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武安君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5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西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余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生于強秦   白起者,d人,d即今陜西眉縣常興,又名公孫起,在白起的少年時代前,秦之國力已非六國能及,張儀的連橫成功,更使秦的更加強大。楚懷王薨于赧王十九年,時秦昭王十年。楚國,是當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文化最先進的國家,控制了生產力最發達的地區(鐵器最發達的越當時已經被楚平定)更征服了眾多南蠻、東夷,就在此強勢下,為秦所騙,國君被人扣住到死,南方之強楚已經一厥不震。但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改傳統的車戰為馬戰,北方的趙國迅速崛起了,在楚懷王死后次年,趙滅掉了以彪悍聞名的中山,趙逐漸已經成為秦第一強敵。,魏雖然不如多年前的強盛,但畢竟是三晉里最早強大的,加上地理位置向來是秦東進的最第一阻力。三晉終究也是有共同利益的,尤其在抗秦問題上比起其他國家更為統一,互相之間的通婚更使得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比其他國家親密的多,秦此時的主要敵人就是三晉。昭王十二年,這時秦已經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謀圖周王室的大戰略,秦昭王又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此時強將就成了秦最急需的人才,于是白起就出現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了。 展露頭角   昭王十三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東部及伊洛山地,以阻秦東進。此時,魏襄王與韓襄王同年去世,子昭王僖王嗣立,國內新喪;趙國亦發生內亂,惠文王與公子章互相攻伐,武靈王被困餓死在沙丘宮。秦遂乘三晉內變,興兵攻伐韓魏。于是爆發了伊闕之戰,伊闕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后世又稱之為龍門.首先秦攻打魏解邑(今山西省解縣)以威脅魏安邑。魏韓方面,為避免秦三面合圍的威脅,便起傾國之兵以攻秦,欲圖奪回宜陽地區以阻止秦軍東進的勢頭,以保兩國安全,秦軍方面,正計劃擊破韓魏東出中原,厚集兵力于宜陽地區做迎擊的準備,昭王十三年(西元前二九四年),秦大將向壽,以一部分兵力攻打武使,并命左更白起攻擊韓新城(今洛陽縣南伊闕之北)。次年,魏將公孫喜率部援韓,韓僖王命令其率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大軍救援新城。此時秦相樓緩下臺,新相魏冉推薦白起代向壽為主將。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實擊虛、先弱后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后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后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于伊闕決戰,由于連續的小失利,聯軍士氣低落糧草不足,最后被聚殲于伊闕。是役全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公孫喜被俘,白起戰后立即占領伊洛地區韓地五城。韓魏精銳盡皆覆滅,從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懼。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御之勢。白起因功晉升國尉。次年,再升為大良造,發兵攻魏,魏獻河東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節交涉,繼續進攻,魏軍望風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白起一出便大建奇功。 名揚天下   伊闕之戰后,燕齊趙三國紛爭于中原東北地區,不斷自相攻伐,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田單樂毅故事)此時韓魏在秦連續攻擊之下,已經不具備有威脅秦軍的能力。于是,秦展開南面攻勢意圖繼續削弱楚國。昭王二十七年(西元前二七六年),秦昭襄王命司馬錯發隴西之兵入蜀,并由蜀順江而下攻占楚黔中郡,司馬錯又分部分兵力,自巴郡東出,準備東出巫峽以攻郢都之西。另一路軍出武關,向東南挺進,攻取楚漢北及上庸等地,進入桐柏山地區。當時白起尚在北方,剛剛擊破趙光狼城正在攻打代邑。次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漢北上庸之軍續攻楚占領鄢、鄧、西陵等地(鄢鄧二城在今襄州),第三年秦三路均越過秦楚邊境山區,白起為大軍總指揮,令各路快速突進楚境,三路軍猶如鐵爪以掏心之勢直圍郢都。楚軍于郢都附近被聚殲潰敗,郢都被占領,頃襄王東逃,徙都于陳(今河南省淮陽縣)。于是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武安城在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戰國時趙邑,即趙奢救閼與之戰處。);以巫地為巫郡;黔中地為黔中郡;白起此時已經名震天下。 百戰百勝   昭王三十二年,相國穰侯魏冉親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這里有個典故是關于這次戰斗的:
蘇厲聽說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于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養由基聽了這話,心里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為什么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于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稱病,不要出兵為好。”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么會不能取勝呢?”   于是,白起不為蘇厲之說所動,率兵出征魏國,大獲全勝,破魏將暴鳶,殲敵四萬。昭王三十四年,趙、魏聯軍趁秦軍遠歸,攻取韓華陽(今河南新鄭北),白起與客卿胡陽率軍救韓,千里奔襲華陽(華陽,亭名,在密縣,古華城在鄭州管城縣南三十里處。《國語》:“史伯對鄭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華陽即此。”)出其不意,如神兵天降,大破魏將芒卯(三國時譙周云乃孟卯)所領魏軍十三萬。隨即與趙將賈偃交戰,水淹敵二萬人。芒卯賈偃皆被生擒,時三晉無人不懼百戰百勝的秦武安君。 長平大捷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韓國一分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長王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降擒反投于趙,于是秦以此為借口令王轉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后,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由于秦軍勢大,趙軍連戰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鑒于此,及時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轉攻為守,準備依靠有利地形,構筑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于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記,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正好廉頗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為堅守不應戰,趙王此時已經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秦國聞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帥王卻只為尉裨將,并嚴令軍中有如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   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略方針,作出了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后,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筑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準備抵擋趙軍的進攻,并組織一只精銳突擊隊,準備趙軍被圍后,用于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翼,待趙軍出擊后,插到趙軍后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御陣地中,牽制和監視留守的趙軍。戰爭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后,更改廉頗不準出戰的約束,并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后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后,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后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系,構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御陣地,牽制、監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筑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于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后,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沖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于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于是詐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后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杰作,白起在這場戰爭中,依靠自己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抑郁自裁   長平之戰后秦分軍一為二分別攻打趙韓。韓、趙恐慌,于是使蘇代持重金見秦相應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滅趙則功大應侯,且秦此時滅趙并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說動請秦王罷兵(代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于是應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讓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于是雙方休戰。白起聞后,從此與范雎有隙。九月,趙不行諾言,于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四十九年正月,陵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再發兵助陵。結果陵死傷日大。白起病愈,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使終推辭,稱病。于是秦王令王代王為陵將,續圍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白起得知后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后,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于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郵,境上行舍,咸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咸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面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凄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l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毀譽參半   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據傳白起伐韓時落馬于地上用矛連人帶馬刺穿來殺他的騎兵),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嘗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然何晏評之曰:“白起之降趙卒,詐而l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后亦難以重得志矣。向使眾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則張虛卷猶可畏也,況於四十萬被堅執銳哉!天下見降秦之將頭顱似山,歸秦之眾骸積成丘,則后日之戰,死當死耳,何眾肯服,何城肯下乎?是為雖能裁四十萬之命而m足以天下之戰,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堅諸侯之守,故兵進而自伐其勢,軍勝而還喪其計。何者?設使趙眾復合,馬服更生,則后日之戰必非前日之對也,況今皆使天下為后日乎!其所以終不敢復加兵於邯鄲者,非但憂平原君之補袒,患諸侯之褐烈玻交渲謊遠H舨晃蚨換洌蛭闥栽噸且玻晌繳普蕉臼ぁ3て街拢孛裰逡隕險囈院申蛘砸櫻贗跤智鬃源兔窬粲諍幽凇7蛞鄖刂,而十五以上死傷過半者,此為破趙之功小,傷秦之敗大,又何以稱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論者,則秦眾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當戰殺,不當受降詐也。戰殺雖難,降殺雖易,然降殺之為害,禍大于劇戰也。”   且后世多譏評其殺戮無度。白起在某些游戲和小說里都以“殺人魔王”之類的面目出現。佛教的因果報應論里也把白起當作殺人惡報與耶律楚材相不殺的善報比較作為善惡報應的典型

網載 2013-09-10 21:24:31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