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62節 追記和毛主席的談話(2)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輯 我的主要經歷
  第62節 追記和毛主席的談話(2)
  政治上的奔走活動必然產生黨派,黨派的組成客觀一面是各有其社會基礎(例如階級性、地域性、行業性或其他),主觀一面是各有其主張要求。然而大前提更看中國人面對的是什么問題。問題來自外,抑或在內?國家危亡是其第一問題,所以救國運動是其存于實質上的共同點。這就客觀上決定了應當彼此合作,不應該互相仇視。但國家危亡有其內因,改造社會本身又屬必要。從而每每彼此立場不同,又落于分立乃至對抗。抹殺其不同,是不好的,亦是不可能的。這就客觀上決定在合作中莫強為混同,應當有合有分,顧不說聯合而說綜合者,所重在合也。
  彼此協力合作來對外或較易,協力合作來解決中國內部問題,豈易言哉!如我籌思,要綜合各黨派成立一個組織體,以負起救國建國任務,是必切實注意循行如下各原則:
  (一)各黨派在訂定國是國策時交換意見,應只就每一具體的現實問題說話,避免涉及各自夙懷根本思想信念。即是:各方原不免各自有其哲學思想或主義信念為其當前意見主張之所本,卻應避免談及。
  (二)彼此交換意見應盡可能地求同存異。即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彼此間的分異原易突出,卻應各自保留之,而只就如何解決,或如何應付此當前問題的方法政策上,求得其歸一為止。
  (三)各黨派在建國的遠大目標上殆莫不傾向社會主義,縱然所謂社會主義者,彼此非定一致認同,仍不妨訂定下來。蓋既為遠景,固非現時所必爭。
  (四)在頭一次國是國策訂定之后,隨時就當前問題不斷地賡續進行商談修訂,只要各方同意,不須拘執舊章。
  以上所敘非我當場發言原詞,卻是我籌思很久的要義。
  繼此而申說的便是黨派綜合體不負行政之責,而居于監督政府執行政策的地位。我于此竊取了孫中山先生政權、治權分開之說。政權在民,黨派綜合體是代表人民,站在全國人民立場執掌政權者,而以治權付之行政部門。行政部門即通俗所稱政府則忠實于政策之貫徹實施(在實施中如有意見可隨時反映給黨派綜合體)。如此兩下分開是萬分必要的,是黨派綜合體自身恒時保持在一致的立場上所必要的一大前提。否則將導致黨派間的鬧意見而動搖根本。
  當時座間毛、朱二公頗用心聽我發言,毛無表示,朱公當聽到我末后的話時,忽曰:“此或三十年后的事吧!”此外無人置一詞。
  次日毛主席約集其同志數人與我會談,其時因有蔣方不尊重協議之憲草而多所改動之訊,毛主席說:“他(指蔣)改由他改,改八、九、十次亦由他,但我要那第十一個!”關于改動憲草事,蓋出于孫科等備受其黨內詬責,孫同邵力子二人向周恩來代表再三懇求修改。周公商之張君勱在三大問題上分別作如下之讓步:(一)國民代表大會從無形(指全國公民投票)復歸有形;(二)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立法院得對行政院為不信任投票,改為對總統負責,并刪去立法院的不信任投票;(三)各省得制訂省憲改為制定省自治法規。如此重大問題在各方取得協議后豈得再改動?然而在野方面卻居然向國民黨退讓了。中央通訊社高興地大肆宣揚。延安方面吃驚不小,急電促周公回來作報告。其報告和討論的會,我一個黨外人未便參加,即于次晨飛回重慶了。
  如上所記我在延安的談話,因為事隔多年,今日不可能記憶清楚。但其內容意思要點大致總不外如下這些:
  (一)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思想上只從模仿外國出發,而脫離自家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基礎是不行的。
  (二)既要建設一新中國,必須依從一定方針宗旨貫徹下去,其勢不可能走多黨互競,輪流上臺當政,如歐美各國之路。
  (三)一黨專政之路(如法西斯、納粹、布爾什維克)雖然似乎可以貫徹一定方針而前進,但在這散漫成性的小生產者的社會基礎上難以建筑得起來。
  (四)凡事總要照顧到前途理想要求之一面,又要切合著現實社會條件有其可能之一面。因此所以多黨互競或一黨專政均不是我們的前途。這就歸落到我所設計的黨派綜合體那一主張。我曾有《預告選災,追論憲政》一文極能代表我當年的見解思想,亦即我到延安與中共方面談話的大意,讀者不妨取而參看。
  這次再訪延安,除了談話,還下鄉參觀南泥灣等地,同時為了候周公自重慶返回延安,以便了解政協政治協議的改動情況,在那里前后逗留了十天之久。第一次去延安,未曾見到劉少奇同志,好像當時他在前方。第二次見到了。還記得他和彭德懷二位的住處與我的臨時住處相鄰,我還去回訪過他們。陳紹禹(王明)也曾來過我的住處,面容消瘦,意興不佳,自云別后一場大病初愈。陳作為共產黨在參政會的代表之一,重慶會內會外我們常可碰見。在這次訪問中,朱德同志還向我提起當年他德國留學后途經莫斯科回北京,曾想訪問我而未成的事;想訪我是由于他在德國留學時的朋友孫炳文烈士的建議,而孫是1912年我在《民國報》工作時該報總編輯。孫炳文兄的夫人任維坤(人稱“媽媽同志”,孫泱和孫維世之母;孫泱與孫維世兄妹均死于“文化大革命”中),這次訪問中也見到了。任維坤也是當年在《民國報》的同事,她是報社中三個女編輯人員之一。
  


梁漱溟 2014-07-03 14:39:51

[新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61節 追記和毛主席的談話(1)

[舊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63節 追記和毛主席的談話(3)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