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秋風蕭蕭,草木搖落,遠處有一片稀疏的樹林,紅日西沉時,夕陽所照,只及山的一半,那秋山披帶著夕陽余暉。
[出典] 北宋 寇準 《書河上亭壁》
注:
1、《書河上亭壁》 寇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2、注釋:
這是四首(春、夏、秋、冬)組詩中的第三首。詩前有序,說明此詩是作者被貶謫時寫的。
河:黃河。
檣(音“墻”):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危檻:高高的欄桿。
憑:靠。
危:高。
蕭蕭,風聲。
3、譯文:
一個秋日的傍晚,獨自倚著危檻,憑高俯瞰,只見河面煙波滔滔,浩渺無際,河闊船稀,悠長的水流勾起綿綿思緒。秋風蕭蕭,草木搖落,遠處有一片稀疏的樹林,紅日西沉時,夕陽所照,只及山的一半,那秋山披帶著夕陽余暉。
4、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字平仲,下邽(今陜西渭南北)人。太平興國進士,授大理評事,知巴東縣。累遷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公元994年(淳化五年)為參知政事。為官敢直言。宋真宗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反對王欽若等南遷主張,力主抵抗遼軍進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陽)前線親自抗敵,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為王欽若所譖,罷知陜州。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劉皇后預朝政,準密奏請太子監國,事泄,為丁謂排擠,罷相,封萊國公。后貶道州司馬,再貶雷州司戶參軍。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卒于貶所,謚忠愍。著有《寇萊公集》七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全宋詞補輯》另從《詩淵》輯得一首。
錢惟演任洛陽留守時,有一次宴會時問諸賓客:“你們知道寇準罷相被貶的原因嗎?應該是他晚年生活奢侈、說話不謹慎、追求生活上過度享樂導致的結果。”歐陽修回答說:“娛樂人之常情,最多也只是個人的道德缺陷,還不至于引起大災禍。寇準倒霉的原因,主要在于他老不知退,一把年紀了還占著位子。”(《澠水燕談錄》)
歐陽修看到了娛樂是人的本性,是有眼光的,但對寇準的內心,他還缺乏同情的理解。
5、《書河上亭壁·岸闊檣稀波渺茫》寫的是秋景。
一個秋日的傍晚,詩人獨自倚著危檻(高樓長廊上的欄桿),憑高俯瞰。第一眼看到的是水。河岸靠近高樓的一邊,所以望下去,河岸顯得很寬闊。檣,桅桿,這里指船。水中,船只稀少,因此越發襯得那煙波滔滔,浩渺無際。
水,后浪推前浪,滾滾東流。凝望著它,詩人心潮翻滾,綿綿思緒也像視野中的水一樣悠長。他暗暗詢問自己:這是為什么?其實,他很清楚:當初,詩人在參知政事任上,曾破格提拔了幾個賢才,遭到群小圍攻,被排擠出朝廷。不過,詩人善于克制自己,他知道,要消除不快,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忘掉它。于是,他抬起眼睛,看到了樹林,看到了秋山。
秋風蕭蕭,草木搖落,遠處有一片稀疏的樹林。目光越過這片樹林,詩人發現一個奇妙的景致:“一半秋山帶夕陽。”“一半”,紅日西沉時,夕陽所照,只及山的一半,故稱。秋色正濃,山也染上“秋色”了。這一半秋山,此刻在夕照之中,一片燦亮。遠遠望去,不像是殘陽照著秋山,倒像是那秋山披帶著夕陽余暉。“帶”字極妙,不僅變秋山的被動為主動,且將常景寫成了異景,饒有韻味。
全詩由觸景生情,到以景撇情,隱隱地傳達出了詩人情感上的掙扎過程。一個遭到貶謫的詩人,其思緒,其“愁情”,常常縈繞在他的心頭。在詩人面對景物、景與情會時,在詩人孑然獨處、百無聊賴時,這種愁情便會翻涌上來。然而,詩人是一位剛毅的政治家,他不允許這思緒、這愁情肆意泛濫,因此,他往往一洗悲酸之態,將自己的注意力引到風景的觀賞上,把讀者也帶進他描繪的景色之中,此詩便是如此。
6、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絕句,題寫在黃河邊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黃河上的景象,一是“闊”,王灣的“潮平兩岸闊”,被詩人濃縮為“岸闊”,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黃河恢宏闊大;二是“渺茫”,因為河闊,一眼望不到邊,加上太陽快要下山,自然是“煙波微茫信難求”,看不到對岸;三是“檣稀”,河上沒有幾條船,雖然看不見“百舸爭流”的熱鬧場面,卻使人覺得河似乎更闊了,煙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煙波又能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問題,獨自靠在亭邊的欄桿上,詩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許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許想到“欲渡黃河冰塞川”,也許想到“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瀉入胸懷間”……性格剛毅的詩人此時也許蕩上了一絲憂愁,但面對著“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豈能“恨到歸時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這首詩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讓人聯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來。這一半沐著柔和斜陽的秋山,雖然沒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艷麗,卻給人以安閑、親切,也讓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見不到陽光的秋山,詩人卻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悵惘,在這壯麗的黃河落日圖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還有多少余味,就讓讀者自己去品嘗。
7、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秋天就是這種樣子,陽光涂抹在山林之上,有著濃墨重彩的顏色與氣味。
8、時令已是深秋,山上行人稀少,樹木簡約清爽,落葉飄飛如蝶。選擇黃昏時登山是我一個小小的陰謀,既可領略“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的秀山真貌,又可尋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大山真諦。不是我喜歡對比,是事實擺在那兒,南方的山,大多秀麗、險峻、峭拔,山腳下多有一條大江或大河依偎相伴,形成山環水繞之妙境;北方的山,大多渾圓、巍峨、雄壯,山下少有大江大河之映襯。也曾跋涉一些北方的名山,總覺得偉岸有余,靈動不夠;恢宏有余,奇秀不足……
9、秋天,一個凄風冷雨,落葉紛飛,讓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的季節。
走進秋天,欣賞它“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色彩;品味它“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意境;感受它“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的心情。
在夜的深處,哭泣的不僅僅是雨,還有一顆易碎的心。唉!這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 風依舊在吹,葉依舊在落,雨依舊在飄, 細細地品味著這傷感的秋天,如同品味著一杯綠茶,在淡淡的苦澀之后是無盡的余香。
10、“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夕陽中的群山,有一種特別的美,尤其是秋天時候的山!看,遠處夕陽銜山,將這山色燃起,山帶著濃濃紅暈,那種重重的色彩中,合著秋天夕陽醉紅,交相輝映。這一半秋山,借了天籟,紅透了天地,醉透了天地。山谷里,紅黃橙綠,疏密有數,淺淺濃濃,層層疊疊,在夕陽的襯托下,炊煙裊裊,山巒連綿不絕,云霧繚繞,充滿詩情畫意。不用側耳細聽,便可聞見犬吠雞鳴,充滿鄉村田園情趣。黃昏的群山景色很美,俗慮塵懷,可在此爽然頓釋,置身其中,夕陽凄美,天高地遠,此刻它簡直就是意境悠遠的中國山水畫。夕陽與群山樹木輝映,那些顏色,像是經人有意又無意渲染過似的,自然穿插,非常寫意——蕭蕭遠樹,一半秋山,流林外,帶夕陽,層林盡染,處處體現著嫻靜,處處彈奏著和諧的旋律。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需惆悵近黃昏。那一抹靜靜的夕陽,流溢著孤傲的豐華,于茫茫天地間,走著、行著,放開腳步,一路歡歌;在一處最寂美的風景里,化做月上柳梢,化做翩翩蝴蝶,化做清風細雨,放晨曦,入心田,照給心田一片暖暖真情,一片淡泊寧靜。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1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