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管理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文章編號:1001-747X(2006)02-0040-04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1 體育管理學的國際研究歷史與趨勢
  古希臘時期就已經存在樸素的體育管理。古希臘奧運會沒有一套合理科學有序的管理手段是難以實現的。根據《體育管理:一本新雜志》載:“當時,隨著比賽規模越來越大,就必然存在食品和飲料的承辦商,購買代理商、營銷人員和管理主管”[1]。但是這一時期并未上升到理論研究的層面,其組織形式完全是依靠經驗進行管理。體育管理學的產生,是由于體育事業的迅猛發展要求以科學的管理取代過去傳統的、經驗的管理;其次是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體育的科學管理提供了可能;再次是受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影響。它的產生與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萌芽時期(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近代體育管理學最早產生于美國,在20世紀 30年代出現體育管理的研究論文。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研究處于自發階段,研究成果零散,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第二時期,創立時期(50年代中至60年代)。理論研究逐步系統化,形成體系,體育管理專著、論著相繼問世。如美國《體育行政管理》、日本《體育管理學》等專著。第三時期,發展時期(60年代至70年代后)這一時期重在理論建設,體育管理學的理論體系逐步完善。美國大學課程教材有《體育與競技運動計劃的行政管理》、《現代體育運動管理與實踐》等。前蘇聯1961年正式出版第一本教材《蘇聯體育組織學》,1974年更名為《體育運動管理學》,1973年日本有《新體育管理學》[2]。第四時期為成熟時期(80年代至今),特點是由注重學校體育行政管理、校際體育運動管理的研究發展到職業體育管理、競技體育經營管理、健身俱樂部經營管理研究,研究范圍大大拓展[3]。在北美,1995年成立的北美體育管理學會(NASSM)和全國體育運動協會 (NASPE)體育管理專業特別工作組,負責指導體育管理學專業的發展。NASSM還資助出版《體育管理雜志》(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近幾年來在北美廣為推崇的教材是1991年出版帕克豪斯主編的《體育管理的基礎和應用》。美國出版的體育管理的科教書和專著大多數偏重于學校體育的行政管理,后來逐漸涉及到職業體育、運動俱樂部組織與管理、健身中心管理等。北美體育管理學者認為,未來的研究主要有兩個領域:第一,側重點擴展到更多領域,其中包括非教育環境,如業余體育、體育與健康中心、體育零售商店、體育咨詢、職業體育;第二,從理論上來講,體育管理學的研究必須具有更堅實的力量基礎,進一步深入研究體育運動過程中管理理論與技能仍然是未來體育管理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4]。
  學者們在探索體育管理的一般規律時,不僅把視野擴展到研究整個體育運動管理規律,同時還把注意力聚集在研究體育運動的某個領域管理及某個單項體育組織的管理上。顯然,這些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體育運動領域及其具體管理操作過程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
  2 體育管理學的國內研究歷史與趨勢
  2.1 我國體育管理學學科的形成與發展
  學科的核心教材是反映該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從體育管理學教材的角度看我國對體育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階段。20世紀30年代有金兆均編著的《體育行政》。到50年代從蘇聯引進《體育理論》學科,《體育行政》課程便銷聲匿跡了,造成了我國在近30年時間沒有體育行政或管理學方面的課程[5]。第二階段:呼吁重建階段。80年代初一些學者呼吁重建體育管理學學科,如武漢體院孫漢超先生的《盡快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體育管理學》 (1983);《論我國體育管理學的建立與發展》(1985);鄧和、藤建、劉洪彬等學者也有相關論述。第三階段:形成發展階段。80年代中期以后,體育管理學理論的初步形成。1984年武漢體院主持編寫我國第一本《體育管理學》,1985年6月北京體育學院正式出版了《體育運動管理學》教材。1995年原國家體委正式將體育管理學列入委管的重點學科。國家體委“八·五”教材建設規劃,編寫出版《體育管理學教程》,根據“九·五”教材建設規劃和體育事業的新發展,重新編寫出版《體育管理學》。第四階段:不斷完善階段。進入21世紀,為了適應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對體育人才的迫切需求, 2004年重新編寫教材《實用體育管理學》。新教材在內容上有了較大的改變,特點是貼近實際,基本做到每章有案例;其次是管理職能突出了“決策”、“領導”,增加了“創新”內容,體育管理原理增加了與體育實踐結合更為緊密的“責任管理”、“競爭原理”和“體育組織文化”;第三,注重體育管理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第四,新教材加強了東西方管理思想發展及體育管理因素與環境的分析[6]。
  2.2 體育管理學學科建設方面的研究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知識體系框架上必然存在著分界模糊,現代體育的發展和中國的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要求體育管理理論盡快完善并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北體大的秦椿林教授(1996)提出體育管理學科體系應由體育管理導論、體育部門管理和體育業務管理三個層次組成。體育管理導論主要指宏觀體育管理理論,主要包括原理、原則和方法;體育部門管理指不同性質體育領域的管理理論,屬于中觀層次;體育業務管理屬于微觀層次,主要包括各種體育組織和低層次具體體育領域的管理[7]。
  張瑞林(2003)提出體育管理學的學科結構,包括:體育行政管理、體育信息管理、體育產業管理、競技體育管理及學校體育管理,每一部分的管理效果以管理職能的實現與否作為其評判標準。據此,體育管理學的學科結構可由職能軸、內容軸及層次軸三維結構組成。三者所決定的立體空間就是完整的體育管理學[8]。
  陳林祥(2003)提出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的五個戰略轉變:一是從注重計劃經濟條件的管理向市場經濟管理的轉變;二是應從按體育活動的分類,轉變為把管理對象劃分為營利與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三是把注重對“人”的管理,轉變為注重對系統的管理;四是把注重對體育管理從姓“體”,向姓“管”進行轉變;五是從注重“中國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向“國際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建設的轉變[9]。
  在培養國際體育管理人才要方面,孫漢超教授 (2003)提出有中國的特色國際體育管理知識體系的架構,認為其知識體系應包括:緒論、理論基礎、國際體育管理三大要素、其他國際體育活動管理、國家體育管理體制的類型以及國際體育管理發展趨勢[10]。
  邵桂華、聞蘭(2003)在對體育管理學是科學理論還是應用理論的探討上,認為體育管理學研究中具有超越單純對理論應用的科學研究的成分,因而并非單純的實用性理論[11]。張建軍(2003)從倫理學的角度對體育管理學進行分析,認為體育管理者的倫理觀念和道德水準是影響體育管理是否有效的關鍵。他把影響管理者的倫理因素歸納為:領導人的個人品德、監督人員的行為、政策、社會氣氛和同事的行為五個方面[12]。
  2.3 體育管理學在應用領域的研究
  盡管我國體育管理學的研究內容有許多與國際趨勢相似的部分,但是體育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和我國的現有體制相符,才能指導我國的體育管理實踐。
  2.3.1 體育行政管理領域的研究
  1985年原國家體委成立了“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1994年成立“國家體委系統科學推廣領導小組”等。這些學術組織經常開展體育管理學科與學科決策交流活動,出現了如《中國體育滾動發展研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奧運爭光計劃》等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2]。當前關于體育體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我國體育改革的重點,也是當前體育改革的突破口,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躍。在體育體制管理方面,提出了采用對全過程的系統管理和分權管理相結合的體制,最大限度地挖掘全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體育騰飛。在研究中,大家比較趨向于這樣的認識,即體制改革必須改變政府管理職能,即逐步做到由過去的包攬一切轉為宏觀指導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開展體育工作,并在總體上加以統籌計劃,發揮其“領導、協調、監督”的作用。另外運動項目管理、體育賽制改革管理等方面的運行機制研究一直也是比較活躍。在運動隊的組織管理上比較一致的認識是改變過去由國家包攬一切的局面,逐步過渡到以企業、大學院校設立高水平集訓隊為主,多依靠社會的力量來募集經費。體育競賽走市場化管理道路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沒有形成一定的科學模式,賽制改革研究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比較少,這些都將成為今后研究的熱點。
  2.3.2 競技體育管理領域的研究
  我國當前的舉國體制下國家的奧運戰略,競技體育一直是體育領域寵兒,也是反映一個國家體育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我國目前經濟實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使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是競技體育管理研究的重點。競技體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動競賽管理、運動訓練管理、運動員和教練員人才流動管理、運動員退役后管理四個方面。運動競賽管理主要涉及:運動競賽體制、運動競賽組織、運動競賽的效益評估等。運動訓練管理方面主要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和行為科學等相關科學理論和方法,對運動中的個體和群體的行為進行研究,以揭示和提高運動訓練和競賽效果的管理規律,同時對運動隊的思想、作風及文化教育管理等問題進行理論層面的探討。
  2.3.3 學校體育管理領域的研究
  學校體育管理的研究是體育管理學研究的起點,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數量多。對學校體育管理的研究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主要是對學校體育的管理體制、學校體育的法規制度、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如葉國強 (1990)提出學校體育管理的系統論、職能論、協調論、效能論[13]。微觀層面主要是學校體育教學過程管理、體育教師及其職后培訓管理、課余訓練競賽管理、場地器材管理以及學校體育網絡化管理等。
  2.3.4 社會體育管理領域的研究
  隨著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人們的體育參與意識普遍增強,社會體育管理的研究成為研究的熱點。對社會體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社會體育管理理論方面的研究,如社會體育的宏觀管理、社會體育的政策法規、社會體育的投資管理和社會體育的分類管理等研究。王凱珍,任海(2004)提出:社會的經濟轉型和組織轉型引發的競爭機制、政府職能轉變、“單位體制”松動以及“社區體制”建立推動了中國城市社會體育管理體制的重構[14]。左新榮等(2004)認為社會體育經營管理的策略,其基點應放在分散人群,形成多個“內聚化”活力較強的小群體[15]。黃渭銘(2002)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出發,對社會體育特點、管理原則及新世紀中國社會體育發展趨勢做出論述[16]。二是社會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研究,如群眾體育俱樂部的組織與管理、民間體育學會的組織與管理等。由于我國處在經濟轉軌時期,社會體育管理體制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相關研究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是當前體育管理學研究的薄弱的環節。
  2.3.5 體育產業管理領域的研究
  體育產業管理的研究,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研究有體育產業的分類、體育產業的法規體系、體育產業的組織和管理等。在這個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張林、耿力中等分別對“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進行研究[17-18]。微觀方面的研究有體育競賽市場開發、運動明星效應、體育彩票管理、運動產品市場開發管理、體育信息產業管理等。在這個領域翁飚等對體育產業服務、稅收、彩票業、電視傳媒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19],但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可操作性較差。隨著我國體育市場不斷成熟,它將必定成為體育管理學今后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2.4 我國體育管理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1)研究內容范疇正向宏觀、中觀、微觀領域拓展,開展全方位、高層次的研究趨勢。當前需要加強對整個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研究,盡快建立健全我國體育管理的宏觀調控機制和有關監督、反饋機制,視野從宏觀和中觀展開。為適應實踐發展的需要,將產生一些更深層次的學科,如體育行政管理學、學校體育管理學、社會體育管理學、競技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管理學、休閑體育管理學、社區體育管理學等,逐步形成一個體育管理學科群。
  (2)研究方法呈現多樣化、綜合化的趨勢。從重視定性研究向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趨勢發展。多樣性和實踐性的研究要求多種研究方法的參與,研究方法呈現層次性和階段性趨勢。層次性是哲學方法論、系統科學論、控制論的引入,階段性是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3)研究重心由非營利組織轉向營利組織趨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走向市場成為必然,體育管理學研究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對營利性組織的研究將是今后相當長時間的研究熱點。
  (4)研究對象由競技體育管理、學校體育管理轉向社會體育管理、體育產業管理。以體育經營管理為突破口,逐步使體育管理納入到整個社會管理的大環境中,今后社會體育和體育產業經營將成為研究的熱點。
  (5)研究方向從理論研究逐步轉向實踐研究趨勢。研究的理論更加密切地聯系體育管理的實踐活動,積極為體育管理的實踐服務。理論、應用一體化進程的周期越來越短。
  (6)研究活動的國際化趨勢。體育管理科學中先進的方法不再是單獨為一個國家所利用,而是由全世界共享。國際間學術活動交流日益頻繁推動體育管理學科學研究的發展。重大課題的國際化合作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的國際化流動成為一種趨勢。
  3 我國體育管理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研究的整體重心較低。從整個研究現狀來看,原創性少,繼創性多。尚未形成體育管理學自身學科的特色,對體育管理的預見性不足,很多研究只是對體育管理經驗的總結,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特別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研究體育管理學還比較薄弱。(2)以數量發展為主,重大成果和精品較少。主要原因是對管理學部分的認識和消化以及對管理學母學科的掌握不夠,沒能和體育本身的學科規律很好地結合,因此沒有形成體育管理特殊的管理模式。 (3)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需要。主要原因是理論研究和實踐脫節,理論研究者沒有深入到管理實踐,另外實踐操作者又缺乏理論研究的動力,對科學管理的意識不足。(4)微觀領域的研究較薄弱。從研究成果來看,對微觀領域,特別是個案研究的課題論文很少。原因主要是對研究的導向認識不足,好大喜功的思想依然嚴重。(5)上述原因必然造成研究成果在實踐中應用率低下。
  4 對策
  (1)加強宣傳力度,使有關部門重視體育管理的重要性,用科學的管理知識來指導體育實踐。(2)提高研究人員的管理學知識素養。體育管理學主要是應用管理學知識來解釋體育領域體育管理系統的本質、內在結構及其聯系的學科,又是一門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學科。必須加強研究人員管理學的知識素養,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體育管理科學。(3)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能力。體育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研究要和實踐緊密配合。(4)重視對微觀領域的研究。微觀領域的研究具有具體性和實用性特點,許多成果能夠直接被應用,是直接推動體育管理科學的原動力。(5)增加重大課題的立項,加強研究的橫縱向聯合。課題對研究具有導向性意義,增加體育管理學方面的課題立項,能夠有效地動員人、財、物的集聚,加強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和不同領域的合作,有效地帶動體育管理科學研究的發展。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40~43G8體育朱家新20062006
體育管理學/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回顧國內外體育管理學學科的形成、發展以及研究現狀,分析其發展趨勢,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認為今后研究的側重點將擴展到更多領域,由非營利組織轉向營利組織,社會體育和體育產業管理將成為熱點。目前我國研究存在主要問題是缺乏高度,未形成特色,理論落后于實踐,微觀領域需要進一步加強,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作者:西安體育學院學報40~43G8體育朱家新20062006
體育管理學/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網載 2013-09-10 21:33:36

[新一篇] 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新探

[舊一篇] 作為不同意識形態協商實踐的審美  ——論伊格爾頓的審美意識形態理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