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目的是什么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凡事都要慎于始,戒色也是一樣,剛開始戒色的時候,這個心態要擺正,為什么戒色,目的是什么,目標是什么,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要能明確。否則盲目去戒,有可能連身體都搞糟了,心態也未必能有所提升!
  我們知道,人是頂天立地的,是萬物之靈,記得《圣經》上講過,上帝將水中的魚,陸上的動物交給人類管理,并將五谷雜糧,地上長的這些水果蔬食給人類食用,可見,我們是萬物的表率,而食物方面也很明確告訴你,是這些蔬菜水果給你食用,并不是這些動物。佛教中也有不食眾生肉的說法,菩薩連生草都不忍心踏過,何況是去吃這些動物的肉呢。而儒家也有言,君子遠庖廚,說的也是一顆仁愛的存心。這份存心是天生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去食用它們的肉,是因為有一顆慈悲的愛心在里面。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件事情,要從本質上去看,不要只是流于形式,要看到這個動作背后的存心是什么,從存心上下手去學,才能真正的學好。
  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包括戒色,戒色這個動作做出來,戒除手淫,遠離色情,我不去看這些污濁的東西,我不去做這些令人羞恥的事,背后,我們這顆存心是什么?
  是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康,是希望我們的心靈提升,是希望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一個不受欲望引誘的人,可以頂天立地,心態光明正大,坦坦蕩蕩。因此,當心擺正的時候,你的言語行為自然就正,這是一股正氣,要提起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正義,正念,并不僅僅在形式上。
  有的人戒得很辛苦,一直拼命壓著自己,不可以去看色情的東西,不可以去做非理的事情,但是他內心的欲望之心很強烈,會折磨得他很難受。卻很少去反省自己,為什么我就非要喜歡看這些東西?我就非得去放縱自己的欲望?我這一輩子,難道愛的就是這個?就好這個嗎?我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的追求是什么?
  有時,人往往不了解自己,因為眼光一直向外求。
  反過來,細細看看自己的存心,從哪里下手?
  因此,不但我們要知道自己錯在哪,還要有一個下手處。從去除我們內心狂躁不安的欲望下手,格物才能致知,這是一個步驟,格除物欲,便不受物欲的左右與牽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知道錯了,還要有正的方向來引導,就是學習。當我們常常看一些邪的東西,引發你的情欲,物欲,愛欲,性欲,各種欲望的東西,時間久了,你會感覺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你被同化了。而當你朝這個方向去走的時候,你并不會感到幸福自在,因為欲望是沒有底的。
  所以,一旦放縱色欲,你會不斷地要求更新鮮刺激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這也說明,你的精神越來越麻木,需要用更強烈的刺激來激發一下它,才能有點反應,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當一個人沉在欲望中,他就很難看到別人的需要,因為心只在自己的身上,眼里只有自己。所以就沒有辦法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與歡樂。
  當你把眼界放開,當你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得到幸福快樂時,你的內心可能會比他更高興,因為施比受更有福!
  所以,我們要學習圣賢的教誨。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如果不了解,可以去看看,古圣先賢的存心,當然,如果你古文不是很熟,可以從《弟子規》入手,因為《弟子規》比較簡單,首先講的就是孝道,一個人沒有了孝心,就像一棵樹沒有了根基一樣,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回報……
  當對父母有了孝心之后,對于他人自然會生起一顆恭敬之心,推己及人。孝心是我們的本善之心。有愛的地方就是家。可以感受到溫暖。當回報的時候,是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怎么能不快樂呢?
  一本《弟子規》,外加蔡禮旭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每天去聽,每天去學,進而,就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很好的方向,知道如何把握自己。
  對于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接觸相關方面的經典,因為自己也不是很熟,因此不能提供大家一個很好的參考。從源頭上去學,學本師,學上帝,學老子,學孔子,從最源頭上去學,用他們的存心去學,而不是用自己的心去學。
  不學禮,無以立。禮在人際關系中,是很值得學習的一門學問,對一切人恭敬有禮,自然可以結得許多的善緣,將來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也很愿意來幫助我們。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對一切人都有愛心,都有一顆無求的關懷之意,當以一顆無求的心對人時,他人也會以一顆無求的心對你的。
  因此,我們的心打開了以后,會去想提升自己,因為你可以看到別人的需要,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進而更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愛人者,人恒愛之。當天天沉迷,天天墮落,我們的心會一天天的消極,可是,反過來,當天天進步,天天反省自己的過失,天天改過向善,天天助人為樂,心量一天天的擴寬,你會發現每一天都可以過得很好,一天比一天更有體會,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一種學習的樂趣。因而《論語》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記得佛教有言,快樂無憂謂之佛。快樂無憂你就是佛了。天天學得愁眉苦臉,看人不順眼,就要反觀內省了。我們學儒也是一樣,君子無憂,君子坦蕩蕩,也是一顆這樣的心境。而《圣經》中談到亞當與夏娃,當時受蛇的引誘,去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時,這蛇,是否就是指我們的疑心?不聽教誨的心?一顆不老實的心?而這分別善惡的樹,為何這棵樹叫分別善惡?當我們對一切事都去分別、執著的時候,我們的苦是不是就來了?看這個順眼,看那個不順眼,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有分別,有好惡,內心就會有不平,不平就會有煩惱,這個苦是誰給的?是自己招來的呀!
  很多的道理,當明了之后,我們的心就平了,心平了之后,對于事情的處理上也會恰如其分,水清月自現。可是,狂風暴雨之中,波濤洶涌之時,你能看清什么呢?
  因此,戒色,我們要記得,不是單純這個動作,而是我們的心,是不是不再受染污,是不是純正無暇,是不是一顆悲憫之心,是不是一顆智慧之心,是不是一個大丈夫的存心,不被欲望所引誘,不被邪氣所染,正直無私,要提升的是自己的心境,進而,你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知道為人的道義,懂得去孝養父母,懂得去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妻兒,愛同事,愛朋友,愛一切人,讓自己所在之處的一切人,都能受到你的感化,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你就在教化著一切。
  屆時,你就懂得人生的意義,也會活得很開心,看一切都很順眼,怎么都歡喜,心態平和自然,超脫物外,處理事情有條有理,處事不驚,穩如泰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君子不器,什么樣的職位都能勝任,也不計較,心胸寬廣無私,正義凜然,在歷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與德能,對一切人事物都恭敬,什么樣的環境都能適應.
  人生猶如一盤棋,當這盤棋在弱勢的情況下,你能轉弱為強,走出一條陽光大道,這才是你的本事!
  很多人憂慮找不到好的伴侶,卻不憂慮自己的德行,自己的能力,自己照顧家庭的責任感,自己的愛心……要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感不得這樣的好人在身邊,我們要反省的是自己,要提升的也是自己,眼睛不要再向外求,真正反過來提升自己,一切隨緣,你會過得很安心!
  待別人要厚道三分,對自己要嚴于律己!
  說了這些,似乎跟戒色沒有關系,其實,當你心中無色的時候,還談什么戒色呢?色不迷人人自迷,迷住你的,是你的色欲之心,不在外界的景象上,要戒的,也是我們這顆欲望之心。初期,還是要斷除一切不良的來源,并要立定志向,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沒有不成功的!
  不成功,就要反省自己了!
  戒色,是你的心,你的目標方向,要正確了才行,不要走偏了,否則,把自己身體搞垮了,憋出一身的病來怪誰呢?


網載 2011-06-22 04:03:18

[新一篇] 揭秘口臭暗示哪些病

[舊一篇]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