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讀者需求 提高服務水平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讀者調查問卷分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目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正處在由傳統圖書館向作業手段自動化、工作環境網絡化、文獻資源電子化的現代圖書館轉軌時期。因而了解讀者,把握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特點以及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進圖書館工作,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就顯得極為重要。為此,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關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現狀與發展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組對全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現狀以及用戶需求進行了調查。本文主要就該次調研中所收到的讀者調查問卷作簡單分析。
  1 調研概況
  1.1 調查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研采取了以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為輔的方式。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共發放調查卷256份,回收225份,回收率為88%。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采取統計分析法與文獻閱讀法并重的方式,對回收數據分別進行定性與定量研究。因此,本次調查雖然樣本有限,但覆蓋面較廣,代表性較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問卷包含四方面內容:讀者利用圖書館情況;讀者文獻信息需求情況;讀者對文獻信息服務的需求情況;意見與建議。
  為了清晰、準確地表明讀者的傾向,問卷中部分項目以選擇順序表明評價意見,結果按綜合需求情況和重點需求情況分別統計,以便于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分析。
  1.2 調查對象
  本次調研所選擇的對象分布于全國22個地方社科院,受條件所限,其中50%以上的樣本來自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調查對象中科研人員、科輔人員、行政人員之比約為5:1:1;老(50歲以上)、中(35歲-50歲)、青(35歲以下)人員之比約為2:3:1;研究生、本科生、大專以下學歷人員之比約為5:9:1;高、中、初職稱人員之比約為5:3:1。可以認為,本次調查結果基本上反映了地方社科院系統不同層次用戶利用圖書館的情況及需求現狀。
  2 調查數據與分析
  2.1 讀者利用圖書館情況
  2.1.1 讀者使用圖書館的頻率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到館頻率低于高校等其他系統圖書館。約45%的讀者月到館頻率低于1次,有近7%的科研人員年到館頻率低于1次。分析原因,一為地方社科院系統圖書館一般借書冊數較多,且外借期限較長。如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科研人員每次可借書30種,外借期限為半年,期滿尚可自動續借一次;期刊10冊,借期3個月;第二,與高校、公共館相比,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讀者相對固定,流動性少,部分讀者使用文獻專業性較強,對文獻質量及特指性要求較高,在圖書館無法滿足其要求的情況下,他們多以建立私人藏書的方式解決文獻需求問題。這一點應引起圖書館關注,以便改正不足,提高讀者到館頻率;第三,多數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經費有限,新文獻的購入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影響了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積極性。2005年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年購書經費超過50萬的僅有3家,超過20萬的也只有7家,且有近1/4數量的圖書館年購書經費不足10萬。
  需要說明的是,35歲以下讀者由于自身文獻資料積累較少,對圖書館的依賴程度較高。被調查人員到館頻率大于1次/月的約占90%。我們應特別關注這一用戶群體,注重培養他們對圖書館的感情及利用圖書館的積極性,以提高圖書館的地位,為圖書館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2.1.2 讀者使用圖書館的目的
  本項為多選題,調查表列出5個選項:提高自身素質、瀏覽信息、知識更新、查找科研資料、娛樂消遣。回收數據表明:
  (1)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利用圖書館的目的較為單一,全部用戶均選擇了“瀏覽信息”,其綜合選率居第一位,首選比例居第二位;近90%以上的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目的為“查找科研資料”(其中科研人員的選擇率為100%),其綜合選率居第二位,首選比例均居第一位。這一結果既體現了文獻信息資料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亦說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對專業文獻的期望值高,需求量大。
  (2)約有三成讀者選擇“提高自身素質”和“知識更新”為使用圖書館的目的。其中50歲以上科研人員選擇“知識更新”的明顯高于其他類型及年齡段用戶,而非科研讀者及35歲以下讀者選擇“提高自身素質”的比例更高。這兩項的首選比例均未超過一成,遠低于其他系統圖書館的調查結果。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一傾向,在優先保障科研需求的前提下,應從文獻采集及服務等方面盡可能地滿足這類需求。
  (3)僅有不足2%的用戶選擇“娛樂消遣”,且首選比例為0。這與目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藏書結構與服務項目有關。我們建議條件較優越的館,不妨擴大服務范圍,以此作為吸引用戶的一種手段。
  2.2 讀者文獻信息需求
  2.2.1 內容
  本項亦為多選題,調查表列出8個選項:本專業、相關專業、外語、計算機、文藝、地方文獻、工具書、綜合性文獻。從調查結果看,讀者文獻需求內容十分寬泛,本專業、相關專業、地方文獻、工具書等4個選項的綜合選擇率均超過50%,約40%的讀者選擇了綜合性文獻,其余各項的綜合選擇率也均超過20%。這提醒圖書館,不能忽視用戶對專業文獻需要和基本閱讀需求之間的差異。
  本項一、二、三選比率居前三位的為:本專業、相關專業、地方文獻。這一結果既源于地方社科院的地位、性質和任務,同時亦與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藏書結構有關。在回收的22家單位調查表中,有15家擁有地方文獻特色館藏,有6家建設了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
  2.2.2 類型與載體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對文獻信息類型和載體的需求面相對集中,其綜合需求排位為:圖書(100%)、期刊(95.7%)、報紙(57%)、網絡資訊(40.8%)、數據庫(18.9%)、學位論文(4.8%)、會議錄(2%)、其他(0)。
  調查結果顯示,圖書的綜合需求率最高,首選比例亦居第二位。由此可見這種傳統的文化載體和信息傳播手段,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因其具有內容完整、系統、定型、信息經篩選、可靠性強等特點,仍然是社科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
  作為一種連續性出版物,期刊具有知識新穎、專業性強、出版周期短、情報含量大、能及時反映國內外各學科專業的水平和動向等特點,且瀏覽方便。科研活動需要創新性,瀏覽又是文獻檢索和文獻篩選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期刊獲得科研讀者的青睞也就成為;必然。問卷中期刊的首選比例居第一位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新興的網絡資訊以其時效性強、信息量大、自由度高等特性,同報紙一樣成為用戶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這一新動向應引起圖書館的關注。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利用數據庫比例明顯偏低。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比較復雜,既有方法上的問題,又有認知上的問題,同時也有數據庫本身的質量問題。從諸因素上看,不知如何檢索是主因,其次是不了解數據庫,再次是查不到所需資料。這表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盡管文化素質較高,但信息素質尚有欠缺。
  本應受到科研用戶鐘情的學位論文和會議錄在此次調研中選擇率不高,綜合選擇率不足二成,首選比例為0。出現這一結果,可能與絕大多數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并未建立學位論文與會議錄專庫有關。據已收到的單位調查表可知,目前僅有重慶館一家設有學位論文專庫。
  在用戶喜歡的載體方面,喜歡網絡電子型的有35.8%,喜歡光盤電子型的有21.63%,而喜歡印刷型的多達87.28%。不同層次、年齡的讀者對電子版的喜歡程度不一樣,喜歡電子版的用戶人數隨學歷的升高而增加,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筆者曾于1993、2000、2005年三次參與社科文獻用戶需求調查工作。歷次調查結果均表明圖書和期刊是社科文獻用戶最看重的文獻類型。這反映出在社科研究領域,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電子文獻尚不能取代印刷型文獻,書刊仍將占據館藏文獻的主導地位。盡管如此,讀者對不同文獻信息載體的需求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1993年社科文獻用戶使用電子文獻的不足2%,2000年這一比例上升到18%,而今天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0%。不過,與其他系統相比,尤其是自然科學系統,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使用電子文獻的比例仍然偏低。據國家農業圖書館2004年讀者調查報告,在讀者最喜歡的文獻載體選項中,網絡電子資源的比率已超過印刷型。這種趨勢應當引起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高度重視,慎重制訂采訪計劃。
  2.2.3 讀者使用文獻的年限
  本題有5個選項:5年、10年、15年、20年、20年以上。結果10年與20年以上居前兩位。這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書利用統計數據明顯不符。后者顯示:近5年新進文獻滿足了用戶85%以上的流通需求。為此,課題組成員與部分讀者進行了面談。由此得知,社科研究型讀者不僅需要最新的文獻,因為它能及時地反映本學科本專業各種新的理論和觀點,而且需要過去的文獻,因為它能真實地反映事件、人物的歷史原貌,以及一個學科的發展軌跡。這表明社科文獻用戶既重視文獻的新穎性與及時性,喜歡利用近5年內的出版物;亦重視文獻的全面性、系統性與完整性,部分專業使用文獻的時間跨度相對較長。以歷史研究為例,6成以上的用戶在使用20年以前的文獻。可見在社科研究中,盡管多數文獻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尤以理論性、觀點性、熱點問題研究著作為甚,但不會消失;而某些文獻,如事實性文獻、數據性文獻及具有史料性質的文獻,其價值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如黨代會、人代會的會議文獻具有長久保留價值,而有關的輔導書很快就會失去效用。因此,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的保存年限應相對較長。
  2.2.4 讀者利用電子文獻情況
  225位被調查者中有53%使用過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其中約20%經常使用,約33%偶爾使用,此數據遠低于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2003年底的調查結果,說明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利用電子資源的積極性亟待提高。
  在不常利用電子文獻的讀者中,高級職稱者占55.51%。此比例應引起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警覺。這一用戶群體通常為科研骨干和學術帶頭人,他們利用電子資源的狀況、對電子資源的評價以及對數字化信息的需求,對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建設至關重要。因此,加強對這批人利用電子資源的宣傳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35歲以下科研讀者93%以上選擇使用過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其中經常使用者亦超過50%;而50歲以上讀者選擇使用過者不足15%。可見青年科研人員是電子資源最大的用戶群,電子文獻將是未來社會科學工作者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讀者不常利用電子文獻的原因中,不會查的有25.53%,不知道圖書館有電子文獻的有19.12%,不習慣用的41.10%,不習慣用的所占比例最高。
  在讀者喜歡的電子文獻類型中,87.1%的用戶選擇全文型,10.3%的用戶選擇文摘型,2.6%的用戶選擇題錄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建設中不能忽視這種傾向。
  問卷中請讀者列出4個常用的電子文獻數據庫,結果排名為:《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清華同方)》、《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全國報刊索引》、《電子圖書》(超星、北大方正、書生等)。這說明讀者使用全文期刊數據庫較為普遍,而電子圖書的普及利用較差。全文電子期刊、檢索性二次文獻,以其豐富完整、更新及時、檢索方式靈活、復制方便的特性迎合了科研人員的需求心理,受到使用者廣泛歡迎。就發展趨勢而言,在科研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期刊利用率必定會超過印刷型期刊。而電子圖書雖然同樣具有易復制、檢索方便等特點,但受制于閱讀習慣,人們對電子圖書的利用還需一個認識過程,目前電子圖書利用價值還無法超越印刷型圖書。但考慮到電子圖書具有無損保存、低成本、可供眾多讀者同時使用等優勢,從解決地方社科院圖書館館藏復本量少的矛盾和方便利用出發,適當引進電子圖書,可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2.3 讀者對文獻信息服務的需求
  2.3.1 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的時間要求
  用戶獲取文獻時間要求的總趨勢是向更快、更及時方向發展。80.8%的讀者要求獲取文獻的時間越早越好,論文最遲不應超過發表時間一季度,圖書不應超過出版時間半年。這一事實反映出,處于文獻資料日益增多、文獻老化不斷加劇的信息環境中,用戶對文獻服務及時性的重視程度已十分強烈。
  然而,僅有不足1/4的用戶獲取所需文獻花費“較少時間”,有約50%以上的用戶查找文獻占使用文獻時間的比例超過1/3,約8%超過1/2,甚至有5%左右超過2/3。這個數字遠高于國外的一般調查結果和我國科技界、高校系統的調查結果。與他們相比,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花費較多的時間,只能取得較少的文獻。這種狀況與用戶要求背道而馳。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圖書館而言,主要是文獻資源不足,工作流程不科學以及網絡建設落后。就用戶而言,主要是檢索能力不強。此外,職稱較低者與職稱較高者相比,獲取文獻所花的時間要更多。可見,對本專業文獻的認知程度及對館藏的熟悉程度也是影響用戶獲取文獻信息效率的原因之一。在用戶座談會上,用戶對由于出版、加工、傳遞、流通周轉、期刊裝訂等環節時滯長,造成文獻信息不能及時被利用,從而降抵或失去其時效性提出了強烈批評。這些意見提醒我們,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應有一種緊迫感,樹立時間就是效益的觀念。
  2.3.2 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的途徑
  本項為多選題。調查結果表明,用戶獲取文獻信息的途徑十分廣泛,半數以上的選項利用率超過50%,其次序為本館借閱、廣播·電視·網絡(非數據庫類)、購買、同行交流(會議、通訊、饋贈等)、復制與下載(數據庫)、外館借閱、實地調查。
  本館借閱是用戶獲取文獻信息的最主要途徑,其綜合比率及一、二選比例均居第一位。復制與下載的綜合比率雖然僅居第六位,但其一、二、三選比例卻居第四位。這既說明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科研活動中的重要性,同時再次印證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習慣于利用印刷型文獻的結論。
  74%的用戶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獲取知識信息。該途徑受到用戶歡迎的重要原因是報道快,可滿足用戶獲取最新信息的需求。但其一、二選比例偏低,不足5%,表明社科研究型用戶對該途徑的倚重程度不高。
  用戶非常重視通過非正式途徑獲取文獻信息。約70%的用戶采用購買方式,其首選比例竟然高居第二位;約55%的用戶利用會議、通訊、饋贈等方式,其一、二選比率居第三位;約35%的用戶通過實地調查方式取得有價值的文獻信息。一般來講,非正式途徑提供的文獻信息能反映該學科前沿的動態,針對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均較強。統計數據顯示,職稱越高、年齡越長者,通過同行交流獲取文獻信息的比例越高,自購文獻的比例也越大。這類讀者在其學術領域的研究已有相當深度,所需文獻專業性強、級別高,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也多,且擁有一批學術上的合作伙伴,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故對“購買”及“同行交流”十分倚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圖書館并沒有為這些讀者獲取文獻信息提供服務。因此,加強非正式途徑的研究工作勢在必行。
  約47%的用戶選擇了外館借閱,足見目前僅憑一館資源已難以滿足用戶需求,“外館借閱”已成為用戶獲取文獻信息的重要補充途徑。但在用戶座談會上,用戶提出該途徑限制太多,使用不便。這提示圖書館應充分重視資源共享工作,加強網絡資源建設和館際互借,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
  2.3.3 讀者常用檢索方式
  本項亦為多選題,調查表列出9種方式:館藏目錄、架上查閱、網絡數據庫、搜索引擎、定期瀏覽、題錄索引、公共查詢(OPAC)、文獻引文與書末參考文獻、委托代查。請用戶按使用頻率順序進行選擇。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對非正規檢索方式十分偏愛。80%以上的用戶選擇了“定期瀏覽”與“架上查閱”,兩項首選比例相加竟達到54.2%,高居第一位。這除了用戶長期養成的檢索習慣外,尚有一、二次文獻以及印刷型文獻與電子型文獻出版的時間差,瀏覽可以更詳細地了解文獻內容等因素。可見即便處于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這種非正規檢索手段對社科研究型用戶而言仍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查閱最新文獻時更是如此。
  (2)與高校系統相比,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文獻檢索能力偏弱,尤其是機檢能力。“網絡數據庫”、“搜索引擎”及“公共查詢(OPAC)”作為文獻信息搜尋的有力工具未受到用戶應有的重視,綜合選擇率均不足40%,分別列第5、第7和第8位,而高校用戶的選擇率則達到70%以上。盡管有73%的用戶選擇“題錄索引”,但其一選比例偏低,僅為15.1%。令人驚訝的是,“館藏目錄”的綜合選擇率未能達到40%。我們估計這與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多采取開架借閱的藏書管理方式有關。同時也反映出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現代化水平落后,檢索機較少,從而影響了讀者使用館藏目錄的積極性。
  (3)有55.6%的讀者選擇“文獻引文與書末參考文獻”,這一比例超過筆者1993年的調查結果。當時讀者認為,該方式檢索面窄,查全率低,且影響時效。而在本次調查中,用戶卻認為它方便易用,準確可靠。由此可以看出,對社科研究型讀者而言,在信息急劇增加時代,信息的利用價值、準確性及信息獲取的難易程度之重要性已超過了信息的全面性與新穎性。因此圖書館應重視館藏揭示工作的深加工問題。
  (4)“委托代查”項用戶選擇率最低。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多數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未將此項服務列入日常工作流程,只是對個別用戶進行隨機服務;二是讀者信息意識淡薄,對圖書館資源狀況、檢索手段、服務方式知之甚少,難以提出需求;三是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普遍缺乏既具有學科專業知識,同時又具有熟練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檢索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造成科研人員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水平缺乏認同。
  2.3.4 讀者最希望圖書館提供的服務
  調查問卷請用戶以填空方式列出自己最希望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共有203人填寫了此項,結果如下:
  (1)希望圖書館提供較為便利的館際互借服務的讀者最多,共151人;另有113人希望圖書館能提供原文代查傳遞服務;84人希望圖書館能提供復印及刻錄光盤服務。由此可見一次文獻服務以其方便、實用和直接的特性深受讀者歡迎,是用戶最需要、最容易接受的服務方式。
  (2)希望圖書館提供“報刊及網絡集萃服務”、“網上全文數據庫檢索服務”的讀者人數也較多,分別為99人和87人。這說明面對文獻信息激增的形勢,用戶已意識到僅依靠查全率較低的瀏覽法或時效性較差的追溯法等傳統文獻檢索方式已無法解決所需文獻信息搜集問題。對于用戶的這種需求新動向,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應予以回應,編制出更加適用的二次文獻服務產品。
  (3)有51人提出希望圖書館提供“引文檢索”、“學術評價”等方面的服務。由此可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科研究型讀者極為看重自己科研成果的影響力及社會關注程度。另有43人提出希望圖書館提供經過核準的統計數據以及經過濃縮的有關學科、專業的綜述和動態性信息。這些要求表明,用戶十分需要圖書館的信息調研服務。
  (4)“定題服務”一直是科研系統圖書館提高讀者利用專業文獻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本次調研中需求者不多。這固然與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用戶對“定題服務”質量要求較高有關,但也不能忽略由于圖書館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偏低致使用戶體會不到這一服務的功能與效用等自身責任。在走訪中,有讀者提出,曾讓圖書館人員幫助查找課題資料,并愿意支付一定費用,但最終結果是準確性差,二次加工仍需花費較多時間,得不償失。
  3 意見與建議
  調查問卷最后一項為文字敘述題,請用戶就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系統今后工作提出意見與建議。共有97人填寫了此項,結果如下:
  (1)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文獻保障率是讀者最為強烈的呼聲。超過90%的填寫者建議各館在加大文獻采購量、增加文獻的數量與品種、加強特色館藏建設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發可利用資源,重視電子資源建設,盡快統一檢索系統,實現聯合編目。他們希望各館以合作共建的方式購置綜合性、通用性電子文獻、網絡資源及外文書刊,并且實現資源鏈接,這樣就可將更多的經費和時間用來發展中文紙質文獻、特色數據庫及館藏數字化建設工作,以便進一步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與信息咨詢等服務。
  (2)不少讀者希望圖書館能多方面、多角度揭示館藏,優化藏書結構,建立需求反饋機制,做好滯書剔除工作,促進文獻資源的合理流通,加快文獻信息傳遞速度,減少文獻利用過程中的人為誤差,縮短文獻流通的時間和周轉期,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3)部分讀者希望圖書館要注重改善隊伍的知識結構,加強隊伍素質建設。
  收稿日期:2006-08-15
L1情報資料工作何東紅/王超湘20062006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讀者需求/讀者服務/問卷調查
文章以2005年全國地方社科院系統圖書館讀者問卷調查數據為依據,分析論述了地方社科院系統圖書館用戶需求特點,并對如何進一步搞好讀者服務工作進行了探討。
作者:L1情報資料工作何東紅/王超湘20062006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讀者需求/讀者服務/問卷調查

網載 2013-09-10 21:41:10

[新一篇] 買賣中間商“牙人”、“牙行”的歷史演變  ——兼釋新發現的《嘉靖牙帖》

[舊一篇] 于斯芒斯、薩特、加繆與叔本華的幽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