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智能化圖書館建筑”國際研討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7年8月24日至29日,在荷蘭海牙市圖書館舉行了第63 屆國際圖聯會前會,即第10屆圖書館建筑與設備研討會,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智能化圖書館建筑”。來自30多個國家近80位圖書館員、建筑設計師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出席了研討會,我國代表有5位,其他4位是北京圖書館副館長孫承鑒、上海大學圖書館館長魏光普、清華大學原副館長朱成功以及香港市政局九龍中央圖書館館長陳湯美仙女士。會議期間,還參觀了海牙市立圖書館、悌爾伯格大學(Tilberg University)圖書館以及鹿特丹市立圖書館。會議由國際圖聯圖書館建筑與設備委員會和海牙市立圖書館共同主辦,德國的舒爾茨圖書館設備專業公司贊助。
  會議的主要發言者有著名建筑顧問福克納一布朗(Harry Faulker-Brown),海牙市立圖書館館長倫斯(Wim M.Renes), 哥廷根大學圖書館館長埃克(Reimer  Eck ),  德國國家圖書館建筑專家克拉撒(IngoKolasa),委內瑞拉國家圖書館新館建筑項目主任、建筑師金美內茨女士(E.M. Gimenez),悌爾伯格大學圖書館館長格萊金斯(Hans Geleijnse),鹿特丹市立圖書館館長梅杰(Frans Meijer),舊金山市立中央圖書館館長道林(Kenneth Dowlin),丹佛市立圖書館館長阿什通(Rick Ashton), 紐約公共圖書館理事會主席勒克拉克( Paul LeClerc),紐約公共圖書館研究圖書館館長沃爾克(David Walker),謝菲爾德哈倫大學學習中心主任布爾皮特(Graham Bulpitt),法國國家圖書館信息系統部主任扎布倫斯基(Jean-Marc Czaplinski)等。會議分別由國際圖聯圖書館建筑與設備委員會現任主席肖文(Marc Ch-auveinc)和前任主席倫斯和舒茨(P.J.Th Schoots)主持。
  與會代表對智能化圖書館建筑的概念進行了熱烈的爭論。不少人對這一提法提出不同看法,為大會作基調報告的 H·福克納—布朗在演講一開始時就很坦率地表明自己不同意關于智能化圖書館建筑的提法。當有人提出在網絡化和電子化環境下,圖書館建筑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的問題時,不僅主講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聽眾也參與反駁,大多數代表都認為這是比較幼稚的想法。有的甚至提出圖書館應該越辦越大,應該更加突出圖書館在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們對現代技術抱著冷靜和理智的態度,普遍認為自動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未來圖書館不是由機器堆積起來的硬建筑,而是使讀者感到溫馨的知識樂園。盡管這次主題是智能化圖書館建筑,但會議自始至終并沒有專門討論智能化的問題,而是對“福克納—布朗十誡”與“道林法則”等比較實際的概念持有特別的興趣。
  英國著名圖書館建筑專家H ·福克納—布朗為本次研討會作了基調報告,他借用著名的基督教“十誡”提出了10大圖書館建筑原則,即“福克納—布朗十誡”。
  1.彈性。從設計、結構到服務功能都應做到開放性,以適應時空的變化;
  2.緊湊性。讀者、職員以及圖書的流向要做到緊湊合理;
  3.易接近性。從館外到館內,從入口處到各個部門,要規劃得合理,要設計一個良好的導引系統;
  4.擴展性。在未來擴展時可靈活延伸,將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5.可變性。在藏書空間和讀者服務的提供方面留有自由的選擇余地;
  6.組織性。圖書館資源的組織與陳列要做到明了、有序;
  7.舒適性。在環境、通風、溫濕度、光線和等方面要柔和、協調,盡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環境,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
  8.環境的穩定性。穩定不變的照明、暖氣、冷氣、通風和聲學環境對圖書館資源的保護尤為重要。如溫度保持在18.5℃與21℃之間,濕度須保持在50%至60%之間,絕對不能超過65%;
  9.安全性。籍以控制讀者的行為和圖書的損毀;
  10.經濟性。 把建設和維護一個圖書館所需要的經費和人員控制在最低限度。
  舊金山市立圖書館館長K ·道林將自己設計的一套圖書館建筑法則用以新館設計。
  書流——1、把處理數量減少到最低限度;2、把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3、成批處理和移動資料。
  人流——1、洋蔥模式,即讀者從四面八方最快捷地走到中心, 并直接從中心上樓;2、安靜區域,即中心區域為鬧區, 周圍一圈為次靜區,外圍為靜區。1996年4 月開放的舊金山市立圖書館新大樓就是“道林法則”實踐的產物,新館開放以后深受讀者和游客的歡迎,老館每天入館人數僅2000人,而新館人數達到8000至10000人。
  通過各新館的介紹,我們還可以看到其他一些特點。
  1.模數式建筑。會上介紹的大部分新館都采用模數式,也就是所謂大空間、靈活隔斷的開放式建筑模式。以前圖書館功能比較單調,主要以收藏和借閱服務為主,因此大部分采用固定式的單一功能,書庫即書庫,閱覽室即閱覽室,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已知的、可預測的功能。由于圖書館社會功能的變化,信息交流方式和載體的變化以及現代技術對圖書館傳統作業的影響等因素,使得原有的圖書館建筑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以后新建的圖書館建筑一般都考慮彈性和可變性。因此,富有彈性的模數式建筑設計思想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受到圖書館界的普遍歡迎,成為成熟的圖書館建筑樣式。
  2.簡潔性與邏輯性的融合。會上介紹的一些新館往往都采用簡潔明快的材料和色調,如法國國家圖書館采用鋼、木、混凝土和玻璃4 種基本材料,如書架、隔墻、燈光支架采用同一顏色的木料定制,天花板、通風管、路燈以及門面采用同一材料的不銹鋼裝飾,4座像4本敞開的圖書一樣的塔樓的外墻面和下面的裙房全部采用玻璃幕墻。位于法蘭克福的德國國家圖書館新館也采用上述4種基本材料。不同于莊重、 雄偉的歐式建筑,新的圖書館較多采用自然、樸素的外形,給人一種溫馨和親切的感覺。如海牙市立圖書館的新館以白色為基調,從里到外所有的墻壁都一律白色。梯爾伯格大學圖書館和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外面看上去都很樸素、大方,但館內設施自動化程度都很高,而且內部更重視美學與功能的結合,現有功能與未來拓展的結合。代表們普遍認為,作為以人為本的圖書館建筑,功能應放在突出的地位。
  3.重視自動化系統的建設。對新館設計來說,最大的難題莫過于自動化系統的配置問題。由于軟硬件升級換代周期的不斷縮短,圖書館不得不花費巨資用于信息基礎設施的配置和預留。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經費非常寬裕,所以他們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該系統全部費用為8500萬美元,另外有2000 多萬美元用于數據庫建設。 館內光纜鋪設總長度為100公里,從一級機房到4個二級機房和68個三級機房,再到3000個工作站都以傳輸速率為155兆的ATM連接,全館上下共有17000 個終端接口。只有暫時不支持ATM的打印機等目前仍用10兆的以太網。 該館的視聽設施也非常先進,在參觀時我們還上機操作了多媒體設施,錄像畫面逼真,絲毫沒有斷續感。據說到全面開放時,視聽工作站將達到145臺。 該館系統還在調試過程中,分3年完成。 而一般圖書館往往采用主干線用光纜、其他連接用雙絞線的做法,如1996年5 月開放的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科學工業和商業分館、1997年7 月開放的德國國家圖書館新館的做法就是縱向鋪設光纜,橫向用5類雙絞線。 德國國家圖書館新館數據處理中心的配置與上海圖書館新館的相似,終端接口也有700個左右,但近3分之1的閱覽桌都留有電腦接口。該館40 年代以來的書刊資料都已經數字化,已經沒有卡片目錄。但是,該館目前正處在一邊開放一邊調試的階段。我們在視聽區看用網絡傳送的錄像時,就有斷續感,而且老是中斷。荷蘭的悌爾伯格大學圖書館,早在1992年5月開放時, 就被譽為電子圖書館。當時就250臺終端,現在全館共有450臺電腦。該館的另一個特色是自動借還書系統,叫Lendomat,讀者不用到出納臺借書或還書,一切都由讀者自己處理。另外,該館所有的館藏期刊的目次都已進入數據庫,查閱起來相當方便。但是這個被稱為電子圖書館楷模的圖書館目前用的還是菜單式系統,據說他們正在準備引進PICA公司最新開發的視窗界面的新系統。后來我們發現,歐洲很多圖書館目前仍使用菜單式系統。但是嚴格說來,真正達到5A或3A的智能化圖書館為數很少。
  在研討會閉幕式上,我上臺談了感想,并建議下次會議,即1999年第11屆國際圖書館建筑與設備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議主題為“變化環境中的圖書館建筑”。理由是1、中國圖書館事業進入高速成長時期,本世紀末將有20所左右的省市級圖書館新館相繼開館;2、 上海圖書館新館于1997年全面開館,兩年后將積累豐富的建設與管理的經驗;3 、上海圖書館新館具備舉行國際會議與展覽的現代化設施;4、 上海與主辦1999年國際圖聯的曼谷距離不遠,適宜舉辦國際圖聯的會前或會后會議。
  會后,孫承鑒副館長與我還應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邀請,訪問了法國和德國。除了在巴黎和法蘭克福參觀圖書館以外,我們還應德國國家研究中心的邀請赴達姆什達特市參觀該中心及附屬圖書館。
  
  
  
圖書館雜志2滬31~32,38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吳建中19981998上海圖書館 上海 200031  吳建中 1956年生。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博士。已發表論文60余篇。 作者:圖書館雜志2滬31~32,38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吳建中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47:37

[新一篇] 訓詁方法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舊一篇] 講一個無根的故事    ——評韓東的《扎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