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同盟關系的轉折點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美國總統克林頓于4月16日至18日訪問了日本, 與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共同簽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以下簡稱《聯合宣言》)和《面向21世紀的挑戰——日美首腦致兩國國民書》兩項文件。這次的首腦會談是冷戰后日美同盟關系的重要轉折點。
  冷戰結束后,原以對抗“蘇聯威脅”為宗旨的日美同盟面臨著要么廢止、要么更新內涵的抉擇。美國經數年醞釀,決計重建日美同盟以達確保東亞主導權,為此大力暄染“遠東不穩定因素”及“美國軍事存在的必要性”,給新形勢下的日美同盟尋找根據。美國的打算與日本的政治雄心一拍即合。于是,雙方力圖避免因貿易摩擦動搖同盟根基,強調起安全聯盟,政治合作,經貿關系三大支柱的整體性和安全聯盟的基礎性。
  以此為背景,自1994年秋以來,日美雙方旨在重建日美安全體制的運動就緊鑼密鼓地進行開來。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耐的設想首開先河,去年美國發表的《東亞戰略報告》、日本的新《防衛計劃人綱》、以及原定于去年11月發表而因克林頓推遲訪日而擱淺的《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草案)》,均為具階段性結果。本次克林頓和橋本會談,為世紀之交的日美同盟定下了基調。
  這次簽署的《聯合宣言》,核心有兩點:一是重申冷戰結束后日美安保條約仍然是“亞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基礎”;二是雙方“一致同意著手修改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方針》。日本同周邊地區發生的事態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產生重要影響時,兩國將進行磋商合作。”這就暗示了修改的方向,引起人們的關注。日本輿論認為,此次日美首腦會談使日美同盟的重點實現了由“對抗蘇聯”向“對付遠東緊急事態”的轉變,并強調日美同盟在“保持亞太和平與穩定”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的重要性,由此把日美安全體制的適用范圍由日本擴大到了遠東、亞太地區。
  《聯合宣言》稱,“由于亞太某些地區還存在著緊張局勢和領土紛爭等問題”,所以日美安全同盟對于“亞太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緊密的防衛合作是“日美同盟的核心”,美國有必要在該地區維持10萬人的兵力。雙方同意就“遠東有事”時的日美合作進行磋商。關于“遠東”的范圍,1960年日本政府曾定義為“菲律賓以北和日本及其周圍地域,包括韓國、臺灣地域在內”。日本共同社說:“在戰后多達66次的日美首腦會談中,橋本與克林頓的會談堪稱是一次轉折,冷戰時代以保衛日本為主要目的的日美同盟已變為在廣泛地區抑制地區糾紛的安全體制。”
  擴大“平時合作”的范圍,為“緊急事態下的合作”構筑法制體系。4月15日,在克林頓訪日前, 日美雙方簽署了《日美相互提供物質和勞務協定》,規定兩國可相互提供包括武器零件、燃料在內的軍用物資及服務,其適用范圍是聯合訓練、聯合國維和行動和人道主義國際救援活動。這個協定尚未超越“平時”合作范圍,但其中包括了提供“武器零部件”的內容,這與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則”相抵觸。日本官房長官wěi@②山稱,這可作為僅向美軍提供合作的“例外條例”來處理。
   日美雙方的真正意圖在于構筑“緊急事態”下的安全合作體制。1960年《新日美安全條約》的第五條和第六條,以及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對“日本受侵”和“遠東出事”時的日美合作做了原則規定。但日本究竟能對美軍提供多大合作,涉及到日本國內法的解釋問題。根據日本政府的憲法解釋,日本只具有“個別自衛權”,而不具有“集團自衛權”。本次首腦會談就盡早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達成了協議,為構筑“遠東有事”時的日美安全合作體制奠定了基礎。但美國國防部長佩里稱,日美合作仍應在憲法范圍內進行,說明美國也并不希望日本以此為契機打開通往軍事大國的道路。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目加撩的右半部
  @②原字木加尾
  
  
  
liào@①望京43D7國際政治金熙德19961996 作者:liào@①望京43D7國際政治金熙德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5:22

[新一篇] 日美同盟與冷戰后日本的軍備擴張

[舊一篇] 日美同盟再受震動  沖繩忍辱負重,日美關系中的又一道陰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