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家長都非常注意幼兒的智力開發,這無疑是件好事。但如何開發智力,不少家長還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有的家長教兩、三歲的孩子背唐詩,有的送孩子學鋼琴,有的花錢學舞蹈,有的帶去學畫畫等等,這些都是開發智力的方法。但是這里面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興趣,如果忽視這些,硬性效仿別人或單憑主觀愿望,往往可能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少數的甚至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要科學地開發幼兒的智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智力,它包括那些內容,然后才好考慮怎樣開發、培養和發展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簡單地說,它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某些能力,比如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等等。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能力則是智力的高級境界。我們常常說某人很聰明,那是指什么呢?通常就是指的某人思維比較敏捷(即所謂“腦子轉得快”),判斷比較正確,能較快的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而這些都是思維能力的表現。所以說,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應該是開發智力的關健。
如何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呢?筆者以為最好的途徑是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其理由有三。第一,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簡單地說,就是思維必須通過語言進行和表達,而語言也只有表達思維才有意義和存在價值。我們想任何一個問題,如果不用語言,那是絕對辦不到的。即使你在心里想,不說出口來,也還是運用語言在進行。比如你心中暗想:“我要使孩子變得聰明起來”,其實就是用“我”、“要使”、“孩子”、“變得”、“聰明”、“起來”這些詞語組成的一個句子完成的。所以恩格斯說:“離開語言的赤裸裸的思維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見,發展語言能力就是發展思想能力,而發展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力的核心。第二,按照人的語言的發展規律,2-5歲幼兒正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有人把它稱之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這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學習語言的興趣最濃,接受最快,積累最積極,效果最顯著。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時機,按科學規律辦事,認真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第三,語言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統合孩子各項智力的重要工具。比如帶孩子上公園,孩子要摘花,家長制止說“不能摘,管理的叔叔阿姨看到要罚款的。”看來是用語言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而同時卻引導孩子進入了一個思維的誤區:這花不能摘,是怕別人看到會罚款。如果別人沒看到是否可以偷偷摘呢。正確的引導應該是①如果今天來的人把花都摘了,明天小朋友來看什么呢?(這是引導孩子學會為別人著想)。②花摘下來會枯萎,死掉,不是太可惜了嗎?(這是教育孩子要愛護美好的事物)。當然,不是說一次誤導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但如果經常或反復出現類似“教育”,那就令人堪憂了。所以說,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無論從理論上分析,從兒童成長規律上考察,還是從幼兒生活的實際需要上看,都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的問題就是如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了,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操作問題。這里列舉一些常用而有效的方式供家長們參考。
一、營造健康和諧豐富的家庭語言環境
孩子學習語言首先從家庭開始。常言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幼兒學習語言首先靠聽,然后是模仿。從這個意義上看,孩子又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語言表達很差,反映了家長不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語言很粗俗,顯示出家長語言不健康。要做好第一任老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自身的語言要文明、規范。
家里有了幼兒,家長就要意識到自己的“老師”角色和地位,因此在講話時就不能太隨便,不能經常說粗話,尤其不能“帶渣子”、罵人,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兩口子發生矛盾,談話要盡量避開孩子,特別是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打罵;與孩子談話,要盡量使用正確、規范的語言,既不能把孩子不健全的發音和不準確的表達當笑料,也不能遷就孩子的“錯誤”去交流。比如當面笑孩子結結巴巴或不當表述,或者在客人面前當笑話模仿;也不能遷就幼兒這方面的不當,如叫孩子“來吃換換(飯)”,說“老西(師)來了”等,有的幼兒開始“你”、“我”分不清楚,媽媽問:“你是不是要喝水?”孩子說:“你是要喝水。”媽媽以后就問:“我是不是要吃糖?”孩子回答“我要吃糖。”這樣好象孩子表達對了,其實更引起了他概念上的混亂。
2.多與孩子交流,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與孩子交流既是滿足孩子的感情需要,增進親情的重要方式(這里不討論“情商”問題),也是給孩子創造語言表達機會的重要途徑。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沒什么交流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忙,哪有時間和這么小的孩子搞什么交流;也有的家長以為問問“在幼兒園吃飽了沒有?有沒有和別人吵架?”或者“今天學了什么歌,什么舞?學會了沒有?”,這就是交流了。其實這些認識都是不正確、不全面的。
所謂交流,是雙方交談。首先要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后要想好話題,能談得起來,談得下去。比如談幼兒園的話題,決不只是“吃了什么,吃飽了沒有”這類簡單問話,這不僅談不下去,問多了次數反而失去了交談興趣。家長可問問班上有多少同學,有幾個好朋友,班上有沒有“新聞”,家長不僅要問,而且要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甚至可以談自己上幼兒園或小時候發生的趣事等等。老師要備課,我們“第一任師”雖不必寫什么教案,但經常設計一些小話題與孩子談心卻是很必要的,否則就不是稱職的“老師”。
3.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
與孩子交談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國外對此很重視,日本現在研究也比較多。他們提出了少用“你語言”,多用“我語言”的問題。就是說,與孩子談話少用“你”作主語的語言,多用以“我”作主語的語言,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命令、斥責乃至傷害性的語言,而代之以商量、啟發、感染的表達方式。象“你怎樣老坐不住!”“你又把衣服搞臟了!”“你不要吵好不好,真煩人!”等等都是你語言。同樣是制止一件事,兩種表達的效果可能絕然不同。比如孩子把地板弄臟了,說“你怎么搞的,又把地弄臟了!”就不好說“地板臟了,媽媽又得再拖一遍,媽媽會很累的!”當孩子拿水瓶想倒水喝時,媽媽大叫:“你快住手!真不聽話,這怎么能拿!”孩子可能被嚇住,也可能很不滿,結果可能是縮手縮腳,也可能走向反面,趁你不在偏要去拿一拿。但如果你說:“要是把寶寶的手燙壞了,媽媽真不知會多么難過,多么傷心!”親情的感染對單純孩子是很有份量的。比如媽媽回家,三歲的寶寶跑過來踢了你一下。媽媽很生氣:“真是壞東西,干嘛踢媽媽,以后不準再踢人!”如果他此舉是為表示親熱,就會很委屈;如果他是對你回來沒注意他有意見,結果會更反感,說不定會再來一腳。但如果媽媽摸著被踢的小腿說“哎喲,好疼,媽媽還從來沒被人踢過。”孩子會很感意外,會惶恐地看著你,幼稚的他甚至還會過來幫著摸:“媽媽不疼,寶寶再不踢人了。”同樣一個問題,兩種表達方式,對孩子思維方向的引導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4.幫助孩子積累詞語、表達完整。
重視一般交談還不夠,還必須有意識增加孩子的詞匯量,幫他表達連貫、完整。增加詞匯不是學生那樣教生字詞,而是將有意教他的詞反復出現在交流的語言中,如要他掌握“非常”這個詞,就在各種場合有意使用,出現頻率高了,他自然也模仿起來。當你一聽到他使用時就要及時肯定,如果不準確要在鼓勵中矯正,幫他說正確。如果有計劃地每天或每周增加一些新詞,從具體到抽象,再到事物關系的表達,如“一邊……一邊”、“因為……所以”等等,逐漸到一些成語、短語的使用,堅持數年,必大有好處,孩子將一輩子受益。
二、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孩子的“為什么”
兩歲以后的孩子常常愛問“為什么”,這是他們求知欲望的表現,是非常可貴的。據科學統計,每個2至5歲的幼兒平均可能問到4000個問題。他們對什么都好奇,對什么都想了解,因此他們的問題是沒有范圍、沒有規律的,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花鳥蟲魚,直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問。正因為有時問得幼稚,有時問得荒誕,就往往會受到壓制,而孩子并不能分辨哪該問哪不該問,一旦遇到幾次壓制甚至打擊,可能就不敢再問問題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1.要認真回答,不能置之不理。
對于孩子的一般問題,要耐心回答,不能隨便說聲“你長大了就知道了”,也不能借口忙就說“就你話多,我哪有時間回答哪么多問題。”碰幾次壁以后,孩子探求知識的熱情就會逐漸消沉下去。有位家長做得很好,當孩子問“天為什么會下雨時”,她不僅用通俗的語言正確回答,而且幫他做了個小實驗:把開水瓶蓋打開,拿一面小鏡子平放在上邊,熱水冒了一陣后,鏡子上出現了許多小水珠,后來直往下掉。這位媽媽說“這飄上去的氣就象天上的云,當它越來越多,而又遇上了冷東西(這里是鏡子,天上是冷氣流)就會結成水珠,多了就會降下來,天就下雨了。”孩子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對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后成了理科狀元。當然這里面有后來的努力,但他回憶這第一個小實驗對他的啟發教育是終生難忘的。
2.要耐心誘導,不能哄騙壓制。
對孩子的問題不能采取哄騙的辦法對付。如問“為什么會打雷”,就不能說是“雷公發了脾氣”;孩子晚上要出去玩,媽媽回答:“天黑了,不能出去!”,孩子又問“為什么呢”,媽媽說:“外面有大灰狼!”這樣哄騙的結果可能有兩個,一是內心膽小的孩子以后天黑不敢出門;一是膽大的孩子知道媽媽騙人,次數多了,他也可能撒謊:你老是騙我,我就不能騙你們?可見后果都是很不好的。
孩子如果問了些不該問或是難以回答的荒誕問題,也要耐心引導,切不可呵斥壓制。特別是有關生理和性的問題,常常會受到家長的斥責甚至打罵,視為下流話、不正經。其實這是很冤枉的,他完全不懂,只是聽到別人說或某種情境引起好奇。如結婚、生孩子等問題,一定要耐心、科學地解釋,即使難說出的問題也要藝術地避開,以不挫傷孩子求知欲望為原則。對一般幼稚問題則要啟發引導其正確追求。有位美術老師四歲的兒子在陽臺上學畫時,突然問父親“太陽吃什么”,這位爸爸一時答不上來,就對著太陽出神,突然發現一些云彩飄到太陽邊就看不見了,他便叫孩子觀察,孩子看了一會,高興地說:“爸爸,我知道了,太陽吃云彩!”爸爸表揚了他的觀察力、想象力,就要求他據此畫一幅畫,結果以“太陽吃什么”為題的創作產生了,獲得了省少兒美術一等獎。孩子的創作愿望和自信心都增強了,以后連續發表了好幾幅作品,成了一個“小畫家”。如果當初他爸爸很不耐煩,甚至覺得他胡說而呵斥責打,那么很可能一巴掌就失去了一位未來的畫家,可見認真對待孩子的為什么是多么的重要。
3.要以誠相待,不能馬虎應付。
對孩子提出的應該回答而家長又不會的問題,要以誠相待,不能為了顧面子而胡亂應付。可以坦率地告訴孩子:“你提的問題爸爸也回答不了。爸爸幫你查書去。”查到了答案準確地告訴孩子以后,還應因勢利導:“你看爸爸是大人,也有很多東西不知道,但是書上都有答案,如果你以后多讀書,懂得的東西會比爸爸還要多。”這樣的坦誠既回答了孩子的“為什么”,又啟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豈不是一舉兩得。
在回答了孩子的問題后,還需要讓孩子復述答案,隔一段時間再問他。這樣既可以鍛煉他的表達力、記憶力,也可以幫助他積累知識,拓展思維。
三、講故事,復述情節
給孩子講故事是現代家長經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1.選好讀物,有計劃有目的地講故事。
不要隨意抓本書就講,更不能講不健康的迷信的故事。要選適合孩子年齡、性別、興趣的故事書,特別是現在眾多的“卡通”圖書要注意選擇。能有計劃、按序列給孩子講故事更好。
2.講究方法,注意開發智力
有的家長自己拿著書念給孩子聽,這樣效果并不好。一是書面語言不一定好懂,二是有的念得結結巴巴,三是孩子看不到精彩的圖畫。特別是有的家長在孩子上床后念故事,念著念著孩子睡著了,后來干脆當哄孩子睡覺的法寶把講故事當催眠曲,那就更加不妥了。在某小學發現有的學生一上課就睡覺,老師問是不是晚上沒睡好,孩子回答不是。后來了解到,原來他兩歲多開始一直靠念書催眠,養成了習慣,現在一聽老師念課文,他就抑制不住瞌睡了。可見這樣做不僅失去了講故事的意義,反而會造成不良后果。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自己先讀幾遍故事然后讓孩子看著書,家長指上面的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講的過程中也可以停下來提問題讓孩子思考回答。講完后讓孩子自己看著圖畫,家長不看書再復述一遍。“媽媽不看書也可以講了。寶寶能不能看著圖給媽媽講一遍。”啟發復述很重要。孩子開始復述要給予幫助,復述后要給予鼓勵。在適當的時候再安排他照書給全家人講故事。這樣堅持訓練是可以取得很大收效的。既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也進行了思想教育。同時對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都有提高。
到一定時候,可以讓孩子編故事結尾、開頭,直到模仿編完整故事,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提高思維能力和水平。
四、針對個別問題的幾種方法:
有的孩子不愛說話,想與他交流卻談不起來;有的孩子在家里愛說話,見了生人卻不敢交流;也有的孩子話比較多,但卻東扯西拉,不能集中到一個問題上(沒有中心)。對這樣一些特殊問題,我們介紹幾個別人采用且有效的方法,供大家試用。
1.“打電話”法
這不是真讓孩子打電話,只是個比喻。比如媽媽要跟爸爸談某個事,不直接說,讓不愛說話的孩子去傳達。比如,“媽媽現在很忙,你能不能幫媽媽一下,去叫爸爸把陽臺上的花澆點水,廚房里有殺魚的水,讓他澆到花里去。”孩子傳話后,要問他說了沒有,怎么說的,然后高興地稱贊他幫了大忙,真能干。以后再傳話他更有信心、更愿意干。傳達的語言可以越來越復雜,孩子說話的機會多了,就可以逐漸克服怕說話、不說話的毛病了。
2.“交任務”法
有的孩子怕與生人接觸,見生人不敢說話,這對將來學會交際是很不利的。可以用交任務使他逐漸解除顧慮。先從最簡單的做起,比如孩子要吃冰棒,你可以同意并支持,馬上拿出剛要買冰棒的錢給他,要他到路邊老爺爺攤上去買,孩子如不愿去,就說“那就沒辦法了,我同意你吃,錢也給你了,不買那只好算了。”孩子在吃冰棒的強烈愿望下只好去買。第一次你可帶他走到冰柜邊,但要堅持讓他叫“老爺爺”,說“買冰棒”。此舉肯定會成功,然后馬上肯定:“我說你行吧,這不是買到了。你又長大了,會自己買東西了。”孩子既吃到了冰棒,又受到了表揚,感到與生人說話并不那么可怕,至少以后買冰棒就不怕了。再逐漸引導,孩子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打破了這種心理障礙了。有位家長就是通過給鄰居帶報紙、送信的方法,把一個靦腆怕人的小男孩鍛煉得又活潑、又善于交往的。
3.“辯論”法
對于難以集中思想談一個話題的孩子,可以采用“辯論”的方式,因為辯論一定是圍繞一個問題進行的,這對不愛說話的孩子也適用。當然開始也只能很簡單。比如孩子要到公園去玩,你故意表示不去,理由是不好玩,孩子肯定說好玩,那你就問哪些地方或哪些東西好玩。他如果說滑滑梯,你就說“幼兒園不是也有嗎?”他說還有蹦蹦床、飛機等等,如果能說出幾樣玩法或地點,你就該表示被他說服了:“你真不錯,把爸爸都講服了。”然后帶他上公園。象這樣設計一個個話題,自己充當反方,多次與孩子辯論以后,他不但能集中一個話題交談,而且表達能力、思維敏捷性都將大有長進。筆者從前曾跟小女兒試驗過,而且一直堅持比較久。這種辯論法對她很有幫助,后來上中學在市里演講比賽得了獎,上大學還參加過辯論賽。
培養和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還很多,家長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摸索和創造許多有效的方式,只要重視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教育,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將是大有好處的。
成才武漢20~23G51幼兒教育李漢元19981998文 李漢元 作者:成才武漢20~23G51幼兒教育李漢元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