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譯文] “大丈夫抗金救國的決心像鋼鐵那么堅硬,到死也不動搖。”請他們看吧!我們要施展經綸手,把西北天上的裂縫彌補起來。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虞美人·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注:

  1、《虞美人·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辛棄疾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2、注釋:

     老大:年老。那堪:怎么,那能。

     元龍臭味:是說與元龍氣味相投。元龍:陳登的字,東漢末年人,以天下為己任。《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載:陳元龍有“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的稱譽,對不能憂國忘家的許汜不予理睬,受到劉備的贊許。臭味:氣味,情趣。 

    孟公瓜葛:與孟公建立了情誼。孟公:陳遵的字,西漢末年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性情放縱,好客。瓜葛:牽連、關系。《漢書.游俠列傳》:“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硬語:豪邁剛勁,不合時宜的話。

    渠儂:他人,指在朝當政的人。渠儂:吳語對他人的稱呼。

    汗血鹽車無人顧:良馬被人用來拖笨重的鹽車,無人過問。比喻人才被埋沒和受到屈辱。汗血:良馬名,產于西域大宛,傳說它流出的汗顏色如血,號稱一日千里。鹽車:相傳伯樂乘車經過虞坂,有騏驥 (駿馬)伏鹽車下,見之長嗚,伯樂下車泣之。

    千里空收駿骨:是說買了千里馬的骨頭也是徒勞的。比喻無人重視人材。《戰國策·燕策》載:君王要買千里馬,使臣以五百金買了千里馬的骨頭,于是許多人聞訊后紛紛選送千里馬。駿骨:駿馬的骨頭。

    中宵舞:聞雞起舞,志向遠大。《晉書.祖狄傳》說祖狄“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補天裂:用神話女媧補天的故事,比喻收復中原,統一山河的理想。

 

 

   3、譯文1:

     我年紀老了有什么可說的呢。我和你像陳元龍和陳孟公那樣志同道合,友誼深厚,而你又像陳孟公那樣熱情交朋友,很多人都樂意和你交往。我正在憂愁的時候,你來了,我們都很高興,飲酒高歌,歡樂無比,樓上的積雪,都被驚落下來。可笑人世間有那么一些人,把富貴功名看的如千鈞那么重,依我看,不過像發毛那么輕。咱們談論的有關抗金救國的言論,鏗鏘堅硬,在空中激蕩,有誰來聽呢?記得當時只有從西窗上進來的月光,靜靜地在聽我們說講,重新擺酒,另彈一只新曲來取樂。

     一件事情是好是壞是分明的,只是因為人心的不同而使事情好壞分不清楚。請問他們:我們中國在歷史上,究竟經過了多少次分裂與統一?現在我們國家處于危岌存亡的關頭,非常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現在把汗血的千里名馬去拉鹽車也沒有人管,他們只好等著收一副駿馬的骨頭吧!我舉目遠望,前面云霧茫茫,什么也看不見,去中原的路也斷絕了。我最愛你的是:當我們在夜間談論投機的時候,你興奮地站起來作中宵舞蹈。你的名言說:“大丈夫抗金救國的決心像鋼鐵那么堅硬,到死也不動搖。”請他們看吧!我們要施展經綸手,把西北天上的裂縫彌補起來。

    譯文2:

    年紀老了那里值得一說,象現在這樣、我與你象元龍一樣志趣相投,象孟公一般慷慨好客。我在病中你來此高歌痛飲,驚散了樓頭的飛雪。笑世人重富貴如千鈞而我們卻輕之如毛毫發。慷慨激昂的話語有誰來聽?記的當時、伴著我們的只有西窗的明月。 

    重新上酒,再換曲調鼓琴瑟。世事沒有兩樣人心卻有區別。問他們:神州究竟還要幾番離合?汗血寶馬困頓地拉著笨重的鹽車無人理睬,千里空收駿馬之骨。國家的現狀是故土未復關河阻斷道路隔絕。而我最欣賞你聞雞起舞的豪情壯志,說“男兒到死心如鐵”。總有一天看我再試身手,象女禍一樣去補天裂。

 

 

    4、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辛棄疾“性情”之所在。歸根結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辛棄疾的這種強烈愛國之情是伴隨著強烈的批判而存在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因為朝廷腐朽勢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撓,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壓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傾盡全力就越是與那些茍安勢力相沖突、相齟齬。所以,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憂憤與不平和對朝中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諷刺和鞭笞,與抗金北伐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辛棄疾愛國情懷的體現。

  宋末劉辰翁高度評價辛對古代語言的提煉與豐富之功: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然猶未至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悲茄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及暇。詞至此亦足矣。

 

 

    5、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賦閑帶湖已五年之久的辛棄疾家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辛棄疾的老友、著名的愛國志士陳亮(字同父)。陳亮特地去拜訪辛棄疾,并逗留了十天時間,兩人縱談世事,開懷暢飲,達到空前的默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關于這一次會見,辛棄疾在第一首《賀新郎》小序里說:“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切,為賦《乳燕飛》(賀新郎)以見意。”這段小序中還提到:“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為此,可發千里一笑。”圍繞這一首《賀新郎》,辛棄疾與陳亮二人你來我往,相互唱酬,共填了五闕《賀新郎》詞,可以說是南宋詞中的抒寫志士情懷與朋友交誼的千古絕唱。

   1、 辛棄疾 《賀新郎.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把酒長亭說);

   2、 陳亮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老去憑誰說);

   3、 辛棄疾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

   4、 陳亮   《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離亂從頭說);

   5、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話殺渾閑說)。

 

 

    6、、 本詞的突出特點在于,把即事敘景與直抒胸臆巧妙結合起來,用凌云健筆抒寫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壯沉雄發場奮厲的格調。

    文學作品的藝術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優秀詩作,無不充溢著激情。該詞即是如此。作者與陳亮,都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都懷有恢復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統潔者不思北復中原。因而他們的宏愿久久不得實現。當時,詞人正落職閑居上饒,陳亮特地趕來與他共商抗戰恢復大計。二人同游鵝湖,狂歌豪飲,賦詞見志,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這首詞,就是當時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詞中,作者胸懷對抗戰恢復大業的熱情和對民族壓迫者、茍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飽和筆端,浸透紙背。正如周濟所云:“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有英雄語,無學問語”(《介存齋論詞雜著》)。詞人這種慷慨悲涼的感情,是運用健筆硬語傾瀉出來的,因而英氣勃郁,雋壯可喜。

    周濟還指出:“北宋詞多就景敘情,……至稼軒、白石一變而為即事敘景”(《介存齋論詞雜著》)。與以情為中心的就景敘情不同,即事敘景是以敘事為主干,以抒情為血脈,以寫景作為敘事的烘染或鋪墊。這首詞的上闋,便采用了即事敘景的藝術手法。在追憶“鵝湖之會”高歌豪飲時,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環境氛圍,從而深刻地抒發了詞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為一名忠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筆作詞,胸中沸騰的激情難以遏制,不免直瀉筆端。“老大那堪說。”直寫心懷,感情極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鈞,義蘊極為豐富。當此之時,英雄坐老,壯志難酬,光陰虛度,還有什么可以說的!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以收復中原為已任的志士們,胸中的烈焰是永遠也不會熄滅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兩句,抒發了作者的壯懷,并且與陳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龍”、“孟公”,皆姓陳,又都是豪士,以比陳亮:“臭味”謂氣味相投,“瓜葛”謂關系相連。作者與陳亮友誼既深,愛國之志又復相同,因而引以為快事。不久前,兩人“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辛》祭陳同父文《)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會,故在此詞中津津樂道:“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詞人時在病中,一見好友到來,立即與之高歌痛飲,徹夜縱談。

    他們志在恢復中原,心無俗念,視富貴輕如毛發,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鈞。討論世事時硬語盤空(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足見議論有力。這幾句是他們交談時情景的實錄。因為寫在詞里,故順筆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寫。積雪驚墮,狀述二人談吐的豪爽;孤月窺窗,襯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飲酒高唱,雄壯嘹亮的歌聲直沖云霄,竟驚散了樓頭積雪。這種夸張的描寫,把兩人的英雄氣概與狂放精神充分表現出來。著一“驚”字,真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然而,當時只有清冷的明月與兩人相伴,論說國家大事的“盤空硬語”又有誰來傾聽呢?在這里,抗戰志士火一樣的熱情和剛直狂放的性格同積雪驚墮、孤月窺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形象地寫出了在茍安妥協空氣籠罩南宋朝堂的情勢下,個別上層抗戰志士孤雁難飛的艱危處境。這樣把寫景與敘事膠著一體,更能充分抒發出翻卷于詞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雖已很深,但他們仍“重進酒,換鳴瑟”,興致不減。

    如果說,詞的上闋主要是作者奔放沸騰的感情融于敘事之中,那么下闋則主要是直瀉胸臆的賦體,抒發對南宋統治集團的強烈批判和“看試手,補天裂”的壯懷。詞人盡情地馳騁筆力,敷陳其事,傾訴肺腑,寫來筆飛墨舞,淋漓盡致。“事無兩樣人心別。”面對時世,山河破碎,愛國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統治者卻偏安一隅,把家恥國難全都拋在了腦后。詞人用“事無兩樣”與“人心別”兩種不同象意象加以對照,極其鮮明地刻畫了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的庸懦丑態,盡情地抒發了郁勃胸中的萬千感慨。詞人義憤填膺,向統治者發出了嚴厲的質問:“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統,自古已然,“合”時多而“離”時少。今當政者不思恢復中原,反而以和議確定了“離”的局面,是何居心!詞語中凜然正氣咄咄逼人,足以使統治者無地自容。雄健頓挫的筆力,加重了詞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詞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統一,就必須重用抗戰人材,可是當今社會卻是“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當道諸公空說征求人材,但志士卻長期受到壓制,正象拉鹽車的千里馬困頓不堪而無人過問一樣。徒然去購置駿馬的尸骨又有何用!詞人連用三個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貼切地表達了郁勃心頭而又不便明銳的不平。“一個”空“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對朝中當政者打擊排斥主戰派種種行為的無比怨忿。筆力勁健,感情沉郁,意境極其雄渾博大。”正目斷關河路絕。“詞人觸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聯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斷絕,悲愴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慘痛局面,激起了詞人收復中原的熱情。他想起了晉代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的動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話中女禍氏煉石補天的美麗傳說,更加堅定了統一祖國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時代的最強音。筆健境闊,格調高昂。用典如水中著鹽,渾化無跡,從而豐富了詞的義蘊,加強了形象的深廣度,呈現出極其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全詞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給人以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7、 開始看到這一句話覺得有氣勢,不愧出自于辛棄疾之手,有慨然雄渾之氣。

    到后來,總念起這句話都感覺自己心中有一股氣在上下盤旋。于是,我變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這句話上。慢慢思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在那里想。

    男兒到死心如鐵,講的是男兒的一個志向。對于這一個志向,到死,心也像鐵一樣不會改變。同樣我也想到了對于屬于自己的一份真摯的情感,不正也應該像鐵一樣堅實,不改變。而面對其他的感情,心寒冰如鐵。它也還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到死“二字”。是那樣的無情,但為了自己志向的實現必須是這樣無情,放下紅塵中的悲歡離合、食色名利。心冰如鐵、堅入鐵.......

    看試手,補天裂。我認為是最有氣勢的。如果說“男兒到死心如鐵”是一個真正的頂于天,立于地的男人所應具備的陽剛之氣。那么看試手,補天裂則應該是這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所應該干的事情。畢竟這些人不多,尤其是擁有這“心如鐵”的人他們只是這個世界上,微乎其微的那一部分。就像武俠少說中的二當家,三當家。那么那些武俠小說中的最牛的人干了些什么事呢?那就是補天裂,因為真正做到能夠補天裂的人那是這個世界上不會超過三、四百的人。

    補天裂是需要看試手的。

    因為只有看試手,才能補天裂。時機到來時,讓我們一試身手,像女媧補天一樣去整頓破碎的山河。很多二當家,三當家做不了大當家,就像中了二、三等獎的人比參與沒拿獎的人好多了,但運氣遠遠沒有拿特等獎的人好。看著別人抱著液晶電腦打的回家,自己就只能叫輛三輪車把微波爐拉回家。因為沒有看試手,在最好的時機一試身手。終將會使自己的成果打一個小小的折扣。有時也嘆息,毀了自己這么一個有用的人。

    補天裂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所以需要一個偉大人來完成。能夠可以擁有補天裂的資格的人,必須擁有前面的兩個附加條件。真正走到補天裂,可還沒有補天裂的人也同樣是了不起的,也同樣需要掌聲。當你走到這步時,不要害怕,不要放棄。因為成功只會眷戀走到最后一步的堅強的人。畢竟要將天的裂縫補起來的人,只有女媧一個。可是做到補天裂這類似的事情的歷史上有不少。

    雖然辛棄疾沒能達到補天裂,甚至連一試身手都沒有。但他卻做到了男兒到死心如鐵。他沒有壯志饑餐胡虜肉;他沒笑談渴飲匈奴血;甚至他還沒有在戰場上躍馬橫戈。連看試手的機會都沒有,哪怕有了一點點,也被其他的奸人所剝奪。他立志了,是到死心如鐵的立志,但他沒有成功。也許他為了,能使中原有復興之將。他留下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言來鼓勵炎黃子孫們要有立志的意念。

 

 

   8、老大哪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賀新郎》
  
  話殺渾閑說。不成教、齊民也解,為伊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卻憶去年風雪。新著了、幾莖華發。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寫舊恨,向誰瑟。   男兒何用傷離別。況古來、幾番際會,風從云合。千里情親長晤對,妙體本心次骨。臥百尺、高樓斗絕。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壯士淚,肺肝裂。
  
   ——陳 亮《賀新郎》

  宋代詞壇,有婉約、豪放兩派。辛棄疾、陳亮正是宋代豪放詞派的杰出作家。在那個特定的時代,眼見大好山河飄搖破碎,南宋統治者腐敗無能,兩位詞人憂國憂民,一腔正氣。然而身處南宋王朝腐朽統治集團的壓抑,他們有志難以馳騁、抱負不能實現,心中憤慨不已。當辛棄疾落職閑居在上饒期間,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特地去拜訪辛棄疾,并逗留了十天時間,兩人縱談世事,開懷暢飲,達到空前的默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會時會后,兩人多次唱和,傾訴衷腸,以上所引的兩首詞,正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由于志趣相投、詞風相近,這兩首詞在題旨和寫法上也十分接近。首先,作品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感情。辛棄疾詞一上來噴射出激昂的豪情:英雄已老,壯志難酬,氣郁心頭,但盡管如此,他們是不堪寂寞。詞人以三國時豪氣橫飛的陳登(字元龍)、漢代熱情洋溢的陳遵(字孟公)自喻。他想起與陳亮相會時飲酒高歌,“驚散樓頭飛雪”,將世人看作千鈞的富貴視作輕如毛發的情景,其颯爽英姿、豪然正氣,驚天動地。面對山河破碎、統治者置江山淪陷于不顧,詞人痛心疾首,愛國志士飽含愛國激情,卻報國無門,這就像讓千里馬去拉鹽車而沒人注意,其屈辱境地,令人義憤填膺,壯士只有眼睜睜望著大好河山被人蹂躪而無可奈何。詞的最后,作者塑造了陳亮的高大形象:雖遭壓抑,但仍積極奮發,聞雞起舞,對祖國充滿愛心與信心,他要用自己的手,像女媧補天一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陳亮的詞一上來也不同凡響。“話殺渾閑說”,意思是說,關于抗敵恢復的事情,已經講了很多,卻毫無用處,只能是閑說說而已,情緒悲苦萬分,基調甚為抑郁深沉。接著,詞人以視天下為己任的伊尹、受命于危難之際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自喻,表明自己一心為國担憂的情懷。詞人回憶與同志者辛棄疾相會的日子,深切懷念自己的知己,又為自己不為人知而悲憤不已。詞的下闋,直抒胸臆:古來圣賢都因為有好的際遇才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業,我輩要等待風從云合的機會成熟,不要老是被目前的處境所困擾、所感傷。詞的最后,激情澎湃:眼睜睜看著本可作抗敵的武器,竟一天天逐漸變成田里耕種的犁頭,這境地,令詞人熱淚盈眶、義憤填膺、肺肝俱裂!面對現實,盡管詞人不愿看到難堪的局面,卻又無可奈何,這悲國憂國情懷,令人驚嘆不已。
  
  其次,兩首詞都善于運用典故,極好地為感情的抒發作了鋪墊,而且使情感的表露直率中蘊含蓄,十分耐人尋味。辛棄疾是用典的高手,這首詞用典是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詞中,作者提到“元龍臭味,孟公瓜葛”,元龍是三國時陳登的字,具有湖海豪氣。一次,許汜去訪,陳登卻不與搭話。晚上,元龍自己睡大床,卻讓許汜臥下床。原來,元龍所以蔑視許汜,是因為在天下大亂時,許汜無救世之意,反而是求自己安逸。孟公是漢代陳遵的字,陳遵待客非常熱情,每當客來,豪飲大醉,并不惜把客人的車轄扔到井里,要把客人多留一會、多留幾天。作者用元龍、孟公的典故,一方面抒自己憂國之情志,另一方面表自己與辛棄疾的友誼。下闋,詞人繼續用典。“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這里用了三個典故。“汗血”,也稱“天馬”,是一種千里馬,流汗如血。“鹽車”,據《戰國策·楚策》,駿馬拉著鹽車上路,久行不歇,結果“蹄申膝折”,大汗淋漓,渾身傷痕累累,伯樂路上遇見,憐惜不已,抱頭而哭,駿馬“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千里空收駿骨”的典故源于《戰國策·燕策》:燕昭王即位后廣招賢能,郭隗就講了一個古代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馬的故事,說涓人去找千里馬,三個月才找到,可千里馬已死,于是用五百金買了馬頭。君王大怒,涓人說,死馬尚且花五百金買來,何況買活馬呢,人們一定欣賞君王愛千里馬的。果然,不出一年,來了很多千里馬。郭隗對君王的意思是愛惜人才、先從我開始。詞人連用典故,不是為顯示自己,胡亂堆砌,而是借典明志抒情,很好地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情懷,抒發了郁積心頭而不便明言的不平之鳴。

  陳亮的詞也多處用典。首先,伊尹、諸葛亮兩人在詞中出現,就是用典。伊尹以天下為己任,幫助湯討伐暴君桀,將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而諸葛亮對劉備,則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竭盡全力輔佐蜀。陳亮就是伊尹、諸葛亮這樣的忠臣,可統治者無人解察,作者真是報國無門、欲哭淚漣啊!詞人不直抒胸襟,但以古代君子自喻,心意自然可明。“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一句,兩處用典。一是《戰國策》云:“百世而一圣,若隨踵而至也。”作者以此表明知音之少、與辛棄疾交遇之深。二是李白詩云:“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兩地三人月”,隱括了李白的詩意,表達了自己孤獨的痛楚和懷人的心情。“風從云合”一句,暗用《周易》的典故。《周易》中有“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的句子,意思是古來圣賢,大多是有好的際遇才干出驚天的事業,表明自己不為目前的處境而感傷、要等待風從云合的機會成熟這樣的心跡。“臥百尺、高樓斗絕”用的是陳元龍憂國忘家的故事。陳登心憂天下,一次,一位忘了國家大益而要退求田舍的朋友去看望他,他居然不理不睬,自顧上床而臥,原來,他對只顧小家庭、不念及國家利益的人是不屑一顧,要與其斷絕關系的。陳亮要學陳元龍,不與那些無國家之念的人相齒。
  
  兩首詞是應和之作,其格調、內容、寫法都是比較接近的。但辛棄疾畢竟是詞壇高手,跟陳亮比,也確有其略勝一籌之處。細讀兩詞,陳亮的作品比較拘泥一點,對兩人間友情的渲染較多、較濃了點,而辛詞則起筆不凡、走筆不俗、落筆不臼。從其對當時國家形勢的揭示、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抨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渲泄來看,辛詞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而在塑造形象、抒發理想和情懷方面,又具有強烈的理想情感和浪漫主義精神,也就是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善地交融起來,創造了藝術的優美境界。

 

 

    9、辛棄疾是一個有英雄夢想的人,他說過“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他宣稱自己到死,他的心還是不會妥協,不會更改,錚錚如鐵。他生命所有價值就在于試手補天裂,長天如果裂開,他也能像女媧一樣把它補上。他是何等英雄自許,但是,這個天他回得了嗎?他補得成嗎?所以他說“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他望斷過多少長空,他手中需要長劍,但是長劍又能夠于國于家有何補益呢?他的《破陣子》送給自己的好朋友陳亮,兩個人詩詞酬唱。“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在醉里挑燈看劍,困為深夜不寐,忽然想看寶劍,才會趁醉掌燈要看看劍。這句說得豪邁,這句說得無奈,如果寶劍白天有它建功立業的地方,何至于夜里去看?不就是因為一個一個的白天,它是閑置的嗎?所以夜里去看了劍,還有不甘的夢。夢回吹角連營,夢中又聽見了那錚錚的角聲,要組織兵馬了。想到當年,八百里,這是牛的名字,指那種健碩的牛。八百里分麾下炙,大家要去打仗了,把牛宰了,烤牛肉吃,大家都吃得飽飽的,壯壯實實的,再來聽音樂是什么聲音呢?五十弦翻塞外聲,指瑟聲,瑟聲才是五十弦。你能夠聽見完全是跟連天的沙漠殺氣連在一起的,此一時刻,沙場秋點兵。又是清秋節,邊塞只有秋天最能夠抓住它的氣韻,只有在秋意沉沉中出兵,你才能夠感覺到那樣一種悲壯之氣。春天那是思情裊裊的時候,秋天那是出兵征戰的時候。所以人沐春風會思緒飛揚,人臨秋云會思緒浩蕩。真正出兵之時,“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馬,的盧馬是寶馬,飛快地,離弦寶箭一樣就沖出去了。弓,刷的一聲,如同驚雷一樣,弦上猶自心驚,這是征殺。乘寶馬,舉飛箭,要殺入敵群。沒有說結果,因為結果不讓他自己滿意,也不讓江山滿意。他們都收不回來失去的江山,但是他們會老去自己的年華。一路說來,如此豪邁,而最后筆鋒陡然一轉,“了卻君王天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人把天下事可以做完了,名聲可以建立了,此身已老,贏得的只有什么呢?面對蒼蒼白發,知道最終還有心愿不甘。

    文人那樣一種琴心劍膽,一直浩蕩千秋。從仗劍遠游到邊塞詩長,一路詩風不斷,中國人那一點劍氣,其實一直活在自己的血脈之中。在一個不持劍的時代里,如果劍氣不死,那么這點劍氣也許會化成風骨。這樣的風骨流露出來,一個人眉宇之間,自會有一點昂揚,一個人的心境之中,自然會有一點邊關的疏朗。所以我說真正的劍嘯長虹,它落下的,是驚醒我們心中的俠客大夢。劍氣長存,詩篇不老。(于丹)

 

 

    10、從前就很喜歡老辛的詞。記得最早的時候,是因為“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或許那個時候是因為我還學不會這樣去表達,于是對老辛的詞大有相見恨晚之痛。到后來,慢慢知道了老辛的壯懷激烈慷慨悲昂。才知道凜冽逼人的神韻,沒有一番經歷是體會不到的。于是,我把“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句詞握在掌心深處,慢慢感覺它的豪情干云天。

    夏日的斜陽正在慢慢落到天的那邊,似乎時光從來沒有在我身邊眷戀過,逗留過。于是我對時光也從未細看過,參詳過,只知道她在,她很好,她一直向前走。然而,就在某日酷熱的夏午,在跳躍奔跑的字里行間,我突然到看到了輪回般的氤氳,于是猛的觸動了焚燒的孤寂。心,猝然的失落。時光啊,當我開始讀懂你的時候,你卻這樣離去了。留給我的,僅僅是對明日的期待。

    有些人有些事,在我眼里在我心中,曾千百萬次的醞釀。所以我開始學會篤定地看著時光的流逝。

    我將,試手,補天裂。

 

 

    11、第二次鵝湖之會,雖然只有陳亮和他兩個人,但是,他永遠也不會忘記,他拔劍斬坐騎。雪后初晴的早晨,白雪映襯陽光,他發出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話: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豪情壯志,愛國之情澎湃于胸,這是赤子的呼喚,這是英雄的重生!
年邁的他不可能重新站在疆場上了,可是,他可以在剩下的光陰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帶湖莊園失火后,他舉家赴瓢泉,在那里,他找到了最樸實的自己,盡情于田園之中,寫下了一篇篇佳作。可是,后來,他一次次被命運捉弄,已是花甲之年。他已染上重病,再也經不起折磨,只得上奏請辭。在初秋的一天,他帶著依然年輕的心,最初的夢想,憤懣地離開了人世。

    舞榭歌臺,一場華麗的演出,雖是一個不完滿的結局,但是,他的最初的夢想,會被永遠銘記!

    那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12、讀海明威,不需要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你可以在酒吧在商場甚至在鬧市捧讀海明威。從他的書中,你可以看到一個男子漢對生活種種磨難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那就是:永不妥協,永不向命運屈服。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人與海》還是表現迷惘一代的《喪鐘為誰而鳴》中,都顯示出了這種硬漢精神。而正是這種精神吸引著我們,讓我們在鬧市也可以心靜如水,在靜林也可以熱血沸騰。

     一個人可以被打倒,但決不能被打敗。這是海明威告訴我們的。這句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青年為理想而奮斗,不論生活如何艱難,我們總要活著,而且要活得自信活得有價值。與此相同,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骨氣,要堂堂正正的做人是祖先教給我們的。有人說過,為愛護你的生命,你可以暫時彎曲;為維護你的尊嚴,你不可永久彎曲。我想,彎曲之于人,在于保護生命的一種方式,這也無可厚非。可海明威偏偏選擇了一種讓人費解的方式--無論如何都不能妥協。在《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拼命把一條已經被大魚啃噬殆盡的骨架拖回家,面帶微笑的接收眾人的祝賀,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海明威的英雄主義觀和他的命運—不容于世飲彈自盡。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讀海明威的作品,不由自主地就會跟其它的作家作品相比較。悉數中國和世界從古至今有硬漢精神的文學家,海明威粗獷又略帶陰郁的風格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前蘇聯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夠硬了吧,可是那樣的硬漢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充其量只是為大家樹一個可以崇拜的偶像。中國方面,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狂放不羈的寫照;岳飛的“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他報國無門的失意;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他豪邁雄健的感慨;甚至稼軒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都沒有海明威那打動人心的感傷。讀者與作者心靈之間的交流,是通過對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無論有多遙遠的時間和空間距離都會實現。人類面對的心靈困惑和尷尬處境都是相同的,所以你也會懂得他的感受我的感受,并激發起共鳴。郭老先生曾說過“詩如其人,書如其人,薈而粹之,其人宛在。”其實這是文學作品的共性,作者將他的感情和經歷傾注在文章當中,期待與讀者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海明威就是一個可以做到與讀者進行對話的作家,讀海明威,你會發現,生命中所有困惑都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13、關于韶光:于同屋某日無意中談到了年齡,徒然感到了韶華的飛逝,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望著鏡子,還是略留稚氣的臉,多年徘徊在現實社會與理想之外,故而稚氣未消;然而,這還略點幼稚的臉上也充斥了些許滄桑,多少年來,摔倒過多少次,已不記得了,經歷過多少創傷,也已難以記清……然,多年來心中的目標依然沒有失去,于是一次次摔倒后站了起來,疼了,痛了,苦了,受傷了,爬起來慢了,已然無所謂。朝著自己的方向,堅持前往,也許還要經歷更多的坎坷,也許還要經受更多的創傷,但我經歷了經歷……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14、喜歡宋詞,很欣賞它的那種明快的韻律。如蔣捷的“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金字香燒,流光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起來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雋永,繞耳不絕,讓人忍不住地對此喜愛有加。

    若領略了婉約派的似水柔情,便會深深地喜歡上它們的那種欲說還休,十詠三嘆的韻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鈴》便算得上是部經典之作。“……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觸龍顏而遭貶,不得不離開繁華的京都,登舟離開時,回望一眼這座讓他失意,又愛又恨的都城,萬般愁緒,萬般滋味便涌上心頭。無奈中,只有一任肝腸寸斷。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蒼茫的歷史中,但是,他的靈魂卻在每一句詞中,沖破歷史的塵芥,永世長存下來。

    在感嘆婉約派的清麗、含蓄、纏綿之余,更不免驚嘆豪放派的雄渾壯闊和沉郁蒼涼。從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精忠報國的壯懷激烈,到蘇軾的“一樽還酹江月,縱觀千古豪情”;從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熱血之誓,到辛棄疾的“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錚錚鐵骨,字字鏗鏘,句句雄壯,讓每一個人都倍增愛國之熱情,倍感一眶之熱淚。

     無羈地吟哦,醉到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動了代代的凡夫俗心。歷史撫平了風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場上映日而輝的英雄鮮血,但是,它卻不能帶走那些融入人們生命靈魂的菁華。

     在回望中,在歷史心臟強有力的跳動聲中,我默默地用心靈去傾聽,去找尋,去欣賞,去感受那歷萬世而不朽的詞魂。

 

 

    15、金戈鐵馬的社會動蕩,絞不斷辛棄疾拳拳的報國壯志:“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朔光照鐵衣的黃沙戰場上,辛棄疾的背影傲如松柏。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2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