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譯文] 白堤兩側的里湖、外湖與遠近重疊的山峰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出典] 柳永 《望海潮》
注:
1、《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 )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sǒu)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2、【注釋】
⑴行勝—地理形勢特別好的地方。
⑵三吳—今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東部一帶。這里古代是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都曾經屬于吳國。都會—人口和貨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時已經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煙柳—霧氣罩著的柳樹。這句寫美麗的景色。
⑸風簾—擋風的簾子。幕—帳幕。這句寫富貴人家的陳設。
⑹參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齊的樣子。(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樹—樹木茂密如云。
⑻怒濤—每年陰歷八月錢塘江有特大的潮汛。這句說;又急又高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⑼天塹(欠qiàn)—險要的江河。這里指的是錢塘江。涯(牙yá)—邊際。
⑽璣(機jī)—珠子。這句說:市場上陳列的商品盡是珍珠寶貨。
⑾綺(起qǐ)—彩色的絲綢。這句說—大戶人家穿的都是綾羅綢緞。
⑿競豪奢—比賽豪華,賭闊氣。
⒀重(蟲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兩區。疊巘(演yǎn)—層層疊疊的山峰。
⒁三秋—陰歷九月。桂子—桂花
⒂。羌(槍qiāng)管—笛子。相傳笛子是羌(我國古代西北方的一個民族)地出產的。弄—吹奏。這句說景色晴和的時候處處演奏著音樂。
⒃泛—漂浮。這句說: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
⒄。嬉嬉—游玩得很快樂的樣子。釣叟—釣魚的老翁。蓮娃—采蓮的姑娘。
⒅千騎(計jì)—大批的馬隊。高牙—大官僚的儀仗旗幟。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這句寫大官僚游湖時前呼后擁的排場。
⒆吟賞煙霞。這句說:一面欣賞自然美景,一面做詩。
⒇異日圖將好景。這句說:日后把這番美景畫出來。
(21)風池—鳳凰池,古代宰相衙門所在地,這里借指朝廷。
3、譯文1:
杭州地處東南方,地理形勢優越,三吳的都會,錢塘(特指杭州)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樓閣、房屋高低不齊,約有十萬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環繞著沙堤,浪濤洶涌像卷起來的白色霜雪,錢塘江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白堤兩側的里湖、外湖與遠近重疊的山峰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揚的羌笛聲在晴空中飄蕩,采菱的歌曲在夜間想起,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美麗的自然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譯文2:
地處東南,位置優越,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許多人家在此安居樂業。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時向人們夸耀。
4、柳永雖然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但內心還是非常渴望謀個一官半職。為了改變不順利的仕途,據說柳永還專門寫了首詞走了次后門。
當時,柳永正在杭州,兩浙轉運史孫何是他的布衣之交,柳永希望得到孫何的栽培,便精心構思,根據杭州這座江南名城的繁華景象和秀美風光,創作了這首《望海潮》,然后拜托杭州名妓楚楚到孫府伴宴時,唱給孫何聽。果然,孫何在中秋夜聽到楚楚唱的這首《望海潮》后,立即派人將柳永接到了孫府。
可惜的是孫何還沒來得及提拔柳永,就突然去世了。柳永自然又是一番郁悶,可這首《望海潮》氣象遼闊、聲律優美,江南勝景經柳永的妙筆點染,更是美不勝收,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戶曉、眾口傳唱的名作。據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杭州天然秀麗的景色垂涎三尺,這才有了日后率大軍南下,揚鞭渡江侵略大宋的舉動。
柳永生平事跡見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5、《望海潮》也是柳永詞中廣泛傳誦的名篇。
錢塘(今浙江杭州市),從唐代開始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進一步的發展。柳永在杭州生活過一個時期,對杭州的山水名勝、風土人情有著親身的體驗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這首詞里,他能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西湖的美景,錢江潮的壯觀,杭州市區的繁華富庶,當地上層人物的享樂,下層人民的勞動生活,都一一注于詞人的筆下,涂寫出一幅幅優美壯麗、生動活潑的畫面。這畫面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描畫出杭州的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
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這首詞是柳永呈獻給舊友孫何的作品。孫何當時任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詞中“千騎擁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孫何而言。由于是呈獻杭州官長之作,詞中不免對當時的杭州做夸張描寫,也免不了要用恭維應酬的話語作結。但是,更主要的是,透過“競豪奢”這樣的表面現象,讀者還可以看到“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盈實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輕快歡欣,以及“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的風流瀟灑。這一切,都只能產生在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辛勤勞動所創造出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基礎之上。“重湖疊巘”,“煙柳畫橋”,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勞動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結果。“云樹繞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無一不是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造就。當時,柳永對此大加贊賞并引以為自豪。今天,我們讀這樣的詞作也不應求之過苛,甚至指責他“掩蓋了當時的階級矛盾與貧富懸殊”,而是應當從詞里所提供的畫面中去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從而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語由來已久,這并非溢美之詞。
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是相當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飽蘸激情而又帶有夸張的筆調,寥寥數語便筆底風生,迷人的西湖與錢塘勝景便展現在讀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高屋建瓴,氣象萬千。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步步深化。如,開篇三句點出了“形勝”、“都會”與“繁 華”,但終究是概括性的直陳,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繼之而來的下面九句,便緊緊圍繞這六個字,做形象的鋪寫,境界立即展開:“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則側重于刻畫“形勝”,而“市 列殊璣,戶盈羅綺”則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下片,側重于描繪西湖的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寫法上著眼于“好景”二字,尤其側重于“好景”中出現的人。“重湖”三句描繪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語,是千古迷人的麗句。“羌管弄晴”三句寫的是下層人民,“千騎擁高牙”三句寫的是州郡長官。結尾又以贊美的口吻收束。
除飽滿的感情與適度的夸張以外,詞的語言,音律,詞調也與詞的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創的,詞牌與詞的內容以及地域性特點密切結合。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江潮的壯觀,詞中用“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有氣勢的語言,詞句短小,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而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時,文字優美,詞句變長,節奏平和舒緩,終于出現了“三 秋桂子”這樣干秋傳誦的佳句,繼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斷地加以點染,美麗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曠神怡了。
這是一首藝術感染力很強的詞。相傳后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人謝驛(處厚)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金主亮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產生這一傳說,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作為高級官僚的范縝對柳永這首詞也極端贊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鎮壓翰苑十余載,不能出一語詠歌,巧于耆卿詞見之。”( 見《方輿盛覽》)柳永擴大了詞的內容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他的詞反映了都市的繁華與山川的壯麗。除歌詠杭州以外,柳永的詞還歌詠過蘇州(《木蘭花慢》、《瑞鷓鴣》)。揚州(《臨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陽(《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傾杯樂》、《透碧霄》)等。為宋代都市繁榮留下了形象的畫面。
6、 詞的上闋,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的全貌。它點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云:“陳置錢塘郡,隋平陳,廢郡置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力能鎮紙。其中“形勝”、“繁華”四字,乃一篇之主腦。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風光旖旎,用筆妍蒨。“參差十萬人家”一句,以力挽千鈞之勢,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蕃庶。“參差”為大約之義。“云樹”三句,又推開一層,由市內說到郊外。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麗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南史·孔范傳》中寫過:“長江天塹,古來限隔……”極言長江形勢之險要,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亦十分妥帖。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早在唐代,李白就在《橫江詞》中寫過:“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宋初潘閬在《酒泉子》中也說:“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寫杭州,錢塘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州聲色之盛。綴以“競豪奢”一個短語,反映了市民(這里主要指富室)窮奢極侈的生活。
下闋前半段專詠西湖。西湖經唐代白居易的治理、五代吳越王的營建,至于宋初已十分秀麗。詞從湖山勝概、四時風物、晝夜笙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描繪了它的美好風貌。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巘,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憶江南》云:“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楊萬里《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柳永這里則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的兩種花。據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說得雖有些夸張,但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具有歆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晴”,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可以看作對上文的補充,也就是說吹羌笛者是釣叟——漁翁,唱菱歌者為蓮娃──采蓮姑娘。“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
下闋后半段總結前文,歸美郡守。相傳“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見《鶴林玉露》卷十三)。《宋史·孫何傳》謂真宗咸平中(約公元1000年),孫何徙兩浙轉運使,至景德初(1004)代還。“何樂名都,勤接士類,后進之有詞藝者,必為稱揚”。孫何禮賢下士,愛好詞藝,故柳永作《望海潮》以贈。為了博得孫何的稱揚和延譽,他不得不在最后唱一點頌歌。然而筆致灑落,音調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音,嘯傲于山水之間。結尾二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拢。意謂當孫何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于朝廷。然“歸去鳳池”,實含入朝執政之意,則“好景”除湖山勝概、廛市繁華外,并當寓指其守杭良好政績。以此語祝孫何他日任滿報政于朝,擢登相位,可謂善頌善禱。
這首詞不但畫面美,音律也很美,在柳永詞中別具神韻。《望海潮》詞調始見于《樂章集》,當是柳永所創的新聲。觀其內容與聲情,確似將錢塘觀潮的感受譜入律呂。如果說他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合于十七八女郎手執紅牙檀板淺斟低唱的話;那么這首詞不達意中的“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則非關西大漢彈起銅琵琶、敲起鐵綽板引吭高歌不可。世人論宋詞,說起豪放派作品,多推東坡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即使上溯,也只及于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殊不知柳永此詞早于范作十多年,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
7、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著實清麗可嘉;可是這里卻有比畫一樣的西湖還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佳句,無華的字宇間透露著別樣的華麗。“三秋”說明了桂花開的時間比較長,非常的清香撲鼻,長久不散;“十里”是說這一帶的湖中大量種植著荷花,待到花開時就應了那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這一句中包含了豐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細致的描述了這里的自然環境。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8、“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三句從湖山風光落筆。“重湖”,指西湖,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在錢塘門外筑了一條長堤,世稱白堤。西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和里湖,所以詞人稱為重湖。“疊巘”,重疊的山峰。“重湖疊巘清嘉”一句,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清嘉”,是清新,秀麗的意思。“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承“清嘉”而來,“三秋”,秋季三個月。“桂子”,桂花。這句是寫桂花飄香,時間很長,與“疊巘”相呼應。“十里荷花”,是寫荷花種植很廣,與“重湖”相呼應。這八個字,攝住了西湖“清嘉”之神,它點到即止,不施重彩,不做刻繪,留下了聯想的余地。
9、“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與杭州如同大海孕育出來的孿生姐妹,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可以說,是水的柔媚造就了耐人尋味的西湖,而美若天堂的西湖則滋潤著杭州文明。從元代馬可波羅推崇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到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從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到岳飛的《滿江紅》,西湖之美孕育出來的層出不窮的才子佳人,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享譽民間。
10、“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
11、"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令人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西湖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積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為5.68平方公里。沿湖地帶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云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9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風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以及近年來相繼建成開放的十多處各具特色的新景點,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大花環,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風雪各有情致。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無論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麗溫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無限繾綣眷戀的情懷。
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去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磯,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風池夸”。
明末的張岱則喜歡在月夜更深眾人散去后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因此時荷花清香拍人,方能清夢悠長。
明末清初詩人龔鼎孳有一年農歷五月十四日夜,與夫人一起乘小畫舫游湖。湖風酣暢,月明如洗,繁星盡斂,天水一碧。他們暢游返回后,系船于寓樓之下,卻并不上岸,而是在舟中剝菱煮芡,小酌達旦。此時人聲已寂,樓臺燈火也稀落無幾,環顧湖上,悄然安寧,只有四圍蒼翠山色仿佛時時滴入杯底,詩人不禁慨嘆:“千百年西湖風光,這一晚才算由我們獨獨全部享有了!”
秋夜舟宿西湖也別有一番情趣。南宋詩人王洧在《三潭印月》一詩中寫道:“塔邊分展宿湖船廠,寶鑒開奩水拆毀天。橫笛叫云何處起,波心尺覺老龍眠。”詩中的塔周圍水面。后來明代的高濂則將深秋之夜泊舟湖中三塔舊基址列為西湖四時“幽賞”之一因為可以獨坐舟中,領略落雁爭棲競啄,嚦嚦嘹嘹,秋聲滿耳的特殊情景。
清代《冷廬雜識》中說:“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
柳浪聞鶯:原為南宋的御花園“聚景園”。每當煙花三月,縷縷柳絲與嚦嚦鶯啼交相輝映,“柳浪聞鶯”即源于此。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原作放生池,所以九曲橋一帶的建筑名稱都與此有關,如九獅石、開網亭(取“網開一面”之意)、我心相印亭等。三潭實乃三塔,高約2米,塔身為球型,中空,可于月夜置燈其中,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十分迷人。
平湖秋月:臨湖有御書樓,三面臨水,是賞月觀湖景的勝地,有詩為證:“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斷橋殘雪:“斷橋”是民間傳說中白娘子與許仙相見的地方,故戀人們以到斷橋頭拍一張合影留念為大事。
西湖最佳的景致又在哪里呢?
它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泛舟西湖,游湖可看山;漫步山林,登山可眺湖。更何況晴雨霧雪,四季不同;晨昏晦朔,四時各異,自古至今,留下了多少文人騷客的詩詞、畫卷。蘇東坡曾有詩云:“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也有人說:“西湖之美,自古難詩、難畫、難有人能道其全,盡其美”。其所以難,我想正是因為西湖景致的這般無窮變化與情韻的不同。還有人將西湖分成晴湖、雨湖、月湖、雪湖、晨湖、荷湖等,并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一說。其實西湖之美,正在這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景致、乃至游人不同的感覺上。而就西湖“淡妝濃抹”的湖光山色來說,我以為當以春雨、夏荷、秋月、冬雪為最。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