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納蘭性德專題第15期 好事近 ——納蘭性德 何路向家園,歷歷殘山剩水。 都把一春冷淡,到麥秋天氣。 料應重發隔年花,莫問花前事。 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顏不似。 【賞析】在詩人心中,愛情的位置是不同一般的,他往往把與妻子的別離、相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故他在長年的護從、入值的生涯中,總是為離愁別恨所困擾。本篇則又是一回的分別,詩人在“殘山剩水”的旅途之上,他又生發了痛苦的相思。值得注意的是他生逢“盛世”,但心頭眼底的山山水水卻是“殘山剩水”,個中隱情是令人玩味的。納蘭主張詞不但要抒寫靈性,且當寓風人之旨,由此篇亦可見出。 又 ——納蘭性德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 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 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的行獵。上片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愴之情,下片側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愴之音,感傷之意。所以嚴迪昌《清詞史》云:“全是憑吊語,絕非新朝新貴的語氣。”尤其是結處二句,所繪情景形成強烈對比,頗含興亡之感和輪回之嘆,令人深思,啟人聯想。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好事近》詩友原創佳作欣賞 好事近 ——姜海玉 風韻久長純,雁蕩幽香處處。 嬌媚不關秋色,鐘情霞飛路。 佳人代代領風潮,老店又如故。 沉醉夜風依舊,七彩梧桐樹。 【作者簡介】姜海玉,江蘇人,80后。現居上海,職業咖啡師,喜歡摩登的同時更喜歡古韻古香;熱愛各類文學的同時更偏愛宋詞。習慣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宋詞的方式表達出來,現存詩詞100余首! 好事近 ——止水七沫 寒雨碎思秋,撣盡霜楓枯柳。 窗外殘枝疏影,不敵離人瘦。 愁云苦霧暗金城,提筆鄉思扣。 身處前涼僻壤,一逝楹聯舊。 【作者簡介】七沫,原名周騏,1994年生,浙江金華人,長于填詞,詞風以簡約為主,堅持“我手寫我心”原則。 《好事近》詞牌介紹 好事近“近”指舞曲前奏,屬大曲中的一個曲調。王易《詞曲史》云:“亦日‘近拍’謂近于入破,收起拍。故凡近詞皆短韻密而音長”。詞與音樂脫離后,“近”已成為詞調名本身的組成部分。《好事近》一詞,張輯詞“誰謂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句,名《釣船笛》,韓漉詞有“吟到翠圓枝上”句,名《翠圓枝》又名為《倚秋千》等。此調有幾體,其正體為雙調45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 《好事近》格律對照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韻)。 稿源:云中君詩社 責編:寧 薇 主編:云中君 總編:茶樹菇
宋詞苑 2015-08-23 08:42:27
稱謂:
内容: