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趕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趕齋指“呂蒙正趕齋”,是我少年看的一出地方小戲,說的是宋朝宰相呂蒙正“不第”時,日子過的非常拮據,適逢天災,肚子難以填飽,正值年輕時候,餓肚子的滋味是十分難受的。寺院里的和尚們是佛門弟子,有善心,也有積蓄,于是就設粥棚、施齋飯。呂蒙正當時還是個寒門學子,為了肚子就顧不得面子,也去“趕齋”,希望弄到一碗飯吃。大概“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人”都是要“餓其體膚”的,呂蒙正趕齋就很不順利。第一天他大早就去了,排在東邊第一位,偏巧人家從西頭開始施舍,快要輪到他時齋飯沒了,第二又早早的去了,接受教訓,排在西頭第一位 ,人家卻從東頭開始,快要輪到他時又沒了,第三天排到中間,總該能撈到一碗粥了吧?然而不然,人家從兩頭開始,不用說,輪到他又沒了!

這出戲據說其他大戲就簡單的叫“趕齋”,我沒看過,我看這出戲的時候還是一個不大懂事的少年,比較單純,也不世故,就很有些“惻隱之心”,總憂慮呂蒙正會不會餓死,但是知道底里的人就嘲笑我說,人家后來還要當“相爺”的,你操的哪門子心啊?。然而,在我的心目中,那個穿得破破爛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餓得直不起腰的呂蒙正——連齋飯也趕不上的“背時鬼”形象老是揮之不去。

我上網搜集到清人《堅瓠集》里有一則呂蒙正的軼事:

“呂文穆微時極貧,比貴時,喜食雞舌湯,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園,遙見墻角一高阜,以為山也,問左右曰:‘誰為之?’對曰:‘此相公所食雞毛爾!’呂訝曰:‘吾食雞幾何?乃有此。’對曰:‘雞一舌爾,相公一湯用幾許舌?食湯凡幾時?’呂默然省悔,遂不復用。”

從這段記載中說呂蒙正“微時極貧”看,“呂蒙正趕齋”這出戲好像不是空穴來風,即如是杜撰也還不太離譜,最重要的是最后“默然省悔,遂不復用。”這八個字。呂蒙正對他的吃雞沒有做什么,不是用嘴皮子應付,而是“默然省悔”,知道自己錯了而且極為愧悔,然后“遂不復用”,徹底改正了錯誤。

呂蒙正趕齋是一個民間故事,最早是元代著名雜劇家王實甫所作,該劇名為《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共四折,分別是講一富家女扔彩球選中了窮秀才呂蒙正,她被父親趕出家門兩人在一個破窯居住,呂蒙正高中狀元,父女和好。

呂蒙正故事圖

呂蒙正趕齋的故事就出自這部劇的第二折。所謂“趕齋”,就是趕著去寺廟討要齋飯。呂蒙正是一個窮人,民間傳說里窮困只能和母親在一座寺廟旁邊的石洞里居住,一住就是九年,而他們每日的伙食也基本上就是依賴寺廟。所以富家女劉月娥只做了他的妻子,也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地跟著他過這樣的苦日子。還好呂蒙正聰穎好學,高中狀元才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后來這個故事被改編成一出楚劇,名字就叫《呂蒙正趕齋》。元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的主角可以說是那個富家女劉月娥劉月娥,而截取其中個一小段故事的這出楚劇的主角自然就是呂蒙正。因為原本的故事情節很單薄,所以該劇也增加了新的情節,妻子的名字也改為了劉玉蘭。呂蒙正有一天趕齋回來,發現他們住的破窯前面有男人的足跡,就懷疑其他的妻子有外遇不貞潔。所以他回去后對妻子冷嘲熱諷,兩人發生了爭執。原來足跡是妻子的母親派來送錢送糧食的人的。知道真相后,呂蒙正和妻子又和好如初。

增加了情節后,劇本就有了沖突所以很好看。據說,1960年的時候,該劇的表演 *** 、 *** 、周恩來等領導人都觀看并且贊揚過。

呂蒙正雅量

《呂蒙正雅量》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節選自的是司馬光的《水紀聞》。全文只有一百字出頭,內容是說北宋宰相呂蒙正“不計人過”。從題目可知,贊揚的就是寬宏的雅量。

呂蒙正畫像

原文是在說,呂蒙正是一朝宰相,不喜歡計較別人的過錯。他剛剛擔任參知政事差不多就是副宰相的時候,有次剛剛進入朝堂,有一位上朝的中央官員在簾子里指著呂蒙正說:“這么個小子也可以當副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到,正常地走過去了。但是和他同樣在朝廷做事的官員非常憤怒,讓呂蒙正去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卻立馬制止了他們。

下朝后,那些同樣在朝廷做事的官員還是憤憤不平,懊悔當時沒有追問到底。而呂蒙正卻說:“一旦知道了那個官員的名字,我就會終身都忘不掉這次受辱的事情;那還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問又有什么損失呢?”世人都因此十分佩服呂蒙正的雅量。

中國民間一直有句話,叫做“宰相肚里能撐船”,它的上一句是“將軍額上能跑馬”。一個額頭上可以讓馬奔跑,一個肚子里可以讓船撐著走,都是以夸張的手法來形容一個人度量大。而將軍和宰相作為主語,是因為這兩個都是朝廷高官,而一個身居官位的人都應該度量大。而“宰相肚里能撐船”用在呂蒙正雅量上,無論是身份還是性格,都的確是十分恰當。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

呂蒙正是一代賢相,后世評價很高。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趙匡義自認,就氣量而言,不如呂蒙正。所以,同為北宋的歐陽修后來評價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史》也贊揚他是“質厚寬簡”,逐字解釋的就是質樸、敦厚、寬容、不苛求。

呂蒙正故里照片

所謂寬厚,就是待人寬容厚道,這就是一個人雅量的體現,用在一個高官身上就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是有許多事實依據的。有次,宋太宗問呂蒙正哪個官員適合出使遼國。呂蒙正推薦了一個人,皇帝不同意。第二天皇帝再問,呂蒙正還是推薦這個人,皇帝就再次否決。沒想到第三次問起,呂蒙正還是在呈上來的文書上寫著這個人的名字,太宗就氣得把文書扔在地上。

皇帝說呂蒙正太固執,而他回答說是皇帝不能體察諒解,還說他推薦的那個官員是可以用的,別的人都不如這個人,他不想阿諛獻媚來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那樣會耽誤國事。這句話指責皇帝的意味是很重的,所以當時朝廷的官員都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后來事實證明,呂蒙正推薦的人的確非常正確,所以太宗就感嘆:“蒙正氣量,我不如。”

1994年有部電視劇名叫《東方小故事》,每集一個故事,講的都是我國歷史上古代或者近代的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名人。其中有一集名叫《蒙正氣度》,由此可見,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是一件歷史公認的事情。

窮過呂蒙正

“窮過呂蒙正”是民間的一句俗話,意思就是貧窮超過了呂蒙正當年的程度。為什么要拿呂蒙正和窮人來比較呢?因為呂蒙正雖然后來成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時非常貧窮,甚至淪落為乞丐。

呂蒙正故事畫

在民間傳說中,呂蒙正小時候父母關系不和,他和母親就被父親趕出了家門。母子倆居住在洛陽山上的一座寺廟里,方丈很可憐他們,于是就派人在寺院旁邊的山上鑿出一個石洞給他們安身。據說呂蒙正母子倆在這個石洞里一住就是九年,雖然方丈好心照顧,但生活自然還是貧困無比。這個故事在他的《破窯賦》里也有記載,這個石洞就是他所謂的“破窯”或者“寒窯”。當時他們的處境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不過因為這篇文章應該是后人托其名所作,但至少是有這個故事的。

也有傳說是,呂蒙正小時候家道中落,父母都雙雙早逝,所以他是無家可歸,而且求助親戚朋友都被他們嫌棄拒絕。于是,呂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風餐露宿,淪為了一介乞丐,處境非常凄慘。

相傳,有一個很出名的燈謎或者說是對聯也和呂蒙正的貧窮有關。就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上聯和下聯少的是一和十,所以指的是缺衣少食,而橫批少了東和西,所以指的是沒有東西。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民間傳說,所謂無風不起浪,呂蒙正小時候應該是很窮的,所以才有“窮過呂蒙正”這種說法。

呂蒙正破窯賦

《破窯賦》是北宋初期宰相呂蒙正的詩作,也稱作寒窯賦,他早年中舉前生活在破窯里,他創作此賦是為了規勸太子,寫了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并加以歷史上諸位名人坎坷起伏的命運,來向太子訴說一種人生的自然規律。

呂蒙正破窯賦塑像

呂蒙正出生貧苦人家,因此深知窮人的困苦,從而發奮讀書,金榜題名后為官清廉愛民,是個賢相。年輕時他在破窯中苦讀,直到后來做了宰相,他深知人情冷暖與人心寵辱,因此特意作了此賦。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極深,所以有不少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主張過于消極飽受,因此他有很大一部分著作都已失傳,而這首賦被看做他的經典佳作。

據悉當年呂蒙正三次入相,作為太子的老師,由于太子年少氣盛、目中無人,又沒有太傅敢當面教訓太子,于是呂蒙正決定寫此文來告誡太子。這篇詩賦雖然篇目不長,但字字皆精髓,內含大智慧,明智的太子一讀便理會了呂蒙正的深意和良苦用心,傳聞太子在讀過以后,還一改往常的面貌,變得虛心受教了。

破窯賦中呂蒙正寫出了人生命運的多變以及天地自然自有其循環規律,全篇內容講述了自己從凄涼的境況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富貴之位,還舉了很多自古以來歷史名人們命運多舛的磨難與經歷,通過事實來敘述其中的道理,證實世界上人生路途遭遇起起落落是難免的,以此來警示太子。

呂蒙正命運賦

北宋初期金榜題名入仕的宰相呂蒙正留有一則流傳一千三百多年的奇文《命運賦》,這篇文章甚至被刊登在多處日歷上被人們拿來警戒、解讀人生,每個人都能在其中讀到不同的味道并得到自己獨有的感觸。

呂蒙正畫像

此文講的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世事難料,因此萬萬不可恃寵而驕,比如蜈蚣固有千足卻不如蛇行動快,雞徒有翅膀卻不能像鳥一樣飛,馬雖然能行千里但失去人的駕馭也無法到達目的地,一個人就算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機遇也無從實現。

此外呂蒙正還列舉了許多比如孔子、堯舜、韓信、諸葛亮、馮唐、屈原等多個人的生平事例,來講述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起起伏伏迂回反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運與機遇。他還敘述了天時地理等自然環境的規律變化,草木生長,日月變遷都遵循其固有的法則。

最后,呂蒙正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年輕時生活貧寒,在破窯中寒窗苦讀,人人都瞧不起他;如今功成名就做了丞相,出門前呼后擁,吃穿寬裕。他也在這樣反差中看盡了人情冷暖,因而寵辱不驚,他表示他如今的成就是因為機遇垂青于他,而不是自己命貴,以此講述了萬事萬物周而復始的規律。

在此文中,呂蒙正表達了他遵循天地變化、富貴不可盡享、貧賤切莫自欺的人生大智慧,無論身處何種境況,都須坦然相對。


2013-07-23 10:23:46

[新一篇] 【昔時英杰】枕戈:唐朝復古與陳子昂的孤獨吶喊

[舊一篇] 寫出千古名篇《寒窯賦》的北宋宰相呂蒙正,可知他成名前的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