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述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引言
    旅游經濟影響評價向來是旅游影響研究的三大內容(經濟、環境、社會)之一。旅游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切入角度可以多種多樣。例如,旅游收入可以在不同經濟部門之間分配,從而形成旅游消費經濟影響的不同模式,這實際上是指出了旅游經濟影響施加的對象(部門)。我國“七五”期間由孫尚清主持完成“中國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主要就是將旅游業作為一個經濟部門來分析其經濟效益。在一些國家機構和很多學者個人完成的旅游經濟發展研究中,采取多年資料進行發展階段分析也很常見,這實際上是在關注旅游經濟影響的時間特征。而在一些學者看來,還可以用旅游經濟活動發生的空間特征來研究其影響。例如在Vaughan等給出的旅游經濟影響評價框架中(圖1),首要問題就是判斷該影響究竟波及多大的范圍。要準確描述這一范圍,自然需要引入地理學中的“區域”概念,從而明確表達旅游經濟影響的空間模式。近年來,國內越來越重視從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旅游業所產生的整體經濟效應,這其中就包括了研究旅游對區域經濟、地方經濟的影響,已出現一些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成果。實際上,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旅游早已“被普遍看做是一種發展區域經濟的工具”,政府決策者和旅游研究人員都希望證實這一觀點,以支持地方政府的旅游發展戰略。由此,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應運而生。在具備了對象(部門)維、時間(階段)維、空間(區域)維三個切入角度之后,對旅游經濟影響的研究方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附圖{F9O412}
      圖1 旅游經濟影響評價框架
      Tab.1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4]
    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主要研究旅游收入在區域內的形成與流轉的過程,如果按影響的正負方面來劃分,則“乘數”和“漏損”分別是兩個重要的研究主題。“乘數效應”即指旅游收入在區域內的形成與流轉能夠給區域經濟帶來的實際增長,而“漏損”也就是指旅游收入在流轉過程中移出旅游地經濟系統的現象。國內學者對旅游收入乘數效應和收入漏損問題有過探討,但是停留在介紹和引用國外相關方法和模型的層次,區域層次上的實證研究并不多見。此外,由于我國旅游發展的特殊性,入境旅游始終得到政府、企業、學界的高度重視,因此一般將旅游收入漏損限定為因入境旅游造成的旅游外匯流失,而對國內跨省旅游、跨地區旅游等可能造成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漏損的研究相對缺乏。這可能與如下認識有關:國內旅游收入是經營國內旅游業務所收入的本國貨幣,它不增加旅游目的地國的國民收入總量,只是物質生產部門與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的轉移,體現著該國或地區內部的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樣的認識似乎存在一種誤解,因為它假定了因旅游帶來的商品與服務都不能創造新的價值。這種假定成立的潛在前提是從國民經濟總收入的角度來看待旅游收入,如果一旦要從區域經濟總收入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則由于國內旅游經常造成消費的區域間轉移(移出客源地,轉入目的地),可能形成不同區域國民收入的一種再分配機制。當然,這種重視旅游經濟的國家層次影響的傳統并不是我國的特殊現象,由于在資料獲取、數據有效性等方面遭遇到很多困難,西方學者也傾向于從國家層次來開展研究。
    既然是“影響評價”研究,則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評價標準,收集被評價對象的相關信息,這更適合于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然而,由于旅游現象的復雜性,要推行有效的定量評價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保繼剛和蔡輝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指出,國內的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由于旅游統計不健全,僅依靠旅游部門的統計難以做出全面的分析。事實上,雖然近年來旅游統計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始逐步規范和豐富,但是由于國家進行旅游經濟統計的出發點和目標是既定的,所以針對特定區域而言,國家數據方面的大、偏、漏問題并未消除,對分析旅游區域經濟影響適用程度有限,因此有待于完善統計指標,挖掘統計深度。
      二、簡單數學模型時期
    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第一個時期是以利用“乘數原理”為主要分析工具的簡單數學模型時期。
    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所謂“乘數原理”,本來是考察投資增量與國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數關系的一種宏觀經濟模型。“投資增量”和“國民收入增加量”這兩者一般都是要針對特定的國家和地區而言的,因為只有具有一定范圍(很多時候是以行政劃分為標準來確定其空間邊界)的區域才會進行相應的國民經濟統計,才能提供乘數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因此,即便在經濟學中,乘數本身也是一個向來就帶有區域含義的研究對象。
    乘數原理應用于旅游研究時,稍微變動了其在經濟學中的原始定義,不是直接考察投資增量和國民收入增量的倍數關系,而是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國民收入增量的倍數關系,或者考察旅游就業的增量和國民就業增量的倍數關系,其潛在假設是,旅游的新發展帶來的產業內變化,將會以各種途徑導致其他產業的連帶變化。乘數關注的是這一變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終結果之間的關系,而實際過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視野之內。事實上,研究變化過程的工作是由后來的投入產出模型和旅游衛星賬戶模型實現的。
    旅游乘數研究著眼于計算入境游客支出,探討目的地國家直接獲得的入境旅游收入總量及其對目的地國家國民經濟的宏觀影響向來是西方學者的研究重點。實際上,旅游對收入和就業的貢獻不僅僅來自于入境旅游,也來自于國內旅游,而且很多時候后者的實際貢獻都要超過前者。然而,也有學者指出,乘數研究本來就是針對國家這一層次的,因為乘數的大小隨研究區域的大小變化,所以,越小的區域所獲得的乘數效應也就越弱,只有在國家這一層次上,乘數才能表達出獨特的參考價值。但是需要指出,由于乘數始終是一個宏觀經濟的概念,它沒有深入經濟活動的細節,缺乏很多實際情形的周詳考慮,所以并不能最終決定經濟影響的大小。例如,對一個區域而言,僅僅具有很高的旅游乘數是不夠的。假設一個區域中的旅游企業主要由小企業組成,那么,因為這些小企業主要都是銷售本地區的商品,收入漏損較低,所以可能使得該區域擁有很高的旅游收入乘數;然而,由于每一筆收入絕對額度都不高,實際上這些小企業能夠創造的經濟財富可能并不多。反之,假設一個區域中主要都是高級酒店和娛樂場所,因為存在貨品上的進口漏損,區域旅游收入乘數可能比較低,但是由于每一筆旅游收入都相對較高,那它也可能創造相對較多的區域經濟收入和就業機會。
    旅游乘數分析并不能展現旅游對地方經濟影響的全貌,它只反映出一種不對等和不完整的經濟影響景觀。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證明旅游發展對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并不排斥利用在數字上讓人興奮的旅游乘數分析。這一濫用傾向已經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警惕,如Getz就指出,為了表明旅游發展對地方經濟有很大的貢獻,一些人不負責任地將原本適用于國家層次的收入乘數硬生生地拿來分析地方層次的旅游收入問題,并且得到了一些很不切實際的夸大的結論。
    簡言之,一個籠統的乘數會掩蓋細節存在的問題。僅從數字上來分析,不同變量的變化可能導致同樣的乘數表現,如果只看到了乘數的相同,而忽視了乘數背后不同的形成機制,則可能對與旅游相關的區域經濟狀況做出錯誤的判斷。在西方國家,當投入產出模型開始應用于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之后,對旅游乘數的研究基本萎縮到僅出現于教科書的地步。
      三、復雜數學模型時期
    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第二個時期,以利用復雜數學和統計工具為特征,建立了以投入產出分析和旅游衛星賬戶為代表的一系列數學模型,并已得到廣泛應用。
    (一)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擴展
    投入產出(I/O,Input/Output)分析可以清楚地顯示社會經濟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的復雜性,解決乘數研究無法回答的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的過程問題。當然,它本質上屬于微觀經濟學上的靜態均衡分析,在實際運用中可能還存在著局限性,因為它存在著兩個假設前提:
    1.“技術系數”的不變傾向,即在同一張I/O分析表中,一個單位的產品所需的各種投入都是固定的;
    2.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不變的特點,即將投入增加一倍,則產出可以增加一倍。
    事實上,對“技術系數”和規模報酬的不變的假設,是對微觀經濟學的邊際效應原理的背離。然而在短期分析中,可以認為I/O表考慮的就是邊際變化本身,從而所得到的分析結論就不會因為假設的欠妥當而與實際情形相差太遠。實際上,因為旅游經濟影響研究中的I/O分析一般是利用近年的產業經濟統計數據來建立,更新周期不長(一般國家為5年),因而可以認為利用其分析結果能夠較準確地體現客觀實情。然而,要觀察和測量旅游對整個區域的經濟影響狀況,研究者不能只依賴產業經濟統計數據,而必須將所需的資料范圍擴大到旅游業本身的交易之外,需要清楚掌握家庭對商品和其他資源的消費行為。
    目前對I/O分析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它相對重視GDP受益于旅游經濟的影響,但是對旅游行業本身受到的影響分析不夠,同時忽視進口漏損等問題,甚至完全不考慮其他行業受到的負面影響,這就可能夸大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的正面效應。近來的I/O分析已經得到擴展,引入了對跨區域產品流、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生產就業等的核算,出現了社會核算矩陣(SAMs,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和可計總量平衡(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兩種新的評價模型方法。SAM為綜合地揭示那些可描述區域經濟結構的數據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框架。它能夠體現區域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消費之間、收入的分配和組成之間的聯系。CGE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是為了同時分析市場價格和供需的問題,對競爭市場的經濟運轉情況進行的一種模擬。目前,CGE得到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等的認可和應用,在對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公共財政、宏觀經濟和自然資源管理的研究方面,它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分析工具。
    從適用性來看,I/O分析雖然根植于微觀經濟的靜態均衡觀念,但是它可以較好地揭示跨部門的宏觀經濟聯系。更重要的是,CGE作為一種擴展的I/O分析模型,勝任于很多尺度的區域經濟研究。比較而言,SAM一般用于分析較大區域或國家尺度的經濟狀況。有的時候,I/O分析也可能被用于分析小區域的經濟影響,例如Lichty和Steinnes就曾經利用它對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加邊境上某鄉村地區的旅游經濟影響進行量化評價。當然,在這類研究中,由于收集數據的困難,只好采取產業歸并統計的妥協辦法。
    (二)旅游經濟評價模型和旅行經濟影響模型
    實際上,旅游經濟評價模型(TEAM,Tourism Economic Assessment Model)和旅行經濟影響模型(TEIM,Travel Economic Impact Model)也可以看做是I/O分析的擴展,不過不是像SAM和CGE那樣增加分析對象和指標,而是根據經驗判斷首先去除一些關系不大的產業部門,將旅游影響評價的研究視野限定在區域內最緊密聯系的那些產業部門上。TEAM和TEIM的最大特點是緊扣旅游經濟本身,同時簡化資料收集的規模,降低數量分析的復雜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成本,并且縮短研究成果的更新周期,所以它們在歐美一些國家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TEAM由官方性質的加拿大旅游研究所創立,它選用60個不同產業的產出指標(包括就業指標、工資與薪水、GDP等)對經濟影響進行估算,主要適用于州和省一級的旅游經濟統計分析,由此可以了解(注: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and Canadian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Calgary's Tourism Economic Assessment Model(TEAM) User's Guide and Technical Appendix. On:www.visitor.calgary.ab.ca/modia/research/pdfs/TEAM-Summary.pdf):
    1.區域年度旅游經濟影響;
    2.特定客源地或特定旅游目的的經濟影響;
    3.特殊節事、吸引物或會議等的經濟影響;
    4.獨立的旅游相關經營活動或者資產運作項目的經濟影響。
    例如Rush利用TEAM模型,對2002年西方八國首腦會議(G8)在加拿大Alberta省的Calgary市的召開所可能帶來的旅游經濟影響進行了分析(注:Rush,N.Pre-G8 Summit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On:www.visitor.calgary.ab.ca/ccvb/pdfs/G8eistudy-english.pdf)。這一研究既包括了對會議的旅游經濟影響評估,也包括了對特定區域的旅游經濟影響評估。當然,要建立類似指標分析體系并且維持其常年更新,還是需要耗費一些人力物力,對很多地方性機構來說成本高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模型向縣、市一級區域的推廣應用。
    美國旅行數據中心提出的TEIM,主要對美國公民在國內、州內、縣內的旅行活動的經濟影響進行評估。這一模型以115種旅行消費種類為依據,評價它們對相關的14個旅行行業的影響,包括行業收入、就業、個人收入以及稅收(注:Travel Economic Impact Model Introduction.On:www.ncoommerce.com/tourism/econ)。為了使對旅游經濟影響的研究成果能夠最大程度地與其他產業經濟影響相比較,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官方資料是一種必然要求。然而,如果完全依賴于著重宏觀經濟指標的官方資料,則很難深入到旅游經濟影響的細節。為了盡量減少這一弊端,TEIM除了利用由官方的旅行數據中心提供的國民旅行調查(NIS)資料之外,還利用了民間咨詢機構史密斯旅行研究所的飯店和汽車旅館調查資料(注:Travel Economic Impact Model Introduction.On:www.nccommeree.com/tourism/econ)。
    TEIM和TEAM的功能基本類似,然而它更側重于研究旅游行業自身對區域經濟的影響。TEIM模型最大的局限在于因資料來源的限制,它只考察那些至少留宿一夜的旅行者,而忽略一日游游客、過境旅行者、住在親友家中的旅行者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也是由Frechtling和Wass。與TEIM和TEAM的數據來源不同,LKM主要采用由游客調查和各類接待設施所提供的數據,因而可以相對節省建立指標體系的費用,對地方層次的旅游經濟影響研究較為適用。TEIM和TEAM另一個相似之處在于,它們還是將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表達為就業、收入、產值、GDP、稅收等幾個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沒有偏離從旅游乘數研究以來通過宏觀經濟分析來評價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的西方研究傳統。
    (三)旅游衛星賬戶及其應用
    目前旅游衛星賬戶(TSA,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已經逐漸成為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在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其國民統計建立“衛星賬戶”的國家,它早在60年代就開始利用衛星賬戶來分析住房問題。加拿大在1994年于世界上首次開發出綜合性的旅游衛星賬戶。與I/O分析比較,ISA的優勢比較明顯。瓦格爾認為I/O分析存在如下問題:它所使用的標準產業分類(SIC,Standard Industry Category)體系不便于將與旅游有關的產業進行分別確認和識別。事實上,I/O依賴于標準產業體系,但該體系并非專為旅游經濟分析而設計,它強調的是宏觀經濟指標,概括性極強但不利于反映產業經濟指標細節,因此不便于“提煉”出與旅游相關的產業信息。而ISA雖然以I/O為基礎,但是它也關注旅游消費的類型和數量,并通過小規模的抽樣調查,將旅游需求與提供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即旅游供給)聯系在一起。ISA之進步正表現在它彌補了I/O所缺失的細節性的旅游產業信息。
    通過ISA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一個國家:
    1.旅游對GDP的貢獻;
    2.旅游對最終消費的貢獻;
    3.旅游對投資的貢獻;
    4.旅游部門的生產效率;
    5.旅游對該國涉外貿易的影響;
    6.旅游的凈產出,并可與其他產業的產出進行比較;
    7.旅游對就業的貢獻;
    8.旅游對稅收和其他政府財政的貢獻;
    9.以上各項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TSA的最大特點在于:因為它要求建立該分析模型的所有國家都利用相同的國民賬戶體系(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93年版),所以它的分析結論可以供不同國家相互比較,也可以隨時間推移進行動態調整。
    Smith認為TSA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對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的分析和解釋能力是強大的,但是他也總結了TSA在付諸應用方面可能面臨的五大困難:
    1.建立一個TSA成本高昂,收集旅游供需有關的詳細數據任務艱巨;
    2.TSA所依賴的國民經濟I/O分析并不能經常更新,原因也在于成本高昂,大量耗費人力物力財力;
    3.TSA一般只適用于對國民經濟層次進行旅游經濟影響分析;
    4.TSA所采用產業分類體系可能無法提供旅游決策者和分析者所需要的細節信息;
    5.TSA所采用的一些定義和結論形式與旅游決策者傳統上所采用的并不一致,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誤解和誤用,或者是無法理解和無法使用。
    不過Smith堅持認為,雖然應用TSA方法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障礙,但長遠來看它所具有的價值終將超越這些困難。
    針對我國TSA的應用發展,需要著重指出一點:TSA所依賴的數據來源——國民賬戶體系(SNA)——目前已經得到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世界銀行等主要國際機構的認可。這是TSA的產業分類和統計指標確定的基礎,也是使一些重要研究結論能夠進行國際比較的前提。然而,我國目前還采用的是自行制定的國民經濟統計賬戶體系,要利用TSA框架分析旅游對我國的區域經濟影響,還存在著產業分類、指標含義、數據結構等方面的對接問題,這已經對國內極少數案例研究的完整性和客觀性造成了負面影響。
    (四)密歇根旅游經濟影響模型
    密歇根旅游經濟影響模型(MITEIM,Michigan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Model)是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公園、游憩和旅游資源系開發出來的一套評價游憩和旅游活動的經濟影響的數量應用模型。MITEIM模型采用Excel軟件,將游客消費數據歸并統計為12個類別,作為計算部門乘數的資料基礎。最后成果中,直接影響和總影響情況將由銷售收入、個人收入、就業、稅收4個指標來體現。這與其他模型的成果形式大同小異(注:Department of Park, Recreation and Tourism Resources.Economic Impacts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On:http://www.msu.edu/course/prr/840/econimpact/index.htm)。但是,關鍵問題在于MITEIM改變了問題探討的切入點。MITEIM主要從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費的角度來收集和分析數據,再反過來對旅游供給方的經營情況進行研究;這與上述的包括I/O分析、TEAM、TEIM和TSA在內的復雜數學模型存在研究思路上的較大差別,因為它們都主要是從旅游供給和旅游生產的角度來著手建立指標之間的數量關系。
    重視從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費角度來評價旅游的區域經濟影響,是MITEIM所代表的一類模型研究的新方向。由于所有旅游經濟現象都是由人們的空間移動引起的,則旅游研究就要以旅游者的旅游消費活動為中心將這些空間經濟現象聯系起來,從中找尋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換言之,旅游的空間經濟特征以旅游消費的空間轉移為標志。分析清楚旅游消費的空間轉移特征,實際上也就基本掌握了旅游經濟的空間經濟特征,也就可以回答旅游發展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多少的問題。由此,對旅游消費(或從相反角度看,即旅游收入)的空間轉移研究,應該成為旅游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一個核心內容。
      四、復合概念模型時期
    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的第三個時期正處于起步階段,由概念模型向數學模型轉化的關鍵性工作還在進行之中。然而由于在研究思路上與以前兩個時期存在較大差別,已經顯示出它有別于其他時期的評價模型的一些基本特征(表1)。
    (一)旅游政策與預測模型
    英國學者Blake等提出的旅游政策與預測模型(TPF,Tourism Policy and Forecasting)包含了TEAM和TEIM研究的主要內容,適用于旅游規劃、政策分析與預測等工作,對政府決策者和業界分析人士而言都是一種輔助預測的有力工具(圖2)(注:Blake,A.,R.Durbarry,M.T.Sinclair and G.Sugiyarto.Modeling Tourism and Travel using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 and Tourism Policy ad Forecasting Models.On:www.nottingham.ac.uk/~lizng/ttri/Pdf/2001%204.PDF)。使用TPF模型時,需要大量旅游和旅行消費方面的專門數據,也需要旅游行業部門生產結構方面的數據,較之TSA模型可以讓人們獲得相關的更為微觀和深入的認識。TPF模擬分析了在TSA面臨不同極限條件下的指標應變過程,從而獲取相應的政策導向。但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單一的極限條件只是突出表現了某一種影響因素的變化可能導致TSA模型整體的變化,但并沒有表達在不同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促發的變化,因此也只能作為政策導向來提供參考而不能成為形成政策的既定規則。但是應該肯定的是:從ISA向TPF的發展,反映了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從解釋現狀向指導決策邁進的一種趨勢。
      表1 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主要模型特征總結
      Fig.1Features of the Model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ourism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y
    附圖{F9O413}
    注:+=較強;-=較弱(數量不同表達程度上的深淺差別)
    (二)收入流轉分析
    Telfer和Wall認為,旅游目的地要想盡量擴大旅游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應該加強旅游業的后向經濟聯系(backward economic linkages),例如在酒店中更多地出售當地食品,以刺激地方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等的發展。他們所設計的研究方法包括:對這些酒店餐飲部的采購單進行分析,區分開產于本國和外國的原料;對不同產權的酒店進行分析,比較本國資產酒店和外國資產酒店在原料采購上有何差異;對本國供應商的進貨結構進行分析。最終,他們對特定酒店的食品供應網絡進行了描述,這樣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目的地本國從酒店行業餐飲經營方面獲得的旅游經濟收入。Telfer和Wall從微觀經濟分析角度證明了,至少在地方餐飲這一環節上,只要加強了后向經濟聯系,乘數效應可以被放大,而漏損也可以減少,從而能夠增加游客消費對地方經濟所帶來的間接影響和誘發影響。Telfer和Wall完成的這一項研究,本質上是對Kreutzwiser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種研究方向的深入(圖3)。Kreutzwiser同樣以一個酒店的經營為例,指出旅游者支出(即當地的旅游收入)在家庭和當地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將產生4種形式的流轉:
    1.直接收入:酒店(代表當地旅游零售商)因旅游者支出而獲得的收入;
    2.間接收入:當地家庭和當地旅游批發商因酒店的購買行為獲得的收入;
    3.誘發收入:因當地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交易行為而獲得的收入;
    4.收入漏損:因當地任何經濟主體的對外支付行為而損失的當地收入。
    有趣的是,Kreutzwiser在這里對收入流轉形式的總結,實際上與旅游乘數分析最初所提出的研究對象并無差別。其不同之處在于:乘數效應研究不會關注像酒店這樣一個獨立經濟主體的經營行為,不會關注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收入流轉問題,它只是截取流轉的開始和結束的兩個片段,通過一些簡化的運算關系來靜態地看待旅游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程度。收入流轉分析(ISA,Income Shifting Analysis)的優點在于,它可以清楚地從細節方面描述當地行業的各個組成實體所受到旅游的經濟影響的模式,甚至直接深入研究一個企業、一個家庭的層次,不需要太多的統計資料,數據更新也比較容易,可以切實地說明一個方面的問題。這似乎像是旅游乘數分析的一種返璞歸真的發展,從宏觀轉向微觀,從模糊轉向精細,但是最終能夠揭示旅游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真實過程。Brown提出了旅游收入在地方經濟中的典型轉移過程框架(圖4),建議以它為基礎來對各個旅游行業的旅游收入進行流轉分析,從而更完整地把握旅游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影響。
    附圖{F9O414}
      圖2 利用TPF模型進行旅游預測(注:Blake,A.,R.Durbarry,M.T. Sinclair and G.Sugiyarto.Modeling Tourism and Travel using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 and Tourism Policy ad Forecasting Models.On:www.nottingham.ac.uk/~lizng/ttri/Pdf/2001%204.PDF)
      Tab.2Forecasting Tourism Based On A TPF Framework
    附圖{F9O415}
      圖 旅游者支出對一個區域的經濟影響
      Tab.3 The Tourist Speding Impact On A Regional Economy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五、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目標:從支持走向參考
    很明顯,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所采用的模型工具,從旅游乘數分析開始,歷經I/O、TEAM、TEIM和TSA,直到近年來出現的MITEIM和TPF、ISA,一條從描述現狀來為區域旅游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走向分析問題并提供決策參考的研究路徑逐漸被勾勒出來。旅游乘數分析最初的研究目標就是為地方政府發展旅游尋找理論支持,但是因為它的理論假設和推理過于籠統,說服力不強,所以被后來的研究者所摒棄。雖然后續研究一度因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張而面臨種種困難,但是在實現了研究對象、層次、方法上的三重突圍之后,對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而言,提供決策參考這一目標越發清晰起來。
    (二)研究對象:從宏觀走向微觀
    傳統上,經濟學者對旅游經濟的考察,一般側重在產業效應(而非旅游者活動效應)方面。但是在其他學科和其他方法介入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之后,這種存在局限性的研究重點被逐漸打破。以前制約旅游經濟影響評價向更細小的區域深入的一些因素,例如因行政級別過低而很難得到完整的統計資料的情況,現在已經逐步改觀,而研究者也開始嘗試更多地借助專門的抽樣調查來分析那些以前無法完整把握的信息。
    (三)研究層次:從國家走向地區
    很多流行的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模型都是從國家層次來分析問題,但這樣做的弊病已經受到很多研究者的批評,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旅游是一個地方性的活動,可能為某些區域做出重要的經濟貢獻,但也可能對其他一些區域來說無關緊要,因此,一個國家層面的影響分析對地方管理者或者地方經營者而言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地區層次的研究越來越得到重視,例如加拿大統計局就計劃利用已有的區域投入產出資料,開發出適用于區域統計體系的省級與地方旅游衛星賬戶(PTSA,Provincial TSA)。該賬戶建立的一個基礎是,它所采用的所有概念、方法、數據均遵照加拿大國民賬戶體系(CSNA,Canada SNA)的規定,因此可以在一個省或一個地區范圍之內將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加以比較。
    附圖{F9O416}
      圖4 旅游收入在地方經濟中的典型轉移過程
      Tab.4The Typical Course of Tourism Income Shifting In Local Economy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換一個角度來看,一種普遍存在的誤解是,旅游發展總是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繁榮。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不能盲目相信旅游發展對地方經濟的影響都是正面的。例如Wong利用回歸模型證明了如下假設:在地方經濟對旅游的依賴程度和地方政府支出(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s)之間存在著直接關聯。研究發現,旅游在地方經濟里所占比重的增加可能直接導致很多種政府開支的增加,并超過發展其他產業所導致政府開支增加的幅度,因而造成地方收入(政府收入)方面更多的漏損(這里假設了政府主要是向區域外購買)。只依靠國家層次的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研究,是無法分析并得出這種結論的,也就可能讓地方政府片面地認識問題,從而做出不利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錯誤決策。
    長期以來,入境旅游者的支出可以被目的地國家看做是一種無形的出口,同樣,跨省旅游者的支出也可以被目的地區域看做是一種無形的“出口”,某種意義上,它對整個國家而言也是一種進口替代。對我國西部廣大地區而言,能夠靠吸引國際旅游者而推進旅游經濟發展的畢竟是少數,所以,研究跨省、跨地區(尤其是從國內沿海發達地區向西部不發達地區)的國內旅游,應該是衡量我國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的重要內容。
    (四)研究方法:從簡單走向復合
    從乘數原理一步步發展而來的旅游區域經濟影響研究,在研究的全面性和適用性上經歷了幾次飛躍。從旅游乘數向I/O分析是第一次飛躍,解決了模型過于簡化、指標過于籠統的問題;從I/O分析向TSA是第二次飛躍,實現了將國民經濟I/O分析引入旅游相關部門的I/O分析,使得研究范圍更為集中;從TSA向TPF和ISA是第三次飛躍,力圖擺脫單純解釋宏觀經濟現象的境地,使自身的研究結論能夠更多地為實際的旅游發展決策者(政府或企業)提供參考。從簡單數學模型(乘數)到復雜數學模型,再到更為實用并在繼續完善的復合概念模型,旅游區域經濟影響評價研究逐漸成熟,并體現出對地方經濟發展戰略決策的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杭州29~33F9旅游管理張驍鳴/保繼剛20042004多年來擴大內需政策累積性作用以及經濟轉型特征助長了目前的投資熱,這種局部過熱現象有可能通過成本加成方式使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釋放出來變成現實的通貨膨脹。必須采取切實調控措施打破日益強化的市場預期。但是,受到匯率、利率和價格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政策選擇的余地并不大,宏觀政策也有意識地保持“貨幣幻覺”,主要是采取“點控”方式限制信貸規模過快增長。這種行政控制辦法只能暫時壓制住過熱勢頭。從根本上抑制投資熱必須綜合協調價格體系,才能滿足均衡、穩定增長的要求。基金項目: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度社科青年基金資助。高啟杰李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Judging Criterion of Economic Overheating
   YANG Tian-yu
   (Institute of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張驍鳴(1979-),男,重慶人,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廣東廣州 510275
    保繼剛(1964-),男,云南人,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廣東廣州 510275 作者: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杭州29~33F9旅游管理張驍鳴/保繼剛20042004多年來擴大內需政策累積性作用以及經濟轉型特征助長了目前的投資熱,這種局部過熱現象有可能通過成本加成方式使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釋放出來變成現實的通貨膨脹。必須采取切實調控措施打破日益強化的市場預期。但是,受到匯率、利率和價格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政策選擇的余地并不大,宏觀政策也有意識地保持“貨幣幻覺”,主要是采取“點控”方式限制信貸規模過快增長。這種行政控制辦法只能暫時壓制住過熱勢頭。從根本上抑制投資熱必須綜合協調價格體系,才能滿足均衡、穩定增長的要求。基金項目: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度社科青年基金資助。高啟杰

網載 2013-09-10 21:30:28

[新一篇] 旅游出版:正在增長的市場空間

[舊一篇] 日軍侵占香港經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