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譯文]  被束縛在籠子里的鳥兒,總是眷戀著昔日自由飛翔的叢林;被飼養在池塘的魚兒,總是思念以前寬廣的江湖。

  [出典]  東晉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

  注:

  1、《歸園田居》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2、注釋:

    ①適俗:適應世俗。韻:情調、風度。 

    ②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吳仁杰認為當作“十三年”。陶淵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為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四○五)辭彭澤令歸田,恰好是十三個年頭。 

    ④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閑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于鉆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 

    ⑦方:讀作“旁”。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余畝。 

    ⑧蔭:蔭蔽。 ⑨羅:羅列。 ⑩暖曖:暗淡的樣子。 

    ⑾依依:輕柔的樣子。墟里:村落。 

    ⑿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⒀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⒁虛室:閑靜的屋子。余閑:閑暇。

   ⒂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說自己象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3、譯文: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三十個年頭。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4、陶淵明生平見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歸園田居》為陶淵明所作,共有五首。詩人描寫了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恬淡質樸的躬耕生活;抒寫了棄官歸隱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渾然一體,展示出寧謐和諧之美。在詩人的筆下,田園風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間的詩人淡泊寧靜,志趣高潔。此情此景,構成了中國古代田園詩的最高意趣。

 

    5、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

陶詩通常呈現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見組織雕鏤之工。然而蘇東坡說:“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又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冷齋詩話》引)東坡偏愛陶公之為人,尤推崇其詩,以為自古無人能及,反復吟詠,爛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體驗實較常人為深。我們便以這一首為例,主要談其質樸中的深味,散緩中的精巧,其它問題,便不多作議論。
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所謂“適俗韻”又是什么呢?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那種本領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一去三十年”,當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
下面四句是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雖是“誤入塵網”,卻是情性未移。“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再從這里轉接下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就顯得自然妥貼,絲毫不著痕跡了。“守拙”回應“少無適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
從沖突中擺脫出來,心中歡喜,情緒開張,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筆,詠唱居所一帶的風光。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其實,幻想的桃源也好,現實的鄉村也好,都是表現著陶淵明的一種理想:合理的社會,應當是沒有競爭、沒有虛偽、沒有外加的禮儀束縛,人人自耕自食的社會。這種社會當然不可能實現;陶淵明筆下的鄉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艱難和殘酷的一面。但作為詩的構造,卻給人以美的安慰。——文學常常起著這樣的作用。

這一段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前四句構成一個近景。但陶淵明要描寫出和平安寧的意境,單這近景還不足顯示。所以接著把筆移向遠處的景象:“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四句近景轉到兩句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讀到這里,人們或許會覺得還缺少點什么。是的,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并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會讓你感到喧囂和煩躁。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太吃力。

從寫景轉下來,是這樣兩句:“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許多無聊應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詩便以這樣兩句收結:“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尾,既是用筆精細,又是順理成章。

自來評陶詩者,多強調其自然簡淡的風格,至有“陶淵明直是傾倒所有,借書于手,初不自知為語言文字”,“淵明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之類的說法。其實,詩總是詩,“自然”的藝術仍然是藝術,甚至是一種不易求得的藝術。真正隨意傾吐、毫不修磨,也許稱得上“自然”,但絕非“自然”的藝術。從這詩來看,在謀篇布局、逐層推進,乃至每個細節的刻畫方面,都非草率從事,實是精心構思、斟字酌句、反覆錘煉的結晶。只是有一種真實的情感始終貫穿在詩歌中,并呈現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這意境服務,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過藝術追求、藝術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6、“羈鳥”、“池魚”都是失去自由的動物,陶淵明用來自喻,表明他正像鳥戀歸林、魚思故淵一樣地思戀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獲自由。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得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兩句詩,也可用來表示對故鄉的懷念,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留戀和向往。

 

     7、古人云: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人類本身就源于大自然,內心深處總會有皈依自然地渴望,只有踏進自然界里才會找到真實的自我。但由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讓現代人離自然界越來越遠,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只是疲憊后的幻想而已。

     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這也是社會不斷變遷的結果。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疲憊,社會上也彌漫著一種“急功近利”浮躁的風氣。很多時候感悟和靈感不是在頻于應付和奔波中產生的,而是在于心情平靜淡泊中得到的,很多東西是順其自然的,刻意追求未必能夠達到目的,也許這正是很多人生活得很累很痛苦的原因吧!

    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總會晴。背負沉重的行囊,拖著疲憊的身體,踏著漫漫的征程,一路默默的前行。征途中不應只顧匆忙趕路,而更應駐足凝思,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放松一下心情,讓自己重新擁抱自然,找回真實的自我,這樣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精彩!

 

   8、 我無法設想,兩個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之間的天長日久的情感生活,會是一條沒有任何暗流或支流、永遠不起波瀾的平坦河流。倘這樣,那肯定不是大自然中的河流,而只是人工修筑的水渠,倒反見其不真實了”。男人們對待自己的忠貞含義由此可見一斑,既然背叛的基因從來存在,如文學作品中描述的一樣,只要生活中再加上些適時的遭遇與變故,背叛的性格便會凸顯出來,他便會離開既定的軌道,拋棄依然在原地勤勉辛勞完全失去自我的女人。

  我們無法扼制人類的喜新厭舊的劣根性,或者也不叫劣根性吧,沒有這樣的“劣根性”,人類可能還在茹毛飲血,矛盾!雖然會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類安慰的言語,但改變從來都在,背叛自古都在發生,應當怎么辦?中國文藝作品中對背叛的懲戒從古以來說得最多的是殉,殉情,殉自己心底那份絕望的情。很可笑,犧牲弱者的利益懲罚得了誰?非得一棵歪脖子樹上吊死才叫愛情?對背叛者而言,良心會有所震撼吧?但大多數會心安理得的活下去,說不準生活得還更優游,死者悲憤的血淚也許不過錦上添花而已。

  所以,古時的女子由于時代經濟等等局限無法做得到吧,但現代的女子們面對背叛,如果從前為了愛情失去了自己,那么這之后就在背叛的起點上,重新來審視自己,再度找回自己,更好更美麗的活下去,為了自己。這樣的話,背叛,又能算個什么東西?

 

    9、彈一曲古音,在青山前回響,采一束清菊,在東籬下逸香,披一身布衫,在回憶前埋葬,灑一墨筆硯,在天地間絕唱。他同樣“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愛菊,種菊,采菊,品菊,喝菊花茶。他憎惡于世俗,寄情于山水,“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在紛繁黑暗的世界中獨自歸隱,尋求精神上的放縱與滿足。淵明,如菊般的詩人,有著菊般的清香,菊般的頑強。“大自然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在山水間,他盡情舒展著久已疲憊的身軀,他有其鋒利的一面,然而,更多的是他的淡泊,他的恬靜。真正的隱士,絕不會把歸隱當作其獲取名譽的途徑,也不會沉淪在歸隱的清高中,像躲避死亡般地逃避著周圍的一切。真正的隱士,是“大隱”,是不再在世俗的輪回中去掙扎著異樣的夢,心系國家卻不特意地追求功名富貴,如浮云般地輕輕滌蕩心底所眷戀的,靈魂所依傍的,在山水的熏陶下獨自享受自然所帶來的一切殊榮與安逸,在自然與哲理間穿梭,在生活與自然間和解。如若把嵇康比作是竹,清高,傲然,已俯視一切的胸懷與鋒利的性格去揮灑清香,用生命去聳立自己的追求,那么淵明無疑就是菊了,不去附庸百花爭艷的春夏,卻在秋冬的孤獨中獨自飄香自然的恩惠,不張狂,更淡雅,從容地實踐著自我的追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回歸,“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閑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作,一切都仿佛那開得浪漫開得單純的菊花,在這自然的歸隱中飄灑著一生無悔的傳奇。

 

     10、一位高中生的懺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節操,無需“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我成績本來驕人,以圖“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網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慫恿下,我為上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學兼劣,正所謂“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在此作一懺悔,“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為上網經常遲到,看到遲到被抓的難友們,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上課也不注意聽講,地理課上“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數學課上“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政治課上不學“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辯證法,歷史課上不體味“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語文課上不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作文經驗。而是偷看無聊小說,然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看小說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時干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呼嚕。“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我被老師叫醒回答問題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回答不出不得不“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罚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但在自習課上,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只要有我在,教室里“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只有在班主任前來造訪時,我才“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體育課音樂課是我的最愛,我可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為了上網,我有時逃課。校門口雖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我會爬墻而過。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偏激。沒選上班干我會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并感慨道:“我是差生,‘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我是男生,‘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值日不想干,試想連“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都做不到的人,何談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胸懷呢?作業總嫌多,不想做,常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嘆,有時被叫到辦公室罚寫作業,當老師返回檢查時,已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不見我的蹤影。為此檢討書寫了不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時總是說到做不到。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有時真想放長假回家,每當月圓之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使我盼望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真的有一天“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回到家,“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因為我染了黃發。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我愛上了喝酒和交友,與朋友約定“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并信誓旦旦表白:“雖然‘我有親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但我也會‘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當朋友轉學時,我“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朋友安慰我:“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朋友走后,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考試前夕,“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我卻深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作起了小抄,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剛看小抄被逮個正著,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只好向別人要答案,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只有遇到知音時才能“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偕同作弊。
      公布成績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知恥而后勇,我認為“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但事后不久又逃課如初。當班干部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好言相勸時,我會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當老師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教育我時,我會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當班主任以"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導我時,我"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甚至反駁道:"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說起謊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頭頭是道。不僅不為之羞愧,反而感到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被學校勸退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奉勸我的學弟學妹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時刻牢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山東省棗莊八中   卓厚寶

 

   11、陶淵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下面結合本詩的賞析略談一下陶淵明的人生理想。
  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思想上的矛盾恐怕是最根本的。他在政治上即不象屈原一樣受到沉重打擊而非走不可,也不象賈誼那樣暗受排擠而無容身之地。他歸隱不仕主要是因為其“心為形役”、酷愛自然、任真率性的“心”與沉浮官場的“形”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陶淵明認定歸隱是實現他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于是便堅決地歸田隱居了。當然,在歸田初期,陶淵明對農村的認識還是不夠全面的,最起碼是對前途抱有天真的幻想。他所描繪的農村田園,帶有相當的理想色彩。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從他的詩歌中,尋找到他的人生理想。
  總體而論,詩人的人生理想就是“養真”、“守拙”,順自然,解放人的天性,恢復社會的真淳。這首詩用極樸素的的筆墨,輕描淡抹,在寫出詩人掙脫官場羈絆返回農村田園,重新呼吸那里的清新空氣的欣喜情懷的同時,很自然的就在活淡閑靜的畫面中流露出自由解放之情。
  首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他天生具有熱愛自然的氣韻,而這一氣韻與世俗社會的人情世故是格格不入的。這樣,詩一開頭,就揭示了矛盾。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這二句寫他前段的錯誤決擇,也是對他從仕生涯的總結概括。“質性自然”的氣韻不可改變的“鳥”在污濁媚俗的“網”中必然是會碰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自然會有“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末遠,覺今日而昨非” (陶淵明《歸云來兮辭》)的覺醒。“三十年”顯然夸大了事實,但詩人將短短的入仕所受的羈絆說成為“三十年”顯然表明了他對呆在官場的極端厭惡和對“誤落塵網”的反省與總結。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里用“羈鳥”、“池魚”自比甚是巧妙。借“羈鳥”“池魚”戀舊的特征再現自己離開大自然的廣闊天地,失去自由活動空間的內心苦悶。由于主觀與客觀、個性與時代的矛盾在詩人身上難以調和,致使他精神上嚴重受創,而他又清醒地認識到為祿而仕是“誤”、是“非”,故在厭倦、鄙夷仕進的同時,必然升起對故鄉田園的眷戀和向往,并由此而激發一種沖破“樊籠”、“塵網”的巨大精神力量。事實上,這樣的詩句古已有之。“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等都是寓情于物,只不過陶詩中的“舊林”“故淵”所傾注的是恬靜幽美而又充滿生機的大自然,這與其人生理想是相吻合的。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開荒”句是說參加自食其力的勞動,這是詩人“抱樸守拙”的具體內容之一。在陶淵明認為勞動謀求衣食與實踐人生理想不矛盾的:“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故至暮年,詩人仍未停止耕稼。至于“守拙”的“拙”在玄學概念中與“真、淳、樸”一樣,與自然是相通的,往往與“巧”相對。所以“守拙”自然也就是詩人所追求的堅守自然之性,并且詩人也常常以“拙”自詡,“性剛才拙”、“誠謬會以取拙”便是。
  “方宅”以下十句,具體寫“守拙”的樂趣。通過“園田”與“塵網”的強烈對比,寫出了“復得返自然的無限精神快慰。表面看來,詩中寫的都是農村極普通、極常見的事物,但是在詩人看來,這些平淡無奇的農村見聞正與他自己所理想的自然之趣相妙合。“遠人村”、“墟里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常物事營物了一種極其自然、真淳的氛圍,無怪乎詩人會樂處清貧而倍感悠閑。這種種精神上的感受,詩人在最后兩句加以歸結: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可以說,這兩句是詩人人生理想的最終體現。“返自然”也就是詩人最終的人生理想。它總括了全詩的要旨,又水到渠成的破了題,真可謂畫龍點晴之筆。
  就詩歌本身而論,其藝術風格在于“淡永”二字。“淡”是說詩中寫到的事物,所使用的語言,都是極平常的。如“羈鳥”、“池魚”、“方宅”、“草屋”、“遠人村”、“墟里煙”、“狗吠”“雞鳴”等無一不是農村耳聞目見。整首詩給人的總體感覺就象一幅恬淡的農村山水畫。但這首詩又不僅僅是“淡”而已。陶詩的高明之處往往是“淡”決非淺露,而是“淡”中能“永”。“永”是指意味深長而言,或許也可以說是意境深遠。詩所要寫的是“返自然”的理想和情趣。而“自然”本身是不加修飾的。如此,詩人在創作上也就絕不象精雕細刻的謝靈運,而是“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更無一字不清真”(辛棄疾《鷓鴣天》)。就象“抱樸含真”是陶淵明思想性格的特征一樣,質樸真率,平淡自然也是他詩歌藝術的基本風格。
  總之,“真、淳、拙”不但是陶淵明人生理想的核心,也是他美學思想的精髓。他的詩“淡”而能“永”,而陶淵明本人也是平淡之中見真情。

 

   12、以前,我不喜歡詩詞。作者的潦潦幾筆,卻需要讀者花費幾倍的精力去剖析。比如我在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時,一直把窺字看作動詞來解釋,可后來在一本書上了解到窺牧是來修飾馬的,意思是胡人至今不敢偷偷地渡過洮河來放牧,而不是我方偷看敵方的牧馬。這一字之差,竟把全詩噴發的一種濃郁的草原氣息抹掉了。看來詩詞理解不清會弄巧成拙,詞不達意,鬧出笑話的。有時覺得詩詞只不過是無聊古人的無病呻吟罷了,象“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覺得要理解作者朦朧的愛情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慢慢地我有點理解,有點喜歡她了,雖然我不能過多的去理透作者的意圖,但是讀過之后,這些詩詞總能激起我對古人的欽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只稍幾個字,竟能勾勒出如此悠然恬淡的雋永圖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奈何,奈何,相思已透樓閣!”些許的筆墨,就能概括人生的辛酸無奈與心靈深處的冷靜承受。這些詩句,挑起了我沉悶的心思,使我寂寞的內心泛起幾點漣漪,被其感染之后,我也會有對自己以往平凡人生的思潮涌動,偶爾也會沉浸在往日的激情或悲傷的記憶里,偶爾也會有對美好未來的虛幻的空想,偶爾有對人生的達觀,對未來的堅信。她給我插上了品味古人靈魂的翅膀,她給了我應對起伏人生的鑰匙。在這里面,我沉思,享受,心靈歸于平靜。

  如今,我偶爾也會擺弄一下文字,聊表自己內心的感觸:只看見深淺不一的腳印,在憂傷在低吟,那是我在荊棘的人生摸索,烙下的心坎的記憶;愛會如柔和的沙灘,那張開笑靨的貝殼,寧靜的夜空,娉婷閃爍的星辰;于是心醉了,竟把稚嫩的紙片折疊成輕盈的鴻雁,在月滿西樓時。雖很幼稚,但能其樂融融,樂趣橫生啊。

  我想,這些看似簡單的詩詞竟能使我愚笨的大腦溢出些許悠美的暢想,木訥的心滋生了些許靈氣。看來,不喜歡上她都不可能了。因為,我已被她的魅力牢牢的套住了。雖然,這并不意味我具備做詩的才情,但我也依然如故。

 

    13、在每個閑適的日子里,我常常獨自靜坐,從朝霞滿天到暮云四合,倦鳥歸巢。村落里又飄起了燃麥草做飯的清香,直到披了一身月色。不知從什么時候喜歡沉默在這天地肅穆的秋野里。我喜歡沉默,沉默是首無言的詩,無韻的歌。只有獨自浸泡在其中的時候,才能品味得出個中滋味。
   生活中曾經出現過的細節或事件、經歷,來影響以至形成,而且它們之間又是千絲萬縷而錯綜復雜地聯系著,并且相互產生或微妙或顯著的影響。這一切足以表明,人生是一個多么奇妙而意味深長的過程啊!

   都說失去的東西,你才覺得它彌足珍貴,因為它使你曾經哭過、笑過,幸福過、悲傷過……你知道,它帶走了太多曾經屬于你的東西,甚至掏空了你的靈魂!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的意義在于帶給我們經驗與情感的體驗,以及其中蘊藏的往日的溫情和生命的力量。“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如果你現在擁有了你曾經失去的東西,你還遲疑什么?你還等待什么?這個世界真正屬于你的東西其實并不多,你不好好的珍惜,它就會離你而去,包括愛情,包括生命!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3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