內心的惆悵,讓詩人徹夜未眠。之所以說詩人一夜未眠,是因為上句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所作出的鋪陳。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破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堪為古今之妙。張繼憑此詩,在文學史上爭得一席之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詩在今人王兆鵬、邵大為、張靜、唐元等的著作《唐詩排行榜》排名第12名。該排行榜以“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互聯網鏈接次數”六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古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5名,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排名第15名,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8名,互聯網鏈接次數排名第11名。
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出自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停地叫著,寒霜鋪滿了天空。江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光讓詩人憂愁地睡不著覺。
讀了這兩句詩,我仿佛身臨其境:秋天的夜晚,一輪明月像白玉盤似的高高的、孤單地掛在天上,顯得格外明亮,漸漸的,月亮西斜,空氣中彌漫著寒霜的味道。遠處的河面上,停泊著一艘艘漁船,星星點點的漁火跳動著,閃耀著。岸邊的楓樹,火紅的楓葉掛滿了枝頭,一陣秋風吹來,發出了“沙沙”的嘆息聲,帶著淡淡的憂愁。耳邊不時傳來楓樹枝頭上烏鴉的叫聲,讓人聽了心里涼颼颼的。
人的心理很奇怪,心情好的時候,“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火紅火紅的楓葉,像一團團燃燒的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可是,踽踽獨行的時候,看到熱鬧的楓葉,會覺得自己更是孤單了。這應該就是媽媽說的“境由心生”吧。
這兩句詩,讓我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多么的凄涼,是多么的孤單,他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鄉,多么思念自己的親人啊!
7、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正是這短短二十余字,從此讓人們記住了蘇州,記住了寒山寺,也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失眠的讀書人,和他的一夜清愁。
楓橋不遠處,便是寒山寺。翌日,張繼一定是踏著秋霜,徒步去了寺里。昨夜的鐘聲,已經讓他心儀神往。這鐘聲,讓失眠的他猛然警醒;這鐘聲,安撫了他內心的愁緒,再次甜甜入夢。他一路循聲,逶迤而往。寒山寺里的鐘聲,一直沒有停歇。對于所有的士子,紅塵中人,均可閑來駐足,都能聽到這悠揚而示警的鐘聲的。張繼的前往,只不過印證昨夜的詩境。
張繼無意間的造訪,卻給這座規模不大的寺廟帶來了游人如織、千年不衰的香火。著名學者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清代國學大師俞樾曾在《新修寒山寺記》如是記述:“吳中寺院不下千百區,而寒山寺以懿孫一詩,其名獨膾炙于中國,抑且傳誦于東瀛,余寓吳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他所描摹的月下蘇州,楓橋,以及寒山寺,已經成為一個文學世界里的定格。人們今天聽到這鐘聲,仍然會不自覺地與他當年的鐘聲聯系起來。而張繼與寒山寺的淵源,亦仿佛是天造地設。不知在此后的人間歲月里,張繼的耳邊,是否還會一直縈繞著這樣的清涼鐘聲。
蘇杭二地,歷來被譽為人間天堂,秀甲天下。張繼到了蘇州,也登臨了閶門,正是在這里,詩人的筆下,展現了一個令所有唐人為之驚駭的情景: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閶門即事》
今天如果我們到蘇州城,不論大街小巷,還是酒肆街坊,都是人潮如涌,熱鬧與繁華,園林美景與江南美食,成為這座城市接納八方游客的驕傲。可是,張繼到達的時候,這座城市正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人荒。就連耕夫都參軍去了,萬頃良田,長滿春草。可嘆啊,清明時節,就連焚香祭祖的新煙,也是寥寥可數。天地之間的一切,都為戰爭的陰霾所籠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杜甫失落的感喟,在公元761年張繼的這次蘇州之行里,同樣得到了最殘酷的體現。
盛世漸行漸遠,從安史之亂起,謳歌江山萬年青、春風花草香的主題,四夷賓服、八方來朝的天朝自信,以及夢想中國、倜儻不羈的格調,統統煙消云散,不復再來。接下來的中唐,仿佛一個加速衰老的老翁,坐在風雨飄搖、歸期難料的夜航船上,激昂的情緒也隨之平靜,漸而被懷舊的主題,傷感迷離的格調所取代。這樣的轉變,是無奈的。盡管有許多人,還在內心深處,期待著大唐中興的局面出現。
流年似水。蘇州之行,并非張繼的人生終點。之后,他還在繼續“浮客了無定”的漂泊生活,直到最后與妻子相繼客死洪州。張繼死時,他的孩子還小。好朋友劉長卿聲淚俱下地撰寫了《哭張員外繼》,“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張繼習慣了漂泊,習慣了困頓,葬期之晚,已經不能算什么了。不過,他在楓橋畔的一夜清愁,已經定格了一位中唐書生的漂泊與清愁。
8、對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一直有爭論。有的說是指江邊的楓樹。寫楓樹是為了突出深秋季節,與上句“霜滿天”照應,讓人們感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壯美。這樣倒像是作者途中來了閑情所描繪的美景。
作為老師,就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神,有義務、有必要給學生傳授正確的文化知識。
唐人張繼寫《楓橋夜泊》時,正是他科場失利返鄉途中,詩中流露出的自然是凄涼悲苦的情緒。他因不得志而郁悶,客旅他鄉,觸目之處,皆凄清寂廖,愁緒滿腹。在這中情形下,怎么有閑情描繪美景?于是,感覺還是清代人根據《吳中紀聞》的材料考出的“江楓”是指“江村橋”和“楓橋”一說更有依據。
當時,詩人棲身于寒山寺邊河中漁舟間的客船里,在滿腔愁緒的氛圍里,他看到的是月亮西沉,聽到的是水老烏低沉的一片哀啼聲,身受著滿天寒氣的籠罩。這種境況下,詩人哪有閑情描繪美景?
于是,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雖然看不見四周的事物,但他感覺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滿了宇宙。從清冷遍灑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給人一種逼迫之感。預示了詩人心境的孤獨和凄涼。
孤獨的詩人宿在漁舟間的客船里,一抬頭便看到水面上高高立起的楓橋,右邊不遠處便是江村橋,兩橋成倚角遙遙相對,在朦朧的夜色中,兩橋默默靜臥,恰如無語相對的愁人,孤獨的詩人在這漫漫寒夜,只能與江楓兩橋相伴,一起面對著橋側河中隱隱約約、或明或滅的漁火,閃閃漁火也沾染了愁緒,面對世事無常和生活的艱辛,更讓詩人旅途愁緒滿懷,和怨而眠。
這兩句話十四個字就寫了六種景象,密度極大,詩意優美,貼切,攜永。場景特色非常飽滿。使我們能感覺到一幅清晰的畫卷立于眼前。
9、金秋時節,行走在唐詩里的秋天,韻味無窮。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情景交融,堪稱佳作。秋夜江邊,殘月西沉,烏鴉啼叫,清霜滿天。滿懷鄉愁,孤臥客船,只有火紅的江楓,明滅的漁火相伴。夜深難眠,鐘聲悠揚,幽靜中更添幾分孤寂。這本是失意人的心聲,落第秀才的惆悵。卻因真情表露,引得無數人感懷不已。正因感同身受,所以流傳至今。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情真意切。這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思念凝于筆端,相思愁斷肝腸。雖說小別勝新婚,詩人與愛妻卻是長年里聚少離多。詩人告訴妻子,你問我何時返家,現在還很難說。我在心里盼望,有一天回到你身邊,告訴你此時此刻我對你何等思念,猶如此時的連綿秋雨啊!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這首《秋夜寄邱員外》,是一首真摯感人的惦記朋友的詩。秋夜寂寂,詩人寧靜地懷想友人丘丹,寫下小詩。同時想到,好友丘丹也因為秋之興味而未能成眠,一樣地思念自己。溫暖的友情,彼此心意交融,心靈頗有默契。詩人乘興漫步,時而聽到松子落地的聲響,秋天的氣息撲鼻而來。此詩清幽空靈,韻味雋永。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的這首《玉階怨》,玲瓏剔透,宛若珍珠。秋夜相思,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久等人不至,無奈回房中。放下粉紅窗紗,依然凝望秋月,遙想心愛的人。秋月皎潔,映照漫天愁思。愛的情懷,深邃幽遠。
行走在唐詩里的秋天,寧靜而美好。
10、記得去蘇州,一大早就去了楓橋夜泊那個景點,還在那里照了張相留念,導游給我們講風景的特點,想起那首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想起導游說的話,楓橋和江村橋是離得很近的兩個橋就像兩個互相愛慕的戀人,可是平行的直線讓兩個人無法相交,兩個人只好夜夜對著漁火孤獨的常眠,一直很喜歡這首詩,有一種說不出的哀怨離愁。
也非常喜歡由這首歌延伸出的歌曲《濤聲依舊》,蘇州,真是一個充滿感****彩的城市,聽著這首歌,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置聲于江南小橋流水的意境里,去尋找在夢里遺失在那里的那份牽掛,也許當你走在橋頭,遠處的鐘聲傳來,一陣輕風吹落幾片楓葉,落到一叢稀疏的蘭草里,空氣里漂浮著清涼憂傷的芬芳,你會突然覺得一切恍若隔世,你會突然想起一個人的影子,在你的心里,像橋下流水一樣蕩出層層漣漪。這就是離愁,沒有眼淚卻可以讓你心碎的中國式離愁。
不知道張繼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留下了這樣一首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詩篇,也不知道他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只是知道把這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想起了這首詩也自然的想到你,難道你就是那個和我對愁眠的人嗎,難道我們永遠就沒有那條相交的交點,真希望那個夜半客船帶來的就是你,真希望在這美景當中能在你的懷里擁眠,讓我們共同聆聽那寒山寺的鐘聲,共同感受那漁火點點。
也許我們真的就是這樣的兩座橋,只能相望卻不能相交,我們就這樣彼此默默的相守,等愛,夜半可聽到我對你的思念,寒風中可曾聽到我對你的呼喚,皚皚白雪可曾感受到我的心跳,雨淅瀝瀝的下,可曾感知我的眼淚,春夏秋冬,我們就這樣守望者,我不曾靠近你一步,你可曾知道,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滋味。
11、絮絮細雨,渲染了蘇城的美。
一片烏篷悠悠劃過水面,舟尾蕩起陣陣漣漪。許是潮濕的水氣吧,朦朧中漸漸蘇醒過來,一骨碌爬起,側旁碧螺春飄出淡淡的味道,彌漫在空氣里,一陣清新。
“醒了,正巧,快到了。”略帶蒼老卻又溫軟的吳語飄過耳際,輕輕應了一聲,端起小巧精致的茶具,煞有其事的輕吹幾口,而后,呷一口略帶淡綠的茶水,微微的苦澀中卻帶有幾縷甘,纏繞了每一個味蕾,再輕輕的淌下去,只是齒間還留有幽幽余香。
只聞船外吱呀幾聲,搖晃的船艙變得平穩許多,掀開帳簾,一條腿邁前去,踏上了平坦的青石板。隨后,另外的一條也上來了。或許是用力過了,船又開始搖晃起來。道別了老船夫,邁開步伐向前走去。
注視著面前的魚米水鄉,細細的雨覆蓋了那山石,那房屋,那草木,還有那行人,似是蒙上一層薄薄的紗,朦朧間卻又有格外清晰的輪廓,好似王維的水墨山水,細柔中帶有鮮明的層次感,教人迷醉于間。張開手掌,感受雨的潤濕,輕柔又帶有絲絲冰冷;仰頭,卻看不到雨的樣子,盡是灰蒙蒙的一片。呵,只是太細小罷了,揚唇,輕笑起來。
腳尖觸摸地面,聆聽著雨聲,張望著周圍的粉墻黛瓦。那一排排交錯相鄰的老宅,仿佛是見證姑蘇城兩千五百年的悠悠歷史一般,在歲月的塵埃里沉睡著醒來。隨意拐入側旁的一條深巷,兩旁的青苔爬上了已褪色的磚壁,訴說著曾經的故事。沒有人際喧囂,只有幽靜肅穆。
閉上眼,倚墻而立,感受蘇城別樣的氤氳美麗,迷醉在濕意的魚米水鄉。良久,才繼而邁出腳步前去。
踱步在年久的青石板上,不覺已走出深巷,視野頓時開闊許多,眼前的是一條望不到邊際的水流。水呵,蘇州的魂,河港交錯,湖蕩密布的蘇城,水仿佛早已是她的標志。側耳,水的對面,帶著雅柔唱腔的評彈曲調飄逸過來,小三弦與琵琶的合奏,伴著柔美的唱腔,美哉美哉。
不覺已黃昏時分,西邊,朵朵云彩都被渲染成金黃,飄在上邊。在余暉的籠罩下,蘇城古宅古橋,乃至波光粼粼的河面,亦被染成金色的一片,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不多久,天空的黑色就一塊塊的掉落下來,最后,整個蘇城都被籠罩了。
燈火亮起,我又坐在了水面的船只,搖晃的伴著昏沉的睡意,耳畔仿佛又傳來了陣陣似風般的音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傳唱至今。時間蒼老不了它的容顏,空間扭曲不了它的姿態。江南的微雨將它酵成了一抿淡茶,輕呷一口,就能復蘇你所有的味蕾。流芳百世,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因為它是楓橋夜泊,只是因為他是張繼,只是因為它是蘇州。
蘇州,千年前為一個失意惆悵的人準備好了一切:霜糖月、獨寂烏,江兩岸楓霞似火卻溫暖不了你冷寂的心。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倒影在飄渺湖水中,微蹙細浪,模糊了你消瘦的身影,拉遠了大唐與你的距離。原來你是沒有機會加官進爵的,任你如何努力都是徒勞,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寒山涅槃,你在歷史里獲得了重生。一千多年以后,我來了,這空靈明秀的蘇州城,的確是個排憂悱惻的好地方。
香風梳發,夏意癡癡,那遠處的楓橋馱著不老的詩情等待把光陰收沒。粉墻淡瓦,楊柳依依,這是個水儂軟語好去處。江南,光著兩個名字就那么醉人。蘇州,只這二字迷離腳步退不卻。寒山,蘇州的絕唱,江南的禪機。濃了,近了,淡了,遠了……品嘗一首古老的旋律,傾聽只為人間所獨有的曲章……什么是地老天荒?此刻便是,此地便有……
一帖雨花飛上頰,這返璞歸真的純然,這透心涼的水意,蘇州,無需雕琢的天成。一池瀲滟的荷花,自開自賞,自殤自啄,談笑有風聲,往來無凡俗。蘇州,并不繁花似錦,卻也讓人寫不夠看不膩賞不煩。白黑兩色的矮屋,低眉順眼,玉帶靜淌的河流,緩款無爭,空氣中的溫潤四季不變,山水潑墨式的中國寫意,傳統古雅,一幅卷軸就是這樣為你展開,給你講述這山這水這人……
青石板,獨自寒暄無人陪,歲月流逝,磨平了它的所有棱角,磨平了它所有的脾氣與異想,服帖地熨帖在大地上,溫柔地連聲音也改變,沒有西部的狂躁,沒有塞北的粗豪,一聲聲脆響,一回回地輕扣,悠然回蕩在細長的小路上,這平凡的剎那,這不平凡的永恒。
黑發柔垂,彈琵琶又見當年鏡前你梳妝,一曲歌盡浮桑落,曼舞余音繞項梁。低眉信手,續續彈,說不盡的相思隨水流轉。遠望窗外,縹緲孤鴻影。你,不是來得不早,就是,太遲……錯過,凄美的錯誤與過失……擦肩,擦肩,再擦肩,我和你前世的回眸不足以換得今生的情緣……同船共度?呵,只是別人的……
一千多年以后,你從廢墟中走來,我的淚光卻承載不了這樣的沉重,無法深情挽起你的手,解不開這千年的寂寞……留不住你,卻留下了張繼,留下了這不了情的河,留下了這并不濃艷的晚霞,留下了這淡然優雅的小城……
13、每當陣陣涼風拂面,我都會感受到“原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豪情;腳踩落葉之上,會想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僅長江滾滾來”的悲壯;看到友人別離,會憶起“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華秋瑟瑟”的畫面;仰望秋之蒼穹,會看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幽靜;俯瞰枯枝垂柳,更會勾起“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愁。且不說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14、滴水聲斷斷續續的,一滴,兩滴,一刻,兩刻,一年,兩年,幾千年……
我張望著,尋找著那流逝的歲月,記憶的線纏繞著過往的支離破碎,是慌亂占據了心扉。又是一個不眠的夜晚,眼前東水流逝,仿佛我一路揚竿涉遠。
我的夢于昨日紅塵中變得明明滅滅,似那遠方的漁火顛簸于風浪之中。昨天的心似鴻鵠飛翔,但今日,卻只如野鴨似的濺起幾許水花,然后歸于沉寂。
阡陌里,我的足跡中曾滴落我的汗水,但是怎樣的現實讓我接受,這只有古院幽鐘的夜晚?
姑蘇的景是別致的,一如姑蘇女子高高的發髻。而這愁啊,也似那佇立窗前的倩影,緊鎖的眉頭。這愁緒隨著清風漫開了,就成了這秋霜籠日的迷蒙。
遠處,是村莊那裊裊的炊煙,月色中是那淡淡的憂愁。科舉考試的這一敗,是我最后的淚花,飛濺到那桂樹上,灑落一地桂花。
一燈如豆,照徹了這夜夜的不眠之人。本想掬一漣墨色盡情的揮霍,可這握著筆的手怎載得動許多的失意,于是手一揮,那愁緒便幽瞑在這淡淡的月光中,飄入游人那灰色的眼眸里。
燈火黯淡,明月猶仍,在很久很久以前,燈火已闌珊。促織傳來那悲涼的鳴叫,遠方是模糊的山影。
以前的心似那山顛的青松,俯視萬類,仿佛目視萬里之極,而心中丘壑,可納百川。而今天,明月稀薄,江南曲水,夜半漁火。
古寺的鐘聲是低的,厚重而有力,踟躇在這多情的水鄉里,依依楊柳間是柔弱的心。寒山寺里的僧人們都休息了吧,而我的心又將飄于天涯何方呢?
或許明天依舊是個寒秋。
舉一杯酒,真的很辣。不然我怎么流眼淚呢?科舉,對于每個人都那么重要,讀書人又有幾個人不為此功名?
我不知該怎么去面對明日的江岸,可終究一切都躲不過去。不如讓往事終究成為往事,斟一杯酒,暢飲。
于是我的心舒暢了。
朝霞銜著血紅的序幕在天的另一盡頭升起,之后便是重生的黎明,朦朧中醉在了紅色的包裹之中。
客船中是我今日的豪情。昨日的一切便是苦澀的風塵,隨風散了。迷醉里,我的手一揮,便不再回頭,身后是昨夜的愁緒: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15、人生道路上的失意是不可預知的。關鍵是當失意來臨時的態度,是坦然而自信,還是頹唐而失措?也許,張繼的經歷就可以明證:他沒有考中狀元,心中悲苦;他避亂江南,內心孤寂。但他就在這種心情下寫的一首《楓橋夜泊》名垂千古。試想一下,從隋唐有科考以來,考中的狀元郎多如過江之鯽,可又有哪一個在中國文學史上以一首詩流芳?唯有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正是有了坦然而自信態度,才有了失意后的深邃,有了胸懷的闊達,有了悠然的快樂。
16、在楓橋沒有看到幾顆像樣的楓樹,大都是些法國梧桐。很難想象這樣的地方會有“漁火”和“烏啼”。拱形橋上,游客來來往往,占取著一個個最佳拍照位置。擠出人群,站在遠處看那寺廟與橋上的人,實在想象不出一千多年前這里的深夜是怎樣一種情景,至于喧鬧的楓橋寒山寺,不知多少次被作為背景,進入一個個游人的鏡頭?又有多少人在若干年后,在同樣喧鬧的日子里翻出陳舊的相冊,指著畫面上依稀的背景?
不管怎么說,楓橋是一個有詩意的處所,因為張繼,因為寒山,因為鐘聲,因為想象。
17、夢江南,江南夢,多少夢中憶江南!
江南雨,江南風,醉看江南風雨中!
江南魂,江南情,幾回夢醒淚濕巾!
美麗的江南在我的夢中,是瑰姿艷逸、裊裊婷婷的少女,舞動著靈動的腰肢,舞動著江南秀美的容顏。向我款款走來,云霧飄渺的夢中如仙女下凡。
江南在我的夢中,是風姿優雅的女子,著一身雅致的旗袍,端坐在我的面前,柔情似水地望著那一池碧波蕩漾的湖水,湖水中那荷花含苞欲放。女子的身后,是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樹枝上有小鳥在鳴叫,風里蕩漾醉人的花香。人有情,花有情,夢一般的江南女子,占據我向往已久的夢。
喜歡那一幅幅幻墨如煙的山水畫,煙云迷霧中充滿了江南的韻味!那暈染有致的水墨畫里,畫家們是否吸取了江南的靈美,潑墨淡彩中,暈染出山水一色的絕境。江南的氣息,帶著心底最柔軟的筆墨向人間展示她的脈脈含情。
在夢中,我站在小船上,隨著平靜的河面前行,兩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屋。把我帶回那久遠的年代,那青磚黛瓦記載著厚重歷史。暮色沉沉,江南的夜晚也是溫馨美麗,那紅紅的燈籠掛在屋檐下,點綴著江南的夜色。水中的倒影里映出萬家燈火,耳邊傳來動人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記憶,涌上心頭,故事依稀還在,當年的你,是否還在那里守候,關于你的很多很多,我都想知道,順著你的足跡尋你而來。恍惚間,又聽到你的輕聲呼喚,你的呼喚化做江南的風,無聲無息落在我的心頭。無語處,淚灑江南,悲釋處,走不出你的江南。
走在古老滄桑的小巷中,我緩緩的走在那一節節青色的石階上,發出清脆的腳步聲。江南的天空,猶如愛哭的孩子,剛才還是艷陽天,一會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隨手打起一把花雨傘,把千年的陳舊痕跡慢慢抹去。用手觸摸這古巷的墻壁,傾聽那遠去的聲音,這古鎮在風雨中默默挺立,唐朝詩人杜牧寫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令人有無限感慨。
走過一段段歷史的軌跡,默然回首中,心中不禁悵然若失,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也許是江南的古代女子,正在窗下苦守那遠征的夫君。豈不知,那是永遠的訣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古代女子用一生來守候承諾,春夢無痕,情到深處兩茫茫!那一生苦苦守候的歷程竟千般幽怨,萬般無奈!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一顆漂流的心不在孤獨,我愿做詩人筆下的江南魂。訴說無窮無盡的江南夢。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愿化作蝴蝶紛飛在你的眼前。
那深深的小巷里,走過一位現代女郎的匆匆而行的身影,那合體的職業裝里,透出苗條優雅的身姿。瀟灑的談吐之中,盡顯現代女子的干練和柔情。那淡淡的笑聲里,盡顯江南女子的溫文爾雅。古老的小巷,默默注視著這方水土多情的人們,迎接著時代的變遷。穿越時空,江南的才子佳人們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動人故事,風景如畫的西湖岸邊,在蒙蒙細雨中,有許仙與白娘子的千古佳話。
美麗江南的女子,在夢中,那一片片茶香四溢的茶園里。女子們正采集嫩綠的新茶。那上下翻飛的手兒猶如辛勤的蜜蜂在采蜜。臉上掛著明媚的微笑,那身后的背簍里裝滿了豐收的喜悅。裝滿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路順著茶香繼續走,那茶香更是濃烈。遠遠的望見,在街角處,一南方女子支起一大鐵鍋。倒入剛剛采摘新鮮的嫩茶,開始徒手翻炒起來,那女子用手輕輕攪動那嫩茶,仿佛在呵護自已的寶寶。吸引了許多游客的目光。那匆忙的身影寫滿了南方女子的聰慧和精明。我沖泡了一杯炒好的新茶,那清新的香氣讓我醉了。
江南,似一曲千古吟唱的絕代佳人,她在彼岸,讓我馳足凝望。在這片溫情如水的土地上,卻造就了人們如水的性格。堅韌的意志。
江南,夢幻中的江南,那染著綠色的江南夢。點點滴滴滲透在青山綠水里。絲絲縷縷纏綿著江南的愛。
江南,夢中的江南,她伸出纖纖玉手邀我同行。曾幾何時,醉入江南的我,一路同行,不離不棄,那是我心中的美景!
18、秋天的月光,分外明潔,柔而不弱,冷而不酷,還是會催人悲情憫己。天空格外爽朗,星星點滿天際,灑落一地清光,泛起絲絲舊日往事,心一下墮落秋的底部,生出一抹清愁來。簾隨風舞,撩起一窗心事,撅一手清風,屹立窗前凝望,天涯人遠,“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道出誰因秋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今夕起相思”,古人就以月寄情,傾訴離散情懷,共此明月,發出伊人何處的感嘆。秋事因月起,秋愁因霜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秋霜結愁,秋月照離人,何等的凄楚。
對于離散的人來說,秋是雪上加霜的季節,心底的秋,是離人生疼的愁。
19、在喧囂的時代里,我心深處,始終排遣不開一種深厚的古典情懷。不管我眼里四十多年的世事如何變遷,這濃烈的情懷卻矢志不渝,一任滄桑巨變,日月交替。我好古風,吟古詩,摹寫古典山水,沉迷于每一道從視線里飄忽的古典風景,在這一刻里,能感覺自己的心是柔軟無比,有一絲感動在裊裊上升,在眼前繚繞,漸漸縈結成濃厚的云翳,飄搖間就恍若進入了這夢境里,恣意徜徉,一縱情懷。
這或許是我內心沉蓄的懷舊情結吧,我能明白這份情結的實質。其實,從心理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會依戀于一種屬于自己的情結,是一種情感上的歸屬和偏好。它能長期蟄伏于你心靈的一角,或許還很頑固。當那道觸動你心靈感官的風景出現時,你被激發的反應該是一種共鳴。你因之所表現出的,抑或是喜悅、抑或是憂傷。但你依然會執拗地沉湎在這份你喜愛的喜悅或憂傷里,起碼我是如此的。
古韻深深里,我會讓自己的思緒隨意地飄蕩。想那青山綠水間,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陽里,看漁舟唱晚、倦鳥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懸在畫樓的一角,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銀白的水面弄著清影。此刻,該有一輕舟從那枕河的橋底悠悠蕩出,船頭一長衫綸巾的公子,齒白唇紅,冠上一定要嵌塊白玉,腰間也要懸一青綠的絲絳,這就是我幻想的豐滿形象了,在他輕啟的唇齒間,吟出三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來,伴隨著寒山古寺飄渺沉靜的禪鐘,此情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20、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古人遺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寶物,是我們的民族文化之根,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的燦爛瑰寶。然而,在文化缺失尤其是傳統文化逐漸喪失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自處?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寥寥數語道盡人間滄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寒山寺的鐘聲滿載著張繼的失意和愁緒,永久地留在了唐詩中;“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古至今,月亮又承載了多少人的相思!踏著古人的足跡,從先秦走到唐宋,在詩歌的海洋里徜徉,會讓你“沉醉不知歸路”。字字珠璣的經典之作讓人嘆服!但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當我們的視聽逐漸被低俗文化所充斥和包圍,還會有多少人靜下心來去品讀經典?
我們不否定改革,百花齊放才是春。但如果丟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之根,那么,再花哨的事物也只能是無根的野草。大浪淘沙,低俗的事物定會被歷史的浪潮吞噬。
總之,發展新時期的文化,前提是繼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留住我們的根,中國的文化才能走的更遠、飛得更高!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